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維碼需要專利授權嗎
目前常用的二維碼是QRcode,這個專利是日本Denso Wave公司發明的後開放了,屬於開放式的標准,不需要授權。Denso Wave公司官網上是這么寫的:「利用QR碼,沒有必要特意申請。
只要遵從JIS/ISO的規格,可自由使用。」「針對JIS規格及ISO規格所制定的QR碼的使用,沒有徵得許可等的必要,任何人都能自由使用。」
專利法第第二十二條條規定: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新穎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不屬於現有技術;
也沒有在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
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本法所稱現有技術,是指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技術。
(1)二維碼專利權在誰手裡擴展閱讀
現狀 二維碼應用基本處於失控和無序狀態
如今,二維碼的用途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多的手機用戶也養成了隨手掃碼的習慣。然而,真正了解二維碼為何物的人卻寥寥無幾。
簡單來說,二維碼是由黑白小方塊組成的平面圖形,經過加密和解密技術,簡單的黑白相間的二維碼可以傳遞文字和數字信息,便於記錄、識別和信息交互,可容納多達1850個大寫字母或2710個數字或1108個位元組,或500多個漢字,可以將圖片、聲音、文字、指紋等信息數字化後進行存儲。
據中國二維碼標准聯合工作組、中國二維碼注冊認證中心執行主任張超介紹,二維碼技術其實並不復雜,各種二維碼「碼制」僅是數學演算法上的不同,技術上門檻不高。二維碼與條形碼都可以作為產品的「身份證」,用於物品的統一管理和追蹤溯源。
據了解,國外對二維碼技術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全球現有的一維碼、二維碼碼制達到250多種。
目前我國廣泛應用的是日本Denso公司1994年研製的快速響應碼(QR碼),由於當時國內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技術,2000年QR碼成為我國國家標准,並廣泛應用於政務系統、智能製造、金融支付、電子商務、新聞傳媒等領域,與網路信息安全、經濟運行環境、社會公共安全及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張也平表示,為了達到市場壟斷目的,QR碼採取了所謂的全市場免費開放策略,導致我國二維碼應用基本處於失控和無序狀態。
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路下載生成和解析二維碼,並通過前台的手機進行實時解碼,但沒有後台對前台解析的內容進行識別和監控,出了問題往往無法鎖定責任主體。
「從惡意廣告到金融詐騙,甚至包括敏感政治詞彙、政治宣傳,以及非法集會通知、謠言等,都能通過二維碼在計算機網路和移動互聯網快速、廣泛傳播。」
2. 微信支付二維碼被訴專利侵權,專利侵權事件頻發,專利持有者應該如何維權
專利持有者應該打官司告他、讓對方賠償損失、向專利管理機關申請調解和處理、發律師函等方法進行維權。
但是發律師函效果不是很好哦,對方可能不會理,還有對現在有產品進行改變,或者是已經構成侵權產品進行藏匿,導致後面想要維權取證的時候就很麻煩,找不到證據,所以建議要用這樣方法,要提前收集好侵權證據,再發律師函。
3. 微信支付二維碼被訴侵權,哪些行為會被判定為侵犯了專利權
應該是微信裡面的一些技術手段吧。對於程序方面我不是很懂,所以我回答不了這樣的問題。
4. "掃碼開鎖"專利權糾紛案一審摩拜勝訴了嗎
9月14日,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對原告胡某與被告摩拜(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摩拜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一審宣判,判決駁回原告全部訴訟請求。
此外,雖然摩拜單車和涉案專利均具備「報警」功能,但實現該功能的技術路徑不同,被控侵權的摩拜單車鎖控制系統不具備「比對信號不一致時控制器控制報警器報警」的技術特徵,與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記載的相應技術特徵既不相同,也不構成等同。
綜上所述,被控侵權產品摩拜單車鎖控制系統沒有落入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的保護范圍。
5. 我們使用二維碼掃一掃會向專利權所有人支付費用么
這個費用並不能向個人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