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5G技術專利數量排行榜公布,華為第一,中興第三,你怎麼看
這是實至名歸,華為和中興多年技術積累的結果,也是提前布局前沿技術的結果,當前的成就源於過去的努力,具體情況我們做如下分析:
第一,國家開放發展40年,為通信行業建立了較為扎實的技術基礎和較為全面的人才培養,這就為華為中興等通信設備企業提供了很好的核心資源,有利於企業的持續創新。
第二,華為、中興等企業注重人才培養和研發創新。華為作為通信設備供應商,其研發投入高居世界同類企業第一,超過愛立信、諾基亞、思科,而且對於技術的發展趨勢有著敏銳的嗅覺,其創始人任正非就是這方面的傑出代表。
技術創新的關鍵在人才,華為通過自建人才培養機制,搭建人才隊伍,用股權激勵員工的發展,同時注重利用、引進國際人才,在歐美等地建立了研發中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全球的腦力資源,為如今的成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專利申請數量的增多也代表我國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在增強,也體現了一種國際視野。過去,我國企業的技術水平一般,主要在國內發展,知識產權意識也不強,如今面臨強大的競爭對手、廣闊的世界市場,沒有知識產權的保駕護航,難以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
第四,中國企業5G專利位列第一和第三,標志著我們的企業在這個領域掌握了技術標准和話語權。現代企業的技術標准主要體現在技術成果上,而技術成果要用專利宣示來加以確認,以此確立行業標准。掌握了行業標准就相當於佔領了技術制高點,取得一定時期的發展優勢。 這也正是西方國家所害怕的,所以採取了一系列的打壓措施。
第五,兩家公司5G技術專利申請數量的靠前也體現了整個國家的發展大勢,一個崛起的國家影響力正在覆蓋全球。得益於國家前期的科研投入和產業培養,我國眾多的行業慢慢到了收獲期,會不斷涌現先進技術和優秀的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華為、中興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這類企業接下來還會更多地出現。
5G專利申請,華為中興進前三是一種成就的體現,代表這個技術領域算是第一次取得領先了,同時看到一些關鍵技術的配套能力不足,比如晶元、系統軟體、主板以及半導體原材料,補足了短板才能走得更遠。
Ⅱ 華為和中興 專利總數 去哪裡查詢 數據檢索課的作業
2011年中興通訊提交國際專利申請2826件,排名第一位;松下提交國際專利申請2463件,排名第二位;華為提交國際專利申請1831件,排名第三位。
Ⅲ 請問華為發明專利排名世界第一是么真的那麼有價值么
東方網2月2日消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2008年全球專利申請公司(人)排名榜上,首次名列第一。
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總數為16.4萬件,比上年增長2.4%。全球排名美國第一,專利申請達5.3萬多件;日本和德國分列第二和第三,分別申請了2.8萬多件和1.8萬多件;其他占據世界前十位的國家依次為韓國、法國、中國、英國、荷蘭、瑞典和瑞士。其中韓國、中國和瑞典的專利申請量增長最為迅速,去年分別達到7908件、6089件和4114件,增長率分別高達12%、11.9%和12.5%。
華為公司2008年憑借遞交的1737件申請首次占據全球專利申請公司(人)首位,排名第二至第五位的依次為日本松下、荷蘭飛利浦、日本豐田和德國羅伯特博世。
據華為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華為公司共有員工8.7萬名,其中43%的員工參與了企業研發工作。公司多年來堅持以不少於銷售收入10%的費用投入研發,並將研發投入的10%用於前沿技術、核心技術以及基礎技術的研究。華為連續6年蟬聯中國企業專利申請數量第一,其中絕大部分為發明專利。截至2008年12月底,華為累計申請專利35773件。
華為公司還在歐洲、美國、印度以及國內的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成都和武漢等地設立了研發機構,充分利用全球和全國的人才與技術資源平台,建立全球研發體系。公司的中央軟體部、上海研究所、南京研究所和印度研究所已通過軟體質量管理最高等級CMM5級認證。
華為還積極參加國際標准化組織的工作,已加入了91個國際標准組織,並在這些標准組織中擔任了100多個職位,積極參與國際標准制定。2008年,華為在光纖傳輸、接入網路、下一代網路、IPQoS和安全領域提交了1300多篇提案;在核心網路、業務應用和無線接入領域提出了2800多項提案。
據了解,2008年,華為公司合同銷售額達23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6%,銷售收入預計為170億美元。
Ⅳ 華為首次位居歐洲專利局專利申請公司排名榜首嗎
歐洲專利局7日在布魯塞爾召開年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在2017年遞交專利申請數量再創新紀錄,中國企業華為首次位居歐洲專利局專利申請公司排名的榜首。
歐洲專利局稱,2017年,歐洲專利局共收到16.6萬份國際專利申請,比2016年增長3.9%;中國遞交的專利申請數量高達8330項,比前一年增長16.6%,中國首次取代瑞士成為歐洲專利局前五大申請國家之一,僅次於美國、德國、日本和法國。
歐洲專利局是歐洲規模最大的公共服務機構組織之一,總部設在慕尼黑,並在柏林、布魯塞爾、海牙以及維也納設有辦事處。通過歐洲專利局的專利授予程序,發明人能夠獲得歐洲專利局38個成員國提供的專利保護。
Ⅳ 華為中興專利戰的主要評價
對於專利權的問題,王海波直言,通信產業發展到目前,參與到產業中的廠商幾乎都有相關專利,這樣就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就你」,而通信廠商們或以明示的方式簽署一份IPR的交叉許可協議,或默認「你不找我麻煩,我不找你」,從而達成專利默契。
顯然,華為與中興的默契沒有得到華為方面的認可。華為方面數據顯示,2010年,華為為獲得專利許可花費了2.2億美元。顯然,如此龐大的一筆成本支出絕不能輕易被別人「白用」,這或許是華為發起侵權訴訟的直接原因。
市場當然是電信設備廠商爭斗的根本。目前,愛立信、華為、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和中興分別占據了電信設備廠商全球前五名。
面對咄咄逼人的華為,中興顯然不願當「軟柿子」。經過了近十年在通信國際市場的摸爬滾打,中興也看到了專利的價值。去年,中興PCT專利申請量全球排名第二,華為排名第四,2011年第一季度,中興攀升至全球第一。
實際上,所謂的平衡和安全就是指「你告我的時候,我也有證據告你」。這種企業間依靠專利發展出的相互制約從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企業開發新專利的動力,提高了行業技術水準。
「頻繁的專利訴訟表明企業已經逐漸開始重視知識產權,並已經善於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中國知識產權律師網首席律師徐新明接受《國際金融報》采訪時表示,一方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如果在他看來,另一方有涉嫌侵犯其專利的行為,那麼專利擁有方有權利對另一方提起訴訟。對於此次訴訟,主要還是看華為在起訴地的國家是否已經申請了專利和商標注冊,並且已經取得了專利權和商標權。如果確實如此,那麼中興可能構成侵權。
Ⅵ 怎麼看待華為專利申請量世界第一
說明我們國產企業變強了呀,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提高,在文化軟實力方面專不再是個任人拿捏的軟柿屬子。俗話說得好,」師夷長技以制夷「。
華為專利申請量第一,是整個華為的努力創新的成果,也是我們整個國家在科技創新方面上的成功。2018年的中興事件,美國打壓中興,中興差點喘不過氣,也差點破產,就是因為美國對中興斷芯,而「缺芯少屏」一直是我國製造業的軟肋,而中興事件真是打我們國家的臉。還有孟晚舟事件,就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威脅我國企業、阻撓我國科技產業的發展,真是讓我們國家企業憋了好久的氣。
而今年,華為成為5G的領導者,華為成為5G時代的世界標准,還有近期華為正式起訴美國。這不正是我們國企變強大變硬氣的表現嗎?所以,華為真的可以說是我們的驕傲了。 專利申請量第一,讓我們國企更加硬氣,我們怕過誰?
Ⅶ 華為和中興誰的專利多
根據2015和2016年的專利榜來看,中興申請的專利更多。
Ⅷ 在上市公司中,獲得專利數最多的是哪些公司
華為沒有上市。所以肯定是中興通訊了。中興通訊國內專利達到18000項,國際專利達到2500項。
另一處報道的數據可能稍早:「中興通訊目前全球范圍內的專利申請數量達1.7萬項,國際專利申請超過1400項,其中發明專利比例逾90%,遠超過國內同行。其中,中興通訊擁有的3G專利中,發明專利也占總量九成以上。」
中興通訊是國內擁有手機專利最多的廠商,其中,僅3G終端的專利申請量就已超過1000項,居全國首位。
另據今年2月的報道,華為是08年全球申請專利最多的公司,但下面就凈是外國公司了,另一家上榜的中國公司是中興通訊:
「 1月29日消息,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最大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首次在2008年專利申請公司排名榜上占據榜首。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2008年,依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專利合作條約》(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PCT),專利申請提交數量增長最為迅速的國家有瑞典(12.5%)、韓國(12.0%)與中國(11.9%)。而美國仍然是三十幾年來全球申請國際專利數量最多的國家,去年共申請了5.3521萬多件專利,占國際PCT申請總量的32.7%。中國的成績也非常亮眼,一躍成為全球第六大專利申請國。
以企業而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2008年提交了1737項PCT申請,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專利申請公司。而松下公司則以1729項申請的成績位列榜眼,過去一直遙遙領先的飛利浦公司則僅提交了1551項申請,地位跌至第三。在排名前100的公司中,有38家來自美國, 28家來自日本,13家來自德國,並且另外一家中國公司——中興通訊也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