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非職務專利申請是否一定要出具單位證明
我不知道你所做的發明創造是不是屬於利用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或者是完單位的工作任務所作回出的,如答果是,那應該屬於
職務發明創造
,如果不是,那就不是職務發明創造,如果是職務發明創造,而公司又不願意
申請專利
,那你可以要求公司出一個書面文件,你自己去申請專利,如果不是職務發明創造,那就和公司沒有任何關系了,你直接去申請專利。
B. 對非電子申請的專利不予獎勵是什麼意思
專利申請,可以來通過紙質申請提交自專利局,也可以通過網上申報提交專利局。。一般專利代理公司是通過網上申報的,也有專門的網路平台。紙質申請一般要嘛是自己申請,或者是非正規機構通過紙質申請的。所以,你的問題就很明顯了。不是通過代理公司申請的專利不給予獎勵。很多省份的專利政策都是這樣。
C. 什麼樣的專利申請屬於非正常專利申請
國家知識產權局第45號令《關於規范專利申請行為的若干規定》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非正常回申請專利的行為是答指:
(一)同一單位或者個人提交多件內容明顯相同的專利申請,或者指使他人提交多件內容明顯相同的專利申請;
(二)同一單位或者個人提交多件明顯抄襲現有技術或者現有設計的專利申請,或者指使他人提交多件明顯抄襲現有技術或者現有設計的專利申請;
(三)專利代理機構代理提交本條第(一)項或者第(二)項所述類型的專利申請。
D. 什麼是非專利葯
非專利葯就是不受專利保護的葯。過期專利葯是這個葯的專利已經過了保護期的,專就相當於沒有專利了屬。這種過期專利葯在專利期內多半都被專利所有的公司把市場做得很好了,過了保護期之後,就可以對其進行仿製,也就是仿製葯。有一些仿製葯是對方的葯物在保護期內,但是仿製的時候將葯物加個結晶水,或者換個鹽的方式進行仿製,也是允許的。我國大多都是仿製葯。
例如常見的感冒葯,阿司匹林都曾經是專利葯,現在是非專利葯了,不受專利權的保護,任何企業都可以生產
E. 專利權和非專利權區別,專利技術和非專利技術區別
過去,國內將技術秘密稱為非專利技術,是相對專利而言。後來合同法頒布後,用了專利技術與技術秘密的不同詞彙,而不用非專利技術的稱謂。
在法律意義上,過去的非專利技術就是指技術秘密,不構成技術秘密,就不能受到保護了。這就更明確劃分了界限。在實踐中,確有的將某些公知技術也誤認為是非專利技術來轉讓。
所謂專有技術,是享有專有權的技術,應該是更大的概念,但在法律上是界定不清的。應當明確,依據什麼享有專有權,是專利技術還是技術秘密?這都可能產生專有權,這在法律上有意義。某些不屬於專利和技術秘密的專業技術,只有在某些技術服務合同中才有意義。
專利權是指專利權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獨占使用、收益、處分其發明創造,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專利權具有時間性、地域性及排他性。
非專利技術是指不為外界所知的、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已採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護的各種技術和經驗。
如獨特的設計、造型、配方、計算公式、軟體包、製造工藝等工藝訣竅、技術秘密等。企業無形資產的一種。非專利技術與專利權一樣,能使企業在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在未來歲月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與專利權不同的是:非專利技術沒有在專利機關登記注冊,依靠保密手段進行壟斷。
專利權還具有如下法律特徵:(1)專利權是兩權一體的權利,既有人身權,又有財產權。(2)專利權的取得須經專利局授予。(3)專利權的發生以公開發明成果為前提。(4)專利權具有利用性,專利權人如不實施或不許可他人實施其專利,有關部門將採取強制許可措施,使專利得到充分利用。
網路-非專利技術
網路-專利權
F. 什麼專利非正常申請
非正常申請專利的行為是指,同一單位或者個人提交多件內容明顯相同的內專利申請,或者容指使他人提交多件內容明顯相同的專利申請;同一單位或者個人提交多件明顯抄襲現有技術或者現有設計的專利申請,或者指使他人提交多件明顯抄襲現有技術或者現有設計的專利申請。專利代理機構若提交上述類型的申請,也屬於非正常申請專利的行為。
規定指出,國家知識產權局對非正常申請專利的行為,除依據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對提交的專利申請進行處理外,可以對其予以通報,或建議各地專利管理部門不予資助或獎勵;已經資助或獎勵的,建議全部或部分追還。通過非正常申請專利的行為騙取資助和獎勵,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有關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G. 什麼是非專利技術
(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六條規定,「非專利技術包括:(一)專未申請專利的屬技術成果;(二)未授予專利權的技術成果;(三)專利法規定不授予專利權的技術成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對下列各項,不授予專利權:
一、科學發現;
二、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
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四、動物和植物品種;
五、有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對上款第四項所列產品的生產方法,可以依照規定授予專利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科技糾紛案件的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非專利技術成果應具備下列條件:
(1)包括技術知識、經驗和信息的技術方案或技術訣竅;
(2)處於秘密狀態,即不能從公共渠道直接獲得;
(3)有實用價值,即能使所有人獲得經濟利益或競爭優勢;
(4)擁有者採取了適當保密措施,並且未曾在沒有約定保密義務的前提下將其提供給他人。」
企業的技術,只要具備上述幾個特徵,那麼這項技術就是該企業的非專利技術。
H. 非專利發明人的專利申請資格有哪些
非專利發明人的專利申請資格,是指有資格申請他人的專利發明、設計為自己的專利的人,他們可以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專利的發明人、設計人通過艱苦的勞動,獲得的智力成果,當然只有他們才具備申請專利人的資格。但是,下面幾種非發明人、設計人也可以申請專利,也就是說,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非發明人、設計人,可以把別人的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申請為自己的專利,成為專利權人。一、接受發明人、設計人的贈與,從而取得專利申請權。成為專利申請權人,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批准其專利申請,成為專利權人;二、是發明人、設計人的法定繼續人而取得專利申請權。成為專利申請權人,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批准其專利申請,成為專利權人。三、經轉讓,取得發明、實用新型、外設設計專利申請權,成為專利申請權人,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批准其專利申請,成為專利權人。上述三種情況之一的專利權申請人,在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申請專利時,應當同時提交合法的相關證明,如贈與合同、公證書、遺囑、合法繼承人的相關證明、轉讓合同等,非發明人、設計人在提出相關合法證明的同時,遞交專利申請書,經批准,就把他人的發明創造、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為自己的專利,成為專利權人。
I. 專利惡意非正常申請的法律行為是什麼意思
《關於規范專利申請行為的若干規定》(根據第75號局令修正)
第三條本規定所稱非正常申請專利的行為是指:
(一)同一單位或者個人提交多件內容明顯相同的專利申請;
(二)同一單位或者個人提交多件明顯抄襲現有技術或者現有設計的專利申請;
(三)同一單位或者個人提交多件不同材料、組分、配比、部件等簡單替換或者拼湊的專利申請;
(四)同一單位或者個人提交多件實驗數據或者技術效果明顯編造的專利申請;
(五)同一單位或者個人提交多件利用計算機技術等隨機生成產品形狀、圖案或者色彩的專利申請;
(六)幫助他人提交或者專利代理機構代理提交本條第一項至第五項所述類型的專利申請。
規定指出,國家知識產權局對非正常申請專利的行為,除依據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對提交的專利申請進行處理外,可以對其予以通報,或建議各地專利管理部門不予資助或獎勵;已經資助或獎勵的,建議全部或部分追還。通過非正常申請專利的行為騙取資助和獎勵,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有關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案例:
近日,天台法院依法對一名故意隱瞞事實、惡意申請執行、妨礙人民法院正常執行秩序的申請執行人李某作出拘留15日的決定。
李某原系某房地產公司的一名設計師,在職期間因勞動報酬問題跟公司發生糾紛。李某於2017年將公司訴至天台法院,該院經審理後判決房產公司支付李某各項報酬合計29399.79元。
李某因為不服一審判決,隨後向台州中院提起上訴。上訴期間,雙方經自行協商後達成和解,房產公司支付李某報酬合計9萬元,李某在收到款項後向二審法院撤回了上訴,這起糾紛就此圓滿解決。
事情過去一年半後,天台法院卻收到一份李某從香港郵寄的執行申請,要求房產公司履行一審判決確定的支付勞動報酬合計29399.79元,法院於同日立案執行。
在執行過程中,天台法院依法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書、財產報告令,並通過網路查控系統凍結了該公司名下銀行存款30000元。
在立案後第三天,該房產公司法務代表向法院提交了一份關於李某濫用訴權、惡意訴訟的報告,並提供了銀行付款憑證和李某的撤訴申請書復印件各一份,以此證明雙方自行和解並履行完畢的事實。
為查明事實,承辦法官立即電話聯系李某核實情況,但李某多次拒接電話,並在電話接通時含糊其辭,迴避問題。
經傳喚,李某到法院接受調查時承認與房產公司除勞務糾紛外無其他經濟糾紛,也收到房產公司支付的人民幣9萬元,並在收到款項後向台州中院書面申請撤訴,但始終否認雙方糾紛已經結清的說法。在接受傳喚後,李某還多次報警稱法院非法限制其人身自由,其行為嚴重擾亂法院正常執行秩序。
J. 非專利權 屬於無形資產么
首先我介紹一下怎樣才叫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內形態的容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中的可辨認性標准:
1、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夠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
2、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
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
商譽的存在無法與企業自身分離,不具有可辨認性,不屬於本章所指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帳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但是,會計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將專利權、商標權等稱為無形資產。
非專利技術符合了這兩點可辨性標准所以它也是屬於無形資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