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官督商辦企業專利權

官督商辦企業專利權

發布時間:2020-12-21 06:29:51

① 官督商辦企業的經營

利用官督商辦組織形式經營的大型民用企業,主要的有輪船招商局(1872年)、開平礦務局(1877年)、中國電報局(1882年)、上海機器織布局(1890年)和漢陽鐵廠(1890年官辦,1896年改為官督商辦)等。
官督商辦企業的經營原則是由官府掌握企業的用人及理財權,具體業務由商人經營。早期的大型企業如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及上海織布局主持人的進退和主要經辦人的變動,都決定於洋務派淮系集團。同時,這些企業在籌辦過程中,又都是通過洋務派官僚從清政府借埝一部分官款,如招商局初創時即埝借官款十三萬五千兩。,都決定於洋務派淮系集團。
官督商辦企業在其經營活動中,依靠官的庇護,享有免稅、減稅、貸款、緩息以及專利等優惠和特權。如輪船招商局從創辦時起便享有從上海到天津隨漕運貨免天津進口稅二成的權利。上海織布局的產品在上海地區銷售,不負任何稅厘;分銷內地,則免抽厘金。漢陽鐵廠的產品可免百分之十的出廠稅等等。在貸款方面,輪船招商局到1879年得清政府貸款,累計達一百九十二萬八千餘兩,約占當時企業資本一半左右。開平礦務局在1886年和1890年先後利用公款修建鐵路。上海織布局在1897年清理時,所借官款也達二十六萬五千餘兩。這些貸款又常常得到緩付利息或免付利息的優待。這些企業還享有若干特權,如招商局自開辦之日起就享有承運漕糧的特權,每年漕運收入約在二十至二十五萬兩銀左右。開平礦務局開辦時,經北洋總督李鴻章批准,距唐山十里內不準他人開采。漢陽鐵廠所產鐵軌有優先供應國內修建鐵路之用的特權。

② 官督商辦代表性企業及其特點

洋務運動後期興辦民用工業大都是官督商辦企業,或是官商合辦.如上海輪船招商局版、開權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特點:早期近代資本主義企業(大部分是私人籌錢,雇傭工人,產品在市場銷售;經營權掌握在官僚手中,管理帶有封建性等)

③ 官督商辦的歷史淵源

清末洋務派官僚委託商人招募民間資金,採用機器進行民用工業生產的一種經濟組織形式。官督商辦出現於19世紀70年代,興盛於80年代。主要企業有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天津電報局、上海機器織布局等。最初是適應「求富」的目的,或為解決軍用企業的資金和對原料、燃料、交通運輸等的需要創辦的。資金來自民間招募的商股,有時政府也預先墊款以做資本,但開辦以後要陸續歸還。企業的用人、行政和理財大權由洋務派委派的總辦或督辦掌握,一般商民無權過問。但企業盈虧「全歸商認,與官無涉」,官款可以坐收「官利」。依靠官方的庇護,企業享有免稅、減稅、貸款、緩息、專利等特權和優惠,如輪船招商局自創辦便享有從上海到天津隨漕運貨、免天津進口稅二成的權利,上海機器織布局的產品在上海地區銷售,不付任何稅厘,分銷內地則免抽厘金。企業產品除一部分由清政府調撥或優先廉價購買外,大部分拿到市場銷售,以盈利為目的。這些產品活躍了中國市場,一部分還達到了收回利權的目的,如開平的煤就曾成功地驅逐了天津市場上的洋煤。電報局對戰時軍事情報的傳遞發揮了作用。企業已基本屬於資本主義性質,但封建因素濃厚。組織機構類似衙門,設總辦、會辦、幫辦、提調等職。營私舞弊嚴重,充溢官場積習。生產效率不高,官商矛盾尖銳。外資企業的競爭、外國銀行的刁難造成巨大壓力,清政府的勒索,主要是報效,窒息了企業發展的生機。80年代末以後,已很難招徠民間資金。90年代以後逐漸沒落,有的被外國資本吞並,有的改為官商合辦或官辦,或改為完全商辦,有的則成為官僚集團的私產。

④ 有一個歷史上的議題,不太明白.請教達人們;現在的所謂的"郭企"與洋務運動時期的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企

洋務派的官辦工業主要有軍工和民用工業。從1861年曾國藩創辦安慶內軍械所,至1893年張之洞創辦湖北槍炮廠,洋務派官僚先後創辦了大大小小19個軍火工廠。在大興軍工之同時,也創辦了一些官辦民用工業,如台灣基隆煤礦、湖北織布官局等。洋務派官辦工業,與傳統的官營手工業相比略有不同。這些企業使用的是新式機器,僱傭了大量的工人,大體按照西方機器大工廠的組織形式來進行生產。但是,把這些機器工廠看作是企業,卻很值得商榷。企業是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事商品生產經營的基本經濟組織。從這一定義出發,企業至少應具備以下幾個特徵:(1)企業必須是從事商品生產和經營的單位,即企業的產品必須以商品的形式出現在市場上,通過市場交換,實現其價值;(2)企業必須以追求利潤為其生產經營的直接目的和動力;(3)企業必須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的經濟單位。

基於上述理解,通過考察洋務派的官辦工業體制,可以看出:官辦企業,尤其是官辦的軍事工業,根本不是企業,從性質上講,依然是封建政府或官僚的一個生產部門而已。

結論

(一)在封建社會生產關系占統治地位的條件下,不可能產生功能健全、富有活力的資本主義企業。無論是官辦抑或官督商辦,都處於封建統治者的嚴密控制之中。這樣的企業缺乏自主經營,自主參與競爭的能力,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失敗。

(二)洋務運動的企業體制的失敗教訓,亦可為我國現階段的企業改革提供一點借鑒。從性質上看,洋務運動時期的各類企業與我國現階段的國有企業在客觀條件、所有制基礎以及所反映的關系等方面根本不同。然而,企業是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客觀產物,拋開其社會性質而言,它們都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組織形式,具有許多共性。對照分析國有企業體制,可以看出:

第一,政府完全控制的管理體制不會產生真正的企業。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實行國家統一經營,企業的人財物產供銷均由政府部門統一安排,計劃經濟否定了國有企業產品的商品屬性;否定了企業的獨立性、自主性。從而使企業變成了政府行政機關的附屬物,喪失了自身的企業屬性。政府對企業實行統一核算、統負盈虧;企業內部人事管理完全效仿行政部門設置,企業領導由上級任命。這種企業體制也必然會導致企業管理混亂、人員冗雜、浪費驚人,從而企業效益低下。

其次,在政企合一體制中,政府給予企業過多的優惠、特權,很可能導致企業缺乏競爭力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長期以來,我國政府為了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給國有企業大量的優惠條件,包括平價物資、銀行貸款和某些行業的壟斷性經營。但是,長期過多的優惠又使許多企業喪失了積極參與競爭的能力,「等、靠、要」思想在一些企業中嚴重存在著,一些企業「官工」、「官商」作風嚴重。在10多年的改革中,國家通過擴權、讓利,讓國有企業自主發展。但實踐中,國有企業依然難以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

⑤ 洋務運動舉辦的官督商辦企業有哪些

一、輪船招商局,是洋務運動第一個官督商辦的企業,由李鴻章創辦於1972年。既然是官督商辦,還是以民間經營為主,因此輪船招商局被定義為民營企業。實際上,民間資本只有73萬兩銀,而官銀則有190餘兩之多,完全是公私合營。

二、開平礦務局,1876年,李鴻章派唐廷樞籌辦,擬訂官督商辦章程,招商集股。1878年7月24日在直隸唐山開平鎮正式成立。 1881年全面投產,僱工3000人。1882,年產煤38000噸,1898年達730000噸。歷年擴充設備,改善運輸條件,備有運輸煤輪,設有專用碼頭和堆棧。到19世紀末,總資產已近白銀600萬兩。1892年唐廷樞死後,張翼接任督辦,礦權逐漸為外商控制。

三、上海機器織布局,1878年李鴻章派鄭觀應等人籌建,中間幾經曲折,數易其人,終於在1890年開車生產。開工後營業興盛,獲利豐厚。1893年10月工廠毀於火,李鴻章派盛宣懷、聶緝椝負責清理規復事宜,後盛聶兩氏在是局基礎上改建為華盛紡織總廠,於1894年復工生產。

四、中國電報總局,1880年8月中旬,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奏准籌設津滬電報線,在天津成立官辦的津滬電報總局,委派盛宣懷為總辦。1881年11月津滬線完工前,正式命名為中國電報總局。18823月1日起,改為官督商辦,招股集資,分年繳還官辦本銀,聽其自取報資,以充經費。盛宣懷、鄭觀應、經元善、謝家福、王榮和等集股湘平銀八萬兩,是其創辦資本。

五、漢陽鐵廠,1890年,張之洞主持創辦,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鋼鐵聯合企業,它的橫空出世是中國鋼鐵工業的開端,被西方譽為「中國覺醒的標志」。漢陽鐵廠建成的首功之臣就是張之洞,但他也曾因為自己的愚昧無知和狂妄自大鬧出過笑話,並因此給整個中國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5)官督商辦企業專利權擴展閱讀

洋務派早期創設的民用企業大都採用官督商辦形式。19世紀60年代清政府創辦軍用企業之後,在原料、燃料、交通運輸、經營等方面都遇到困難,便從70年代中期起,開始興辦民用工業。但是,清政府財力不足,無力撥巨款直接投資,且不能承擔虧損;便全推於商辦,但又不放心,於是出現了官督商辦這類企業組織形式。

官督商辦企業吸收了私人資本,其生產也以追求利潤為目的,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又能避免封建地方勢力的干擾。它與不計盈虧的官辦企業相比是一種進步的趨勢。同時,官府一般給官督商辦企業以減免稅款、取得貸款以及壟斷經營等特權,因而在創辦初期得到了「商」人的贊同,獲得了較快的發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大型官督商辦企業在最後大都成了內外反動勢力的犧牲品。在這些企業中,有的直接為外國侵略勢力所吞並,如開平煤礦;有的被強制改為官辦,如電報總局;有的則轉入洋務派官僚之手,成為官僚集團的私產,如招商局、華盛紡織總廠、漢陽鐵廠等等。

⑥ 中國第一家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是什麼企業

輪船招商局

1872年12月23日,李鴻章打著「求富」旗號,奏請試辦輪船招商局。這是洋務運動中由軍工企業轉向兼辦民用企業、由官辦轉向官督商辦的第一個企業。

⑦ 國有民營和官督商辦區別

國有民營和官督商辦的企業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尤其時官督商辦企業,可以說是封建社會存在的企業形式。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國有民營企業:是指改革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體制,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堅持國家所有、民間主體經營的新型企業。從廣義上講,國有民營企業是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賃承包制、國有企業拍賣等;從狹義上講國有民營企業則是指個人、合夥、集體租賃承包國有企業進行經營管理。
第二、官督商辦:清末洋務派官僚委託商人招募民間資金,採用機器進行民用工業生產的一種經濟組織形式。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資本創辦近代民用工業的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是洋務派經營近代民用企業中最主要的形式。官督商辦企業是民族企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帶有濃厚的買辦性和封建性。
除了上述兩種類型的企業,還有官辦企業和商辦企業進行區別理解。
首先,官辦企業:19世紀60年代以後﹐由清政府指派官員﹐籌撥創辦費和常年經費﹐雇傭工人使用機器或機械動力進行生產的企業。在這一類企業中﹐軍事工業佔有很大比重﹐民用企業只佔很小的一部分。為維護封建統治而興辦的帶有自給自足封建性質的企業。
其次,商辦企業:19世紀60年代後半期在中國出現的完全由私人出資創辦、雇傭工人、使用機器生產的中小型企業。性質: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⑧ 官督商辦是什麼意思

官督商辦
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資本創辦近代民用工業的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

清末洋務派官僚委託商人招募民間資金,採用機器進行民用工業生產的一種經濟組織形式。官督商辦出現於19世紀70年代,興盛於80年代。主要企業有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天津電報局、上海機器織布局等。最初是適應「求富」的目的,或為解決軍用企業的資金和對原料、燃料、交通運輸等的需要創辦的。資金來自民間招募的商股,有時政府也預先墊款以做資本,但開辦以後要陸續歸還。企業的用人、行政和理財大權由洋務派委派的總辦或督辦掌握,一般商民無權過問。但企業盈虧「全歸商認,與官無涉」,官款可以坐收「官利」。依靠官方的庇護,企業享有免稅、減稅、貸款、緩息、專利等特權和優惠,如輪船招商局自創辦便享有從上海到天津隨漕運貨、免天津進口稅二成的權利,上海機器織布局的產品在上海地區銷售,不付任何稅厘,分銷內地則免抽厘金。企業產品除一部分由清政府調撥或優先廉價購買外,大部分拿到市場銷售,以盈利為目的。這些產品活躍了中國市場,一部分還達到了收回利權的目的,如開平的煤就曾成功地驅逐了天津市場上的洋煤。電報局對戰時軍事情報的傳遞發揮了作用。企業已基本屬於資本主義性質,但封建因素濃厚。組織機構類似衙門,設總辦、會辦、幫辦、提調等職。營私舞弊嚴重,充溢官場積習。生產效率不高,官商矛盾尖銳。外資企業的競爭、外國銀行的刁難造成巨大壓力,清政府的勒索,主要是報效,窒息了企業發展的生機。80年代末以後,已很難招徠民間資金。90年代以後逐漸沒落,有的被外國資本吞並,有的改為官商合辦或官辦,有的成為官僚集團的私產。

閱讀全文

與官督商辦企業專利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