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證明惡意注冊商標
還看呀
❷ 注冊商標的什麼行為,會被判為是惡意注冊
我們在注冊商標的時候的確是我們的自由,但是不能夠損害別人的聲譽,不能夠對別人的生意造成影響,這樣就是一個正常的注冊商標的行為,如果對別人的相關利益做出影響,那麼他就可以算得上是一種惡意注冊,而且他注冊的目的也是為了獲取一些不正當的利益。
現在關於商標注冊的領域的問題,現在已經有了越來越完美的保護制度,商標只要注冊成功後,注冊人就有了商標專用權。但是呢中國商標注冊一直以來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❸ 惡意商標權訴訟中的惡意怎麼判定
一、惡意訴訟的構成要件
通常認為,惡意訴訟是一種侵權行為,因此,需要滿足一般侵權行為的四個要件,即主觀過錯、違法行為、損害後果以及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認為:「某種具體的訴訟行為屬於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至少應當滿足以下構成要件:
1、一方當事人以提起知識產權訴訟的方式提出了某項請求,或者以提出某項請求相威脅。
2、提出請求的一方當事人具有主觀上的惡意。
3、具有實際的損害後果。
4、提出請求的一方當事人提起知識產權訴訟的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也有觀點認為,應當結合知識產權訴訟的特點,對傳統侵權行為的四個構成要件作出適應性的解釋,歸納為三個要件:「一是無事實依據和正當理由提起民事訴訟,尤其是知識產權訴訟中沒有權利基礎。二是故意以損害他人為目的。三是致使其他人受到了損失」。
知識產權惡意訴訟的違法性並非在於提起訴訟本身,因為只要是權利人即享有訴權,其違法性主要體現在訴訟的提起在客觀上所依據的基礎並不存在或不穩固,任何一個理性的訴訟當事人不會認為其訴訟具有正當性。惡意訴訟與普通訴訟的主要區別就在於起訴時主觀方面的「惡意」。
二、主觀惡意的認定標准
侵權行為的主觀過錯一般包括故意或過失,對惡意訴訟的范圍應嚴格限定,過失應該排除在外[iii]。無論如何,「主觀惡意」都是公認的惡意訴訟的構成要件之一。毋庸置疑,商標權人提起侵權訴訟之時,其商標權通常都處於有效狀態。那麼,在商標被撤銷或宣告無效後,如何判定其在前提起的商標侵權訴訟是否是基於「惡意」呢?
最高2004報告認為,「惡意訴訟中的「惡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明知自己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二是具有侵害對方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的訴訟目的」。可見,提起惡意訴訟的原告,首先,其主觀上一定是「明知」狀態,即明知自己的起訴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其次,起訴並非基於正當維權的目的。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認為:「所謂惡意,是指提出請求的一方當事人明知其請求缺乏正當理由,以有悖於權利設置時的目的的方式,不正當地行使訴訟權利,意圖使另一方當事人受到財產或信譽上的損害」 。
眾所周知,主觀狀態著實難以用直接證據加以證明。因此,多數情況下只能根據間接證據形成的證據鏈予以推斷。比如,在專利領域,「可以從三個方面推斷行為人的「明知」狀態:一是行為人的背景,包括行為人在該領域從事活動的時間及技術職務,在該領域的地位等;二是行為人的行為表現,如行為人偽造證據,或者為公開技術偽造保密協議,以起訴打擊對方;三是其他因素。如行為人在訴訟外向人表明其訴訟沒有事實法律依據,或者將明知沒有新穎性的技術申報專利,並告他人侵權」。
❹ 惡意搶注案件中如何證明商標有一定影響
商標是否有一定影響,可由下列證據材料加以證明:
(1)該商標所使用的商品/服務的版合同、發票、提貨權單、銀行進帳單、進出口憑據等;
(2)該商標所使用的商品/服務的銷售區域范圍、銷售渠道、方式的相關資料;
(3)涉及該商標的廣播、電影、電視、報紙、期刊、網路、戶外等媒體廣告、媒體評論及其他宣傳活動資料;
(4)該商標所使用的商品/服務參加展覽會、博覽會的相關資料;
(5)該商標的最早創用時間和持續使用情況等相關資料;
(6)該商標的獲獎情況;
(7)其他可以證明該商標有一定影響的資料。
❺ 你知道惡意注冊商標有什麼後果嗎
2019年4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這次修法的亮點之一就是在法律中明確規制了商標惡意申請、囤積注冊的行為。那麼惡意注冊商標的行為有哪些呢?下面就和誠優一起來看看吧。
對有知名度商標、商號的模仿注冊
這是最常見的情形,例如「康帥傅」對上「康師傅」。當然,「惡意注冊」對知名度的要求並沒有這么高,行業或區域內知名、注冊人知曉、使用一定年限,這些條件滿足就可以。證明這些,產品的銷售地域、銷售渠道建設、廣告投放等證據都可以用於阻擊惡意商標注冊。
妨礙他人正常注冊
主要表現是搶注和囤積商標。例如將尚未進入中國市場的外企商標搶先在中國注冊、下級渠道商搶注生產商的產品商標等等,這些「惡意」不僅僅體現在權利人的核心商標類別上,包括其可能涉及的延伸類別,也同樣適用。權利人想維護自己正當權利,可提供合作協議(或商業意向記錄)、中國以外地域的銷售、知名度證據或注冊人名下商標數量、是否存在其他搶注行為等證據來佐證。
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注冊
主要表現是跨類別、無關聯性的注冊商標,或注冊人(及關聯人)有顯著的銷售商標行為。包括個人注冊大量商標,無生產或銷售能力的企業注冊明顯超營業范圍的商標,與大量商標轉讓行為有關。這些情況,結合注冊人網站、工商數據等,做了深入的商業背景調查,都能發現一些端倪。
但「不以商標使用為目的就是惡意」這一點並不能單獨成立。因為,大多數企業都會出於保護的目的進行關聯注冊或防禦注冊,比如「大白兔」奶糖的「大灰兔」商標,可口可樂公司在衛浴產品上注冊「可口可樂」商標。所以,判斷是否存在這種商標注冊惡意,需要結合多種因素證明。
❻ 有哪些情形屬於惡意注冊商標
你好,抄惡意注冊就是指惡意搶注他襲人商標。
行為表現:
一般是他人使用在先,而且有一定的名氣,但是沒有注冊的商標,最容易被其他的人搶先注冊。
為何要搶註:
1、商標法對商標的保護是實行申請在先原則,而不是使用在先原則。誰先申請,誰就獲得商標法的保護。這就給搶注份子提供了條件。
2、商標一旦被搶注,被搶注的申請人要麼高價買回,要莫就不能再使用自己已經打出廣告的商標,進退兩難。而搶注商標人則獲利。
搶注的衡量標准:
一般很難定位,被搶注的申請人都找不到證據證明別人是搶注自己的商標。只有當商標的名氣很大,具有廣泛的市場時,才能夠被認知,從而找回自己的商標。
所以,為了防止商標被搶注,在產品誕生初期就應該把注冊商標作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商標注冊先行在做其它。
❼ 判定系爭商標申請人是否具有惡意,需考慮以下因素
《商標法》第抄十三條就相襲同或者類似商品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復制、摹仿或者翻譯他人未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不予注冊並禁止使用。就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商品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復制、摹仿或者翻譯他人已經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誤導公眾,致使該馳名商標注冊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損害的,不予注冊並禁止使用。《商標法》第十四條認定馳名商標應當考慮下列因素:(一)相關公眾對該商標的知曉程度;(二)該商標使用的持續時間;(三)該商標的任何宣傳工作的持續時間、程度和地理范圍;(四)該商標作為馳名商標受保護的記錄;(五)該商標馳名的其他因素。《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五條依照商標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在商標注冊、商標評審過程中產生爭議時,有關當事人認為其商標構成馳名商標的,可以相應向商標局或者商標評審委員會請求認定馳名商標,駁回違反商標法第十三條規定的商標注冊申請或者撤銷違反商標法第十三條規定的商標注冊。有關當事人提出申請時,應當提交其商標構成馳名商標的證據材料。
❽ 有哪些情形屬於惡意注冊商標
一:惡抄意攀附他人商譽、搶注較高知名度商標的申請 如自然人林浩申請注冊的200多件商標,與華為、微信等較高知名度的商標高度近似,涵蓋相同及類似商品服務。 二:大量搶注通用名稱、行業術語等具有不正當佔用公共資源意圖的商標申請 如上海雋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及相關利益共同體共申請注冊縣級以下行政區劃名稱商標近5000件,上述申請具有不正當佔用公共資源意圖,商標局依法予以駁回。 三:申請注冊名人姓名商標等他人在先權利的惡意商標申請 四:針對同一企業的惡意反復搶注、連續搶注的商標申請 如自然人王樹本申請注冊「雙鵝騰飛」商標後被無錫小天鵝股份有限公司提起無效宣告申請。此後,該申請人又再次申請注冊完全相同的商標。商標局在審查時認定其屬於針對同一企業的反復惡意商標搶注行為,從嚴審查並參考在先異議、無效宣告案例予以了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