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侵害專利權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侵害來專利權的民事責任有哪些?接下自來八戒知識產權就帶您一起了解相關知識。侵害專利權的民事責任1.停止侵害專利權人在起訴之前,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頒布禁令,要求侵權人停止相關侵權行為。2.損害賠償(1)能夠證明實際損失的以實際損失為准,包括專利權人為了制止侵權而支出的合理費用(包括律師費)。(2)不能證明實際損失的以侵權人所獲得的利益為准。(3)若上述兩種都不能證明的則由法院參照專利許可費自由裁量。(4)權利人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和專利許可使用費均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確定給予一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⑵ 民法總則專利權客體的規定有哪些
專利權來客體,也稱專利法保源護的對象,是指能取得專利權,可以受專利法保護的發明創造。我國《專利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的發明創造是指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因此,專利權的客體應該是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專利。
⑶ 專利權的民事糾紛有哪些
有關專利權的民事糾紛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專利侵權糾紛,就是未經專利權內人的許可,實施容其專利。根據專利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的侵權行為,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專利管理機關進行處理。當事人對專利機關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另一種是專利權的使用費糾紛。根據專利法的規定,對不履行專利法規定義務的專利權人由國家強制許可他人使用。根據該法第五十四條、五十五條的規定,取得實施強制許可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付給專利權人合理的使用費,其數額由雙方商定;雙方不能達成協議的,由專利局裁決。對裁決不服的,專利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⑷ 民法系統包括哪些法律
一、法學理論上的體系
(一)小民法
民法總則、物權法、債權(合同、無因管理、不當版得利、侵權行權為)、親屬(婚姻、繼承)。
(二)大民法
小民法+知識產權法(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
如果算上商法部分,還有公司法、海商法等等。
二、立法體系
總則:民法通則
物權:物權法
債權:合同法、侵權責任法
親屬:婚姻法、繼承法
知產: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
其他: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海商法、擔保法,等等。
⑸ 授予專利權是否是法律行原因是什麼
授予專利權,是由專利主管機關(非民事主體)進行授予的,不算民事法律行為。
⑹ 鍾秀勇民法講義為什麼沒有講商標權,專利權
親,三校名師中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是鄢夢萱老師講的,你可以在商法的講義中找到。
希望能幫到您~
⑺ 專利侵權的行為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形式主要有()
專利侵權的行為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賠償損失、專消除影響)。
根屬據有關法律的規定,專利侵權行為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
(一)行政責任
對專利侵權行為,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有權責令侵權行為人停止侵權行為、責令改正、罰款等,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還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
(二)民事責任
1、停止侵權,是指專利侵權行為人應當根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的處理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判,立即停止正在實施的專利侵權行為。
2、賠償損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專利權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確定;被侵權人所受到的損失或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可以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3、消除影響。在侵權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給專利產品在市場上的商譽造成損害時,侵權行為人就應當採用適當的方式承擔消除影響的法律責任,承認自己的侵權行為,以達到消除對專利產品造成的不良影響。
(三)刑事責任
依照專利法和刑法的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應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⑻ 民法總則專利權客體的規定有哪些
專利權客體,也抄稱專利法保護的對象,是指能取得專利權,可以受專利法保護的發明創造。
我國《專利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的發明創造是指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因此,專利權的客體應該是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專利。
⑼ 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有哪些,哪些行為構成間接侵犯專利權
專利侵權行為是指沒有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使用其專利的行為。它是違反《專利法》的,侵權人會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從而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
(一)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
1、按權利人受到損失確定,其計算基準是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
2、按侵權人所獲得的利益確定,其計算基準是每件侵權產品的營業利潤或銷利潤售;
3、上述二項都不能確定時,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的,參照該專利 許可使用費的1至3倍確定;
4、無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參照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法院可以在5000元至30萬元之間加以確定,最多不超過50萬
(二)侵權行為的行政責任
(三)侵權行為的刑事責任
1、假冒他人專利是指非專利權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在其產品或者產品包裝上人為地標注專利權人的專利標志或者專利號,冒充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以假亂真,以劣充優,在市場上銷售的行為。
2、我國專利法規定,中國單位或者個人將在國內完成的發明創造向外國申請專利的,應當首先向我國專利局申請專利,並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同意後,委託國務院指定的專利代理機構辦理。規定這樣的申請、審查程序,目的是保守國家的機密。
對於違反法律, 擅自向外國申請專利,泄露國家機密的,由行為人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比照刑法以泄露國家秘密罪論處。
3、徇私舞弊是指在受理、審批專利申請的工作中或者在接受申請人委託辦理專利事務的工作中,或者在處理專利糾紛工作中,明知是不符合授予專利權的條件而授予專利權,或者明知是符合授予專利權的條件而駁回申請,或者剽竊申請人的技術等行為。
執法、司法人員的徇私舞弊行為不僅給直接受害人造成損害,還妨害了國家法律的實施,破壞了法制的尊嚴,因此必須依法堅決制止並予以制裁。
侵犯專利權具有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三個方面。專利人要注意,應在知道被侵權的兩年內提起訴訟,錯過時間,法律就不予受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