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公司改制後老企業注銷已3年,商標沒有與新公司辦理轉讓手續,當時只辦理了商標許可使用備案
商標十年有效還沒到期,可以到當地工商調取完整注銷檔案,按清算報告的內容辦理商標的移轉申請
1、工商局調取完整的注銷檔案。包含 清算組 ,清算報告。文件上 應有全體股東的簽字或者蓋章
2、受讓方簽署的商標代理委託書
3、受讓人的身份證明
4、轉讓/移轉申請/注冊商標申請書
未標明商標如何處理 需要多准備份 注銷公司全體股東就要移轉的商標形成一個決議,證明受讓人有權利受讓商標。( 2)變為 轉讓方和受讓方簽署的商標代理委託書 (3)多一份轉讓方全體股東身份證明
② 據說大部委改革,工商局的商標局分離到知識產權局了,為什麼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國家商標局從國家工商總局調整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現在已經基本上沒有懸念了。」回2月19日晚,國家工商總局答一位退職的前任高級官員明確告訴記者,他表示,如是調整遵循了行政職權按照事權劃分的原則,更有利於商標、專利技術申請、保護與規劃。 在此之前,國家商標局歸屬工商總局管理,而專利審批則由知識產權局分管。但是,在普遍將商標權以及品牌認作是「知識產權」之一的背景下,由兩個部門分別管理,顯然有礙行政管理與報請審批的效率,上述前任國家工商管理總局的前任高級官員明確向記者表示,因此,這一調整率先「落定」。
③ 改制後企業的無形資產怎麼處理
企業改制中無形資產及評估的影響
無形資產是企業的重要經濟資源,是知識產權與工業產權相統一的結晶,是維持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支柱,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增值效能。據有關統計資料,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達35%,高科技企業則達60%-70%。它不僅能使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取得經濟效益,而且其自身價值也有巨大的增值作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生存發展,最終將體現於無形資產的競爭。無形資產對企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企業改制中無形資產及其確認。新企業會計准則中規定「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中的可辨認性標准:(1)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2)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1)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2)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新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2006)第十一條規定:「企業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等,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但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無形資產評估包括商標、專利技術、非專利技術、商譽、營銷網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特許經營權、土地使用權、資源性資產、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無形資產價值及品牌評估等。
2.企業改制中無形資產價值的法律依據。從元形資產本身看,如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版權、計算機軟體等涉及的法律有《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等,這些法律對於保護相應的無形資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有利於企業維護其合法權益。如商標權評估後,在商標的侵權訴訟和行政保護中,可依據《商標法》對假冒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失進行量化並認定賠償額,不僅有利於為商標權人打假維權提供索賠依據,而且有利於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提高其知名度。但從與國際接軌的角度看,我國有關無形資產的法律、法規尚不能完全適應WTO的要求。wTO規定的無形資產除上面提到的還包括版權與鄰接權、地理標志權、工業品外觀設計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未披露過的信息專有權(商業秘密)。而在我國的《憲法》中沒有關於知識產權的內容,其涉及評估的一些法律規定也只是包含在《公司法》、《證券法》、《擔保法》等法律當中。雖然《公司法》、《證券法》、《擔保法》等法律在無形資產評估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合資、聯營、兼並、拍賣、轉讓、無形資產抵押貸款等經濟活動,有利於企業認識自己品牌的價值,有利於被消費者所認可,但對其他類無形資產尚未制定特別法律或行政法規,嚴重滯後於當今實踐。
3.2001年9月1日起施行的《無形資產評估准則》作為資產評估行業規范,在企業改制中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應該遵循此項基本准則。《無形資產評估准則》是中注協擬定,財政部印發的規章制度性文件,其依據是國務院行政法規9l號令和《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無形資產評估至今尚未立法。使得評估的法律依據不足,這也決定了《無形資產評估准則》只能側重技術層面,忽視了評估、披露、使用是資產評估三個環節的重要特徵,且三者缺一不可。它難以適應目前我國多種經濟體制並存的客觀需要。體現到現實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在涉及無形資產評估業務時,《無形資產評估准則》沒提及如何使用,而這個問題在做具體評估項目時是無法迴避的。因為資產評估的最終目的是使用,不能只強調和規范評估師的行為,更要考慮使用者的接受情況,在《無形資產評估准則》中,強調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在評估報告中明確說明有關使用的評估方法及其理由。對於使用的評估方法及其理由,在無形資產評估條款中很空泛,因沒有具體考核指標,缺乏可操作性。
4.評估方法對企業改制中無形資產價值的影響。無形資產主要有三種評估方法:重置成本法、現行市價法和收益現值法。評估方法對無形資產價值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首先是評估方法選擇不當造成的影響——沒有明確評估的目的,評估目的錯位;或是由於最佳的評估方法中的一些評估參數難以確定,而只好改用別的評估方法。其次是評估方法本身存在的風險。(1)成本法也稱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是指在現實條件下,按功能重置資產,並使資產處於在用狀態所耗費的成本。重置成本評估法就是按重置成本價格對無形資產進行估價,即按照評估無形資產全新狀態的重置成本減去該項資產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估算無形資產價值的方法。由於無形資產具有賬面成本不完整、投資成本的弱對應性和人賬成本虛擬性的價值特點,在採用重置成本法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時,會遇到成本資料缺乏完整性和原始成本無據可查而帶來的不確定性問題,故在使用重置成本法確定無形資產的評估值時,會存在數據資料不準確和不精確的風險,難以確保評估結果的真實准確。(2)市價法也稱現行市價法,現行市價評估法是通過市場調查,選擇一個或幾個與評估對象相同或類似的資產作為比較對象,針對各項價值影響因素,分析比較對象的成交價格和交易條件,將被評估資產與比較對象逐個進行對比調整,估算資產價值的方法。由於無形資產的不可比性,使其沒有可比的市場價值。每個企業無形資產由於其在同業中的壟斷地位和優越程度不同,為企業帶來的超額盈利水平各異,對於相同種類的無形資產,其價值是不同的。因此當無形資產在市場上進行交易時,難以找到可比的市價。另外,我國企業從80年代中期才開始逐漸重視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的交易時間短、數量少,可使用的無形資產交易的歷史資料有限,採用市價法對這些行業的無形資產進行評估,必須面對數據選用的風險。(3)收益法也稱收益現值法,收益現值是指企業在未來特定時期內的預期收益折現的總金額。收益法是把被評估無形資產剩餘壽命期間內的預期未來收益,按照一定的折現率折成現值,來確定被評估無形資產價格的方法。運用收益法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的風險主要體現在評估參數收益額、收益期和折現率等因素的確定上。收益額選取的風險是:無形資產的具體類型不同,其使用價值表現不同,帶來的超額收益也不同。收益期選取的風險是:無形資產收益期的確定一般有年限法和更新周期法兩種形式。年限法指在形成企業控制的無形資產中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受到法律和合同的特定保護,如商標、專利權等年限,也稱法定(合同)年限,而法定(合同)期限內是否還具有剩餘經濟壽命是評估時應考慮的重要問題。更新周期法是指產品更新周期和技術更新周期。在一些高技術和新興產業,科學技術進步往往很快轉化為產品的更新換代。折現率選取的風險是:根據折現率的概念可確定折現率的計算方法即以無風險報酬率加上風險報酬率作為折現率。無風險報酬率的確定一般為政府債券的利率,風險報酬率的確定常用的方法主要為累加法。
④ 國有企業改制後成民營企業後商標是辦理變更還是轉讓
變更的情況是商抄標所有人,主體襲不變,只是換了公司名字,比如由市開頭的升級為省字開頭,公司全稱換了,加或減,變了幾個字,性質還是一樣,或者是換了地址.轉讓就是由這個所有人轉到另一個所有人了,商標所有人不一樣.根據您的話分析,應該是一種轉讓,這是知識產權,無形資產的轉移.由這個所有人轉移到另一個人或企業身上,之前的國企不會存在了。當時國家一些國企改為私企最麻煩的就是所有權的問題.
⑤ 企業改制後企業名稱變更的,企業的商標是作變更還是轉讓
企業改制的應當向商標局提交轉讓申請,同時附送改制的相關書面證明材料,包括企業登記機關的證明、上級主管部門或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出具的改制文件。
⑥ 商標申請人改制,商標做變更還是轉讓
辦理轉讓手續還是變更手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如果企業名稱因改制而改變,通常情況下應辦理商標注冊人名義變更手續;
(2)如果商標注冊人與另一企業合並後,仍以原注冊人名義從事經營活動,則不需要變更;如果合並後以一個新的企業名稱從事經營活動,則應當辦理商標轉讓手續;
(3)如果商標注冊人被另一企業兼並(包括以商標作為無形資產進行投資),都應當辦理商標轉讓手續。
商標變更:
1、商標變更申請人簽字或蓋章的商標代理委託書
2、商標變更申請人簽字或蓋章的商標變更申請書
3、變更名義:工商部門出具的變更證明原件、變更後經申請人蓋章或者簽字確認的主體資質證明文件復印件。
4、變更地址:變更後的主體資質證明文件復印件。
商標變更完成所需的時間大概需要4-6個月,整個流程分為申請、審查、公告、核發變更證明。
商標轉讓:
(1)《轉讓申請/注冊商標申請書》
(2)轉讓人和受讓人的身份證明文件(復印件)
(3)委託代理的提交受讓人出具的《代理委託書》,直接在受理大廳辦理的提交受讓方經辦人的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
(4)申請移轉的,還應當提交有關證明文件。
(5)申請文件為外文的,還應提供經翻譯機構簽章確認的中文譯本。
商標轉讓程序一般是6個月到12個月左右
⑦ 商標是否納入改制評估范圍
企業改制,有形資產都被進行評估,是正常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無形資產,也應版該進行評估,但是並不是所權有改制的企業都注重保護無形資產的。
在以前改制的時候無形資產(商標權、專利權、商譽等等)沒有被重視,沒有被納入評估范圍,後來引發官司的事情很多。商標權的評估要由具有知識產權評估資質的評估公司進行。
⑧ 改革開放被公私合營的商標有哪些
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的事公私合營是五十年代的事怎麼可以湊一塊
⑨ 展望未來,期待商標改革出哪些大招
1
改革主要舉措
梳理已經發布的改革公告,主要改革舉措如下:
舉措一:申請材料簡化
一是2月1日起,已提交數字證書申請的代理機構不需提交紙質材料,在網上申請系統提交用戶注冊申請,審核通過後即發商標數字證書。
二是2月7日起,申請人以顏色組合或者著色圖樣申請商標注冊的,提交商標注冊申請時可不提交商標圖樣黑白稿,如審查後續需要時,商標局將通知申請人另行補充提交。
三是2月7日起,提交紙件申請的申請人在同時辦理名下多件商標的變更申請時,在原規定只需提供一份變更證明文件的基礎上,有關身份證明文件、委託書也只需提供一份。申請人在辦理時應在變更申請書註明上述申請文件所在的具體申請件,委託書載明的委託許可權應包含申請人本次辦理變更申請的全部商標。申請人在同時辦理多件商標的注冊申請、轉讓、續展、注銷、許可備案、更正及補發注冊證等其他申請事宜時,可參照上述規定辦理。
早年筆者處理同一個申請人名下700件商標變更,需要提交700份營業執照、700份變更證明復印件、700份委託書、700份變更申請書。現在,只需要1份執照復印件、1份營業執照、1份委託書。這無疑為申請人創造了很大便利。
四是2月7日起,申請人辦理名下多件馬德里國際注冊商標的注冊人名稱、地址變更業務時,可通過提交一份變更申請辦理;申請人辦理名下多件馬德里國際注冊商標轉讓業務時,如轉讓給同一受讓人,可通過提交一份轉讓申請辦理。此措施更優化,多份變更也只需提供一份變更申請書即可,希望國內變更、轉讓參照此措施實施,也希望馬德里變更、轉讓新措施,盡快推行到馬德里國際續展、注銷、許可備案、更正及補發注冊證等其他申請事宜。
舉措二:流程簡化。
一是商標注冊申請人自2017年1月1日起直接提交或網上提交的商標注冊申請(不包括地方商標受理窗口接受的商標注冊申請),該商標核准注冊後,將直接向商標注冊申請人寄發《商標注冊證》,不再寄發《領取商標注冊證通知書》。商標注冊證新的發放方式自2018年1月11日起開始實施。
二是2月9日起,將現有商標變更申請的書審和審查環節合並,4月1日起,將現有商標續展申請的書審和審查環節合並。合並後,取消書審環節發放不予受理通知書和受理通知書流程,以大幅提高審查效率。
舉措三:服務提升
一是自2月1日起,將商標網上申請的接收時間由「08:00至16:30」延長為「08:00至20:00」,系統開放日為法定工作日、節假日(除國慶、春節七天長假及系統維護日外)。
二是2月14日起,提交網上申請的申請人在辦理名下多件商標的變更申請時,網上申請系統將已填寫的申請信息及已上傳的文件自動帶入下一件申請,減少重復填寫和上傳,提高網上申請的效率和便捷程度。
之前網上提交變更申請的時候,同一個申請人多件商標的變更申請,要逐個錄入逐個上傳文件。如果像之前提交的700多份,代理人真的吃不消,復制粘貼很辛苦。
三是3月1日起,按周製作、發放新申請的商標數字證書,製作周期為1至2個月。日均網上申請量超過50件的商標代理機構可申請第二個商標數字證書,超過100件的商標代理機構可申請第三個商標數字證書,每家商標代理機構最多申請三個商標數字證書。
四是4月1日起,商標局將在收到商標變更申請之日起一個月內完成對變更申請的首次審查;6月1日起,在一個月內完成對續展申請的首次審查。
2
對商標改革的建議
總體來看,目前商標改革工作取得較大成效,深受申請人、代理機構期待。但我們還希望盡快出台一大批力度更大、要求更實的舉措,解決制約商標注冊效率的深層次矛盾。具體提議如下:
建議一:全面簡化申請材料
★ 對於同一申請人名下,同時辦理多件商標的注冊申請、變更、轉讓、續展、注銷、許可備案、更正及補發注冊證等其他申請事宜,統一參照馬德里申請材料要求,只需提交一份委託書、一份申請書即可;
★ 無需提供多份委託書、多份申請書;
★ 進一步簡政放權,也無需提供申請人身份證明復印件。
建議二:全面簡化書審流程
★ 轉讓、注銷、許可備案、更正及補發注冊證等其他申請也存在變更、續展上述書審環節,希望陸續取消轉讓、注銷、許可備案、更正及補發注冊證等申請書審環節;
★ 通過後續審查的補正程序,可以給予申請人更多選擇和便利,同時縮短審查期限。
建議三:全面優化網上電子申請功能模塊
★ 一是辦理變更申請時,已填寫的申請信息及已上傳的文件自動帶入下一件申請,減少重復填寫和上傳,希望自動帶入功能能盡快推行到注冊申請、轉讓、續展、注銷、許可備案等其他申請事宜。
★ 二是商標注冊中需要多人操作和多次復核,對於代理機構,日均100個商標,給3個數字證書還是不足以解決目前困境。日均100件這個標准,也沒有充分考慮到現實每日申請量總是處於忽高忽低不均狀況。
希望依據總申請量的多少給予更多的數字證書,例如總申請量5000件以內,給3個數字證書;總申請量5000-10000件,給與5個數字證書;總申請量10000-20000件,給與7個數字證書;總申請量在20000以上,給與10個數字證書。
★ 三是盡快推動商標評審、異議、撤銷三年不使用等網上申請。
建議四:調整注冊申請受理流程、縮短外網檢索盲期
★ 按照現行工作流程,一份注冊申請需要經過收文、書審、掃描錄入、對款,才發放受理通知書,導致目前下發注冊申請受理通知需要1個月左右時間。
希望調整形式審查流程,先受理,再書審;書審不合格,下發補正通知書;補正不通過,視為放棄,注冊規費不予退還。可以有效壓縮下發受理通知時間在一周之內,同時可以盡快在商標官網公示此注冊申請信息,明顯縮短外網檢索盲期,以便申請人規避駁回風險。
建議五:全面推廣商標官方文件電子送達
★ 目前商標注冊申請受理通知書和初步審定公告採用電子發文送達,其他文件還是通過郵局郵寄方式送達。需要花費商標注冊主管機關大量的人力、物力,效率也不高,也給申請人帶來保管難題。
希望能盡快推送其餘商標業務官方文件由紙質郵寄轉化成電子發文送達。採用雲技術,電子發文送達時一項業務文件一個壓縮包,不要混同其他項業務文件,便於查收、下載和管理。每周電子發文送達駁回通知書,不要一個月不定期只發一次;以便代理人和申請人定時查收郵件,避免遺漏耽誤駁回復審期限,同時也讓申請人有充分時間分析處理商標注冊駁回復審,減輕企業經濟支出負擔。
建議六:調整異議、撤三受理制度
★ 按照現行處理流程,商標異議、商標撤三均由商標局受理,不服異議裁定、撤三裁定,可以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交復審。鑒於商標異議、商標撤三均涉及商標確權,各方當事人均希望盡快獲得生效裁定,以便確定商標使用、宣傳規劃。目前的處理流程,不利於案件迅速解決,不符合當前的經濟形勢要求。工商總局有計劃研究將異議申請的法定期限由3個月縮短到2個月,將補充證據期限由3個月縮短到2個月。只是相比目前縮短兩個月時間,還是不能有效壓縮商標確權周期。
建議商標異議、商標撤三申請均由商標評審委員會受理,不服異議裁定、撤三裁定,可以向法院提交行政訴訟,如此才能有效縮短商標確權周期。
建議七:制定遏制商標惡意搶注配套制度
★ 目前商標局採取多種措施遏制商標惡意搶注問題:
一是從審查、異議等環節採取提前審查、並案集中審查和從嚴適用法律等措施,從嚴從快審理大規模惡意搶注商標案件等措施,確保打擊惡意搶注關口前移;
二是在商標審查資料庫中對馳名商標進行加註,在相同類別上從嚴掌握審查標准;
三是運用商標注冊大數據分析功能,篩選商標惡意搶注嫌疑人,建立商標惡意搶注嫌疑人及其代理人黑名單,在商標資料庫自動觸發並提醒審查員。
以上措施取得一定效果,但還需要制定配套措施,才能更好遏制搶注。建議在異議、無效申請中,增加「強制應訴答辯制度」和「敗訴賠償制度」。如果商標申請人或所有人不應訴答辯,視為放棄該商標。如果任何一方敗訴,均需要承擔勝訴一方支付的合理支出。敗訴一方不支付,勝訴一方可以依循民事訴訟程序予以追償。
建議八:制定注冊商標的使用義務制度
★ 為有效杜絕商標囤積情況和為買賣而注冊商標,需要增加商標權利人在注冊後一定時間內及續展時提供使用證據的義務。目前《商標法》第49條雖然規定任何人均可向商標局遞交連續三年停止使用撤銷申請,但需要申請人繳納撤銷規費,這相當於讓企業或個人變成注冊商標看門人,角色錯位。
建議參照國際慣例,商標核准注冊後每滿五年需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供使用證據或不使用說明。不提交或提交經審查不符合法律要求,裁定該商標予以撤銷。
建議九:取消相對審查制度
★ 目前大量的閑置商標構成了對申請商標獲得注冊的障礙,阻礙經濟發展。而商標近似與否屬於私權糾紛,商標主管機關本應該扮演裁決的角色。相對理由審查即商標近似審查難免會由於異議和無效使商標主管機關陷入被動。建議取消商標主管機關對商標注冊申請的相對審查,即由過去的商標主管機關進行的主動相對審查改為商標評審委員會在異議、爭議程序中的被動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