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法實施細則 第七十八條: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未與發明人、設計人約定回也未答在其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報酬的方式和數額的,在專利權有效期限內,實施發明創造專利後,每年應當從實施該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營業利潤中提取不低於2%或者從實施該項外觀設計專利的營業利潤中提取不低於0.2%,作為報酬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或者參照上述比例,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一次性報酬;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許可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實施其專利的,應當從收取的使用費中提取不低於10%,作為報酬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⑵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權後,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試試專利,其中包括
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法律依據:
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2)授予專利權的是哪個部門擴展閱讀:
侵權判斷
比對的主體
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比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產品更具有日常生活性的商品,對於其中某些相近似產品的細微差別,普通消費者往往會忽略掉,而專業人員則很容易分辨出來。
在判斷被控侵權產品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否相同或者相近似時,如果從專業人員的角度出發,對權利人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因此,進行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應當以普通消費者的審美觀察能力為標准,不應當以該外觀設計專利所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審美觀察能力為標准 。
對於類別相同或者相近似的產品,如果普通消費者施以一般注意力不致混淆,則不構成侵權,如果普通消費者施以一般注意力仍不免混淆,則構成侵權。
上文中的普通消費者,是指購買、使用該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人。通常情況下,普通消費者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消費者」的涵義是一致的。
但是,對於非通常消費品,如建築材料、機器零部件、電動工具等,普通消費者不是其購買者,不具有對這類用品的一般知識和認知能力,故能夠對其進行相同或相近似比對的主體應當為這類用品的特定消費群體,即銷售、購買、安裝和使用此類產品的人員。
以普通消費者為侵權判定的主體,並不是要求人民法院在審理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糾紛時去追求真正的消費者的意見,而是要求審判人員在判斷時,將所處的位置放在普通消費者的水平線上,去認識、感知比對對象的異同
比對的方法
判斷外觀設計相同或相近似,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肉眼觀察。
判斷被控侵權產品是否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相同或相近似,應該根據普通消費者用肉眼進行觀察時是否會產生混淆來判斷,對視覺觀察不到的部分,不能藉助儀器或化學手段進行分析比較。觀察時應以產品易見部位的異同作為判斷的依據。
2、隔離觀察,直接對比。
在具體判斷時,首先應當把外觀設計專利產品與被控侵權產品分別擺放,觀察時在時間和空間上均要有一定的間隔 .這種隔離觀察的方法可以讓審判人員對兩種產品產生直觀的感覺即第一印象。
其次,再將兩種產品擺放在一起,由審判人員對兩種產品的外觀設計進行直接對比分析,以描述二者的異同,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最終得出二者是否相同或相近似的結論。
3、整體觀察,綜合判斷。
判斷被控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與獲得專利的外觀設計是否相同或相近似,不能僅從外觀設計的局部出發,或者把外觀設計的各部分割裂開來,而應當從其整體出發,對其所有要素進行整體觀察,在整體觀察的基礎上,對兩種產品的外觀設計的主要構成和創新點進行綜合判斷。
⑶ 自授予專利權日起,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該專利的授予不符合專利法有關規定的,可以怎樣
可以向國家知識產局專利局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
常見的無效理由有:新穎性內、容創造性、說明書公開不充分、權利要求書得不到說明書的支持、重復授權等,按照新專利法,還可能涉及到之前向外國申請專利時未提出向外保密審查、違法違規取得遺傳資源。
⑷ 中國的產品為什麼要日本知識產權部門授予被日本知識產權部門授予發明專利權和國內有區別嗎優勢
知識產權的保來護有地域性限源制,要想一項專利或一個商標受到他國保護,權利人還必須到他國以法定程序提出申請,經審核後方可在該國受到法律保護。所以,中國法律只能保護在中國申請並授予的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依中國加入的國際條約應受保護的知識產權除外,如外國的馳名商標等),若想在日本也受知識產權保護,必須去日本申請。
目前,權利人也可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直接申請他國專利,這是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PCT項目而簡化的程序,可減少權利人申請的費用和時間。此外,在歐盟內部,權利人還可以選擇注冊歐共體商標或歐共體外觀設計權等知識產權(可惜還沒有歐共體專利權),經申請授予後,在整個歐盟范圍內受到相同保護。
當然,各國之間也可能簽訂有雙邊或多邊條約,在一國獲得的知識產權也同時獲得對方承認和保護,但這不是常態。
⑸ 《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七十四條規定被授予專利權的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不是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呢
2009版的新的《專利法實施細則》已經改為:「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
⑹ 申請人可以在被授予專利權之前隨時撤回其專利申請。可以嗎
申請人可以在被授予專利權之前隨時撤回其專利申請。但需要向專利局提交申請,並獲得專利局的審核批准後,才能完成專利申請的撤銷。
⑺ 怎麼看一個專利是否被授權
可以去國家專利局網站查詢。在查詢欄中輸入專利號,查詢專利的法律狀態,就可看到專利處於什麼狀態。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只有在授權後才能查得到。
發明專利如果能找到授權說明說就是授權了,只有公開說明書,則沒有授權。
另外,發明專利是授權公告文件的也是已授權的,注意,是「授權公告」而不是「公開」。因為發明專利是先「公開」後審查,審查通過後才「公告」。
也可以委託專利檢索中心進行專業的查詢。分析所要查詢專利的類型、在中國,專利類型分為發明、實用新型、外觀專利三種,確定大概查詢專利的類型才能進行查詢。
(7)授予專利權的是哪個部門擴展閱讀
專利查詢是一種手段和過程,檢索到資料之後的閱讀分析才是目的和重要之處。
一旦查詢程序得以完成,我們便可利用專利檢索所得的結果,進行專利閱讀與分析工作。以 佰騰(BaiTeng Patent Search)系統中提供的專利分析系統為例。
原則上,最基本的專利閱讀方式當然由第一篇開始著手,例如當本次檢索出來的專利為375篇時,專利檢索人員便可將此375篇專利逐一列印出,提供相關專利工程師或是研發人員參考。
然而,專利的資訊可以運用在許多不同地方,因此我們初步將專利閱讀與分析分成三個部分,分別為初步專利統計(專利檢索人員)、專利閱讀技巧(研究者)與專利申請范圍解構(專利工程師)等。
也就是說由專利檢索人員藉由專利檢索的技巧,找到關鍵專利或是將近似專利組合提供研究人員進行進一步專利判讀,當然需要強調,專利初步統計的工作主要是為了加速專利技術內容與權利內容的判讀,並不能取代最後專利的判讀上。
此外,專利最重要的部分並非在於技術內容解讀,而是專利說明書中具法律效力的專利申請范圍(claim)的解構。所謂專利申請范圍的解構,就是透過專利工程師針對每一項申請范圍,判斷其獨立項或是附屬項所保護的范圍(也就是法律賦予此專利的權利范圍),最後根據每一專利所涵蓋的申請范圍所建構專利申請范圍矩陣關系。
⑻ 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對職務發明的發明人必須給予獎勵嗎
專利法上規定職務發明必須有獎勵,但如果發明人和單位有協議的則從其約定。
依據《專專利法實施細屬則》:
第七十七條 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未與發明人、設計人約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的獎勵的方式和數額的,應當自專利權公告之日起3個月內發給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獎金。一項發明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於3000元;一項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外觀設計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於1000元。
由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建議被其所屬單位採納而完成的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從優發給獎金。
第七十八條 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未與發明人、設計人約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報酬的方式和數額的,在專利權有效期限內,實施發明創造專利後,每年應當從實施該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營業利潤中提取不低於2%或者從實施該項外觀設計專利的營業利潤中提取不低於0.2%,作為報酬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或者參照上述比例,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一次性報酬;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許可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實施其專利的,應當從收取的使用費中提取不低於10%,作為報酬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⑼ 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將專利賣出去,發明人應得到多少
取決於專利的獲得是否屬於履行職務行為的結果或是否主要利用單位的技術和資料而取得。是的話專利權屬於單位,專利發明人有獲得報酬或獎勵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