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2002年中國專利申請量

2002年中國專利申請量

發布時間:2021-01-02 11:54:28

㈠ 中國注冊專利數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和其他國家的排名

2006年上半年韓國PCT申請量升至全球第5
據WIPO 2006年9月25日消息,2006年1月至7月,韓國PCT申請量達2,554件,全專球排名屬第5。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韓國排名分別為全球第9、第7和第6。同期,美國PCT申請量高達21,742件,繼續保持全球領先;日本13,392件,居第二;其次是德國,為7,892件;英國 2,790件;法國2,343件,降至第6(2005年排名第4)。(夏佩娟)

㈡ 中國的成就(詳細

學技術部在記者招待會現場提供的資料介紹到: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代表大會召開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進步和創新,做出了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國科技事業取得重大成就,科技實力大幅提升,科技發展進入重要躍升期,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影響迅速提高,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1.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五年來,中國基礎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創新成果。國際論文總數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國際論文檢索系統(SCI,EI,ISTP)論文總數中佔7%,進入世界第二方陣,與英國、德國、日本相當;納米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二。前沿技術領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不斷縮小。非線性光學晶體、量子信息通訊、超強超短激光、高溫超導等前沿技術研究居世界領先水平,涌現了載人航天、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准等一批自主創新重大成果。

2.產業技術創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來,中國在基礎工業、加工製造業以及新興產業領域,技術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鋼鐵、船舶、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和生物技術等領域重大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產業整體技術素質邁上新台階。重大技術裝備自主開發能力、成套水平以及綜合工程化能力明顯提高,有力地支撐了三峽工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

3.科技走進千家萬戶、惠及億萬人民。近年來中國政府把解決民生問題和發展社會事業放在突出位置,科技進步為人口健康、節能減排、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撐。雜交水稻的培育和應用,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的實施,為解決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能源領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設備、大型水電設備、先進核電等關鍵技術,攻克一批燃料電池、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關鍵技術,為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重大傳染病防控技術取得重要進展,一批新葯創製成功,傳統中醫葯得到新的發展,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4.知識產權產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來,中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持續、快速增長,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進一步增強。2002年到2006年,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從3.97萬件增長到12.2萬件,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從0. 58萬件增長到2.5萬件。隨著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國專利局受理的國內外發明專利申請量連年增長,2006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總量達21萬件,居世界第4位。

5.高新技術產業規模持續高速增長。五年來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平均增速高達27.0%,高於「九五」時期平均增速6.5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占製造業比重由14.5%上升到16%。2006年,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1322億元,是2002年的2.7倍;高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達5288億美元,是2002年的3.5倍,優化了貿易結構,國際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

6.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06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收入和總產值分別達到4.3萬億和3.6萬億;聚集了全國一半數量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研究開發投入佔全國的1/3;區內企業擁有發明專利數為32600;區內企業創造的工業增加值達8520.5億元,約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9.4%。2007年上半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營業總收入25891.8億元,工業總產值21873.2億元,工業增加值5021.6億元,出口創匯967億美元。

7.科技投入規模和強度持續提高。2006年,全社會科技支出經費總額4500億元,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3003.1億元,居世界第5位;研發投入強度不斷提升,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42%。近5年國家財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較快增長,其中2006年中央財政科技撥款達1009.7億元,比上年增加25.0%。

8.中國成為世界科技人力資源大國。2005年,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約為3500萬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達150萬人/年;一支充滿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正在迅速成長,45歲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員占研究人員總數的80%;高等院校在校生總規模達到2300萬人,成為世界上科技人才培養規模最大的國家。

9.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逐步增強,大學、科研機構在科技創新中的骨乾和引領作用進一步發揮。2006年,中國企業研究開發支出總額達到2134.5億元,佔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的71.1%,企業開發的重大技術成果不斷涌現;民營科技企業已由20年前的7000多家發展為2006年的15萬家。高等院校現有研究開發人員22.7萬人,取得了人類細胞衰老主導基因、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家蠶基因組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科研院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應用開發類科研院所面向市場的創新能力得到加強,公益類科研院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取得一批重大創新成果,成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10.國際科技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目前,中國已與15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與96個國家簽訂了102項政府間科技合作協議,簽訂了1000多項部門間科技合作協議,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政府間雙邊和多邊國際科技合作框架。積極利用國際科技資源,中國參與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國際對地觀測、地球空間雙星探測、人類肝臟蛋白質組、中醫葯國際科技合作等等國際大科學、大工程計劃。中國科學家、科學技術人員參與國際科技合作的渠道進一步拓展,人員交流與合作更加緊密、便捷,方式更加靈活、多樣。迄今為止,中國已參加了大約350個國際科技組織,有206位科學家在國際科技組織中出任各級領導職位。

㈢ 中國專利號查詢

我國的專利號基本分為一下兩種情況: 2002年之前的專利號,它分為四段:例如:97101765.4第一段為前兩位,表示提出專利申請的年份,如"97"表示1997年提出的申請;第二段由第三位數字組成,表示專利申請的種類,"1"表示發明專利(如果是"2"表示實用新型專利,"3"表示外觀設計專利,"8"為PCT發明專利申請,"9"PCT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第三段由第四到第八位組成,表示當年該類申請的序號數,如01765表示當年1765件申請;第四段由第九位的一位數字或符號組成,是計算機自動生成的校驗位,它可以是0~9的任一數字,或者是字元X,如:例中的"4"。
自2002以後,專利號基本格式為200210000001.1,第一段2002表示為2002年;第二段由第五位數組成,表示申請的種類;第三段由第六至十二位組成,代表當年該類別申請的序號數(位數的增加一方面代表著近年來申請量的增加,另一方面確又給知識產權局增加了工作量,時間延長);第四段由最後一位數字或符號組成,是計算機自動生成的校驗位,由計算機給予。
已經被授權的專利號即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授權證書上的專利號為申請號前面加ZL。如某某授權專利的專利號為ZL200310100002。所以在進行國家專利號查詢時一定要注意此項區別。
由此可知,在國家專利號查詢之前如發現商品上所標專利號有下列問題,即可認定是偽造專利號的冒充專利產品:①專利號不完整;②專利號前兩位數小於85;③第三位數是1、2、3以外的數;④小數點後一位數是與用前面介紹的計算方法計算結果不符的數。

㈣ 冷戰時期中國科技成果。最好有論文和數據。謝謝。

1.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五年來,中國基礎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創新成果。國際論文總數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國際論文檢索系統(SCI,EI,ISTP)論文總數中佔7%,進入世界第二方陣,與英國、德國、日本相當;納米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二。前沿技術領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不斷縮小。非線性光學晶體、量子信息通訊、超強超短激光、高溫超導等前沿技術研究居世界領先水平,涌現了載人航天、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准等一批自主創新重大成果。

2.產業技術創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來,中國在基礎工業、加工製造業以及新興產業領域,技術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鋼鐵、船舶、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和生物技術等領域重大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產業整體技術素質邁上新台階。重大技術裝備自主開發能力、成套水平以及綜合工程化能力明顯提高,有力地支撐了三峽工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

3.科技走進千家萬戶、惠及億萬人民。近年來中國政府把解決民生問題和發展社會事業放在突出位置,科技進步為人口健康、節能減排、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撐。雜交水稻的培育和應用,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的實施,為解決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能源領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設備、大型水電設備、先進核電等關鍵技術,攻克一批燃料電池、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關鍵技術,為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重大傳染病防控技術取得重要進展,一批新葯創製成功,傳統中醫葯得到新的發展,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4.知識產權產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來,中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持續、快速增長,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進一步增強。2002年到2006年,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從3.97萬件增長到12.2萬件,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從0. 58萬件增長到2.5萬件。隨著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國專利局受理的國內外發明專利申請量連年增長,2006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總量達21萬件,居世界第4位。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5-21 14:46 5.高新技術產業規模持續高速增長。五年來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平均增速高達27.0%,高於「九五」時期平均增速6.5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占製造業比重由14.5%上升到16%。2006年,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1322億元,是2002年的2.7倍;高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達5288億美元,是2002年的3.5倍,優化了貿易結構,國際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

6.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06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收入和總產值分別達到4.3萬億和3.6萬億;聚集了全國一半數量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研究開發投入佔全國的1/3;區內企業擁有發明專利數為32600;區內企業創造的工業增加值達8520.5億元,約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9.4%。2007年上半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營業總收入25891.8億元,工業總產值21873.2億元,工業增加值5021.6億元,出口創匯967億美元。

7.科技投入規模和強度持續提高。2006年,全社會科技支出經費總額4500億元,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3003.1億元,居世界第5位;研發投入強度不斷提升,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42%。近5年國家財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較快增長,其中2006年中央財政科技撥款達1009.7億元,比上年增加25.0%。

8.中國成為世界科技人力資源大國。2005年,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約為3500萬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達150萬人/年;一支充滿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正在迅速成長,45歲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員占研究人員總數的80%;高等院校在校生總規模達到2300萬人,成為世界上科技人才培養規模最大的國家。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5-21 14:46 9.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逐步增強,大學、科研機構在科技創新中的骨乾和引領作用進一步發揮。2006年,中國企業研究開發支出總額達到2134.5億元,佔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的71.1%,企業開發的重大技術成果不斷涌現;民營科技企業已由20年前的7000多家發展為2006年的15萬家。高等院校現有研究開發人員22.7萬人,取得了人類細胞衰老主導基因、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家蠶基因組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科研院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應用開發類科研院所面向市場的創新能力得到加強,公益類科研院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取得一批重大創新成果,成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10.國際科技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目前,中國已與15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與96個國家簽訂了102項政府間科技合作協議,簽訂了1000多項部門間科技合作協議,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政府間雙邊和多邊國際科技合作框架。積極利用國際科技資源,中國參與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國際對地觀測、地球空間雙星探測、人類肝臟蛋白質組、中醫葯國際科技合作等等國際大科學、大工程計劃。中國科學家、科學技術人員參與國際科技合作的渠道進一步拓展,人員交流與合作更加緊密、便捷,方式更加靈活、多樣。迄今為止,中國已參加了大約350個國際科技組織,有206位科學家在國際上。

㈤ 查找諾基亞公司2002年在中國申請的專利3件,記錄名稱,專利類型,公開號申請號等特徵!

有太多了隨便給了3個

一對一通信
申請號:02801271.2 申請日:2002-04-12
摘要:在標准主流蜂窩無線電網路之上提供分組模式(例如,IP)通信業務。從概念上講,通信層包括一對基本邏輯實體,即應用橋和呼叫處理伺服器(CPS)。橋和CPS運行分組模式通信業務應用,它們通過無線電網路提供的IP連接與移動台MS中的分組模式通信業務應用通信。CPS負責通信的控制面管理。嵌入的用戶面信令用於為分組模式語音兩方(一對一)通信連接呼叫雙方。在用戶面的承載中嵌入的信令使得不必保留另一承載用於控制面的信令,這將節省網路資源而且允許實現短時間的連接建立。
申請人: 諾基亞公司
地址: 芬蘭埃斯波
發明(設計)人: 理查德·邦泰皮 朱斯·勞邦尼
主分類號: H04Q7/22
分類號: H04Q7/22 H04Q7/38

基於互聯網協議的網路體系結構
申請號:02805241.2 申請日:2002-02-14
摘要:本發明建議了一種網路系統,其包括業務控制設備(SEM);以及至少一個應用執行設備(AEE);其中所述業務控制設備(SEM)適合於接收業務請求以根據所述業務請求選擇適當的應用執行設備,以及調用所選擇的應用執行設備,且其中所述應用執行設備(SEE)適合於執行所述業務請求所請求的業務。本發明了還建議了一種對應的網路控制方法。根據本發明,實現了一種靈活的業務體系結構。
申請人: 諾基亞公司
地址: 芬蘭埃斯波
發明(設計)人: 斯特法奴·法莘 柯蒂·黃
主分類號: H04L29/06
分類號: H04L29/06 H04Q3/00

確定調制類型的接收器
申請號:02803159.8 申請日:2002-09-30
摘要:本發明涉及確定應用於接收信號的調制方法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至少兩個不同調制方法解調所述接收信號;針對每個解調信號確定所述信道的估測,所述信道的所述估測包括m個抽頭;選擇各個信道估測的所述抽頭中的n個,n小於m;根據所述n個抽頭估測各個解調信號的方差;和比較估測方差並且根據所述比較確定應用於接收信號的調制方法。
申請人: 諾基亞公司
地址: 芬蘭埃斯波
發明(設計)人: 沙天思蘭·孫達拉林拉姆
主分類號: H04L27/00
分類號: H04L27/00

這個網站可以檢索的到 soopat.com 旁邊有個表格檢索,根據你想要的條件來檢索。

㈥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都取得了哪些偉大成就(舉例說明)

隨便到下面找一點唄~~
1.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五年來,中國基礎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創新成果。國際論文總數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國際論文檢索系統(SCI,EI,ISTP)論文總數中佔7%,進入世界第二方陣,與英國、德國、日本相當;納米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二。前沿技術領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不斷縮小。非線性光學晶體、量子信息通訊、超強超短激光、高溫超導等前沿技術研究居世界領先水平,涌現了載人航天、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准等一批自主創新重大成果。 2.產業技術創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來,中國在基礎工業、加工製造業以及新興產業領域,技術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鋼鐵、船舶、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和生物技術等領域重大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產業整體技術素質邁上新台階。重大技術裝備自主開發能力、成套水平以及綜合工程化能力明顯提高,有力地支撐了三峽工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 3.科技走進千家萬戶、惠及億萬人民。近年來中國政府把解決民生問題和發展社會事業放在突出位置,科技進步為人口健康、節能減排、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撐。雜交水稻的培育和應用,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的實施,為解決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能源領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設備、大型水電設備、先進核電等關鍵技術,攻克一批燃料電池、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關鍵技術,為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重大傳染病防控技術取得重要進展,一批新葯創製成功,傳統中醫葯得到新的發展,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4.知識產權產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來,中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持續、快速增長,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進一步增強。2002年到2006年,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從3.97萬件增長到12.2萬件,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從0. 58萬件增長到2.5萬件。隨著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國專利局受理的國內外發明專利申請量連年增長,2006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總量達21萬件,居世界第4位。 5.高新技術產業規模持續高速增長。五年來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平均增速高達27.0%,高於「九五」時期平均增速6.5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占製造業比重由14.5%上升到16%。2006年,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1322億元,是2002年的2.7倍;高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達5288億美元,是2002年的3.5倍,優化了貿易結構,國際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 6.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06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收入和總產值分別達到4.3萬億和3.6萬億;聚集了全國一半數量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研究開發投入佔全國的1/3;區內企業擁有發明專利數為32600;區內企業創造的工業增加值達8520.5億元,約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9.4%。2007年上半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營業總收入25891.8億元,工業總產值21873.2億元,工業增加值5021.6億元,出口創匯967億美元。 7.科技投入規模和強度持續提高。2006年,全社會科技支出經費總額4500億元,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3003.1億元,居世界第5位;研發投入強度不斷提升,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42%。近5年國家財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較快增長,其中2006年中央財政科技撥款達1009.7億元,比上年增加25.0%。 8.中國成為世界科技人力資源大國。2005年,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約為3500萬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達150萬人/年;一支充滿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正在迅速成長,45歲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員占研究人員總數的80%;高等院校在校生總規模達到2300萬人,成為世界上科技人才培養規模最大的國家。 9.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逐步增強,大學、科研機構在科技創新中的骨乾和引領作用進一步發揮。2006年,中國企業研究開發支出總額達到2134.5億元,佔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的71.1%,企業開發的重大技術成果不斷涌現;民營科技企業已由20年前的7000多家發展為2006年的15萬家。高等院校現有研究開發人員22.7萬人,取得了人類細胞衰老主導基因、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家蠶基因組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科研院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應用開發類科研院所面向市場的創新能力得到加強,公益類科研院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取得一批重大創新成果,成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10.國際科技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目前,中國已與15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與96個國家簽訂了102項政府間科技合作協議,簽訂了1000多項部門間科技合作協議,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政府間雙邊和多邊國際科技合作框架。積極利用國際科技資源,中國參與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國際對地觀測、地球空間雙星探測、人類肝臟蛋白質組、中醫葯國際科技合作等等國際大科學、大工程計劃。中國科學家、科學技術人員參與國際科技合作的渠道進一步拓展,人員交流與合作更加緊密、便捷,方式更加靈活、多樣。迄今為止,中國已參加了大約350個國際科技組織,有206位科學家在國際科技組織中出任各級領導職位。希望可以幫到你,(*^__^*) 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煩請您給我好評哦,謝謝!

㈦ 專利競爭情報在中國的現狀

你可以參考以下相關銜接地址,也許對你的論文會有所幫助的
http://www.ci1st.org/

情報搜集軟體替代不了競爭情報系統
「在辦公桌上搜集情報是極其危險的!」管理大師德魯克曾經如是說。但是國內很多企業卻正在這么干!

買上幾個情報搜集軟體,就美其名曰建立了」競爭情報系統」,」高效率、低成本、一切桌面化」,聽起來的確很美!

可這又能發揮多大程度的作用?

日前,競爭情報專家、博銳奕典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世平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對此表示了嚴重的質疑。

「指望這就能為企業決策中樞提供精準的信息支持,這是不現實的!」而由此折射出來的為數不少的企業對競爭情報系統理解還如此膚淺,則更讓張世平感到憂慮。

「有了信息不等於有了情報」

眾所周知,情報之於戰場局勢,乃是生死攸關。其實,在現代經濟發展史上,情報之於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也是舉足輕重。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摩托羅拉在遭受日企強勁的沖擊後,企業嚴重虧損,面臨倒閉,但自從摩托羅拉建立了全球第一家企業級的競爭情報系統後,它很快就起死回生,並走上了發展快車道,成為了世界500強企業!張世平介紹,現在包括摩托羅拉在內的很多美國大企業都建立了情報系統。

而在國家層面,日本經濟在一個戰敗國的基礎上迅速崛起,情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日本某情報專家曾經說過,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的54%來源於競爭情報!而韓國從戰爭廢墟上建立起一個發達的經濟體系,更是直接得益於其旗幟鮮明地提出的」情報立國」戰略。

商場歷來就有」不見硝煙的戰場」之喻,在商戰中同樣需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沒有情報,知己知彼無從談起,這對中國企業也毫不例外。而且,隨著競爭的全球化和資源的全球化配置,國內企業所面臨的競爭的廣度和深度急劇擴大,情報愈顯重要!

但是,在張世平看來,國內企業現在最缺的就是情報。」信息才是第一資源!」已逐漸成為社會共識,但張世平指出,對於企業而言,這個」信息」應該有所界定,能幫助企業領導作出正確決策的信息才有價值,或者說,能幫助領導作決策的信息才是情報!因此,」有了信息不等於有了情報,二者不能混為一談。」他強調。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中國企業的現狀是典型的」信息過載,情報稀缺!」。盡管每天有海量的信息進入企業的視野,但真正需要的信息少之又少,也無從識別哪些是有價值的,」海量」反倒成了負擔。而這正是競爭情報系統缺位或失位造成的。

「有了算盤不等於有了會計事務所」

2002年,有國內」競爭情報泰斗」之稱的包昌火教授從美國引入競爭情報的理念後,在國內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各大學競相開設相關課程,各類媒體也不遺餘力地宣傳,中國企業開始大規模地接受競爭情報的啟蒙。海爾等大企業紛紛建立起了自己的」競爭情報系統」,一時間競爭情報在國內大有風起雲涌之勢。

然而,好景不長。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這些系統相繼」啞火」。企業普遍反映」中看不中用,搞不到什麼有實際價值的情報」,張世平認為,這是缺乏實戰經驗所致,從美國引進的是純理論的東西,」企業對於情報重要性的認識加強了,但如何獲得情報、識別情報、應用情報大多還是一張白紙」。加上國內企業基本沒有實戰經驗的積累,可操作性大打折扣。於是國內熱門一時的競爭情報系統陷入全線癱瘓和迷茫之中。

信息搜集軟體的快速發展似乎帶來了」轉機」,信息搜集軟體企業摸准了一些企業急需擺脫競爭情報系統所面臨困境的心理,投企業所好,紛紛將其產品包裝成」智能化的競爭情報系統」,從而成為了國內企業競爭情報系統的」主流」。

「這是把一種工具當成了整個競爭情報系統!」張世平認為,信息搜集軟體只是情報搜集的工具之一,何況,」有了算盤不等於有了會計事務所」!

對於情報搜集軟體所能發揮的作用,張世平指出,情報搜集軟體的信息源頭來自於互聯網,互聯網的信息豐富而及時,但對於企業所需要的」情報級」的信息而言,要直接找到無異於大海撈針,有幾家企業會輕易地把自己的戰略構想、研發動態、成本構成等核心機密放到網上呢?純粹基於互聯網的」情報分析報告」又有哪個老總敢用?

「互聯網和紙媒體可以提供很好的線索和方向,但70%的工作還在後頭!」張世平介紹,無論是來自於源頭信息真實性的核實,還是順藤摸瓜挖出真正有價值的情報,其中價值的70%來自於現場調查,來自人脈關系的梳理和追蹤。

「這需要充分調動人的感官和智能,需要大量專業的勞動,所以絕不是技術公司就可以解決的!」談到具體的方法,張世平舉例,光人際關系的調查方法,就有三百多種!

張世平透露,曾經是某特種部隊參謀長、在部隊有著16年情報工作經驗的他正在嘗試將軍事情報的思路和方法運用於企業的競爭情報領域,他也是國內進行此嘗試的第一人。」中國軍事情報的經驗是實戰來的!」他相信這將很大程度上彌補國內企業競爭情報實戰經驗的欠缺。

以專利為內容開展競爭情報活動是企業競爭情報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其具體內容有:
1、對專利文獻中法律數據的監視和分析
通過監視和分析競爭對手專利文獻中的法律數據掌握競爭對手所擁有專利產品和技術的專利權的現狀。例如,通過專利公報中報道的專利事務(包括專利申請的駁回、撤回、專利權的撤銷等)來了解競爭對手所申請的專利是否授權,以及所授權的專利是否因種種原因被終止、視為撤回或宣告無效。
通過已出版的專利說明書中的著錄項目,包括申請日、優先權日、專利類型、國別、優先權申請國、國際專利(PCT或EP)申請中的指定國或選定國來掌握競爭對手已授權專利的有效保護期和保護地域范圍。一旦了解到競爭對手的專利的專利權已失效,競爭者就可將競爭對手的專利技術為己所用。最典型的事例恐怕要算日本企業對鎳鈦記憶合金的卧薪嘗膽的研究。由於美國首先持有了鎳鈦記憶合金的最基本技術的專利,日本許多企業只得悄悄地進行了近20年的研究,直到該美國專利到期失效才爭先恐後地爭取到新成分鎳鈦記憶合金應用的專利權。
2、對競爭對手尚未授權的公開專利的監視和分析
通過監視分析競爭對手公開而尚未授權的專利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力求從中發現不具備專利性或不符合專利法要求之所在,及時向專利審查部門提供證明,給該專利申請的最終授權設置障礙。一般說來專利審查員很重視公眾的意見。在一件專利的實審程序中如果有公眾提出異議,並向審查員提供可能否定該專利申請的專利性的對比文獻或事實,那麼該專利授權的進程將受阻。例如,N公司有一件油墨的專利申請。申請人答復了對專利局審查員的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後,審查員認為該專利申請已基本符合中國專利法規定,在向申請人發出的第二次審查意見通知書中指出,該專利申請文件只需做少量文字修改可望授權。就在此時,作為競爭對手的B公司分析了N公司該件專利申請的說明書,並向審查員提了一篇證明該專利申請缺乏創造性的對比文獻。審查員考慮公眾的意見,在給申請人N公司的第三次審查意見中提出因該件專利申請與對比文獻相比缺乏創造性而無授權的可能。申請人又一次據理回答,最終還是被審查員駁回。雖然申請人已向專利復審委員會請求復審,但授權的前景仍然暗淡。
3、分析利用競爭對手已授權的專利文獻
已授權的專利既確定了其受法律保護的地位,又反映其實施的可能性。因此,我們一方面分析競爭對手已授權的專利的技術內容,判斷其是否是在我方已有專利技術基礎上的改進,或是以我方已有專利為其一組成部分或零部件,由此我方可以向競爭對手推銷或轉讓自己的專利。另一方面我們要分析競爭對手已授權專利的權利要求范圍,找出其漏洞,突破其專利網防線,從而申請新的專利,進而佔領市場。例如,南開大學森力公司就是在分析了日本、美國等大量已有專利權利要求的基礎上,研製用已有的專利保護范圍以外的元素來合成新型的鎳氫電極材料,並取得了一系列新鎳氫電極材料的國內外專利,佔領了新型鎳氫電極材料的國內外市場。
再有對競爭對手一些權利要求范圍過寬的專利,譬如化學專利申請中的寬范圍的馬庫什權利要求進行分析,從中選出某一技術方案,通過實驗以取得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就使自己的發明具備了創造性,從而突破競爭對手的專利封鎖取得自己的專利權。
4、對競爭對手擁有的全部專利進行定期的統計分析
通過對競爭對手所擁有的全部專利進行定期統計分析、分類排序,可以從中獲得競爭對手企業的技術開發及經營策略等方面的數據,由此可逐步判斷出競爭對手研究開發的重點、技術政策和發展方向,評估出競爭對手的實力。例如我國某單位對日本工業技術研究院某一段年間公開的專利進行分類排序和統計分析,發現該院研究開發工作的重點是解決基礎元器件與材料性質的測量測試方法。
另外通過分析競爭對手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的比例可以考察其技術研製的成熟程度;通過分析競爭對手擁有的國內專利數與國外專利數之比來判斷其經濟實力;通過分析競爭對手擁有的發明專利數與實用新型專利數可認定其技術水平,從而估價出競爭對手的技術及經濟實力。
5、對本行業的專利狀況進行定期的統計分析
以本行業中某一技術類別的專利數量為縱坐標,年度為橫坐標作圖,可以看出本行業中該類別技術各個階段的發展狀況;以本行業中一定時期或某一年度的各個技術類別的專利數量為縱坐標,技術分類為橫坐標作圖,可以判斷出本行業在一定時期里的技術熱點;將本行業中各競爭對手在某一技術類別中的專利總數列出加以比較,可以初步確認誰是本行業中最強有力的競爭者。下表中列出世界主要廠商所擁有的微波爐專利的數量,從中可看出世界微波爐技術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日本的松下、東芝、日立、夏普和三洋,其次是韓國的金星和三星。
6、密切監視競爭對手的專利申請動向
上面主要介紹了如何分析利用競爭對手公開的專利文獻信息的幾種方法。然而,由於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採用先申請制原則,根據這一法律規定,對於同樣的發明,誰先申請,誰就有可能獲得專利權,進而可能佔領市場。這方面的實例不勝枚舉。德國克虜伯公司的人造茜素的專利比英國人在英國申請專利早了一天,從而在英國獲得專利權。德國的人造茜素產品長驅直入,佔領了英國的市場。又如,A•G•貝爾僅比E•格雷早1小時向美國專利局申請電話機的專利,便使貝爾成為電話發明之父。正如孫子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由此可見注意搜集競爭對手正在研究開發中的專利技術信息,密切監視競爭對手專利申請動向對於企業在競爭中戰勝對手是至關重要的。競爭對手專利申請的動嚮往往是保密的,是零次情報。搜集這類信息比搜集公開的專利文獻信息要困難,故企業領導應該安排精乾的信息人員,千方百計但又合法地去獲取這類信息

㈧ 最近幾年的科技成就

1.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五年來,中國基礎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創新成果。國際論文總數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國際論文檢索系統(SCI,EI,ISTP)論文總數中佔7%,進入世界第二方陣,與英國、德國、日本相當;納米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二。前沿技術領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不斷縮小。非線性光學晶體、量子信息通訊、超強超短激光、高溫超導等前沿技術研究居世界領先水平,涌現了載人航天、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准等一批自主創新重大成果。 2.產業技術創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來,中國在基礎工業、加工製造業以及新興產業領域,技術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鋼鐵、船舶、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和生物技術等領域重大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產業整體技術素質邁上新台階。重大技術裝備自主開發能力、成套水平以及綜合工程化能力明顯提高,有力地支撐了三峽工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 3.科技走進千家萬戶、惠及億萬人民。近年來中國政府把解決民生問題和發展社會事業放在突出位置,科技進步為人口健康、節能減排、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撐。雜交水稻的培育和應用,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的實施,為解決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能源領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設備、大型水電設備、先進核電等關鍵技術,攻克一批燃料電池、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關鍵技術,為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重大傳染病防控技術取得重要進展,一批新葯創製成功,傳統中醫葯得到新的發展,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4.知識產權產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來,中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持續、快速增長,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進一步增強。2002年到2006年,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從3.97萬件增長到12.2萬件,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從0. 58萬件增長到2.5萬件。隨著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國專利局受理的國內外發明專利申請量連年增長,2006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總量達21萬件,居世界第4位。 5.高新技術產業規模持續高速增長。五年來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平均增速高達27.0%,高於「九五」時期平均增速6.5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占製造業比重由14.5%上升到16%。2006年,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1322億元,是2002年的2.7倍;高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達5288億美元,是2002年的3.5倍,優化了貿易結構,國際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 6.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06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收入和總產值分別達到4.3萬億和3.6萬億;聚集了全國一半數量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研究開發投入佔全國的1/3;區內企業擁有發明專利數為32600;區內企業創造的工業增加值達8520.5億元,約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9.4%。2007年上半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營業總收入25891.8億元,工業總產值21873.2億元,工業增加值5021.6億元,出口創匯967億美元。 7.科技投入規模和強度持續提高。2006年,全社會科技支出經費總額4500億元,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3003.1億元,居世界第5位;研發投入強度不斷提升,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42%。近5年國家財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較快增長,其中2006年中央財政科技撥款達1009.7億元,比上年增加25.0%。 8.中國成為世界科技人力資源大國。2005年,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約為3500萬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達150萬人/年;一支充滿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正在迅速成長,45歲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員占研究人員總數的80%;高等院校在校生總規模達到2300萬人,成為世界上科技人才培養規模最大的國家。 9.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逐步增強,大學、科研機構在科技創新中的骨乾和引領作用進一步發揮。2006年,中國企業研究開發支出總額達到2134.5億元,佔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的71.1%,企業開發的重大技術成果不斷涌現;民營科技企業已由20年前的7000多家發展為2006年的15萬家。高等院校現有研究開發人員22.7萬人,取得了人類細胞衰老主導基因、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家蠶基因組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科研院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應用開發類科研院所面向市場的創新能力得到加強,公益類科研院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取得一批重大創新成果,成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10.國際科技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目前,中國已與15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與96個國家簽訂了102項政府間科技合作協議,簽訂了1000多項部門間科技合作協議,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政府間雙邊和多邊國際科技合作框架。積極利用國際科技資源,中國參與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國際對地觀測、地球空間雙星探測、人類肝臟蛋白質組、中醫葯國際科技合作等等國際大科學、大工程計劃。中國科學家、科學技術人員參與國際科技合作的渠道進一步拓展,人員交流與合作更加緊密、便捷,方式更加靈活、多樣。迄今為止,中國已參加了大約350個國際科技組織,有206位科學家在國際科技組織中出任各級領導職位。

採納哦

閱讀全文

與2002年中國專利申請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