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專利授權行為是否是行政行為如果是是哪種行政行為
是行政確權啊。
至於行政許可,行政許可法第二條有定義:
第二條 本法所稱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准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
⑵ 知識產權局授予某發明人專利權的行為屬於行政確認還是行政許可
個人認為,專利從申請到授權的過程中,行政許可與行政確認是這一行政行為的兩個步專驟,行政確認在前,屬行政許可在後;行政確認是行政許可的前提,行政許可是行政確認的結果。
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專利申請文件的審查屬於行政確認;審查合格後授權的行為屬於行政許可。
⑶ 授予專利權是法律行為還是事實行為
法律和事實不沖突,是一致的,法律的重要精神是實事求是
⑷ 授予專利權是否是法律行原因是什麼
授予專利權,是由專利主管機關(非民事主體)進行授予的,不算民事法律行為。
⑸ 法的重要性的名言
1、 把自己交給了一個立法者的絕對的專斷權力和意志,這不啻解除 了自己的武裝,而把立法者武裝起來,任他宰割。——【英國】洛克《政府論》
2、 法律要成為法律,而不成為簡單的戒律。——【德國】黑格爾《法哲學原理》
3、 法律的用語,對每一個人要能夠喚起同樣的觀念。——【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4、 立法者們,你們要頒布正義的法律,公職人員們,你們要促使人 們正確地執行法律;希望這將是你們的全部政策。——【法國】羅伯斯庇爾《革命法制和審判》
5、 當立法機關把執行他們所制定的法律的權力交給別人之後,他們 認為有必要時仍有權加以收回和處罰任何違法的不良行政。——【英國】洛克《政府論》
6、 如果同一批人同時擁有制定和執行法律的權利,這就會給人們的 弱點以絕大誘惑,使他們動輒要攫取權力,藉以使他們自己免於服從 他們所制定的法律,並且在制定和執行法律時,使法律適合於他們自 己的私人利益。——【英國】洛克《政府論》
7、 君主們應該服從上帝和自然的法律。任何人和任何權利都不能使 他們不受這個永恆法的約束。——【英國】洛克《政府論》分權原則是由1787年《美國》
8、 制憲會議確定的,其目的是為避免專 斷獨行的現象,而不是為了提高效率。它的目的不是避免摩擦,而是通過 三個部門分享統治權力時不可避免的摩擦來使人民避免遭受獨裁的宰制。——布蘭迪斯——摘自路易斯·亨金《憲政、民主、對外事務》
9、 法律的制定是為人們享受和平的、有德行的生活所必需的。——【義大利】阿奎那《神學大全》《阿奎那政治著作選》
10、 法愈疏而亂愈不作,所謂無法之法也。法愈密而天下治亂即生於 法之中,所謂非法之法也。——【明】黃宗羲《原法》
11、 如果立法者一開始就不集中注意力去建立公民的財產和地位的平 等,那麼,他的一切努力都將徒勞無益。——【法國】馬布利《論法制或法律的原則》
12、 國家通過它的統治權,能夠改變法律的內容。——【英國】拉斯基《國家的理論與實際》
13、 一切法律都必須同國家的體制相適應。一西塞羅——摘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
14、 專制的國家沒有任何基本法律,也沒有法律的保衛機構。——【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15、 民主國家乃是這樣的國家:在那裡,主權的人民受自己制定的法 律領導,自己去做所能做的一切事情,並藉助自己的代表去做自己所 不能做的一切事情。——【法國】羅伯斯庇爾《革命法制和審判》
16、 法制數變,國家之大患。——【清】申涵煜《省心短語》
17、 法敗則國亂。——【戰國】《韓非子-難一》
18、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東漢】王符《潛伏論·述赦》
19、 造成各個民族不幸的,並不是人們的卑劣、邪惡和不正,而是他 們的法律不善。——【法國】愛爾維修《十八世紀法國哲學》
20、 如果沒有一個能夠迫使人們遵守法權規范的機構,法權也就等於零。——【蘇聯】列寧《國家與革命》《列寧選集》
21、 政治上的憲法,就是支配人事的大機器,也是調和自由和專制的 大機器。——孫中山——摘自梁鳳榮《中國法律思想史》
22、 一個階級當民主政治的決裁不利於它時,就威脅著要去《且不談 實際要去》
23、 破壞憲法,它就是要使民主政治程序停頓,這對於文明生 活上的精神收益是大有害處的。——【英國】拉斯基《國家的理論與實際》
24、 強力並不構成權利,而人們只是對合法的權力才有服從的義務。——【法國】盧梭《社會契約論》
25、 對人類的弱點來說,權的誘惑是太大了,在同一人的手裡既有立 法之權又有執法之權,就不免使他們不遵守自己所制定的法律。——洛克——摘自《比較憲法與行政法》
26、 個人的權力或若幹人聯合組成的權力,只應在法律有所不及的時 候,方才應用它來發號施令,作為補助。——【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27、 只有法律有權統治人。——馬布利——摘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
28、 在一切自由的國家裡,法律應當特別保護社會自由和個人自由, 使之不受當權者濫用權力的侵犯。——【法國】羅伯斯庇爾《革命法制和審判》
⑹ 1、試論述我國《著作權法》對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 2、簡述授予專利權的實質條件及其涵義
1.試論述我國《著作權法抄》對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
著作權是指指文學、藝術、科學作品的作者對其作品所享有的專有權利。著作權侵權行為是指基於故意或著作權法未允許的方式擅自行使著作權人權利或妨礙著作權人權利實現的行為。違法侵害著作權權利人的保法權利,依法律規定應對所有損害負賠償責任的行為。
我國著作權侵權歸責原則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過錯原則是指當事人的主觀過錯是構成侵權行為的必備要件的歸責原則。目前世界各國在知識產權侵權歸責問題上一般持比較保守的態度,即採用了過錯歸責原則。
2.簡述授予專利權的實質條件及其涵義?
答:實質條件: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
涵義:
新穎性,是指在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由他人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
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⑺ 【專利侵權】申請發明專利後18個月公開但未授予專利權,此期間有人利用該專利公開信息生產產品……
構成專利侵權行為的要件包括兩個方面:形式條件和實質條件。其中,形式要專利侵權及其法律責任件主要有:
1、實施行為所涉及的是一項有效的中國專利;
2、實施行為必須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或者授權的;
3、實施行為必須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對於行為人是否具有主觀故意並不是形式要件。但是,可以作為衡量其情節輕重的依據。
根據有關法律的規定,專利侵權行為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
行政責任
對專利侵權行為,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有權責令侵權行為人停止侵權行為、責令改正、罰款等,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還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民事責任:
1、停止侵權 ,是指專利侵權行為人應當根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的處理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判,立即停止正在實施的專利侵權行為。
2、賠償損失。 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專利權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確定;被侵權人所受到的損失或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可以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3、消除影響。 在侵權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給專利產品在市場上的商譽造成損害時,侵權行為人就應當採用適當的方式承擔消除影響的法律責任,承認自己的侵權行為,以達到消除對專利產品造成的不良影響。
刑事責任:
依照專利法和刑法的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應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⑻ 國家知識產權局發給專利證書,該行為是否屬於行政許可
不屬於,這應當來屬於行源政確認行為。
行政確認是行政主體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或授權,依職權或依當事人的申請,對一定的法律事實、法律關系、權利、資格或法律地位等進行認定、甄別、證明並予以宣告的行政行為。專利授權發予專利證書顯然屬於該情況。
行政許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況下,行政主體根據行政相對方的申請,經依法審查,通過頒發許可證、執照等形式,賦予或確認行政相對方從事某種活動的法律資格或法律權利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准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
也就是說:如果專利授權發證行為屬於行政許可,那麼也就意味著沒有專利證書你不得從事該工作,這對專利權的理解顯然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