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青蒿素的專利權

青蒿素的專利權

發布時間:2021-01-27 16:07:15

⑴ 青蒿素,一個這么好的東西,為什麼沒有申請專利

葯物申請專利比較麻煩,國內有專利,但是國外沒有,要經過WHO認證,國內其餘青蒿素類葯物基本上都只申請了國內專利,由於在國外未申請專利保護,境外的企業都可以隨時仿製。

⑵ 青蒿素的產品專利權被哪個國家搶注

這是一個以訛傳訛的故事。
屠呦呦得獎後,一時之間,網上關於中國人發現的青蒿素的專利被外國公司竊取的消息也和慶祝屠呦呦得獎的消息一樣充斥於微博和微信。
比如「獨家揭秘:青蒿素產品專利被外國搶注 已故葯學家沈家祥曾據理力爭」。讀完之後你會發現全文都在講青蒿素國際葯品注冊的事兒,和什麼專利搶注有五毛錢的關系嗎?
對於青蒿素的專利被竊取,其實有些人指的是我國科研機構和外國公司關於青蒿素衍生葯品的一次合作。例如這一段報道:
「1994年,軍事醫學科學院與跨國制葯巨頭瑞士諾華公司簽署專利開發許可協議,後者負責復方蒿甲醚在國際上的研究和開發,前者則收取一定的專利使用費。這一協議,幫助復方蒿甲醚在世界多個國家獲得專利,但與此同時,也宣告軍事醫學科學院放棄了復方蒿甲醚國際市場的銷售權,諾華坐享其成。」
對文中描述的內容真偽且不論,即便為真,這也是一個公開的專利轉讓合同、諾華公司也沒有使用任何非法手段來竊取軍事醫學科學院的技術內容。也許當初軍事醫學科學院的談判水平不高,在條件上吃了虧,但是這也充其量是一個普通的商業談判的問題。估計諾華公司做夢也想像不到。有一天它們會被指控竊取了中國國寶吧。
其實,科研機構和跨國公司聯合進行研究,將自己研發的技術轉讓給跨國公司,由跨國公司進生產和銷售,大家共同受益本來就是再普通不過的技術轉讓行為。特別是在醫葯行業,新葯的開發從葯效的確定到臨床試驗到新葯申請以至於在全球銷售,都需要巨額投資,要冒巨大風險,這是僅憑一家科研機構所無法承受之重。
今後中國面臨產業升級,技術出口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衷心希望我國的科研機構善於利於包括外資在內的各種資源,積極地實現科研成果的轉化,促進中國科技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⑶ 青蒿素的專利權是被哪個國家搶先注冊的

青蒿素的專利權沒有被搶先注冊。

李順德指出,根本不存在「搶注」的問題。「所謂的『搶注』,是在你披露以後,別人在此基礎上,以各種不同的改進專利的形式出現,而在這方面,我們後續的工作沒有跟上,既沒有做及時的深入研究,也沒有進行相關方面的專利申請

說到底,還是我們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而按照申請在先原則,誰先申請就歸誰。所以,不要簡單地說被別人『搶注』了,是人家在這方面後續創新跟進得快,並且是在你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發明創造。」

「實際上,即便當初有基本專利申請,專利的保護期來講,一般是自申請之日起20年,到現在已經早過20年了,也不會保護到現在了。

也就是說,在基本專利基礎上,你要有不斷地創新,不斷地增加後續的改進專利,才能有效地保護你的成果。現在世界各國很多醫葯廠家都是這么做的。」李順德說。

(3)青蒿素的專利權擴展閱讀

1977年在《科學通報》以「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的名義,發表了青蒿素的化學結構;1978年5月,又以「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義,發表了青蒿素結晶立體絕對構型的論文;

1979年,第二篇關於青蒿素化學結構的論文,以北京中葯所和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科研人員署名發表於《化學學報》。此後數年內,中國的相關人員陸續在國際各種學術刊物上發表公布了青蒿素的相關技術文獻。

新中國第一部《專利法》1984年制定,1985年才開始實施。一般而言,如果在發明成果公開發表之前沒有申請專利保護,此後將因為「不具備新穎性」而不能再申請專利。

由此我國科學家發現的抗瘧葯物青蒿素也因此失去國際上獲得基本專利的保護機會。

⑷ 青蒿素如果申請專利屠呦呦可以掙多少錢

有什麼錢💰哦,諾貝爾獎還不夠買衛生間

⑸ 中國最早專利最早申請青蒿素的日期

查詢青蒿素專利可以去中國專利查詢網,直接輸入名稱和專利號就可以查詢了。

⑹ 青蒿素的專利國家是哪個

青蒿素是中國首先發現的,最早有記錄的專利是1985.04.01,屠呦呦等人申請的專利《還原青蒿素的生產工藝》,不過,現在這個專利已經無效了。

⑺ 高雲華有什麼專利

高教授微針祛斑,是高雲華教授研發團隊歷時16年的研究成果,榮獲國家40多項發明專利。
其專利成果:
( 1 )一種透皮給葯組合制劑,2009,第 1 作者,專利號: 200910092552 [2]
( 2 )一種透皮給葯試劑盒,2009,第 1 作者,專利號: 200910236116 [2]
( 3 )抑制固體材料表面非特異性吸附的方法,2008,第 1 作者,專利號: 200810239611 [2]
( 4 )可同時測試多種樣品的磁感測器生物晶元樣品舟,2007,第 1 作者,專利號: 200710178391 [2]
( 5 )多樣品磁敏感測器陣列生物晶元測試儀,2007,第 1 作者,專利號: 200710178943 [2]
( 6 )一種對磁敏感測生物晶元進行自動測量的儀器,2007,第 1 作者,專利號: 200710177311 [2]
( 7 )識別稀土金屬離子鏑或鉺的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2006,第 1 作者,專利號: 200610169766 [2] ( 9 )微流體樣品舟,2007,第 1 作者,專利號: 200710175624 [2]
( 10 )一種數字化控制光反應系統,2007,第 1 作者,專利號: 200710195260 [2]
( 11 )一種具有溶液儲室兼泵體結構的微流體樣品舟,2007,第 1 作者,專利號: 200710198600 [2]
( 12 )透皮葯物組合制劑和透皮葯物試劑盒,2009,第 1 作者,專利號: 200910092261 [2]
( 13 )實心微針陣列器件載葯的方法及裝置,2012,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210140545 [2]
( 14 )一種聚合物材料微針陣列貼片的製作方法,2012,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210265170 [2]
( 15 )一種可溶性微針疫苗貼片及其制備方法,2013,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310071361 [2]
( 16 )一種青蒿素衍生物的皮內給葯微針制劑的制備方法,2014,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410588983 [2]
( 17 )自溶性微針透皮貼片及其制備方法,2014,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410301920.7 [2]
( 18 )一種可擴展檢測范圍的捕獲抗體競爭夾心免疫檢測生物感測器,2014,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410725425.9 [2]
( 19 )一種可擴寬免疫檢測范圍的生物晶元,2015,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510220789.6 [2]
( 20 )一種含有格拉斯瓊的長效透皮貼,2015,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510011775.3 [2]
( 21 )一種微針貼片及包裝盒,2015,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520752975.X [2]
( 22 )一種聚丙烯酸酯柔曲性溶脹微針貼片,2015,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510870229.5 [2]
( 23 )一種用於液體注模成型加工過程中除氣固定的真空抽板,2015,第1作者,專利號: 201510983009.3 [2] ( 24 )一種檢測多靶標的自驅動微流體測試卡,2016,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610023958.1 [2]
( 25 )一種含有無機鹽的分層溶解微針,2017,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710546759.3 [2]
( 26 )一種具有精準放血功能的梅花針拔罐器,2016,第 3 作者,專利號: 201621092763.4 [2]
( 27 )一種具有精準放血功能的梅花針拔罐器,2016,第 3 作者,專利號: 201610864294.1 [2]
( 28 )一種柔曲性緩釋微針貼片及其制備方法,2016,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610803643.9 [2]
( 29 )一種用於製作聚合物微針的設備,2016,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610903555.6 [2]
( 30 )一種用於製作聚合物微針的設備,2016,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621129364.0 [2]
( 31 )一種丙烯醯氨基苯硼酸聚合物及其制備與應用,2017,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710313310.2[2]
( 32 )一種可植入型兩段式微針貼片及其制備方法,2018,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811010717.9 [2]
( 33 )一種可快速植入型緩釋微針貼片及其制備方法,2018,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811010762.4 [2]
( 34 )一種可植入型緩釋微針貼片及其制備方法,2018,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811011984.8 [2]
( 35 )一種加速聚乙烯醇可溶性微針成型和速溶給葯的方法及制備的微針,2018,第 1 作者,專利號: 201811130808.6

⑻ 青蒿素的發現者是誰

青蒿抄素是我國在世界首先研製成功的一種抗瘧新葯,它是從我國民間治療瘧疾草葯黃花蒿中分離出來的有效單體。它的研究始於60年代中期。在周總理親自批示下,數百名科學家經過堅持不懈的深入研究而取得的成果。它是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究開發並在國際上注冊的為數不多的一類新葯之一,被世界衛生組織評價為治療惡性瘧疾唯一真正有效的葯物。伊斯坦布爾第十屆國際化療會議上6000名各國醫壇專家公認青蒿素為治療瘧疾的中國神葯,是世界醫葯史上的剖舉,是對人類的重大貢獻。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提供經費進行驗證推廣。
由於青蒿素不溶於水,在油中溶解度也不大,其劑型僅為栓劑,生物利用度較低,影響了其葯效的發揮。從8O年代中期起,國內就開始研製青蒿素衍生物及復方。我國又研製成功青蒿琥酯、蒿甲醚和雙氫青蒿素3個一類新葯,青蒿琥酯、蒿甲醚可以口服和注射,而雙氫青蒿素則用於口服和栓劑。還開展了抗瘧復方的研製,研製出了復方雙氫青蒿素和復方蒿甲醚。目前已上市品種有雙氫青蒿素制劑、青蒿琥珀酸酯制劑、蒿甲醚制劑和復方蒿甲醚等。

⑼ 青蒿素發展史

一、青蓄素類葯物的發展史
青蒿素是我國在世界首先研製成功的一種抗瘧新葯,它是從我國民間治療瘧疾草葯黃花蒿中分離出來的有效單體。它的研究始於60年代中期。在周總理親自批示下,數百名科學家經過堅持不懈的深入研究而取得的成果。它是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究開發並在國際上注冊的為數不多的一類新葯之一,被世界衛生組織評價為治療惡性瘧疾唯一真正有效的葯物。伊斯坦布爾第十屆國際化療會議上6000名各國醫壇專家公認青蒿素為治療瘧疾的中國神葯,是世界醫葯史上的剖舉,是對人類的重大貢獻。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提供經費進行驗證推廣。
由於青蒿素不溶於水,在油中溶解度也不大,其劑型僅為栓劑,生物利用度較低,影響了其葯效的發揮。從8O年代中期起,國內就開始研製青蒿素衍生物及復方。我國又研製成功青蒿琥酯、蒿甲醚和雙氫青蒿素3個一類新葯,青蒿琥酯、蒿甲醚可以口服和注射,而雙氫青蒿素則用於口服和栓劑。還開展了抗瘧復方的研製,研製出了復方雙氫青蒿素和復方蒿甲醚。目前已上市品種有雙氫青蒿素制劑、青蒿琥珀酸酯制劑、蒿甲醚制劑和復方蒿甲醚等。

二、青蒿素類葯物的葯理特點
根據抗瘧葯對瘧原蟲生活史的作用環節和實際應用,可將它們分為3類:
a.作用於原發性紅細胞外期,主要用於預防的抗瘧葯,如乙胺丁醇;
b.作用於紅細胞內期,主要用於控制症狀的抗瘧葯,如氯喹、奎寧、咯萘啶、青蒿素等;
c.作用於繼發性紅細胞外期,主要用於控制復發和傳播的抗瘧葯,如伯氨喹。青蒿素類葯物主要用於控制瘧疾症狀,而對於預防和控制復發基本上無作用 經葯理學及臨床研究,膏蒿素類葯物已經得到世界范圍的廣泛認同,它們具有很強的抗瘧原蟲活力,並對惡性瘧具有特殊療效。它們對紅細胞內期瘧原蟲有殺滅作用,而對紅外期和繼發性紅外期無影響。其抗瘧機制也很獨特,它們主要作用於滋養體的膜結構,使食物泡膜、線粒體膜、核膜和內質網等發生改變,最後導致蟲體結構裂解。
它們在控制瘧疾症狀、救治腦型瘧與抗氯喹原蟲耐葯株惡性瘧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其缺點是復發率高,但復發率也隨治療時間的延長而降低。以雙氫青蒿素為例,用葯3天的復發率為52 ,用葯5天的復發率為5 ,用葯7天的復發率為2 。
三、青蓄素的資源情況
青蒿素來源主要是從黃花蒿中直接提取得到;或提取黃花蒿中含景較高的青蒿酸,然後半合成得到。從全合成的工藝復雜,成本太高;組織培養則因技術和實際應用投入產出比等原固尚不成熟。目前除黃花蒿外,尚未發現含有青蒿素的其它天然植物資源。黃花蒿雖然繫世界廣布品種,但青蒿索含景隨產地不同差異極大。據迄今的研究結果,除我國重慶東部、福建、廣西、海南部分地區外,世界絕大多數地區生產的黃花蒿中的青蒿素含量都很低,無利用價值。據國家有關部門調查,在全球范圍內,目前只有中國重慶酉陽地區武睦山脈生長的青蒿素才具有工業提煉價值。對這種獨有的葯物資源,國家有關部委從80年代開始就明文規定對青蒿素的原植物(青蒿)、種子、干鮮全草及青蒿素原料葯一律禁止出口。」在青蒿素的科研開發中,只鼓勵有實力的中國企業參與 因此,無論從資源還是研發上講,我國具有明顯的優勢。
四、瘧疾及其在國內外的發病情況
瘧疾是當今世界上流行最廣,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熱帶寄生蟲傳染病。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近年統計報告t全世界瘧區分布在1。0多個國家的207300萬人口(佔世界總人口40 ),據不完全統計,生活在瘧區的臨床患者4~5億多人,每年死亡200~300萬人。以非洲、東南亞和拉丁美洲最為嚴重。而瘧疾危重病區主要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熱帶非洲國家。許多到非洲經商、旅遊的外國人也容易感染瘧疾。因此,非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抗瘧葯市場.在其醫葯貿易總額中約有一半左右的經費用於進口抗瘧葯麴及相關物品。目前全世界每年抗瘧葯銷售額高達15億美元。
瘧疾在我國分布也很廣,其中以問日瘧最多,遍及全國;惡性瘧次之,主要分布於南方;三日瘧在南方山區呈散在性分布;卵圓瘧少見。流行程度由北向南漸趨嚴重 如貴州省素稱 瘴癘之鄉」,雲南、廣西、廣東、海南等省瘧疾發病率亦較高。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每年瘧疾患者有3000萬以上.解放後,由於大力開展了防治工作,瘧疾在多數地區的發病率已大為降低,年發病率已從1954年的萬分之122.6降至199O年的萬分之一,一些大城市瘧疾已十分少見。然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繼續和深入,對外交流日益廣泛,以及旅遊事業的發展等,出入國境的人數劇增,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給瘧疾的傳播和蔓延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例如,據有關資料稱:1 979年深圳市僅7名瘧疾病人。隨著特區的建設發展,大量流動人口由各省、自治區涌人,加上工地居住條件簡陋,瘧疾迅速蔓延,至1984年,全市瘧疾病人達7427人,在健康人群中瘧原蟲的帶蟲率也高達10.3 。另據上海市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統計,上海市郊縣瘧疾已基本得到控制,l 987~1991年,本地區人患瘧疾的有196人,年發病率十萬分之0.44~1.04;而同期外來人口患瘧疾的有613人,為本地區人的3倍。對外來人口抽樣調查,帶蟲率高達0.82 。
總的來看,目前抗瘧葯的市場主要還是在國外,特別是非洲。國內的瘧疾發病雖有抬頭之勢,但市場還是較小。
五、青黃囊類葯物的市場前景
當前,作為有全球9o 以上瘧疾病例的非洲大陸,90 以上的非洲國家葯品依賴進口。氯睦類產品(主要是奎寧和氯喹)佔世界抗瘧葯市場的8O )。目前這些產品的治療費用偏高,整個療程費用達15~2D美元左右,而且毒副作用大,同時由於瘧原蟲對現有的治療葯物具有一定的耐葯性及惡性瘧疾原蟲株的出現,使瘧原蟲現已經產生抗葯性(特別是東南亞地區抗葯性瘧原蟲株已達8O 可以說這類葯物現已基本失去了療效,給瘧疾的防治帶來了困難。為此,國際上迫切需要尋找新的抗瘧疾葯物。
而青蒿素類葯物正好在抗氯喹原蟲耐葯株惡性瘧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正如世界衛生組織熱帶傳染病機構負責人戈達所說,青蒿素衍生物是當前治療瘧疾的換代新葯。專家預鍘,該類葯物將會以極快的速度取代奎寧、氯喹等傳統抗瘧葯而躍升為未來的主流葯物,在世界抗瘧葯領域佔領3~5成市場青蒿素產業正在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已成為一個具有巨大市場前景的產業。作為特殊行業,醫葯產品的生命周期明顯長於一般的工業產品,尤其是產品的市場引入期。一般一個全新葯物的上市,引入期需要5~10年時間。我國青蒿素正處於市場引入期。尚未進入快速成長期。
六、我國對青蒿寮產業的大力扶持
從國家的角度考慮,青蒿素產業國際化的意義絕不僅僅局限在每年1O億美元左右的潛在市場價值。更重要的是,由於青蒿素是我國少數幾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葯品之一,其在國際醫葯領域的地位對我國其他醫葯產品,尤其是中葯有著不可忽視的帶動作用,以青蒿素產業為先導援有可能帶動中葯國際化的快速發展,從而形成我國醫葯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從應用研究、蒿草種植、原料提取一直到青蒿素制劑的生產和銷售,我國正著手推進青蒿素產業化的進程,扶持青蒿素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針對青蒿素產業現狀,由國家給予集中的資金扶持。運用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有原料、有產品、有市場、有科研,跨地區、跨所有制、跨國、跨領域的大型企業。通過實施產業化,提高原料的質量和產量,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迅速提丹我國青蒿素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青蒿素類葯物的療效向世界公開之後,通過封鎖原料葯或天然資源如種子的出口來保持競爭優勢並不現實,參與國際青蒿素類葯的競爭,唯一的辦法是創新,井通過申請專利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保障自己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有專家建議,國內應成立一個股份制公司進行新葯的研究、開發、生產和銷售,並從盈利當中提成開展改造化學結構的新葯研究或其它創新研究,以求實現持續性發展。而在這個進程中,只有將科學家的科研成果和企業家的經營策略有機地結合,才能更加順利地不斷向前推進
七、我國對青蒿素類葯物的經營失誤
我國雖然在青蒿素產業的資源和研發方面佔有明顯優勢,但是,國內醫葯企業的營銷力有限,市場開發策略走過彎路。我國醫葯產品出El歷來以原料出El為主,貿易方式是「需求已經存在」的一般貿易。而青蒿素類產品為中國科學家首創,首先需要在目標市場 創造需求」,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營銷的能力、人才、資金、經驗等方面都顯不足。
目前全世界每年抗瘧葯銷售額高達1 5億美元,但主要為西方國家制葯廠壟斷。我國盡管在抗瘧葯研製方面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歷史原因造成我國青蒿素產業尚未形成舍理的產業結構,青蒿素原料、產品、市場能力和科研能力分散於不同地區,不利於形成規模優勢,行業競爭力園之大大下降。目前,我國生產的青蒿素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出口額不足700萬美元,份額不足3
自2O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大醫葯公司爭相以代理、買斷等方式欲取得上述產品的市場控制權。現在,青蒿素類的所有品種均已將國外市場開發權轉讓給西方醫葯公司。同時,這類葯物由於未獲專利保護而被西方多國競相仿製,並被強先佔領市場,目前主要的生產國除了我國之外,還有越南、法國、瑞士。我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成了外國醫葯公司的播錢樹。青蒿素2o年的發展歷程,再次印證了個鐵的事實:產品的成功井不等於市場的成功。
以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對昆明制葯股份公司的分析為例,該公司的蒿甲醚系列包括原料葯、針劑、片劑、膠囊及復方,以針劑和片劑為主。公司擁有進出口自營權,它們的蒿甲醚系列產品年外銷額達到300多萬美元。從公司前三年的主要產品銷售情況來看,蒿甲醚系列銷售輸入逐年平穩增長。公司與諾華合作研製的復方蒿醚片A+B在1 999年上市,公司擁有知識產權,諾華負責國際市場的銷售,,產品所需原料A及B由公司供應。公司現每年供應諾華蒿甲醚0、5噸。該公司已募集資金擴產蒿甲醚原料葯,使公司生產蒿甲醚原料葯的能力從1噸提高到2.5噸,每年將出El諾華2噸。這等於將主要市場的生產銷售權出讓給諾華,公司主要從出售原料葯中獲利。由於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銷售能力薄弱,這種合作方式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八、青蒿素類葯物的前量展望
由於青蒿素類葯物當前的目標市場主要在國外,我們的競爭對手主要的是已佔有先機的西方醫葯公司。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有足夠強大的外銷能力。隨著我國企業的13趨成熟,現在一些企業(如昆明制葯廠)已開始在非洲建立自己的商務辦事處,加大對非洲市場的開發力度了。加人世貿組織後,我們的對外出口將處於更加有利的形勢。
在技術,國內企業也加大了開發力度,如開發復方制劑、繼續尋找新的衍生物,並拓展新的適應證。重慶通和葯業公司成功開發了雙氫青蒿素的復方制劑;已有科研單位研究用青蒿素治療腫瘤、黑熱病、紅斑狼瘡等疾病的衍生新葯,同時開始探索青蒿素治療艾滋病、惡性腫瘤、利氏曼、血吸蟲、絛蟲、弓形蟲等疾病以及戒毒的新用途。
只要我們充分利用我國在青蒿素類葯物在資源和科研方面的優勢,加大科研和市場開發力度,再輔以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青蒿素產業一定能成為我國醫葯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⑽ 屠呦呦發明青蒿素是貨真價實的救命葯,為什麼得不到中國科技獎

屠呦呦如此偉大的科學成果卻始終得不到國內的任何科學獎勵,是因為中國是一個人人不講誠信,不遵守規則的國家,西方國家的科學家把一個科學大獎頒發給像屠呦呦這樣完全陌生的人是非常普遍的事,中國的科學獎勵都是學術權威們內部的人互相吹捧,只會把科學大獎頒發給自己圈內的人,對陌生人或者對像屠呦呦這樣只會埋頭苦幹,不會搞人際關系的圈外的科學家的成果一律視而不見!中國人說的屠呦呦的科學首創成果始終無法中國的重大的科學獎勵,是因為中國人只獎勵集體的科學首創,不獎勵個人的科學首創的文化,這完全是一個無恥的自欺欺人的謊言。如果真的是不獎勵個人首創者的文化,那麼所有的中國人又為什麼要對屠呦呦是這個科學成果的首創者的事守口如瓶?知情者在介紹這個科學成果時提一下,這個成果的首創者是屠呦呦,只是中國人的文化與西方國家的人的文化是不一樣的,中國不會給屠呦呦任何重大的科學獎勵的話總是應該的吧?守口如瓶的唯一目的就是要不讓屠呦呦獲得應有的科學獎勵!就像本來應該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工胰島素的首創者,由於所有的中國人都不肯把首創者是誰告訴諾貝爾獎評獎負責人,導致這個重大的科學成果的首創者至今無法獲得諾貝爾獎,更無法獲得國內的任何獎勵一樣。屠呦呦這次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是因為中國出了一個叫饒毅的「內奸」。

閱讀全文

與青蒿素的專利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