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專利權屬於什麼會計科目
專利權屬於無形資產會計科目。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專的沒有實物屬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帳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但是,會計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將專利權、商標權等稱為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1、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作為無形資產確認的項目,必須具備其生產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這一條件。因為資產最基本的特徵是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很可能流入企業,如果某一項目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不能流入企業,就不能確認為企業的資產。在會計實務中,要確定無形資產所創造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需要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壽命內可能存在的各種經濟因素做出合理估計,並且應當有明確的證據支持。
2、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企業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等,因其成本無法可靠計量,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⑵ 會計五大要素是什麼
應該是六大要素吧!
會計的六大要素
一、資產
資產就是企業所擁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例如,現金、銀行存款等活錢;還有原材料、產成品、半成品、固定資產等東西;而專利權、商標權等摸不著的也是資產,投資也屬於資產。資產需要能夠控制,租用別人的東西,不能算做自己的資產,而租給別人的東西,雖不在自己手裡,但仍算做自己的資產。資產必須能夠用貨幣進行計量而且必須是經濟資源。所謂經濟資源就是能賺錢的東西。象報廢的機器就不應記作資產。
二、負債
負債是企業承擔的能以貨幣計量,需要以後用資產或勞務償付的債務。它又分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流動負債一般指時間較短的,一般在一年內或者比一年長但是在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比這個長的就是長期負債。如短期借款屬於流動負債,期限為幾年的銀行貸款就是長期負債了。只有目前和過去的業務才會形成當前的債務。對於預期要發生的業務所產生的債務,不能作為會計上的債務。負債是將來要支付的經濟責任,即使現在沒有貨幣也要作為負債。比如,借款的利息一般半年支付一次,但每月都要記帳,把應付利息作為一項負債處理。負債必須可以估價並且是在以後用現金或其它資產或勞務來償付的確實的債務,需要有憑有據。
三、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是企業投資人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是企業全部資產減去全部負債後的余額。資金來源有兩部分,一部分是股東投的錢,即所有者權益,另一部分是借來的錢,也就是債權人的錢。由於借款是一定要還的,當企業經營不好或虧本時,減少的錢是所有者權益,也就是說,虧只能虧股東的。當然,當企業盈利是,所有者權益也會增大,所以所有者權益並不一定等於股東初始的投資額,而是隨企業經營好壞而增減。所有者權益不同於負債,所有者權益表明企業歸誰所有,不用償還。負債表明企業欠誰的錢,是要還的。所有者權益不需要付利息但可參加分紅,負債則需要付利息但不可參加分紅。在企業破產清算時,要先還負債,有剩餘才會償還給投資者。
四、收入
收入是企業業務中產生的收益,是企業賣出產品,提供勞務所發生的和將發生的現金流入,或債務的清償。收入要能用貨幣計量,且有據可查,必須與相關費用匹配。收入會導致企業資產增加,扣除相關費用後的凈額可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故收入是企業經營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企業經濟效益好壞的一項基本指標。
五、費用
費用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耗費。可以理解為成本。包括為取得營業收入而花的所有可以用錢來衡量的人、財、物的耗費。費用一般包括料、工、費。料指材料;工指人工,可以理解為為人工花的工資;費指各項管理費用,(可以理解為管理人員工資)、財務費用(支付利息)、銷售費用(如廣告費)。費用與收入要匹配,即凡是取得收入都要付出代價,若費用增長而收入不變,所有者權益就會減少。
六、利潤
收入減費用就是利潤,要是費用比收入還大,那就是虧損。
⑶ 會計中「專利權」指的是什麼
政府有關部門向發明人授予的在一定期限內生產、銷售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發明的排他權利。專利分為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
擁有專利並不一定就意味著資產的存在。如果企業通過使用專利能夠以更高的價格銷售產品或以更低的成本生產產品或生產一種可以緩解競爭壓力的產品,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則這項專利是有價值的,即可在會計中確認為無形資產。換言之,如果專利不能為企業帶來未來的現金流量,則不是一項資產。
如果為取得專利而發生的研究與開發成本在其發生時作為當期費用,而專利的注冊費用又極低,則無須將自創的專利權確認為無形資產。所以,在實踐中,往往是將外購的專利權確認為無形資產。
我國《專利法》對專利的保護期為15年,專利不能續展,但可以通過對原發明進行改進獲得新的專利而延長有效期。會計上攤銷無形資產的年限取法定年限和有效經濟壽命較短者,在估計有效經濟壽命時,應當考慮技術更新、消費需求變化、競爭對手生產狀況,正是由於這些因素的作用,專利權的有效經濟壽命短於其法定保護期限。
政府授予發明人專利並不意味著保證對專利進行保護,企業(發明人)經常通過法律訴訟保護專利不受侵犯。保護專利而發生的訴訟費用應當區別兩種不同的情況,如果企業(發明人)勝訴,則將訴訟費用資本化,在專利權的剩餘有效壽命內攤銷,在實踐中,一些企業因掖過長而將訴訟費用計入發生當期。如果企業敗訴,則將所有未計入費用的訴訟費用和專利權的賬面成本計入當期費用。
⑷ 專利權屬於哪一類會計要素,哪一個會計科目啊
資產類無形資產
⑸ 會計學中專利權屬於什麼會記科目名稱
如果年費的金額不大(1000元以下)直接計入"管理費用---專利權年費",這樣可以簡化核算.如果計入無形資產的話,最後也會通過無形資產攤銷計入到管理費用中去.
⑹ 企業自創的已申請專利的發明屬於什麼會計要素
企業自創的已申請專利的發明屬於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內沒有實物形態的可容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中的可辨認性標准:
1、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夠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
2、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
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
商譽的存在無法與企業自身分離,不具有可辨認性,不屬於本章所指無形資產。
⑺ 專利權屬於什麼科目
專利權屬於無形資產會計科目。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內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容資產。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帳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但是,會計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將專利權、商標權等稱為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1、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作為無形資產確認的項目,必須具備其生產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這一條件。因為資產最基本的特徵是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很可能流入企業,如果某一項目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不能流入企業,就不能確認為企業的資產。在會計實務中,要確定無形資產所創造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需要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壽命內可能存在的各種經濟因素做出合理估計,並且應當有明確的證據支持。
2、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企業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等,因其成本無法可靠計量,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⑻ 專利權屬於什麼會計科目
專利權屬於無形資產
⑼ 專利技術屬於什麼會計科目
專利技術屬於「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無形資產在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企業才能加以確認:該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該資產的成本可以可靠計量。
無形資產通常是按實際成本計量,即以取得無形資產並使之達到預定用途而發生的全部支出,作為無形資產的成本。對於不同來源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初始成本構成也不盡相同。
(9)專利權屬於會計哪個要素擴展閱讀: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無形資產在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企業才能加以確認:該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該資產的成本可以可靠計量。
會計的核算是以歷史成本法為依據。但是,從投入價值看,有些無形資產可能根本沒有投入價值;有些雖可能有原始投入價值,隨著時間推移或維護發展而使實際的未來經濟利益流入遠遠不同於投入價值,不再適用。
因此,歷史成本法無法適應新經濟形態需要,它已不能反映無形資產的實際經濟價值和其所能提供的未來經濟效益,使企業價值被大大低估。而按歷史成本編制的財務報表,也僅僅反映的是無形資產的攤余價值,不能向報表使用者提供現時的和未來的真實信息。
同時,在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具有不確定性。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技術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無形資產因新技術的出現會發生貶值;若企業為了在競爭中不被淘汰,也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改進現有技術,又使得無形資產發生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