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利法和大多數國家的專利法一樣,對某些發明創造的技術領域作了限制性規定,明確了不授予專利權的客體。
中國專利法在第五條中明確規定,對違反國家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即使有專利性,也不授予專利權。中國專利法在第二十五條中規定了不授予專利權的發明或發現客體。這種客體共有五項:
一、科學發現
科學發現是指人們通過觀察、分析和研究,揭示出客觀上已經存在的而人們尚未知道或認識的東西。因為科學發現和科學原理不能直接物化為產品,同時不能因為發現這些自然規律和原理而排斥其他人早已享有的利用這些自然規律和原理的權利。
二、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
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是指導人們思維、推理、分析和判斷的,具有智力和抽象的特點。它包括計算方法、生產和經營管理方法、車輛調度方法、比賽規則、游戲方案、學習語言方法、會計制度、教育方法、授課方法、分類方法、情報檢索的方法、字典編法等等,都不能取得專利保護。
計算機程序可以認為是一種數學方法或者信息表示法,具有智力的和抽象的特點,不能取得專利保護。但是當計算機程序軟體與硬體結合,可以理解為將構思應用於實際時,可以取得專利保護。
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所說的疾病包括人和動物的疾病。這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是以人和動物為實施對象,不能在工業上應用,所以也不是專利法上所說的發明。
在疾病診斷和治療中所用的儀器、器械、裝置、試劑盒等醫療設備,以及涉及適應症的制葯用途是可以在工業應用的,所以和普通產品一樣,可以獲得專利保護。
四、動物和植物品種
動物和植物是有生命的物體,是自然生長的,不是人們創造的產物。但生物材料(如細菌、酵母菌、病毒、載體、質粒、動植物細胞系等)不屬於動物和植物范疇。生物材料本身以及涉及生物材料的發明可以獲得專利保護。
另外,當符合其他相應規定時,產生動物和植物的方法也可獲得專利保護。
五、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
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是指用核裂變或者核聚變的方法獲得的元素或者化合物。不僅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不能授予專利權,而且獲得這種物質的方法也不能授予專利權。
❷ 發現可否申請專利
發現是不能夠申請專利的
《專利法》第25條明確規定了幾種不授予專利專權的情形,其屬中就包括「科學發現」:
第二十五條 對下列各項,不授予專利權:
(一)科學發現;
(二)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
(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四)動物和植物品種;
(五)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
(六)對平面印刷品的圖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結合作出的主要起標識作用的設計。
對前款第(四)項所列產品的生產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規定授予專利權。
科學發現,是指對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物質、現象、變化過程及其特性和規律的揭示。科學理論是對自然界認識的總結,是更為廣義的發現。這些被認識的物質、現象、過程、特性和規律不同於改造客觀世界的技術方案,不是專利法意義上的發明創造,因此不能被授予專利權。
❸ 不授予專利權的技術成果是什麼
專利法所規定的不授予專利權的情形包括:
第一是科學發現;
第二是智力活動的規則內和方法;
第三是疾容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第四是動物和植物品種;
第五是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
第六是對平面印刷品的圖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結合所作的主要起標識作用的設計。
對動物和植物品種產品的生產方法,是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授予專利權的。
(3)科學發現能被授予專利權嗎擴展閱讀
專利法還規定:對違反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對於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獲取或者利用遺傳資源,並依賴該遺傳資源完成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
另外,專利法還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將在中國完成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向外國申請專利的,應當事先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進行保密審查。對違反規定向外國申請專利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中國申請專利的,是不授予專利權的。
❹ 科學發明為什麼不能申請專利
不是「科學發來明」,而是「科學發現自」不能授予專利。
科學發現,是指對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未知物質、現象、變化過程及其特性和規律的揭示。科學理論是對自然界認識的總結,是更為廣義的發現,它們都屬於人們認識的延伸。這些被認識的物質現象、過程、特性和規律不同於改造客觀世界技術方案,不是專利法意義上的發明創造。例如,發現鹵化銀在光照下有感光特性,這種發現不能被授予專利權,但是根據這種發現製造出的感光膠片以及此感光膠片的製造方法則可以被授予專利權。又如,從自然界找到一種以前未知的以天然形態存在的物質,僅僅是一種發現,不能被授予專利權。
應當注意,發明和發現雖有本質不同,但兩者關系密切。通常,很多發明是建立在發現的基礎之上的,進而發明又促進了發現。發明與發現的這種密切關系在化學物質的「用途發明」 上表現最為突出,當發現某種化學物質的特殊性質之後,利用這種性質的「用途發明」 則應運而生。
❺ 科學發現之所以不能被授予專利權,是因為什麼
發現怎麼授予專利?我還想不通這個點呢。如果把發現封鎖,怎麼達到信息共享共同促進
❻ 學術發現能否申請專利
根據專利法的法律規定,學術發現不可以申請專利。但您可以把您的重大科學發現發表在《Science》或《Nature》等期刊上,有機會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❼ 科學發現能否作為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為什麼
根據《專利抄法》第二十五條襲對下列各項,不授予專利權:
(一)科學發現;
(二)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
(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四)動物和植物品種;
(五)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
對前款第(四)項所列產品的生產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規定授予專利權。
因此,科學發現不能作為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
❽ 對於( )不授予專利權 A科學發現 B調味品的生產方法 C葯品的生產方法 D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
《專利法》第抄二十五襲條規定對下列各項,不授予專利權:(1)科學發現;(2)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3)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4)動物和植物品種;(5)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根據上述規定,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不予授予專利權。
❾ 對於科學發現是否可以授予專利權
科學發現,是指對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未知物質、現象、變化過程及其特性和規律的專揭示。科學理論屬是對自然界認識的總結,是更為廣義的發現,它們都屬於人們認識的延伸。這些被認識的物質現象、過程、特性和規律不同於改造客觀世界技術方案,不是專利法意義上的發明創造
,因此不能被授予專利權。
❿ 哪些情形不能獲得專利權 A.科學發現;如發現新星、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B.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
以上都是不能獲得專利權(不受專利保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