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道關於專利權的案例分析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十一條、第六十三條第二款之規定版,答復如下:
(1)W公司的生產權、銷售行為構成侵權,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2)G公司的銷售行為同樣構成侵權,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不可以繼續銷售庫存的400台空調;
(3)若H公司取得的專利為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M賓館的使用行為構成侵權,但可以不承擔賠償責任;因其使用行為構成侵權,故不可以繼續使用這200台空調;
若H公司取得的專利為外觀設計專利,M賓館的使用行為則不構成侵權,也不承擔賠償責任;因其使用行為未構成侵權,故可以繼續使用這200台空調。
❷ 一道關於專利權的案例
未侵犯專利權。
根據《專利法》第六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二)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
❸ 三大經典知識產權侵權案例分享
版權在我國也稱為著作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知識產權侵權案例本次就為大家分享3個經典的案件,希望大家可以看到這些案例對於自己的知識產權起到足夠的重視,從而通過法律的手段來保護自己的權利。知識產權侵權案例知識產權侵權案例一:蘋果APP著作權侵權案《李可樂抗拆記》由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李承鵬是該書作者。李承鵬指控蘋果公司未經其許可,自行上傳或與開發者通過分工合作等方式,將其享有著作權的作品上傳到蘋果應用商店,並通過該商店向社會公眾提供下載閱讀,獲取經濟利益,上述行為侵害了涉案作品的信息網路傳播權。法院經審理後判決:蘋果公司賠償李承鵬經濟損失1萬元及因訴訟支出的合理費用1000元。本案是作家維權聯盟因蘋果公司在其經營的App store(應用程序商店)上提供涉嫌侵犯其著作權的應用程序而向蘋果公司提起的系列維權訴訟之一。最終,法院認定蘋果公司是App store(應用程序商店)的經營者,應用程序商店是一個以收費下載為主的網路服務平台,並且在與開發商的協議中,約定了固定比例的直接收益,因此蘋果公司應對開發商的侵權行為負有較高的注意義務。蘋果公司在可以明顯感知涉案應用程序為未經許可提供的情況下,仍未採取合理措施,未盡到注意義務,具有主觀過錯,其行為構成侵權。這一則知識產權侵權案例也表現了當前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平台的監管行為也具有重大的意義。知識產權侵權案例二:錢鍾書書信著作權及隱私權侵權案2013年5月,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下稱中貿聖佳公司)發布已故著名學者錢鍾書書信手稿拍賣公告。錢鍾書遺孀楊季康(筆名楊絳)遂向法院提起侵害著作權及隱私權訴訟,認為李國強和中貿聖佳公司構成對其著作權及隱私權的侵犯。法院經審理作出判決:中貿聖佳公司和李國強停止侵權、賠償楊季康經濟損失及精神損害撫慰金10萬元並賠禮道歉。此案不僅因涉及著作權、隱私權以及物權等多項權利的認定,頗具代表性並廣受關注,而且還對拍賣公司因從事拍賣活動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責任進行了界定和規范,特別是拍賣公司在拍賣活動中,除應依據拍賣法就拍賣標的的所有權歸屬、委託人的身份情況進行審查,並簽訂委託拍賣合同外,對於負載著作權、隱私權、肖像權等其他民事權利的拍賣標的,還應對相關著作權權利歸屬、隱私權和肖像權的權利保護等情況進行審查,以履行拍賣法所賦予拍賣人的法定義務。此案的審結,明晰了拍賣者的法律義務,規范了拍賣市場秩序,對維護相關權利人的著作權、隱私權等民事權利具有積極的意義。知識產權侵權案例三:《推拿》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畢飛宇系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推拿》的作者,人民文學出版社於2008年9月出版該小說。2009年7月,畢飛宇將電視劇改編權獨家提供給中融公司。2010年12月2日,中融公司將其獲得的授權轉讓給禾穀川公司。2011年1月,禾穀川公司委託陳枰為文學作品《推拿》的電視劇改編編劇。2013年4月,陳枰與西苑出版社就陳枰版《推拿》(上、下冊)簽訂《圖書出版合同》,同年6月,該書出版。畢飛宇、人民文學出版社以陳枰版《推拿》的出版發行行為侵權為由,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作出判決:西苑出版社停止出版發行圖書《推拿》;北京市新華書店王府井書店停止銷售圖書《推拿》;陳枰、西苑出版社連帶賠償畢飛宇經濟損失14萬元;陳枰、西苑出版社連帶賠償人民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經濟損失8萬元及因訴訟支出的合理費用5000元。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目的在於規制市場經營者的經營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社會經濟秩序,故反不正當競爭法主要是規制商品市場流通過程中的授權,而不是規制商品創作過程中的授權。本案中,陳枰和西苑出版社僅具有改編作品的授權,並不具有出版改編作品的授權,也就是說不具有將相關改編後的作品推向文化市場、作為圖書商品流通的授權,因此,被告出版同名作品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本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圖書出版市場存在的授權混亂、權利意識淡薄、誠信缺失等現象。通過本案的審理,有利於當事人規范其行為,也對整個圖書出版行業的合法規范經營發展提出了指引。知識產權案例並不僅僅存在與版權當中,商標,專利都是知識產權的一部分,想要了解更多知識產權內容,可以與我們取得聯系。
❹ 案例分析:專利權
不侵權,乙廠可以以專利法69條第二款抗辯,即: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版同產品、使用權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可以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
P.S.
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包括歐洲發達國家都採用先申請制,只有美國這一個發達國家採用先發明制。
❺ 關於專利權的案例分析
(抄1)不需要。專利權具有地域性,專利許可使用費是由主權國家專利法規定和保護的,該項日本專利沒有在中國申請並獲得批准,因此依照該專利生產的產品如在中國銷售,不受中國法律保護。
(2)需要。因為這件專利已在日本獲得批准,受日本專利法的保護,中國企業依照該專利生產的產品返銷日本,則需要向日本公司支付這件日本專利的許可使用費。
(3)不需要。該項日本專利未在日本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申請並獲得批准,依照該專利生產的產品如在這些國家和地區銷售,將得不到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法律保護,因此中國企業不需要向該日本公司支付這件專利的許可使用費。
(4)該項技術仍然可能具有使用價值。專利有效期滿,意味著專利權失效,權利人的權利失去法律保護和該項技術進入公有領域,但並不意味著該技術本身失效。依據該項專利技術生產的產品只要市場需要,該項技術仍然具有使用價值,只是無需再支付專利許可使用費。
❻ 知識產權法的專利權案例分析
該業余發明人不屬於甲公司的員工,其發明就不能認定為職務發明而應當認定專為委託發明創造。
依據屬《專利法》第八條、《合同法》第339條規定:
如果委託人和受託人在協議中有約定的,專利申請權或專利權的歸屬按約定辦理;
如果沒有約定,上述兩項權利歸受託人,即乙所有,委託人甲公司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受讓權。
因此,無論是電冰箱溫控裝置技術本身還是附屬技術T的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都應歸乙所有。
該糾紛可以通過訴訟解決。
❼ 求關於專利權案例的視頻
不好意思,我沒明白你具體是想要哪方面的,申請方面還是侵權方面的。
❽ (急)關於專利權的小案例
1、針對實用新型提出的專利無效,法院通常會中止審理,等待無效的裁定;
2、要具體分版析鍋爐廠的產權品是否落入宋的專利的權利要求范圍。分析對比後,確認侵權,提供合法來源,不必承擔賠償責任;
3、相關利害第三人,法院可以追加。
4、不成立,抗辯理由主要有兩方面,在先技術或未落入權利要求書保護范圍。專利權是排他權,是可以禁止他人實施,實施自己的專利也有侵犯他人專利權的可能,一個產品那麼多零部件,相關的專利太多了,跟被告有沒有專利沒毛球關系;
5、轉讓協議有效,為什麼無效呢,呵呵。這個你自己想!
❾ 專利權共有的案例
案例一:世紀博微公司與金橋建材廠專利權權屬糾紛
2002年4月20日,世紀博微公司與金橋建材廠簽訂聯合協議。該協議約定,基於將世紀博微公司的產品無動力換氣扇和金橋建材廠的產品變壓排煙道配合,能夠達到排除煙味、防倒風和防串煙味的最佳效果,雙方簽訂該聯合協議。協議第1條約定:「雙方聯營期限為10年,在聯營期間雙方共同研究的產品不準擅自轉讓,或私自偽造,須報請有關部門核定,雙方應共同參與。」此外,雙方還對合作銷售產品問題進行了約定。2003年1月1日,雙方簽訂補充協議。協議約定,為了使該產品能夠盡快打開市場,對原協議約定的條款進行補充和修改。該協議主要內容涉及對涉案產品的銷售問題。2003年2月28日,雙方又針對涉案產品簽署了備忘錄,主要涉及產品銷售和質量等問題。
在協議約定的聯營期間內,世紀博微公司於2002年4月28日與案外人彭榮簽訂合同書,聘請彭榮為該公司技術顧問,研製新型防串煙、串味排煙道。在聘用期間,世紀博微公司同意彭榮在其他公司受聘。2002年5月22日,金橋建材廠聘請彭榮為該廠技術顧問並頒發了聘書。2002年9月13日,金橋建材廠與國家空調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簽訂「產品質量檢驗委託書」。2002年10月22日,世紀博微公司與北京市建築設計標准化辦公室簽訂協議書。協議約定,世紀博微公司委託北京市建築設計標准化辦公室編制「新型自然導流式防串煙防倒灌排風道系統」圖集。為此,世紀博微公司支付編制費7000元。2002年11月,北京市建築設計標准化辦公室編制完成「自然導流式住宅廚房、衛生間排風道02QB12」圖集。
2002年,金橋建材廠的張廣忠就「自然導流式防串煙防倒灌排風道系統」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實用新型專利申請。2003年10月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張廣忠「自然導流式防串煙防倒灌排風道系統」實用新型專利權,專利號為02285436.3,設計人為張廣忠。該專利權利要求書載明:「自然導流式防串煙防倒灌排風道系統,具有從樓底到樓頂的排風道,在排風道頂端裝有無動力排氣扇,其特徵為在排風道中,在每層樓的排風口處裝有誘導器,在兩台誘導器之間裝有導流管,誘導器和導流管之間保持有間隙。」世紀博微公司得知後,主張涉案專利產品「自然導流式防串煙防倒灌排風道系統」是雙方在合作期間共同研製的產品,且其曾為涉案專利產品召開新聞發布會並支出監測費、編制費等費用,根據雙方協議約定,雙方共同研製的產品的相應權利應由雙方共同享有,故涉案專利權應由雙方共有。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雙方所簽協議是真實意思表示,符合有關法律規定,該協議合法有效。根據該合同的約定,對於雙方聯營期間共同研究的產品不準擅自轉讓,須報請有關部門核定,雙方共同參與。且雙方在協議中明確,合作目的是將世紀博微公司的產品無動力換氣扇和金橋建材廠的產品變壓排煙道相結合,以達到排除煙味和防倒風、防串煙味的效果。而在涉案專利申請日前,世紀博微公司對涉案專利產品進行了委託編制和委託檢測工作,編制圖集和檢測報告中均闡明了涉案專利技術的主要特徵。因此,涉案專利產品「自然導流式防串煙防倒灌排風道系統」應為世紀博微公司與金橋建材廠合作期間雙方共同研製的產品,根據雙方協議約定,雙方共同研製的產品的相應權利應由雙方共同享有,故涉案專利應由雙方共有。
【案例評析】
根據我國專利法的有關規定,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合同法中亦有相同的規定。在此,構成共同發明創造人的首要條件是必須對發明創造作出創造性貢獻。因此,在判斷合作單位是否能共同擁有該專利權時,就必須認定該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是什麼,然後確定當事人是否對該發明創造作出了創造性貢獻。一般是以權利要求書為准。本案中,根據世紀博微公司與金橋建材廠簽訂的聯合協議,第一段寫明了合同的目的、合作產品的標的,是「基於將世紀博微公司的產品無動力換氣扇和金橋建材廠的產品變壓排煙遭配合,能夠達到排除煙味、防倒風和防串煙味的最佳效果,雙方簽訂該聯合協議」。而協議第1條為「雙方聯營期間為10年,在聯營期間雙方共同研究的產品不準擅自轉讓,或私自偽造,須報請有關部門核定,雙方共同參與」。在當事人有歧義的情況下理解這一條的約定,應當從整個合同的目的出發予以解釋。在簽訂該份協議時,將現有技術配合,能夠達到排除煙味、防倒風和防串煙味的最佳效果應當是不確定的,需要雙方合作進行研究。從此意義上講,雙方簽訂的聯合協議具有合作開發的性質。在聯營期間,雙方均聘請了有關技術人員參與研製工作。而且世紀博微公司在本案專利申請日之前參與了委託監測工作和委託編制圖集的工作,並支付了費用,均是履行雙方合作協議的行為。因此,涉案專利產品「自然導流式防串煙防倒灌排風道」應為世紀博微公司與金橋建材廠合作期間雙方共同研製的產品,根據雙方協議約定,雙方共同研製的產品的相應權利應由雙方共同享有。世紀博微公司主張其應為本案訴爭專利的共同專利權人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應當被法院支持。
❿ 有關專利權的案例及問題
1、答:不能取得專利權,因為不具備新穎性。
2、答:合法。專利權受地域性限回制。
3、答:不構成答對乙公司專利權的侵害。
4、答:一般情況下會構成對乙公司專利權(進口權)的侵害,如果已經給乙公司造成損失,則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