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大專讀的是理工科,本科學的是法律,碩士讀的也是文科研二在讀,按照規定能報考專利代理人嗎
大專讀的是理工科,,,就這點都可以了,並且大專畢業到報名達2年,其他的證書可以忽略。
但是,要有個單位幫你開具證明哦,2年工作經驗。
② 實習生沒有工資嗎
嚴格意義上的大學生畢業實習是不應該拿工資的,相反學校倒應該給用人單位以補貼。實習屬於教學過程的一部分,實習的大學生與學校有著高等教育的關系,大學生的檔案等個人履歷文件也放在學校,接受實習生的單位根本不能與實習大學生建立勞動關系。但是隨著畢業生就業市場化配置進程的加速和高校招生計劃的不斷擴大,高校畢業生的實習形式已經從原來的高校集中統一組織逐步向畢業生個體選擇實習單位的方式轉變。這種實習方式從某種程度上具有打工的特徵,實習大學生與接受實習生的單位之間是民法上的勞務關系。民法是一部尊重雙方意思自治的法律。所以實習大學生如果想要工資應當和接受實習生的單位就此問題進行商議。
應該會越來越好我們通常所說的實習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並不是嚴格的法律上的實習。根據勞動法及其配套規定總結提煉,實習基本分兩種情況:
一是實習人員與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根據法律法規的要求在單位通過實踐進行一定的專業訓練,如《專利代理條例》中規定,初次從事專利代理工作的人員,實習滿一年後,專利代理機構方可發給《專利代理人工作證》。在這種實習中,實習人員必須與單位建立有勞動關系,目的在於從工作中增強從事這些專業工作的熟練度,以便將來能夠較為獨立地從事這樣的職業。類似這樣的情況還有律師、醫師等等。
另一種是實習人員出於教學需要在單位進行社會實踐的行為,如大學生的畢業實習。這種實習的明顯特點是用人單位與實習人員不建立勞動關系,或者因為實習人員與其他機構有關系的緣故無法建立勞動關系。還是以大學生的畢業實習為例,實習的大學生與學校有著高等教育的關系,大學生的檔案等個人履歷文件也放在學校,單位根本無法與實習大學生建立勞動關系。而且這種實習的目的也沒有第一種情況的專業性,大學生可以從事與未來工作不相同的實習內容。所以這種實習本身的目的在於接觸社會,實踐自己在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而不是專業訓練,其根本目的在於教學。在一些法律法規中也有這樣的說明,如《鐵路高等院校學生實習管理細則(試行)》中說:「本細則所稱實習是指教學計劃規定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臨床實習(醫科院校)、教學實習(師范院校)、社會調查等實踐性教學環節。」
原本大學生實習是由學校安排的,因此不容易令人誤解,不過由於近年來大學實行擴大招生的計劃,學生的數量的急劇增加,給學校安排實習工作增加了難度,因此學校也比較鼓勵學生自己尋找實習的機會。藍色飄飄大抵屬於這種情況。他並不是學校安排進公司實習,而是通過熟人的介紹進入了這家公司實習。即使如此,仍然改變不了藍色飄飄的學生身份,由於他與學校依然有教學關系,且還處於沒有畢業的狀態,所以藍色飄飄是我們所說的第二種實習情況,他與單位之間沒有勞動關系。
今年4月1日起實施的《上海市企業工資支付辦法》中倒是在全國范圍內比較早地對實習期間的工資支付問題作出了規定。該辦法第十一項說:「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形成勞動關系後,在試用、實習期期間提供了正常勞動,用人單位支付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市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但是該辦法強調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形成勞動關系。更何況,該辦法第一項就聲明:「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各類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其適用范圍不容質疑,該辦法中所說的實習期肯定不包括在校學生的實習。不過有勞動關系的實習當然能夠適用該條款獲得自己應有的利益
③ 專利代理機構需要交哪些稅種依據的法律、法規或規章是什麼
你到當地的工商局去咨詢,工商局會給你滿意答復的。祝你辦事順利!
④ 專利代理人法律法規考試中,單選和多選是分開的還是混著考
從10年到現在都是先考單選,再多選
習題練習的話建議從2010年開始練習,早期的就別看了,法條有改動,以最近的新法為准。
⑤ 知識產權代理(法律、 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在登記前須經批準的項目除外);受託資產管理(不得從事
⑥ 想考專利代理人,問下那些專利法律、法規每條都要背嗎
並不是每條法律都要背的,而是要掌握其內涵,知道其怎樣用、何時用、專有何條件等。
專利代理屬的基本法律為《專利法》、《專利法實施細則》,另外還有《商標法》、《著作權法》、《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等,有些基本的法條要熟記,如定義、專利不授權范圍、優先權、專利的三性等。
這是2015年專利代理人考試有關事項公告:
http://agent.sipo.gov.cn:8000/sipo/register/NewMsg.action?aID=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