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專利權共有可以採取哪種形式,怎樣減少專利權共有風險
一、專利權共有可以採取哪種形式
1.依合同的約定產生的共有《專利法》第8條規定: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
2.協商共有根據《專利法》的規定,兩個單位或者個人分別就相同的發明創造在同一天申請專利的,由雙方協商解決申請人問題。協商的結果往往可能是雙方成為共同申請人,當專利獲得批准時,雙方就成為共同專利權人。
3.因實際合作研究行為形成的共有當事人之間在共同研究一項發明創造過程中沒有協議,在完成發明後,對於這種雖無合同關系但事實上已經形成了共同發明關系而產生的發明創造,在確認其權利歸屬時,可以參照《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依據當事人之間合作行為產生發明創造的事實確認專利權共有。
二、怎樣減少專利權共有風險
專利權共有風險的防範對策
1、盡量避免專利權共有。鑒於共有專利權存在上述如此多的風險,本文認為應盡量避免專利權的共有,即在共同研究中通過合同約定專利申請權、專利權由參與共同研究的一方當事人所享有,並由該方當事人給予其他共同研究方合理的經濟補償;在委託研究、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進行的研究中,盡量避免約定共有;在專利權的繼受取得中,例如,受讓、繼承、贈與以及承繼等,盡量避免專利權共有。
2、賦予一方共有人享有獨占實施權,其他共有方僅分享獨占許可實施費。如果當事人不得不共有專利權,則應當通過合同約定由某一方享有獨占實施權並由其決定是否對該專利權進行分許可,約定獨占許可實施費的數額並由其承擔專利權維持及司法行政保護的義務。基於獨占實施權的性質,分許可費應視為獨占實施權人的收入,非其他共有方所能分享。
3、約定共有專利權實施、許可實施、轉讓、保護的具體措施。如果當事人不得不共有專利權,且又不能簽訂獨占實施協議,則應當通過合同就下列事項達成一致:
其一,明確限定自主實施共有專利權的范圍或確定實施共有專利權的實施方給予其他未實施方合理的補償標准,避免實施共有專利權時在獲取利益方面顯失公平;
其二,約定任一共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得阻止共有專利權的許可實施和轉讓,因個別共有人個人利益的原因,在徵得其他共有人的同意後可不轉讓和許可實施,但必須支付合理的補償;
其三,約定任一共有人提起專利權侵權訴訟後,其他共有人作為共同原告自動加入到訴訟中來,共同支付訴訟成本,共同承擔訴訟風險,共享訴訟收益,除非該共有人明確放棄其在該訴訟中的實體權利。
其四,啟動專利權行政保護時,其他共有人應自動加入,並共擔風險、共享收益,除非該共有人明確放棄其在該行政處理中的權利和以該行政處理結果為基礎的訴訟利益;
其五,當專利權被宣告無效時,其他共有人也應自動加入,並共擔風險、共享收益,除非該共有專利權人明確放棄其共有專利權。
B. 一項專利,是2人共同開發,專利權共有,第二專利權人是職務發明,第一專利權人不是。
既然是共同開發,我可以使用,但是:不能變賣!
不管對方是否同意,雙方都可以使用,不能賣專利。
專利是共有資產,准許使用不準許賣是事實。。
C. 專利權是否可以按份共有
1、專利權如果是共有狀態,只能是共同共有,不能按份共有。
2、在共同共有狀態下,如果一方不同意,其他共有人不得私自轉讓專利權。
3、共同共有人可以以書面協議的方式約定專利權的收益分成。收益是可以按份說話的,但專利權是不能按份說話的。
4、共同共有人還可以以書面協議約定,若發生糾紛,如何解決專利權的歸屬問題。
D. 雙方合作申請的專利,是否雙方共同擁有所有權、使用權
《專利法》第十五條規定得很明確:
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共有人對權利的行使有約定的,從其約定。沒有約定的,共有人可以單獨實施或者以普通許可方式許可他人實施該專利;許可他人實施該專利的,收取的使用費應當在共有人之間分配。
除前款規定的情形外,行使共有的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應當取得全體共有人的同意。
也就是說,
1、申請專利事先簽署了合同的,按合同辦。
2、事先沒有簽合同的,可以自己單獨實施,不需要共有權人同意,也不用分配收益。
3、事先沒有簽合同的,可以單獨地以普通許可的方式許可他人實施,不需要共有權人同意,但是要分配收益。
4、事先沒有簽合同的,其他方式行使權利的,要經過共有權人同意。
(4)專利權是否可以雙方共有擴展閱讀:
一、權利
(一)實施許可權
它是指專利權人可以許可他人實施其專利技術並收取專利使用費。許可他人實施專利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
(二)轉讓權
專利權可以轉讓。轉讓專利權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並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登記,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予以公告,專利權的轉讓自登記之日起生效。中國單位或者個人向外國人轉讓專利權的,必須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准。
(三)標示權
它是指專利權人享有在其專利產品或者該產品的包裝上標明專利標記和專利號的權利。
二、義務
專利權人的義務主要是繳納專利年費。專利法第43條規定:專利權人應當自被授予專利權的當年開始繳納年費。未按規定交納年費的,可能導致專利權終止。
此外,職務發明創造專利的單位,在授予專利權後,應當按照規定對發明人或設計人進行獎勵;專利實施後,根據其推廣應用所取得的經濟效益,應按規定對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發給合理的報酬。
E. 共同擁有專利申請權,未經一方許可,另一方是否可以申請專利 案例
專利法中規定了專利申請人的定義,其中一條就是:可以在與別人共同研發之前回,先約定研發產生的技術成果答的歸屬問題,即確定獲得的新技術的知識產權歸誰所有。但是實際操作中,萬一被人捷足先登申請了專利,你只能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但是還有一個方法,就是進行無效宣告,把他申請的專利無效掉,風險就是,專利一旦公開,自然人企業都可以使用,你們將不再擁有專利權。
F. 專利共同所有人的一方是否可以單獨將專利授權給第三方使用,法律上有規定嗎
不可以,如此轉讓是無效的。
附:民法通則 第七十八條 財產可以由兩個以上的公民、法版人共有。
共有分為按份權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額,對共有財產分享權利,分擔義務。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按份共有財產的每個共有人有權要求將自己的份額分出或者轉讓。但在出售時,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G. 專利權共有是什麼
專利權共有是什麼?專利權共有有什麼特徵?專利權共有需要依合同的約定產生的回共有答,兩人以上共同完成一項發明創造。專利權共有一、專利權共有是什麼?專利權共有是指一項獲得專利權的發明創造由兩個以上的單位、個人或者單位與個人共同所有。二、專利權共有有什麼特徵?1、多主體性,即專利權的主體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個人或單位與個人組成;2、客體單一性,即共有的專利權是同一發明創造,而且這一標的具有不可分割性;3、權利處分上的協同性,即在處分該專利權時一般需要全體共有人協商一致;4、可以是共同共有,也可以是按份共有。專利權共有是什麼?專利權共有有什麼特徵?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H. 專利權共有的案例
案例一:世紀博微公司與金橋建材廠專利權權屬糾紛
2002年4月20日,世紀博微公司與金橋建材廠簽訂聯合協議。該協議約定,基於將世紀博微公司的產品無動力換氣扇和金橋建材廠的產品變壓排煙道配合,能夠達到排除煙味、防倒風和防串煙味的最佳效果,雙方簽訂該聯合協議。協議第1條約定:「雙方聯營期限為10年,在聯營期間雙方共同研究的產品不準擅自轉讓,或私自偽造,須報請有關部門核定,雙方應共同參與。」此外,雙方還對合作銷售產品問題進行了約定。2003年1月1日,雙方簽訂補充協議。協議約定,為了使該產品能夠盡快打開市場,對原協議約定的條款進行補充和修改。該協議主要內容涉及對涉案產品的銷售問題。2003年2月28日,雙方又針對涉案產品簽署了備忘錄,主要涉及產品銷售和質量等問題。
在協議約定的聯營期間內,世紀博微公司於2002年4月28日與案外人彭榮簽訂合同書,聘請彭榮為該公司技術顧問,研製新型防串煙、串味排煙道。在聘用期間,世紀博微公司同意彭榮在其他公司受聘。2002年5月22日,金橋建材廠聘請彭榮為該廠技術顧問並頒發了聘書。2002年9月13日,金橋建材廠與國家空調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簽訂「產品質量檢驗委託書」。2002年10月22日,世紀博微公司與北京市建築設計標准化辦公室簽訂協議書。協議約定,世紀博微公司委託北京市建築設計標准化辦公室編制「新型自然導流式防串煙防倒灌排風道系統」圖集。為此,世紀博微公司支付編制費7000元。2002年11月,北京市建築設計標准化辦公室編制完成「自然導流式住宅廚房、衛生間排風道02QB12」圖集。
2002年,金橋建材廠的張廣忠就「自然導流式防串煙防倒灌排風道系統」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實用新型專利申請。2003年10月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張廣忠「自然導流式防串煙防倒灌排風道系統」實用新型專利權,專利號為02285436.3,設計人為張廣忠。該專利權利要求書載明:「自然導流式防串煙防倒灌排風道系統,具有從樓底到樓頂的排風道,在排風道頂端裝有無動力排氣扇,其特徵為在排風道中,在每層樓的排風口處裝有誘導器,在兩台誘導器之間裝有導流管,誘導器和導流管之間保持有間隙。」世紀博微公司得知後,主張涉案專利產品「自然導流式防串煙防倒灌排風道系統」是雙方在合作期間共同研製的產品,且其曾為涉案專利產品召開新聞發布會並支出監測費、編制費等費用,根據雙方協議約定,雙方共同研製的產品的相應權利應由雙方共同享有,故涉案專利權應由雙方共有。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雙方所簽協議是真實意思表示,符合有關法律規定,該協議合法有效。根據該合同的約定,對於雙方聯營期間共同研究的產品不準擅自轉讓,須報請有關部門核定,雙方共同參與。且雙方在協議中明確,合作目的是將世紀博微公司的產品無動力換氣扇和金橋建材廠的產品變壓排煙道相結合,以達到排除煙味和防倒風、防串煙味的效果。而在涉案專利申請日前,世紀博微公司對涉案專利產品進行了委託編制和委託檢測工作,編制圖集和檢測報告中均闡明了涉案專利技術的主要特徵。因此,涉案專利產品「自然導流式防串煙防倒灌排風道系統」應為世紀博微公司與金橋建材廠合作期間雙方共同研製的產品,根據雙方協議約定,雙方共同研製的產品的相應權利應由雙方共同享有,故涉案專利應由雙方共有。
【案例評析】
根據我國專利法的有關規定,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合同法中亦有相同的規定。在此,構成共同發明創造人的首要條件是必須對發明創造作出創造性貢獻。因此,在判斷合作單位是否能共同擁有該專利權時,就必須認定該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是什麼,然後確定當事人是否對該發明創造作出了創造性貢獻。一般是以權利要求書為准。本案中,根據世紀博微公司與金橋建材廠簽訂的聯合協議,第一段寫明了合同的目的、合作產品的標的,是「基於將世紀博微公司的產品無動力換氣扇和金橋建材廠的產品變壓排煙遭配合,能夠達到排除煙味、防倒風和防串煙味的最佳效果,雙方簽訂該聯合協議」。而協議第1條為「雙方聯營期間為10年,在聯營期間雙方共同研究的產品不準擅自轉讓,或私自偽造,須報請有關部門核定,雙方共同參與」。在當事人有歧義的情況下理解這一條的約定,應當從整個合同的目的出發予以解釋。在簽訂該份協議時,將現有技術配合,能夠達到排除煙味、防倒風和防串煙味的最佳效果應當是不確定的,需要雙方合作進行研究。從此意義上講,雙方簽訂的聯合協議具有合作開發的性質。在聯營期間,雙方均聘請了有關技術人員參與研製工作。而且世紀博微公司在本案專利申請日之前參與了委託監測工作和委託編制圖集的工作,並支付了費用,均是履行雙方合作協議的行為。因此,涉案專利產品「自然導流式防串煙防倒灌排風道」應為世紀博微公司與金橋建材廠合作期間雙方共同研製的產品,根據雙方協議約定,雙方共同研製的產品的相應權利應由雙方共同享有。世紀博微公司主張其應為本案訴爭專利的共同專利權人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應當被法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