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一國際知識產權解答,專利權權屬糾紛是指一項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回權後,當事人之間答就誰應當是發明創造的真正權利人而發生的糾紛。
專利權權屬爭議的救濟方式有二:
(一)行政救濟
《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七十九條規定,專利行政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對「專利權歸屬糾紛」進行調解。第八十一條對專利權權屬糾紛調解的地域管轄作了規定。第八十六條對於行政調解與訴訟的關系適用作了規定。
(二)司法救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已將「專利權權屬糾紛案件」作為人民法院受理專利權糾紛案件的范圍。第二條對於專利糾紛案件的別管轄作了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對專利權屬糾紛案件的地域管轄作了規定。
上述兩種救濟除了程序不同之外,在實體處理和認定方面的依據基本相同。現以職務發明創造為例進行說明。對於職務發明創造,《專利法》第六條第一款,《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等均認定職務發明創造的依據。
㈡ 專利權屬糾紛是什麼如何應對該糾紛問題
專利權屬糾紛是什麼?如何應對該糾紛問題?每年發生的專利權屬糾紛案件相當的多,但重要的還是要了解有關專利權屬糾紛的一些基本知識,這有利於應對權屬糾紛事項的發生;專利人自有了技術,從申請專利的過程到申請專利之後,由於專利權人之間存在分歧因而導致很多專利糾紛,再者是專利申請的過程中有人異議了該專利,因此處理專利糾紛知至少需要了解糾紛的大概。專利權屬糾紛是什麼專利權屬糾紛是指在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屬方面當事人之間發生的爭議。專利權屬糾紛訴訟程序與專利侵權訴訟程序一樣屬於由當事人請求而啟動的專利程序。該程序的啟動只需要滿足請求和費用兩個條件專利權歸屬糾紛的形式有:一是共同專利權人之間的專利權屬糾紛;二是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界定的專利權屬糾紛;三是委託研究的專利權屬糾紛專利申請權糾紛,一件發明創造完成後,究竟誰有權申請專利,要視發明創造的性質而定;專利歸屬糾紛,這是指在專利授權後,當事人之間在確認淮是真正的權利人方面發生的爭議。專利權歸屬糾紛與申請權糾紛有性質上的區別,特別有些情況是專利申請的中出現同時競爭這申請專利或者是該專利多人合作引發的糾紛。處理專利糾紛問題重要還是要具備專業處理能力,因此小七建議專利無論是出現什麼糾紛,除非自己有比較專業的法律知識應對,否則還是要選擇專利代理來處理糾紛的問題,畢竟專業的事情讓專業的人去做,這樣相比之下靠譜些;當然在代理機構會給出相應的專利糾紛評估建議,如果沒有勝算,那就可以退一步放棄了。
㈢ 職務發明的專利歸屬權問題有哪些規定
一、關於專利權屬糾紛的法律性質問題專利權權屬糾紛是指一項技術方案被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授予專利權後,他人對該項專利權的歸屬提出異議並起訴至人民法院形成的民事訴訟。主要包括職務發明創造、非職務發明創造、委託開發完成的發明創造、合作開發所完成的發明創造。該類案件主要發生在專利授權之後,焦點是專利權應歸誰所有,舉證在於誰主張、誰舉證。由於屬於確認之訴,因此在判決主文中以確認某某專利的專利權人為某某所有為宜,司法實踐中有些法院判決直接是以變更的方式表述,這主要是考慮到糾紛解決後,國務院專利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法院生效的法律文書進行變更登記而做出的,兩種判決主文表述方式都有存在的合理性。蘭德公司系因職務發明創造引發的糾紛,舉證責任由單位承擔。丁富林、蔡俊德認為其是訴爭專利的發明人,並參與至訴訟中,也負有舉證責任。二、關於發明創造專利權的歸屬問題我國專利法第六條規定: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做出約定的,從其約定。由此說明,職務發明創造中執行本單位的任務和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設計人為專利權人。而對於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則是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由當事人通過簽訂合同的形式進行約定,則專利權的歸屬有三種可能,即職務發明、非職務發明中的獨立發明、非職務發明中的共同發明。三、關於界定職務發明創造的標准問題職務發明創造是指單位的工作人員執行研究、設計、開發的職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西方國家稱之為雇員發明,反之則是非職務發明創造。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十一條規定:專利法第六條所稱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是指:(一)在本職工作中做出的發明創造;(二)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做出的發明創造;(三)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1年內做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專利法第六條所稱本單位,包括臨時工作單位;專利法第六條所稱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指本單位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本案中,爭訟之專利技術無論是從工作職責、蘭德公司的工作計劃、研究定位,還是蘭德公司為該技術所提供的研究條件、技術實驗手段等方面,完全符合職務發明創造的特徵,應認定為職務發明創造,其專利權歸屬於蘭德公司
㈣ 專利權權屬糾紛包括哪些
專利權屬糾紛是指在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屬方面當事人之間發生的爭議。
專利權屬糾紛包括以下幾方面:
專利申請權糾紛
一件發明創造完成後,究竟誰有權申請專利,要視發明創造的性質而定。對於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歸發明人或設計人。如果發明創造只由一人完成,問題比較簡單,如果是多個發明人或設計人,就有可能在共同發明人或設計人中間發生申請權的爭議,而這往往又是在發明人或設計人署名不確定的前提下發生。發明人或設計人一旦確定下來,非職務發明創造的申請人的確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對於職務發明創造來說,發生專利申請權糾紛的,多是單位委託研究或合作研究的情況。在這兩種情況下,事先沒有合同約定申請權問題的,按《專利法》第8條的規定,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但如委託方投入了大量的研究費用,委託方不會因事先沒有合同約定而放棄申請權,尤其是在與境外單位合作研究時,外方往往要求申請權。在國內各單位合作研究中也是如此。一方在合作時僅投人物質條件,沒有參加實際發明創造,事先沒有合同約定,在申請專利時又要求作為申請人,此時便產生糾紛。
還有一種情況是兩個單位合作研究,在申請專利時,一方不願承擔申請費用而放棄申請,等看到專利技術有潛在的經濟效益而要求恢復申請人時,變產生了糾紛。
申請權糾紛最多的還是關於職務發明創造和非職務發明創造的確定。一種情況是,本來屬於職務發明創造,由發明人以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了專利,然後許可或轉讓給其他單位實施,這種專利技術「漏泄現象」在科技人員流動中或兼職服務中尤為普遍。另一種情況是,單位不願為在本職工作中完成的發明創造提高專利申請費用,放棄申請,發明人便申請了非職務發明創造,在發明人取得經濟收益之後極易與原單位發生糾紛。還有一種情況是,非職務發明創造人的完成人在申請專利之初,考慮申請費用或者與單位的關系,願以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在以後專利實施收益分配上,發明人只能以獎勵的形式得到一小部分時,便要求重新確認申請權,因而發生糾紛。
專利歸屬糾紛
這是指在專利授權後,當事人之間在確認淮是真正的權利人方面發生的爭議。專利權歸屬糾紛與申請權糾紛有性質上的區別。專利權歸屬糾紛發生在授權之後,專利權的法律地位已經確定,專利權人可以行使法律規定的各種權利並履行規定的義務。一旦發生糾紛,或者變更或增減專利權人,對專利的實施將產生影響。尤其是在許可他人實施時,須經過全體專利權人的同意,專利權人的不穩定對許可方和被許可方都不利。
專利權歸屬糾紛的形式有:一是共同專利權人之間的專利權屬糾紛;二是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界定的專利權屬糾紛;三是委託研究的專利權屬糾紛。
㈤ 專利權的歸屬問題,請業內專業人士回答
下面那個回答太空泛了,說的一塌糊塗。
首先肯定,如果不寫A員工,可行。
如果寫回A員工,從法律上來答說,專利權也肯定回不到甲公司了。因為即使寫了A員工為發明人,之前的申請人為乙公司,不涉及職務發明的事。
但是,如果甲公司追究起來,能證明你將甲公司的技術委託別人申請專利,你本人會因泄露企業秘密被起訴。話又說回來,從法律上來說,證據很難求。
綜上所述,你採取這種方法避開職務發明,從實際操作性上還是不錯的。
㈥ 專利申請權的歸屬如何判斷有哪些情況
專利申請權的歸屬如何判斷?有哪些情況?在實際生活中為了保護自己的發明或者知識產權一般會申請專利擁有專利權。專利權是發明創造人在一定期限內依法享有的獨占實施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那麼專利權屬究竟應該歸誰呢?專利申請權的歸屬如何判斷?有哪些情況?專利申請權的歸屬一般有以下3種情況第一,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屬於該單位。所謂的職務發明是指在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這里物質技術條件主要指的是單位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及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由於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不同,它不受特定場所和上下班時間的限制,即使你的發明創造最終的完成地點在家裡,或者完成時間是下班後,只要你是在執行單位的任務並且所用資源由單位提供,該單位就是專利申請人。另外,如果員工已經退休或者工作調動了,在其工作變動後1年內作出的,只要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專利申請權還歸原單位。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就是發明創造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完成的,但是單位與發明人訂有合同,專利申請權的歸屬應當根據其約定來決定。第二,非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屬於該發明人或設計人。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是方圓專利的研究員,但是你博聞強識、學識淵博、興趣廣泛,動手能力又強,有一天你腦洞大開,設計了一款具有創造性、新穎性和實用性的鞋子,那你可以用來申請外觀設計專利,申請人當然是你,因為你的發明創造和方圓專利八竿子打不著,完全是你自己的勞動成果,智慧結晶。專利法》第七條明確規定:對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非職務發明創造專利申請,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壓制。所以,只要你精力充足,能想能幹,工作之餘也可以搞發明大膽創造,申請專利!第三,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關於專利申請權的歸屬如何判斷?有哪些情況?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想要申請專利,請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我們有著多年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經驗,專業的業務團隊和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理念,能幫助您順利申請。
㈦ 專利權歸屬和使用問題
根據《合同抄法》第三百三十襲九條委託開發完成的發明創造,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研究開發人。研究開發人取得專利權的,委託人可以免費實施該專利。研究開發人轉讓專利申請權的,委託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受讓的權利。
可見:
問題1:甲方可以免費實施該專利;
問題2:乙方可申請專利並售,出售年限不受甲方影響;
問題3:不可以。若訴甲方侵權,則方可以委託開發合同進行抗辯;同時,甲方享有該專利的優先購買權,甲方可告乙方侵害甲方優先購買權;
問題4:甲方只能自用,無年限要求。
㈧ 專利權歸屬問題
甲作為委託方,可以在合同中約定甲享有專利申請權及專利權;
若未約定,專利申請權和專回利權歸完成人乙答所有;
根據你提供的情境,兩人協商由乙申請專利,則甲享有無償使用該專利的權利,
但甲只享受普通許可的使用權,不能許可第三方使用。
㈨ 專利權權屬糾紛包括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件發明創造完成後,究竟誰有權申請專利,要視發明創造的性質而定。對於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歸發明人或設計人。專利權權屬糾紛包括哪幾個方面的內容1、專利申請權糾紛一件發明創造完成後,究竟誰有權申請專利,要視發明創造的性質而定。對於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歸發明人或設計人。如果發明創造只由一人完成,問題比較簡單,如果是多個發明人或設計人,就有可能在共同發明人或設計人中間發生申請權的爭議,而這往往又是在發明人或設計人署名不確定的前提下發生。發明人或設計人一旦確定下來,非職務發明創造的申請人的確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對於職務發明創造來說,發生專利申請權糾紛的,多是單位委託研究或合作研究的情況。在這兩種情況下,事先沒有合同約定申請權問題的,按《專利法》第8條的規定,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但如委託方投入了大量的研究費用,委託方不會因事先沒有合同約定而放棄申請權,尤其是在與境外單位合作研究時,外方往往要求申請權。在國內各單位合作研究中也是如此。一方在合作時僅投人物質條件,沒有參加實際發明創造,事先沒有合同約定,在申請專利時又要求作為申請人,此時便產生糾紛。還有一種情況是兩個單位合作研究,在申請專利時,一方不願承擔申請費用而放棄申請,等看到專利技術有潛在的經濟效益而要求恢復申請人時,變產生了糾紛。申請權糾紛最多的還是關於職務發明創造和非職務發明創造的確定。一種情況是,本來屬於職務發明創造,由發明人以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了專利,然後許可或轉讓給其他單位實施,這種專利技術漏泄現象在科技人員流動中或兼職服務中尤為普遍。另一種情況是,單位不願為在本職工作中完成的發明創造提高專利申請費用,放棄申請,發明人便申請了非職務發明創造,在發明人取得經濟收益之後極易與原單位發生糾紛。還有一種情況是,非職務發明創造人的完成人在申請專利之初,考慮申請費用或者與單位的關系,願以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在以後專利實施收益分配上,發明人只能以獎勵的形式得到一小部分時,便要求重新確認申請權,因而發生糾紛。2、專利歸屬糾紛這是指在專利授權後,當事人之間在確認淮是真正的權利人方面發生的爭議。專利權歸屬糾紛與申請權糾紛有性質上的區別。專利權歸屬糾紛發生在授權之後,專利權的法律地位已經確定,專利權人可以行使法律規定的各種權利並履行規定的義務。一旦發生糾紛,或者變更或增減專利權人,對專利的實施將產生影響。尤其是在許可他人實施時,須經過全體專利權人的同意,專利權人的不穩定對許可方和被許可方都不利。專利權歸屬糾紛的形式有:一是共同專利權人之間的專利權屬糾紛;二是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界定的專利權屬糾紛;三是委託研究的專利權屬糾紛。
㈩ 專利權和專利申請權的歸屬問題如何確定
專利權和專利申請權的歸屬問題如何確定?專利權和專利申請權的歸屬問題有幾個方面: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那麼專利權和專利申請權的歸屬問題如何確定?專利權和專利申請權的歸屬專利權和專利申請權的歸屬問題如何確定?1、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2、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3、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4、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5、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6、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分別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專利權授予最先申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