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ipad商標是什麼樣子
洋奴們連誰騙誰都還沒抄搞清楚,蘋果裝傻你們都相信了?強大的律師團和公證,英IP空殼公司,從05年開始調查.....2009.10還申請商標失敗,....非法上市,先告唯冠,....你以為他真的傻嗎?是陰謀!.............不知蘋果那條值得支持!
B. ipad商標之爭 蘋果犯了什麼錯
實際上並不是深圳唯冠公司「搶注」了蘋果公司的iPad,而是唯冠公司先擁有這專個屬商標,蘋果公司後啟用這個商標,無論在中國境內還是在國際上都是如此。因此不能說是深圳唯冠公司「敲詐」蘋果公司,正如網友鍾揚所言,只能說是「唯冠被一個金蘋果砸在腦門上了」。
至少在本次iPad商標爭奪案中,蘋果公司存在極大過失。首先當他們和台灣唯冠簽訂商標轉讓合同的時候,並沒能夠完全確認該合同包括iPad在中國大陸的商標;其次,在蘋果公司向中國商標局申請大陸iPad商標被駁回之後,依然在中國市場銷售iPad系列產品,而不是先解決商標問題。
C. IPAD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IPAD商標總申請量95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13件,有48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33件,2件在售專中。屬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IPAD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23類(紗、線、絲)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D. ipad商標侵權問題
指的是美國蘋果公司(Apple Inc)與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iPad」商標權爭奪案 。 漫畫:iPad內地商標戰
近日,回備受業界關答注的蘋果狀告唯冠索iPad商標權一案一審敗訴,如果該判決生效,蘋果在中國內地將喪失「iPad」的商標權。這意味著,一旦判決生效,蘋果iPad在內地要麼改名,要麼支付給唯冠天價商標授權費。 2011年12月5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告蘋果一審敗訴。2010年,蘋果要求法院判「iPad」商標權歸其所有,並向深圳唯冠索賠商標權屬調查費、律師費所受損失400萬元。該案在2010年4月19日受理,並於2011年2月23日、8月21日、10月18日三次開庭審理此案。然而經過一年多的訴訟,判決結果令蘋果大失所望。前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蘋果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人民幣4.56萬元由蘋果方承擔。[1]
E. iPad商標究竟是誰的
之前是唯冠科技有限公司的,後來把這個商標賣給蘋果啦
F. 蘋果iPad商標訴訟能夠避免嗎
2000年,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個國家與地區分別注冊了iPad商標。2001年,唯冠國際旗下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中國內地注冊了iPad商標的兩種類別。2006年,蘋果公司開始策劃推出iPad時發現,iPad商標權歸唯冠公司所有。2009年,蘋果公司與唯冠達成一項協議,唯冠台北公司將iPad全球商標以3.5萬英鎊價格轉讓給蘋果。但唯冠深圳方面表示,iPad的中國內地商標權並沒有包含在3.5萬英鎊的轉讓協議中。而且,深圳唯冠才是iPad商標權在中國內地的擁有者,唯冠台北公司沒有出售權力,所以iPad的中國內地商標權不屬於蘋果。為此,蘋果公司和英國IP申請發展有限公司(下稱IP公司)將「深圳唯冠」告上法庭。蘋果公司一方訴稱:2009年12月23日,唯冠國際CEO和主席楊榮山授權麥世宏簽署了相關協議,將10個商標的全部權益轉讓給英國IP公司,其中包括中國內地的商標轉讓協議。協議簽署之後,英國IP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3.5萬英鎊購買所有的iPad商標,然後英國IP公司以10英鎊的價格,將iPad商標的所有權益轉讓給了蘋果公司。兩原告請求法院判令注冊號1530557「iPad」、注冊號1682310「iPad」商標專用權歸原告所有,判令被告賠償原告因商標權屬調查費、律師費所損失人民幣400萬元。2010年4月19日,深圳中院於受理該案,並於2011年2月23日、8月21日、10月18日三次開庭審理。2011年12月,深圳中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蘋果公司及IP公司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人民幣4.56萬元,由兩原告承擔。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勝訴。一審判決認為:原告要商業獲取他人商標,應當負有更高的注意義務,應當按照我國的法律規定,與商標權利人訂立商標轉讓合同,並辦理必要的商標轉讓手續。而本案商標轉讓合同系原告IP公司與唯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且與被告之間的表見代理亦不成立。故,原告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予以駁回
G. iPad是蘋果是商標嗎
iPad現在是蘋果的商標,但之前不是
之前並不是蘋果的商標,蘋果在04年推出iPad產品時回候,就發現唯答冠公司在世界很多國家已經注冊的iPad
蘋果在英國注冊一個IP公司和台灣唯冠公司簽署裝讓協議,將十多個國家的商標權轉讓給IP公司,共計3.5萬英鎊
但是中間漏了一節,中國iPad商標屬於深圳唯冠公司,12年深圳唯冠公司告蘋果iPad侵權,之後iPad中國境內全線下架
14年蘋果與深圳唯冠公司達成和解,付轉讓費6000萬美金,這事就算了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深圳唯冠公司已經面臨破產
H. IPAD商標糾紛問題~有些不懂
「iPad商標侵權案」指的美國蘋果公司和IP申請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公司)起訴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簡稱唯冠科技或唯冠深圳),不履行IPAD轉讓商標義務。該案件經過三次開庭,最終判定蘋果敗訴。2012年2月,唯冠要求在上海地區禁售iPad的聽證會結束,蘋果提請駁回禁售令。2012年6月,廣東省高院通報,蘋果支付6000萬美元一攬子解決IPAD商標糾紛。
事件簡介
2010年,蘋果向法院請求判決「iPad」商標權的所有權,並向深圳唯冠索賠相關費用。該案在2010年4月19日受理,並於2011年2月23日、8月21日、10月18日三次開庭審理。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蘋果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並由蘋果方承擔案件受理費人民幣4.56萬元。2012年2月29日,iPad商標權權屬糾紛案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開庭。庭審中雙方言辭犀利對抗激烈,庭審結束後,法院沒有當庭宣判。
駁回停售
2012年2月23日下午,浦東法院就深圳唯冠提出的臨時禁令申請、蘋果提出的中止審理申請分別作出了裁定:駁回原告深圳唯冠要求責令被告蘋果停止銷售「iPad」平板電腦的申請;本案中止訴訟。
浦東新區法院認為,唯冠要求蘋果立即停止銷售「iPad」平板電腦的申請不符合法律規定,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40條第一款第(十一)項、《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四條、第十條、第十六條的規定,予以駁回。而同樣由於商標權屬的糾紛尚在廣東高院的審理中,浦東法院裁定中止訴訟。
深圳唯冠代理律師謝湘輝表示,唯冠方面還將進一步申請「復議」。
事件詳情
2000年,當時蘋果並未推出iPad平板電腦,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個國家與地區分別注冊了iPad商標。2001年,唯冠國際旗下深圳唯冠科技公司又在中國內地注冊了iPad商標的兩種類別。
事件漫畫
2009年12月23日,唯冠國際CEO和主席楊榮山授權麥世宏簽署了相關協議,將10個商標的全部權益轉讓給英國IP申請發展有限公司,其中包括中國內地的商標轉讓協議。協議簽署之後,英國IP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3.5萬英鎊購買所有的iPad商標,然後英國IP公司以10萬英鎊的價格,將上述10個iPad商標所有權轉讓給了「蘋果」。
2012年02月17日,惠州市中級法院已經判當地蘋果經銷商構成侵權,禁止其銷售蘋果iPad相關產品。這是國內法院首次認定蘋果商標侵權。深圳唯冠起訴深圳國美的案子也正在等待判決結果。[3]
2012年2月29日,二審開庭,當庭並未宣判結果。
聽證結束
2012年2月22日消息,iPad商標權侵權案上海聽證會結束,唯冠要求蘋果上海貿易有限公司停止銷售。蘋果認為唯冠iPad產品未進入市場,商標權不穩定,申請禁止本案審理。庭審持續了4個小時。
原告唯冠方面的訴求包括:要蘋果停止銷售帶有iPad商標的產品,拆除店面的相關標識,銷毀相關宣傳品以及在媒體上刊文消除影響,賠償訴訟費用一萬元等等。
被告蘋果方面出示的一個證據是涉及到關鍵的ipad商標中國大陸地區的轉讓協議呈批表,有深圳唯冠的負責人楊榮山在這個表上批了「准」字。
目前舉證質證的環節已經完成。被告蘋果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提請法院駁回原告「禁售令」訴訟請求,並且終止本案的審理。[4]
事件影響
盡管蘋果公司提起上訴,但全國多地工商部門介入調查,一些地區蘋果門店和代理商不僅下架iPad,還將面臨數額不詳的罰款。
事件結果
2014年7月2日消息,據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官方透露,蘋果公司與深圳唯冠就iPad商標案達成和解,蘋果公司向深圳唯冠公司支付6000萬美元。本案調解協議於6月25日生效。蘋果公司於6月28日向該案的一審法院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上述民事調解書。深圳中院於今日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送達了將涉案IPAD商標過戶給蘋果公司的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
據悉,6月25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向雙方送達了民事調解書,該調解書正式生效。日前,蘋果公司已按調解書的要求向廣東高院指定賬戶匯入6000萬美元,並於6月28日向該案的一審法院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上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微博
述民事調解書。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於今日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送達了將涉案iPad商標過戶給蘋果公司的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
這意味著,蘋果公司於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標權屬糾紛案圓滿解決。
據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透露,在今年2月29日公開審理此案後,承辦案件的合議庭認為,為使糾紛雙方利益最大化,調解是最佳選擇。目前唯冠公司債權人已達數百人,其最大的財產估值主要集中在iPad商標的價值上,訴訟前,涉案商標已被數個銀行申請輪候查封,一旦該商標價值發生貶損的話,將會導致債權人更大損失。
廣東高院稱,高院最大限度的滿足了雙方當事人的合理訴求。業內人士稱,該案成功調解實現了iPad商標的價值最大化,極大的保護了債權人的權益,開創了涉外商標權權屬糾紛解決的新路徑。[5]
不知道對您有沒有幫助。希望被採納!
I. IPAD PRO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IPAD PRO商標總申請量10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2件,有8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IPAD PRO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J. ipad商標侵權是怎麼回事
iPad商標門始末
2月24日,美國蘋果公司、IPADL()公司起訴深圳唯冠iPad案在深圳中級法院開庭審理。當天深圳中院第十五庭座無虛席。
這場糾紛緣起一份授權委託書。2009年12月23日,唯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灣唯冠」)授權該公司法律顧問麥先生簽署協議,將八項 i-Pad商標一並轉讓給IPADL。本報獲悉的授權委託書中顯示,授權方為唯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並有唯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和負責人楊榮山的蓋章。
IPADL於2010年將其持有的全部iPad商標轉讓給了蘋果。
雙方的爭議在於,授權方的台灣唯冠是否有權代表深圳唯冠處理iPad在大陸的商標。蘋果方面向深圳中院提交的證據認為,在簽署委託書的兩個月之前,電子郵件署名為JonathanHargreaves的IPADL代表與台灣唯冠法務部電子郵件署名為HuiYuan的代表,以電子郵件的方式展開談判,談判提及台灣唯冠是否能代表深圳唯冠的細節。郵件中,HuiYuan告知I-PADL,台灣唯冠方簽約代表由麥先生擔任,協議在台灣簽署。
公開信息顯示,台灣唯冠和深圳唯冠都是唯冠國際(00334.hk)的子公司,但雙方股權沒有交叉關系。深圳唯冠的另一位代理律師謝湘輝表示,這個案件其實是台灣唯冠無權代表,因為它沒有iPad商標在內地的所有權。而根據內地的公司法,雖然台灣唯冠和深圳唯冠都是唯冠國際的子公司,唯冠集團依然無權處分深圳唯冠的資產,更何況深圳唯冠的法人並非楊榮山。
而深圳唯冠認為,台灣唯冠與I-PADL公司2009年12月23日簽訂的協議第11條明確約定,往來郵件均已被書面正式協議取代,不作為任何依據。
「這其實是個荒唐的鬧劇,蘋果發現iPad大陸商標的擁有人不屬於台灣唯冠而是深圳唯冠後,開始著急了並先聲奪人。」肖才元表示。
事實上,兩個戲劇性的因素讓該案更顯得撲朔迷離。
蘋果在香港法院提起的訴訟案件中,所提交的材料顯示,IPADL公司實為蘋果公司律師操作下成立的具有特殊目的的,旨在用於收購唯冠手中i-Pad商標權的公司。
2010年4月3日,iPad產品在美國開始向公眾銷售。2010年4月7日,IPADL以10英鎊的價格向蘋果轉讓了其全部的iPad商標。
一家大型企業的代工人士稱,蘋果以IPADL名義向唯冠洽購iPad商標,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自己來頭太大對方漫天要價,而且注冊公司縮寫為IPADL也好解釋收購的商標的原因,但糾紛發生後,蘋果律師的疏忽就要讓蘋果公司付出代價了。
肖才元認為,深圳唯冠本來是和I-PADL之間的糾紛,蘋果就這樣強勢插入了進來,IPADL的疏忽顯而易見,根據相關規定,蘋果的代理根本不成立。
更為戲劇性的是,IPADL公司授權代表郵箱標明的主人——onathanHargreaves可能根本不存在。肖才元稱,他從蘋果向香港高等法院提交的材料中得知的,根本不存在此自然人。由此斷定,原告在申請辦理公證時,對公證機構隱瞞了這一事實。
商標門困局
在商標門尚未有結果之前,從2010年9月份開始,蘋果已經將iPad送進了大大小小的咖啡館和時尚人士的工作包。
而iPad商標在2010年3月22日,已被深圳唯冠的八家債權銀行給查封。蘋果提交給深圳中院的 《起訴狀》稱,IPADL於2010年4月7日將iPad商標轉讓給了蘋果公司。
「蘋果公司和IPADL將已被依法查封的商標簽署轉讓協議,純屬鬧劇。而且該協議是在明知IPADL不可能受讓我方iPad商標之後簽署的,顯然不產生任何效力,並且是惡意的。」肖才元表示。
在蘋果將iPad在內地尚有爭議的商標做成既成事實後。現實狀況是,深圳唯冠卻無力反擊。
按照相關規定,如果深圳唯冠要起訴蘋果,需要巨額的財產擔保。而深圳唯冠這家曾是中國外貿出口百強的企業目前幾近破產。而蘋果需要面對的問題是,如果敗訴,其iPad商標怎麼辦?
上述代工業人士稱,蘋果肯定不允許這個商標流失,如果敗訴了也只能和解,這也是深圳唯冠為什麼在幾近破產的情況下要將這宗官司打到底的原因。
謝律師說,蘋果公司對深圳唯冠造成的損失是無法計算的。根據我國法律,若無法計算受損方的損失,可以獲利方的盈利作為計算標准。對於這一說法,和君創業的媒體負責人黃一丁認為,因為蘋果在內地有很多加工代工廠,在內地生產拿到海外去銷售,這一部分損失需要通過海關進行計算,因此非常復雜。據了解,和君創業是唯冠電子全權委託處理這起商標糾紛案件的公司。
本報多次聯系過蘋果中國的工作人員,其電話一直無人接聽,而負責蘋果的公關公司人士表示已經被更換。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蘋果的iPhone在進入內地市場時,也是先進入中國然後和解轉讓的。
根據漢王招股意向書披露的信息,2009年7月18日,漢王與蘋果簽訂了365萬美元的iPhone商標和解及轉讓協議。而在此之前,iPhone已經在內地開始發售。
回答者:yahen 要做就做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