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專利受理(初審)期間被他人侵權,怎麼辦
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可以享受臨時保護
我國專利法第十三條規定,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申請人可以要求實施其發明的單位或者個人支付適當的費用。本條規定了對發明專利申請的臨時保護。 一、給予臨時保護的必要性 依照專利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發明專利申請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初步審查認為符合要求的,自申請日起滿十八個月後即行公布,國家知識產權局也可根據申請人的請求提前公布其申請。發明專利申請公布之後,第三人就可能通過閱讀公布的申請文件了解發明的內容,從而也就有可能實施該發明。依照專利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發明專利權自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之日起生效。因此,在公布發明專利申請到授權公告這段期間內,不論申請最終是否被授予專利權.該申請所公 開的發明都無法獲得專利保護。 一份專利申清最終可能有兩種的結果:一是獲得專利權:一是沒有獲得專利權(包括被撤回或者被視為撤回、被駁回)。發明專利申請的公布,只是表明該申請經初步審杳符合專利法的有關規定,還沒有進行實質審查,不能確定該申清能否獲得專利權.因此,法律上不能規定申請人在申請公布後有權要求第三人停止實施其發明。但是,由於該申請有可能被授子專利權,如果第三人任意實施該發明,則對申請人不利,可能導致申請人不願公布其申請,從而影響申請發明專利的積極性,為鼓勵申請人申請發明專利,需要在公布發明專利申請到授權公告這段期間給予一定程度的保護。因此,本條規定:「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申請人可以要求實施其發明的單位或者個人支付適當的費用。」人們將這一規定稱為 對發明專利申請的「臨時保護。 二、臨時保護的效力 按照本條的規定,發明專利的申請人「可以」但不是「有權」要求申請公布後實施其發明的單位或者個人支付費用。因此,申請人獲得的臨時保護不是一項權利。其原因在於發明專利申清在公布時尚未進行實質審查,將來能否被授予專利權還不確定。如果將臨時保護規定為申請人的一項權利,支付使用費就是實施者的義務;一旦將來該申請被駁回或者撤回,將損害實施者的權益。臨時保護是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發明專利申請之日開始的,但是,有時第三人並不是通過公布發明專利申請而了解該發明,而是通過其自己的研究開發而掌握該發明。因此,如果申請人在公布之後發現他人實施其專利申請中的發明,應當將自己申請專利的事實通知該實施者,並要求支付適當的費用。在實踐中,實施發明的單位或者個人往往會以該申請尚未被授予專利權為理由,拒絕支付使用費。此時,專利申請人只能等到該申請被授予專利權後,再要求該實施者支付使用費。一旦該發明專利申請被授予專利權,要求實施者支付使用費就變成專利權人的權利。如果實施者在該申請被授予專利權後仍然拒絕支付,專利權人可以請求專利管理機 關處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專利權人要求實施者支付使用費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專利權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他人使用其發明之日起計算,但是專利權人於專利權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應當得知的,自專利權授予之日起計算(詳見專利法第六十二條的解 釋)。 應當注意,他人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實施發明的行為必須是在公布的發明專利申請的保護范圍以內,同時又在授予專利的保護范圍以內,才需要支付費用。如果一項發明專利申請公布時的保護范圍寬,最後批准專利的保護范圍窄,實施行為只是落人公布時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而沒有落入授權時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則表明他人實施的技術方案不應當獲得專利保護.因而不必支付使用費。反之,如果一項發明專利申請公布時的保護范圍窄,最後批准專利的保護范圍寬,則應當按照公布時的保護范圍來判斷是否應當支付使用費,因為當時公眾能夠看到的是公布時的權利要求,他們只能依照這樣的權利要求來判斷是否使用了所公布的發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以授權時較寬的保護范圍為依據, 對公眾來說就是不公平的。 在發明專利申請日至公布日期間,是否給予專 利保護的問題 在發明專利申請日至公布日期間,專利法對提出專利申請的技 術未規定給予保護。 在此期間,他人將獨立研製出的與申請專利的技術相同的發明付諸實施或者轉讓的,不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專利申請公布以後,繼續使用該項技術的,依據專利法規定,則應支付適 當的費用。
2. 收到受理通知書是不是就等於獲得了專利權
不等於獲得了專利權,收到受理通知書表示商標局已予受理,將依法進行審查。
商標受理通知書是商標局收到申請書件後給當事人的憑證,類似於收條。申請人向商標局提交完備的商標注冊申請書件後,商標局發給申請人《受理通知書》,通知申請人商標局已受理其申請,並告之其申請日。 商標受理通知書,一般的是六個月左右就能拿到。
通知書還表明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書件符合要求,申請手續齊備,因而商標局決定受理其申請。
《商標法實施細則》第十二條規定:「申請手續齊備並按照規定填寫申請書件的,編寫申請號,發給《受理通知書》」。
此可見,凡收到《受理通知書》的,即表明其商標注冊申請在形式上是符合要求的,商標局已予受理,將依法進行審查。
(2)已受理的專利怎麼還專利權人擴展閱讀:
商標注冊所需資料:
(1)如果是以自然人名義提出申請,需出示身份證及遞交本人身份的復印件。如是以企業做為申請人來申請注冊,需出示企業《營業執照》副本及提供經發證機關簽章的《營業執照》復印件。蓋有單位公章及個人簽字的填寫完整的商標注冊申請書。
(2)商標的同有關名稱及商標圖樣10張(指定顏色的彩色商標,應交著色圖樣10張,黑白墨稿1張)。提供的商標圖樣必須清晰,便於粘貼,用光潔耐用紙張或用照片代替,長和寬不大於10厘米,小於於5厘米。商標圖樣方向不清的,應用箭頭標明上下方。申請卷煙、雪茄煙商標,圖樣可以與實際使用的同樣大。(ps:如申請注冊的商標是人物肖像,應附送經過公證的肖像權人同意將此肖像作為商標注冊的聲明文件。 )
(3)准備相應的注冊費用:注冊的商標規費:600元,如是委託商標代理組織辦理,需再交納1000元左右的商標代理費。(ps:10種以下商品時收費600人民幣,超過10種後,超過的部分每種加收60元。如果不繳納費用,商標局將不受理其申請。)
3. 專利申請已受理,怎樣修改發明人
專利的申請人:是權利人,是專利申請或專利權的擁有者。申請人應當是民法中規定的「人」,即:自然人 或 法人均可。
專利的發明人:是技術人員,他們是為專利所記載的技術方案在技術上做出貢獻的人。發明人一定是自然人。
換個通俗易懂的解釋:如果將專利權人(或申請人)比作房子的產權人,則發明人就是合法居住在房子裡面的人,而這可以沒有任何關系。可能這個例子不是很恰當,呵呵。
在專利申請階段、授權階段,均可以修改申請人、發明人。在專利授權公告之後,一般可以稱「申請人」為「權利人」,或者「專利權人」。二者的變更時間沒有具體限定,並且,二者的變更也是沒有必然聯系的。
申請人的變更,相當於權利的轉讓,是專利申請或專利權的擁有者的變更。
發明人變更,一般是在申請的時候寫錯了、或者少寫、多寫的情況,後續可以更改、增加或減少,但是任何一種變更,都需要原始申請階段的所有發明人簽字確認。 如果是姓名寫錯了,需要提供身份證復印件。
同一個技術方案在同一天同時提交實用新型申請和發明申請,是中國專利法允許的。但是,當發明專利申請在審查過程中,認為具有授權前景的時候,是需要放棄同時申請的實用新型專利的專利權,才能夠授予發明專利權。因此,如果在發明專利審查期間,實用新型的專利權人發生的改變,則會影響到後續發明的授權。換句話說:原來實用新型專利 和 發明專利 都屬於同一個人,那麼,放棄一個新型獲得發明專利權,這個人就能作決定。但是如果新型更換了權利人(申請人),當發明要被授權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例如新型的權利人換成了甲,發明的權利人是乙,當要給乙的專利授權的時候,要求甲方其他的專利權,這似乎……呵呵,所以,一般對於這種同一個技術方案同時申請實用新型和發明的情況,在發明專利的審查沒結束之前,一般不會變更權利人,如果變更也都是同時變更。
最後一個問題:如果當初提交申請的時候,您是採用電子申請終端提交的,則後續權利人變更、發明人變更等等業務也應當採用電子申請終端提交。相反,如果您當初提交申請是採用郵寄的方式(紙質文檔),則後續事務也應當採用郵寄的方式,當然,您也可以先辦理「紙件申請轉換電子申請」業務的申請,當申請審批之後,就可以採用電子形式提交了。
我建議您,對於專利的這種著錄項目變更的業務,最好委託正規的專利代理機構來辦理,這樣能夠保證一次成功。這種業務的代理費都不高的。
4. 專利權人如何保護專利
目前,侵犯專利的情況時有發生,而追究侵權人的責任是一方面,加專強對專利權的保屬護又是另一方面,那麼應該如何保護專利權呢?1、認真實施專利權保護的法律法規、2、增強專利權法律保護的意識、加大專利權保護的國內和國際法律法規的普及和宣傳力度。3、鼓勵專利申請、國家應當出台一系列鼓勵科研人員積極申請專利的措施,讓專利盡快轉化成生產力,造福於民,尤其要注重到國外去申請專利,以更好地保護專利權。4、建立完善的專利轉讓機制、5、加強專利權海關保護的力度、6、重視專利權的國際保護。總之,專利侵權行為的普遍存在已是不爭的事實,在中國,享有知識產權的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其權利受到損害時,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享受切實有效的司法保護。人民法院對受理的知識產權案件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加大了專利權的保護力度。
5. 剛剛受理,我想再增加一個專利權人可以嗎
專利權人來包括三種類源型:
①發明人、設計人所在單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物質條件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
②發明人、設計人。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所完成的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所有。專利法所稱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在完成發明創造過程中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為物質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其他從事輔助工作的人,不應當被認為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你可以上科易網,讓他們幫你辦理。
③共同發明人、共同設計人。由兩個以上的單位或個人協作完成的發明創造,稱為共同發明創造,完成此項發明創造的人稱為共同發明人或共同設計人。除另有協議外,共同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屬於共同發明人,申請被批准後,專利權歸共同發明人共有。一個單位接受其他單位委託的研究、設計任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的單位,申請被批准後專利權歸申請的單位所有或者持有。
6. 怎麼查看專利是否已經變更了專利權利人
直接上專利查詢網查http://cpquery.sipo.gov.cn/txnPantentInfoList.do?inner-flag:open-type=window&inner-flag:flowno=1472431630112,輸入你需要查看的專利,如果有變更的話就會在最內下邊的一欄顯示專容利的一個變更情況,或者是看下審查信息哪裡的中間文件看是否有遞交變更請求書,因為每變更一次都會繳納變更費,也可以在費用信息的繳費情況來判斷,若都沒有的話該專利就證明目前沒有過一個變更的情況。希望可以幫到你!
7. 專利已經受理能成功授權的幾率大么
受理和是否授權沒有必然關系
只要申請文件形式上符合要求並繳費專利局就會受理,而是否授權是需要經過審查的。
8. 收到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後怎麼增加申請人
在申請專利的的時候首先是提交申請書,等到專利局那邊發下受理通知書後就可以繼續等著被授權。那麼收到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後怎麼增加申請人呢?接下來八戒知識產權就帶您一起了解相關知識。收到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後怎麼增加申請人只要你們還沒把專利確定下來,只是拿到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想在增加申請人就是可以的,因為你們可以辦理變更申請。不過,因為實踐中情況有所不同,建議你們在辦理之前還是咨詢知識產權局等有關部門或是咨詢知識產權專業律師了解。一般地話,變更專利權人的時候,首先要填寫著錄項目變更申報書,同時提供著錄項目變更證明材料。著錄項目變更證明材料主要是指下面幾種東西:1、申請人或者專利權人因為權利歸屬糾紛發生權利轉移以及發明人因資格糾紛發生變更的,如果糾紛是通過協商解決的,那就提交全體當事人簽名或蓋章的權利轉移協議書;如果糾紛是由人民法院判決確定的,就提交發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的判決書,專利局收到判決書後,會通知其他當事人,查詢是否提起上訴,在指定的期限(兩個月)內未答復或明確未上訴的,判決書發生法律效力;提起上訴的,當事人要出具上訴受理通知書,原人民法院判決書不發生法律效力。如果糾紛是由地方知識產權局(或相應職能部門)調處決定的,專利局收到調處決定後,要通知其他當事人,查詢是否向法院提起訴訟;在指定期限(兩個月)內未答復或明確未起訴的,調處決定發生法律效力;提起訴訟的,當事人要出具法院受理通知書,原調處決定不發生法律效力。2、專利申請人或專利權人因權利的轉讓或贈予發生權利轉移,要求變更專利申請人或專利權人的,必須提交轉讓或贈予合同的原件或經公證的復印件。該合同是由法人訂立的,必須由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權的人在合同上簽名或蓋章,並加蓋法人的公章或者合同專用章,必要時須提交公證文件。3、申請人或者專利權人為法人的,因其合並、重組、分立、撤銷、破產或改制而引起的著錄項目變更必須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4、申請人或者專利權人因死亡而發生繼承的,要提交公證機關簽發的當事人是惟一合法繼承人或者當事人已包括全部法定繼承人的證明文件。還有就是變更專利的話,需要交納著錄項目變更費(200元),從提出請求之日起一個月內繳納。
9. 已經有專利受理通知書(申請號或專利號)也有,怎麼查詢其公開或者授權狀態。
1、首先在網路搜索「中華人民共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點擊進入專,如下圖所示。
(9)已受理的專利怎麼還專利權人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三十四條規定:
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收到發明專利申請後,經初步審查認為符合本法要求的,自申請日起滿十八個月,即行公布。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根據申請人的請求早日公布其申請。
第三十九條規定:發明專利申請經實質審查沒有發現駁回理由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授予發明專利權的決定,發給發明專利證書,同時予以登記和公告。發明專利權自公告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