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侵犯商標權和侵犯專利權的法律責任的比較
侵犯商標權的法律責任
是指: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為: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
(二)假冒兩種以上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三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假冒注冊商標罪的構成要件為:
1)該罪的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即任何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個人假冒他人注冊商標,情節達到犯罪標準的即構成本罪。
2)該罪侵犯的客體為他人合法的注冊商標專用權,以及國家商標管理秩序;
3)該罪主觀方面為故意,且以營利為目的。過失不構成本罪。
4)該罪的客觀方面為行為人實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假冒商標行為,且情節嚴重。
與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的區別:
前罪侵犯的是國家商標管理制度,實施假冒商標情節嚴重的行為;
後罪侵犯國家對商品質量的管理制度,實施在產品中摻雜使假、以假亂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行為。
對於採用假冒注冊商標的手段生產、銷售偽劣商品,且銷售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嚴重後果的,既觸犯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也觸犯了假冒商標罪。對於此種情況,應按照重罪吸收輕罪的原則,以刑罰較重的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定罪量刑。
根據:
1.刑法 第二百一十三條 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司法解釋: 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的「情節嚴重」,應當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
(二)假冒兩種以上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三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應當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二)假冒兩種以上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將假冒注冊商標罪的客觀行為限制在「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這一范圍內。因此,在認定假冒注冊商標罪時,判斷行為人使用的商標是否與他人的注冊商標「相同」,就顯得非常重要,它涉及到能否認定行為人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的基本定性問題。
侵犯專利權的法律責任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和專利法的規定,侵犯專利權的民事法律主要有停止侵權、賠償損失、清除影響等。
一、停止侵權
所謂停止侵權,是指侵權人應當停止擅自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
二、賠償損失
專利權是一種無形財產,當這種財產受到侵犯,並給權利人造成經濟上的損失時,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有權依法要求侵權人賠償經濟損失。
賠償損失的計算方法:
1.以專利權人因侵權行為受到的實際經濟損失,作為損失賠償額。
2.以侵權人因侵權行為獲得的全部利潤額作為損失賠償額。
3.參照專利許可使用費數額的倍數合理確定損失賠償額。(1-3倍專利使用費,由法官根據具體案情確定)
4.定額賠償
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一般在人民幣5000元以上30萬元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最多不得超過人民幣50萬元。
三、消除影響
消除影響主要是責令侵權人通過新聞媒介,如在報紙報紙、雜志上發表聲明,或者在廣播、電視中發表講話、聲明,承認其侵權行為,並作出不再侵權的保證。
以上幾種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專利法》第六十三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一)專利權人製造、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產品的;
(二)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
(三)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
(四)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
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② 知識產權的侵權有哪些類型
知識產權是智力勞動產生的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內法律賦予符合條件容的著作者以及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它有兩類:一類是著作權(也稱為版權、文學產權),另一類是工業產權(也稱為產業產權)。
③ 在別人申請專利權就在生產該商品,算不算侵權
你這樣是不算侵權的,
《專利法》第六十三條規定,有下回列情形之一的,答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一)專利權人製造、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產品的;
(二)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
(三)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
(四)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
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④ 淘寶上的產品被人投訴外觀專利侵權該怎麼申訴
侵權申述步驟:
1、在淘寶上發過來的鏈接可以有阿里巴巴的投訴平台;
2、點擊就進入阿里巴巴的投訴平台進行申訴;
3、查看被投訴產品的屬性,然後和投訴方的產品進行比較,確實問題出在哪裡。是商標,還是外觀,還是哪裡出現了問題而導致被別人投訴。
4、尋求專業機構,比如要小象知產等尋求專業幫助,了解相關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確定好事態程度,針對性的制定應對方案。
5、聯系對方進行協商,對於淘寶的知識產權問題,應該先協商,是在不行在訴諸法院吧。
外觀專利侵權申訴比較復雜,有四點,只要你滿足其中一點就會投訴不成功。具體如下:
1、現有設計,與投訴方專利不一致的對比說明;
2、對投訴方專利的穩定性提起合理質疑;
3、產品來自投訴方;
4、專利處於無效宣告程序中的信息。
(4)專利權侵權的商品擴展閱讀
侵權判斷
比對的主體
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比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產品更具有日常生活性的商品,對於其中某些相近似產品的細微差別,普通消費者往往會忽略掉,而專業人員則很容易分辨出來。
在判斷被控侵權產品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否相同或者相近似時,如果從專業人員的角度出發,對權利人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
因此,進行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應當以普通消費者的審美觀察能力為標准,不應當以該外觀設計專利所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審美觀察能力為標准 .對於類別相同或者相近似的產品,如果普通消費者施以一般注意力不致混淆,則不構成侵權,如果普通消費者施以一般注意力仍不免混淆,則構成侵權。
上文中的普通消費者,是指購買、使用該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人。通常情況下,普通消費者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消費者」的涵義是一致的。
但是,對於非通常消費品,如建築材料、機器零部件、電動工具等,普通消費者不是其購買者,不具有對這類用品的一般知識和認知能力,故能夠對其進行相同或相近似比對的主體應當為這類用品的特定消費群體,即銷售、購買、安裝和使用此類產品的人員。
以普通消費者為侵權判定的主體,並不是要求人民法院在審理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糾紛時去追求真正的消費者的意見,而是要求審判人員在判斷時,將所處的位置放在普通消費者的水平線上,去認識、感知比對對象的異同
⑤ 使用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的商品為什麼不構成侵權
外觀專利是有美感的工業品。因此,外觀產品的使用,基本都是終端消費者了。如果「回使用」外觀產品算答侵權,那就是禁止終端消費者消費外觀專利產品。這後果不是推動社會進步,而是反著了。再者,專利制度在於平衡「以生產經驗為目的」者之間的利益平衡,而這類主體在「使用」外觀產品的行為,比如,一個廠家將外觀物品A作為自己廠家物品B外觀的主要部分,那這種行為轉化成了「製造」行為,屬於侵權行為之一
⑥ 什麼是專利侵權行為侵犯他人專利權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對於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來說,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回,製造、使用、銷售、許諾答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其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均屬於專利侵權行為;對於外觀設計專利來說,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製造、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屬於專利侵權行為。侵犯他人專利權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即停止侵權,賠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