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工業革命跟法律有關系嗎
航海時代的殖來民公司制度自逐漸成熟,並擴及到其他行業,資金的積聚及新機器的發明也是引發工業革命的其中兩個主要原因。18世紀時,歐洲本土的貿易發展蓬勃,使商人累積了大量財富。為了獲得更豐厚的利潤,他們便致力投資開設工廠、購置原料和發明新機器。加上隨著各類型機器的發明及應用,舊有以人力為主的生產工序逐漸被由蒸汽推動的機器取代。生產工序的機械化,提高了工農業的產量。結合以上的種種原因,就成就了工業革命的輝煌。
1623年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允許設立專利權保護新發明的權利,開始刺激許多新發明的產生。工業革命約於1750年開始於大英地區。工業革命的展開有多種原因,其中,封建制度的結束就是一個明顯的工業革命導火線。隨著封建制度於18世紀初在西方消失,貴族及大地主所享有的各種特權(例如貿易的專利)也隨之消失。這些改變推動了自由貿易,形成了更大規模的市場,使工商業的發展更為蓬勃。在這種改變下,舊有的家庭式工業生產模式已不能滿足貿易發展的需要,所以人們便致力改進生產技術和生產模式以增加產量,因而引發了工業革命。
② 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過程
時間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
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珍妮紡紗機標志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
☆英國工業革命
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工業革命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到19世紀40年代基本完成。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不是偶然的,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會經濟前提和科學技術前提的。
興起原因
①17世紀中期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和土地貴族聯盟為基礎的君主立憲制度。資產階級利用國家政權加速推行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和措施,促進了工業革命各種前提條件的迅速形成。
②資產階級通過大規模地對外掠奪以及在國內實行的國債制度和消費稅政策,積累了巨額財富,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所必須的貨幣資金;大規模的圈地運動,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和廣闊的國內市場。
③工場手工業的蓬勃發展,培養了大批富有實踐經驗的熟練工人,為機器的發明和應用創造了條件;自然科學的發展及其成就,特別是牛頓的力學和數學,為機器的產生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
④蓬勃發展的工場手工業,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知識,增加了產量,但仍然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於是,一場生產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業革命首先出現於工場手工業新興的棉紡織業。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速度,棉紗頓時供不應求。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大幅度增加了棉紗產量。「珍妮紡紗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此後,在棉紡織業中出現了騾機、水利織布機等機器。不久,在採煤、冶金等許多工業部門,也都陸續有了機器生產。
隨著機器生產的增多,原有的動力如畜力、水力和風力等已經無法滿足需要。在英國伯明翰,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蒸汽時代」。
隨著工業生產中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操作,一種新型的生產組織形式——資產階級工廠了。
1840年前後,英國的大機器生產已基本取代了工廠手工業生產,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工業國家。
[編輯本段]☆革命的擴展
歐洲其他國家雖然也有傑出能乾的工人,也有具有發明精神的人,但這些國家缺乏發展機器工業所需要的資金、勞動力和市場,以及保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政治、文化等條件。
在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廢除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特權,為資本主義工業化掃除了障礙。拿破崙當政後,十分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法國的工業革命(17世紀末18世紀初~19世紀中期)創造了條件。此後,德國、美國、日本等國也紛紛加入工業革命的行列,到19 世紀末,這些國家先後都完成了工業革命。☆革命的影響
使生產力大大提高,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促進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在工業社會中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19世紀30、40年代,工人運動興起;開始了城市化的進程;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技術傳播到各地,沖擊著舊制度、舊思想;東方從屬於西方,殖民侵略導致了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工業革命前後的一些重要發明 時間 發明人 發明
1712年 英國人湯姆斯·牛考門獲得了稍加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
1765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
1778年 約瑟夫·勃拉姆 抽水馬桶
1796年 塞尼菲爾德 平版印刷術
1797年 亨利·莫茲萊 螺絲切削機床
1802年 詹姆斯·瓦特 改進了牛考門蒸汽機,現代蒸汽機成型
1807年 富爾頓 蒸汽輪船
1812年 特列維雪克 科爾尼鍋爐
1814年 史蒂芬森 蒸汽機車
1815年 漢·戴維 礦工燈
1844年 威廉·費阿柏恩 蘭開夏鍋爐
工業革命對社會的改造作用
工業革命對社會的改造作用,常常超過了政治革命,只是在形式上不似政治革命那樣出現強烈的沖擊波和引起局勢的大動盪。生產力的超乎人們意料的大發展,工廠製取代手工工場的巨變,展現出資本主義社會機制的一種新的而貌,帶動著整個社會快速地演變。幾十年下來,就使得以農業與鄉村為主體的經濟體制變成了以工業與城市為主體的經濟體制,大規模地改變著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經濟地理狀況。新城市的興起,舊城市的改觀,人口由農村流向城市的大趨勢,國家向城市化社會邁進的走向,工業產值遠遠超過農業產值的現象,如此等等,都使得身處其境的普通人和當政者大為驚訝,有悲有喜,但卻只能去適應,決計無法阻攔。
這種全面深刻的社會變化,說到底就是人類社會從農業文明轉向工業文明的表現,後者比前者更加顯露出創造與進取的精神,奮力競爭的意識,更具有挑戰性。它以不可逆轉的氣勢,改變著人們的傳統習俗、價值取向,乃至擇業的標准。在這個社會轉折的進程中,伴隨著嚴重的剝削與壓榨,「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狀況甚為鮮明。於是,社會結構、階級結構都發生了變化,組合成一些新的社會利益群體。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這兩大階級的形成。
工業資產階級比起工場手工業時期由商人組成的資產階級,有著更強的進取精神和在自由競爭中求發展的意識。它以使用機器的產業為依託而取得的成就,也遠非舊日的資產者所能比擬。工業對農業的改造能力,吸收自由勞動力的容量,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都使資本主義在世界歷史的潮流中扮演了主角,迅速改變著資本主義與前資本主義力量的對比。19世紀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和改革風起雲涌,席捲全球,到世紀中葉就初步形成了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正是這種歷史巨變的體現。封建的和封建以前的社會制度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只能讓位給資本主義。
無產階級即產業工人的隊伍,是又一個全新的社會利益群體。它與過去的手工工場工人不同,沒有小塊土地,沒有傳統的生產工具,也不帶任何的宗法色彩,是純然的僱傭勞動者。使用機器生產的勞動條件和由機器聯結的集中勞動環境,使他們具有了集中、團結、紀律性強的特點。為時不久,他們就逐漸意識到了自己這個群體是同命運和具有共同願望與要求的。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階級意識,知道自己屬於同一個群體。後來經過科學理論的引導,才會體會到階級覺悟的概念。當然這只是那些先進的工人。工人作為一個社會群體起來斗爭,爭取自己的利益和社會地位,從而形成為一股歷史潮流,為世界歷史增添了新的內容。正是這股潮流推動了意識形態領域中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隨著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的逐步結合,這股潮流也日益壯大起來,成為19世紀並行交錯的歷史大潮之一。
兩大社會階級的形成和發展,機器工業對手工業的排擠,使以往的中等階級發生了分化和改組。所謂中等階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小資產階級,包括小企業主、小店東、手工工匠、商販等等。他們中的少部分,在機器大工業的排擠下遭到破產,大量被迫受雇於工廠,成為工人階級的組成部分。多數人則還繼續存在,但是有不少人感到岌岌可危,面臨破產的威脅,更多的人雖還沒有面臨危機,但瞻望前景也頗感擔憂。因而也形成為另一個社會利益群體,渴望在社會巨變中求得一席之地,竭力為維護和提高社會地位而斗爭。19世紀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流派為數眾多,其根源就在於此。其中,無政府主義傾向大抵上反映的是破產者的情緒;而極力宣傳保留小私有制的學說,則常是小資產階級憂心忡忡地體現。小資產階級熱衷於參加民主運動,也是出於爭取提高社會地位的願望。
☆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為滿足工業生產的需要,以英國為首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范圍內搶占商品市場,強占原料產地,傾銷工業品,將亞、非、拉廣大地區納入資本主義體系。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而清政府政治腐敗,經濟落後,軍備廢弛,資本主義國家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給中國帶來了巨大影響:
1.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並且程度進一步加深。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災難,造成中國長期貧困落後。
2.中國人民英勇抗爭
兩次鴉片戰爭中,中國人民不斷抗爭,農民階級掀起了太平天國運動。
3.中國新思想萌發
魏源、林則徐等開明知識分子,開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4.中國近代化起步
地主階級洋務派發起了洋務運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同時中國近代工業、科技、教育起步,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革命的啟示
發展經濟必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的共同富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注意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③ 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英國對知識產權是缺乏保護的嗎如果是,那麼它對英國的衰弱有何影響
不是吧,我記得瓦特那個時候,英國就有了專門的專利保護法,以前學歷史的時候,說第一次工業革命為什麼發生在英國,其中就有一條是,英國注重對知識產權和發明的保護
④ 專利權在英國工業革命之前就已經正式確立了嗎
1474年3月19日,威尼斯共和國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正式名稱為《發明人法規》(Inventor Bylaws)。
英國工業革命始於18世紀60年代。1852年,英國政府設立英國專利局(UKPO),迄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
⑤ 為什麼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
原因:英國最早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光榮革命),為工業革命的開展提供了保障。圈地運動使眾多農民失業,提供了大量勞動力,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資本。工場手工業的蓬勃發展,為機器的發明和應用創造了條件。自然科學的發展及其成就,特別是牛頓的力學和數學,為機器的產生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
英國是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因此,英國工業革命不僅對本國的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而且對其它資本主義國家以至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第一次工業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第一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⑥ 麻煩大家一下~~關於英國工業革命的問題
1,工廠的黑煙。
2,有很多,簡單說一下,從政治經濟文化
第一點,經濟英國通過對外擴張,資本原始積累增加,為工業革命提供物質基礎
第二點,政治上,建立君主立憲制
第三點,文化上,近代科技的發展,出現牛頓等大科學家,為工業革命提供理論基礎。
3,1712年 英國人湯姆斯·牛考門獲得了稍加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
1764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
1778年 約瑟夫·勃拉姆 抽水馬桶
1796年 塞尼菲爾德 平版印刷術
1797年 亨利·莫茲萊 螺絲切削機床
1781年 詹姆斯·瓦特 改進了牛考門蒸汽機,現代蒸汽機成型
1807年 富爾頓 造出用蒸汽機做動力的輪船
1812年 特列維雪克 科爾尼鍋爐
1815年 漢·戴維 礦工燈
1825年 史蒂芬孫 發明的蒸汽火車試車成功
1844年 成廉·費阿柏恩 蘭開夏鍋爐
4,瓦特改良的蒸汽機
5,受很大限制,不利於大規模生產
6,首先,我們要尊重人才,發揮一切社會人才的聰明才智
第二,要注重理論實踐的結合,工人和技師的實踐精神值得學習
第三,要給以社會自由的環境,使人們各盡其能
7,很多,也說三條
第一,促進交通運輸也的發展
第二,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第三,加快世界交往,促進工業革命,帶動人類文明
8,1.對生產力的影響: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使商品經濟最終取代了自然經濟,手工工場過渡到大機器生產的工廠,這是生產力的巨大飛躍〔1〕。
2.對資產階級的影響:工業革命極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使資產階級專政建築在社會化的大機器生產和物質財富空前豐富的基礎上,使資本主義方式擴展至世界各地,保證了資本主義完全戰勝封建主義〔2〕。
3.對階級階構的影響:工業革命使得使用機器生產和現代大工業(工廠制度)逐步代替了工場手工業,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度普遍建立起來,引起了社會階級關系的深刻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最終形成〔3〕。
4.對全球交通和市場的影響:歐美國家為了促進商品交流,大規模從事交通運輸建設,為了擴大海外殖民掠奪和市場,致力於遠洋運輸網的開拓,逐漸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網路,世界市場開始形成〔4〕。
5.對亞非拉國家的影響:工業革命加速了弱小國家淪為殖民地和附屬國的過程,同時,歐美列強對亞非拉進行殖民掠奪的時候,也不可避免地把歐美先進的工業技術帶到這些地區,使這些國家緩慢地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改變了他們的歷史命運,將其捲入了工業文明的潮流之中
⑦ 英國工業革命是怎麼回事
英國工業革命首先從輕工業部門中的棉紡織業開始。因 為棉紡工業是新興工業,受舊習慣的束縛較少,容易採用先 進技術;而且棉紡工業比較集中,不象毛紡工業那樣分散, 因而比較容易改變為大機器生產。
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飛梭,使織布速度大為加快, 棉紗頓時供不應求,引起了紡織工業各個環節的連鎖反應。 1765年,紡織工人哈格里夫斯創造了手搖"珍妮紡織機”,同時可以紡出十六至十八根紗線。但是紡出的紗細而易斷。 過了四年,鍾表匠阿克萊特又製造了水力紡紗機,紡出的紗- 結實但較粗。後來工人克隆普頓吸取了兩種紡紗機的優點, 發明了 “騾機” 它可以同時轉動三、四百個紗錠,紡出的 紗既細又結實。紡織環節的重大突破,把織布又拋到了後面。 1785年,卡特萊特又發明了水力織布機,提高織布效率四十 倍,隨即出現了大規模的織布工廠。
又過了好多年,到十七世 紀後半期,法國物理學家帕蒂初步進行了蒸汽機的的試制。 後來,在1698年,英國德封郡的神士薩浮里發明了有使用價 值的蒸汽抽水機,被用來柚取礦坑裡的積水。蒸汽抽水機耗 費燃料很多,使用起來也不安全。
1705年,英國人鍛工紐科 門和玻璃工考利共同研製成能夠從深井裡抽水的蒸汽機,叫 做紐科門蒸汽機。瓦特正是在紐科門蒸汽機模型基礎上進行 研製和改進的,17 6 5年製造的蒸汽機比紐料門蒸汽機的效率 嗇兩倍.後來,瓦特又不斷改進他的機器,使它能夠帶動各 種工作憶的蒸汽動力機,這就是萬能蒸汽機。當然,早於瓦 特20年,依國技師巴祖諾夫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加工廠使用的 蒸汽枇,實踐證明效果良好。但是在農奴制的俄國,手工勞 動很便宜,蒸汽機沒得到廣泛採用。
這樣,從18世紀60年代 起瓦特屢次改良蒸汽機,到1784年,他終於取得構造完備的 蒸汽機的專利權。這種蒸汽機在應用的時候,沒有忽冷忽熱 的現象,耗費原料又少,先後被好多工廠採用,並且被推廣 到其它工業部門。
使用蒸汽動力的工廠就在英國紛紛 出 現 T o到19世紀30年代,單是蘭開夏一個郡就擁有814台蒸汽 機。由亍蒸汽機的出現和廣泛使用,引起了冶金,采礦、交 通運輪.機械製造等一系列變革。英國技術革命開始於18世紀,完成於19世紀三、四十年代,前後歷時七、八十 年。繼英國之後,法、美、德等國也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上 半期先後開始了工業革命。
這場技術革命的過程,就是以自然力代替人力,自覺應用自然科學的過程。社會對技術的需 要把科學推向前進,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指導技術改革,把 科學知識應用到生產過程,構成為直接生產力。
⑧ 英國工業革命時間人物以及他們的發明影響
1712年 英國人湯姆斯·鈕可門獲得了稍加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
1733年 凱伊·約翰回發明了飛梭
哈格里夫斯與他答發明的珍妮紡紗機
1765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珍妮紡紗機(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1768年 阿克萊特水力紡機
1769年 詹姆斯·瓦特改良鈕可門的蒸汽機為「單動式蒸汽機」
1778年 約瑟夫·勃拉姆抽水馬桶
1779年 克倫普敦 走錘紡騾(騾機)
1782年 瓦特改良蒸汽機為「聯動式蒸汽機」,1785年投入使用
1785年 卡特萊特 動力織機
1796年塞納菲爾德 平板印刷術
1797年亨利·莫茲萊螺絲切削機床
1807年富爾頓造出用蒸汽機做動力的輪船
1812年特列維雪克科爾尼鍋爐
1814年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
1815年 漢弗萊·戴維礦工燈
1825年斯蒂芬森發明的蒸汽機車試車成功[粵教版:史帝芬遜,史蒂芬孫,由於是音譯,所以各個版本會有些不同]
1844年 威廉·費阿柏恩發明蘭開夏鍋爐
⑨ 英國的工業革命是怎樣進行的
黃頭發的工業革命與我們黃皮膚不同。人家才叫真正的民主運動,我們的工業國有企業沒有盈利,也不會盈利。
⑩ 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條件分別是如何獲得的
1、政治基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 2、經濟基礎:從16世紀開始的殖民掠奪專,廣闊的海外殖民地積累屬了資金,圈地運動也是資本原始積累的一種 3、勞動力基礎:圈地運動使大量農民失去土地,不得不進城務業 4、科技基礎:18世紀科學理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