① 專利權的特點有哪些
專利權具有以下三個主要特徵:
一、專有性,也稱獨占性,是指同一發明創造只授予一項專利權,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他人不得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包括製造、使用、銷售、進口和許諾銷售等行為)該專利,否則就侵犯了專利權。在開展研究或者利用新技術進行生產經營之前,都應當先檢索相關的技術領域,了解有關的專利申請和授權情況,否則不僅可能重復投入和重復勞動,還可能「莫名其妙」地被控侵權。
二、地域性,是指一個國家依照其本國專利法授予的專利權,僅在該國的地域內有效,對其他國家沒有約束力,外國對該專利權也不承擔保護的義務。如果我國一項技術具有國際市場前景,則除了要在我國申請專利外,還應當及時向外國提出專利申請,否則在外國是得不到任何保護的。另一方面,如果一項發明創造沒有在中國獲得專利權,即使獲得了外國的專利權,其在我國也得不到任何保護,任何人都可以在我國境內自由利用該技術。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提出「國際專利申請」並不意味著可以獲得「國際專利」。國際專利申請是為了方便申請人同時向多個國家提出專利申請而根據專利合作條約(PCT)特別設立的一種申請形式,申請人最終獲得的依然是由各個國家授予的專利權。實際上,在國際范圍內都有效的「國際專利」並不存在。盡管目前對地域性的問題有諸多爭議,也有人提出了「世界專利」的概念,但目前專利地域性的特點依然存在。
三、時間性,即專利權的保護具有法定的期限。期限屆滿後,專利權人就不再享有專有權,任何人都可以無償利用該發明創造。當然,專利權也可能由於其他原因而提前終止或失效,例如專利權人放棄權利。了解專利權的時間性特點也很重要,尤其是在專利技術轉讓及許可合同中,要特別注意專利權是否過期以及距離期限屆滿還有多少時間。
好運!!!您怎麼這么多問題啊?
② 請問國內專利受他國法律保護嗎
目前沒有國際專利,只有國際專利申請(PCT申請),中國專利局作為中國申請人的國際申請受理局,負責PCT申請的受理、國際檢索和國際初審。提出國際申請時自動選定所有成員國,優先權日後30個月內申請人可以選擇是否進入各成員國的國家階段,一旦進入某國的國家階段,國際申請日視作在該成員國的申請日,該申請作為該成員國的普通國家申請對待,被授予該國國內申請號。國際檢索和國際初審的結果對各成員國只有參考作用,對於該專利申請是否能獲得授權沒有必然影響。
申請國內專利12個月去其他國家申請有優先權。
③ 專利權的國際保護有哪些重要公約
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
與貿易(包括假冒商品貿易在內)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專
專利合作條約屬
專利合作條約實施細則
國際承認用於專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布達佩斯條約
國際專利分類斯特拉斯堡協定
建立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分類洛迦諾協定
④ 專利權的國際保護有哪些重要公約
專利權的國際保護重要公約
(一)《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締約國
1.《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簡稱WIPO公約)於1967年7月14日在斯德哥爾摩簽署,1970年生效。締約方總數為181個國家(1980年6月3日中國成為該公約成員國)。
(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管理的工業產權領域條約締約國
1.《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簡稱《巴黎公約》),1883年締結,締約方總數為168個國家(1985年3月19日中國成為該公約成員國)。
2.《專利合作條約》(簡稱《PCT條約》)1970年締結,條約締約方總數為124個國家(1994年1月1日中國成為該條約成員國)。
3.《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簡稱《馬德里協定》)1891年簽署,和《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有關議定書》(簡稱《馬德里議定書》)1989年簽署,稱為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體系。《馬德里協定》的締約方總數為56個國家(1989年10月4日中國成為該協定成員國);《馬德里議定書》的締約方總數為66個國家。
4.《制止商品產地虛假或欺騙性標記馬德里協定》(簡稱(產地標記)《馬德里協定》),1891年締結。締約方總數為34個國家。
5.《商標法條約》(簡稱TLT條約)締結於1994年,締約方總數為33個國家。
6.《商標注冊用商品和服務國際分類尼斯協定》(簡稱《尼斯協定》)1957年締結,締約方總數為74個國家(1994年8月9日中國成為該協定成員國)。
7.《建立商標圖形要素國際分類維也納協定》(簡稱《維也納協定》締結於1973年,締約方總數為20個國家。
⑤ 兩個權威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管理機構是什麼和什麼
目前,在已抄經簽定的各種知識產權國際公約中,影響大、內容全面、覆蓋專利權、商標權和著作權的主要有兩個國際多邊知識產權公約:一個是1967年簽定的《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另一個是1994年簽定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與這兩個知識產權國際公約相應的,是兩個權威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一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二是世界貿易組織(WTO)。
⑥ 申請專利的問題。
1.可以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2.專利權的轉讓是指專利權的主體發生了變更,這種變更可以是因為專利權人的自願轉讓而發生,例如買賣、交換或增與;也可以由於法定的原因而發生,例如專利權人死亡或失去存在。專利權人是自然人時,一旦死亡,其專利權就依繼承法的規定或按其遺囑轉移給有權繼承的人。專利權人如果是單位或者企業法人時,一旦發生改組、合並或者解散,其專利也依法轉移給有權繼承該權利的單位或企業的法人。
專利權的轉讓,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所有權的轉讓 專利權的轉讓,是指出所有權的轉讓,轉讓後,原專利權人即失去了專有權,而受讓人就成為新的專利權所有人。這與專利權人允許他人實施其專利是不同的。
(2) 專利權作為一個整體轉讓 專利權的轉讓,只能是權利作為一個整體轉讓。因為一項專利涉及一項發明創造,專利的客體是一個單一體,它不能就發明的某一特定的技術應用僅在國家領土的某一地區,或者只就發明的某一特定的技術應用等行為中的某一種行為轉讓專利權,而是應把專利權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轉讓,這與專利的實施許可是不同的。
(3) 單位持有的專利權轉讓要經批准 專利權的轉讓,對於集體所有制單位或個人是自由的,原則上可以自己決定。但是,由於全民所有制單位持有的專利歸全民所有,所以它們的專利權轉讓須經上級主管機關批准。全民所有制單位如果向外國人轉讓專利權,還要報請上級主管機關轉報國務院主管部門批准。
(4) 以合同方式實現專利轉讓 專利權的轉讓,除了個別是無償增與的,大多數是通過買賣合同來實現的。按照這一合同專利權、人(賣方)應將專利權交給受讓人(買方)所有,而受讓人接受其專利權,應支付約定的價款。
(5) 履行專利權轉讓手續 專利權轉讓要履行一定的手續,出讓人與受讓人必須訂立書面合同,經專利局登記和公告才能生效。
3. 國際申請簡介
我國已經加入專利合作條約(PCT),我國申請人自1994年1月1日起可以利用PCT途徑申請外國專利。對於希望獲得外國專利保護的中國個人和單位來說無疑是一個喜訊。
(一)什麼情況下適宜提出國際申請
按照PCT規定的方式提出的申請稱為國際申請。一般說來, 國際申請是一個PCT締約國的居民或者國民為得到幾個締約國的保護而提出的專利申請。
我國加入PCT之前, 申請人只能按巴黎公約原則向外國提出專利申請;我國加入PCT之後,申請人也可以利用PCT途徑提出國際申請。當申請人希望以一項發明創造得到多個國家(一般在5個國家以上)保護時, 利用PCT途徑是適宜的。因為通過PCT途徑僅需向中國專利局提出一份國際申請, 而免除了分別向每一個國家提出國家申請的麻煩。
值得指出的是我國加入PCT之後, 中國個人和單位仍然可以按照巴黎公約原則向外國提出國家申請。特別是在申請人僅需向一個國家或者少數幾個國家申請專利時, 利用巴黎公約途徑是適宜的。
(二)如何提出國際申請
1.首先提出中國專利申請
一般情況下, 中國個人或單位作出發明創造後可以先向中國專利局提出國家申請。然後, 在12個月優先權期限內提出國際申請, 並要求優先權。這樣, 申請人就有12個月的時間考慮是否有必要向外國申請專利, 通過什麼方式提出申請, 以及為提出申請進行必要的准備。
根據有關規定, 中國個人或單位作出發明創造之後也可以直接提出國際申請, 但是, 必須在該申請中指定外國的同時也指定中國。
2. 准備申請費用
我們知道, 向外國申請專利需要向外國專利局和專利代理人支付數目可觀的費用, 並且是以美元結算的。按專利代理機構的實踐, 目前平均每向一個國家申請專利需要支付4000~5000美元。若以5個國家計算約需准備2萬~2.5萬美元。
申請人提出國際申請同樣需要支付上述費用(但支付的時間可推遲8個月至18個月)。而且, 還要支付PCT國際階段的費用, 該費用包括中國專利局徵收的傳送費、檢索費和國際初步審查費約2100元(人民幣)和國際局徵收的基本費、指定費和手續費約1150元(美元)。如果是中國的個人提出的國際申請;國際局徵收的費用可減少75%。
3.委託專利代理機構
申請人提出國際申請必須委託規定的專利代理機構。該專利代理機構將幫助申請人填寫各種表格、修改申請文件, 並由該機構向中國專利局遞交申請文件、繳納費用和辦理各種手續。
查找涉外代理機構可點擊:涉外代理機構列表
(三)國際申請中保護類型的選擇
目前PCT成員國已達到114個。其中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俄羅斯和全體歐洲專利公約締約國等工業化國家,也包括韓國、巴西等發展中國家,幾乎覆蓋了世界上所有實行專利制度的重要國家。中國申請人通過PCT途徑提出國際申請,可以選擇一個、幾個甚至全體成員國作為指定國,要求它們授予專利權。
PCT各成員國對國家申請給予除發明專利外的其他保護形式的,同樣也給予國際申請這些其它形式的保護,例如某些國家實用新型、澳大利亞的小專利、美國的繼續或部分繼續申請等。因此,國際申請的申請人可以根據需要對不同指定國選擇不同形式的保護。
(四)國際申請的審批程序
國際申請的審批程序包括國際階段和國家階段兩個階段。
1.國際階段
國際階段是國際申請審批程序的第一階段。它包括國際申請的受理、形式審查、國際檢索和國際公布等必經程序以及可選擇的國際初步審查程序。
中國個人或單位向中國專利局提出的國際申請, 國際階段中除國際公布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局統一進行外, 其它程序都在中國專利局裡進行。
國際檢索是指中國專利局按條約的規定對國際申請主題進行檢索, 找出與其相關的文獻並指明其相關程度。通常中國專利局在自國際申請日起4個月內作出國際檢索報告。
國際初步審查是指中國專利局根據申請人請求對國際申請進行審查, 並對請求保護的發明看來是否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工業實用性提出初步的、無約束力的意見。通常中國專利局在收到國際初步審查要求之日起9個月內作出國際初步審查報告。
2. 國家階段
國家階段是國際申請審批程序的第二階段。國家階段在申請人希望獲得專利權的國家的專利局(稱作指定局或選定局)里進行。它包括辦理進入國家階段的手續和在各指定局或選定局裡進行的審批程序。
在國際階段中未在自優先權日起十九個月內要求國際初步審查的國際申請, 其進入國家階段(指定局)的期限是自優先權日起20個月; 在自優先權日起十九個月內提出國際初步審查要求的國際申請, 其進入國家階段(選定局)的期限是自優先權日起30個月。
國際申請進入國家階段的主要手續是按各國規定遞交國際申請文件的譯本和繳納規定的國家費用。
國際申請進入國家階段之後, 由各國專利局按其專利法規規定對其進行審查, 並決定是否授予專利權。
(五)中國申請人從PCT程序中可以獲得哪些好處
中國申請人通過PCT程序可以獲得下列主要好處:
1. 申請人可以使用中文提出申請;
2. 申請人可以向中國專利局提出申請, 請求外國給予專利保護;
3. 申請人僅需用中文(或英文)向中國專利局遞交一套申請文件即可確定該申請的申請日, 並被認為是同一天在各指定國提出的申請;
4. 在進入各國的國家階段之前, 申請人已經得到國際檢索報告和國際初步審查報告, 通過這二個報告, 申請人可以初步判斷該申請在各國專利局被授予專利權的前景, 從而決定是否有必要繼續國家階段;
5. 推遲了進入國家階段的時間, 使申請人可以根據市場前景和技術進步決定是否有必要進入預定的指定國。推遲進入國家階段一般並不會影響授予專利權的時間。
如果滿意,就獎勵點分值吧!
⑦ 中國專利局申請的版圖保護是否具有國際版權
如果這里來指的是在中國知源識產權局(其實就是專利局)提交的普通專利申請,只在國內有效(即可以在國內起訴任何在國內侵權的公司,但對象包括國內或國外公司),因為專利有地域性。總的來說,各國政府的專利部門各自決定是否對一個專利申請同意登記。
但是,即使是國內的申請人,可以通過中國知識產權局,走」PCT「程序*,比較快速、便宜的在多個PCT成員國(現實目的通常是在幾個主要工業國:美國、日本、歐盟)基於一個專利優先權日獲得保護。
*註:「PCT」 是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下面的」專利合作條約「機構。
⑧ 國際公約對軍工產品的專利權如何保護和民用產品的有何區別
專利權來受地域限制,如源果戰後雙方國家都同意,然後你在他們國家獲得了你這項武器的專利權那就可以收使用費。估計誰也不會這么厚道。
蘇聯的AK47是當時蘇聯為了抵抗侵略勢力,大量的無條件授權其他國家使用這項技術,戰後蘇聯有說收取這筆費用,但是每個國家都說蘇聯是永久授權。所以一分也收不到
⑨ 名詞解釋1 、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 2、商標權 3、專利法 4、非法壟斷 5、域名
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指國際上為了解決按照一個國家的國內法取得的專利、商標和版權等知識產權,只在該國領域內受到保護,在其他國家內不能發生法律上的效力的問題,而簽訂雙邊或多邊條約,實現對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以促進技術、知識的國際交流。
商標權是商標專用權的簡稱,是指商標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商標所有人對其注冊商標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專有權。商標注冊人擁有依法支配其注冊商標並禁止他人侵害的權利,包括商標注冊人對其注冊商標的排他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續展權和禁止他人侵害的權利。商標是用以區別商品和服務不同來源的商業性標志,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聲音或者上述要素的組合構成。
一般認為,國家頒布和實施專利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市場資源向有利於發明創造不斷產生的方向進行積極投入,推動經濟產業的興旺發展,為此,國家以法律程序賦予發明人一定期限內的壟斷權利,同時要求其將發明的內容向全社會公開,以此在提高市場個體進行發明創造的意願的同時,促進社會整體技術水平的快速積累和發展。關於這一點,我國專利法對立法目的的描述為:「為了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鼓勵發明創造,推動發明創造的應用,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非法壟斷是指除合法壟斷外的具有社會危害性的壟斷行為,這種壟斷是反壟斷法規制的對象。
可見域名就是上網單位的名稱,是一個通過計算機登上網路的單位在該網中的地址。一個公司如果希望在網路上建立自己的主頁,就必須取得一個域名,域名也是由若幹部分組成,包括數字和字母。通過該地址,人們可以在網路上找到所需的詳細資料。域名是上網單位和個人在網路上的重要標識,起著識別作用 ,便於他人識別和檢索某一企業 、組織或個人的信息資源,從而更好地實現網路上的資源共享。除了識別功能外,在虛擬環境下,域名還可以起到引導、宣傳、代表等作用。通俗的說,域名就相當於一個家庭的門牌號碼,別人通過這個號碼可以很容易的找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