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專利權質押貸款難申請的原因是什麼
1、專利權自身性質決定了貸款高風險
由於專利權通常存在於無形中,自身有很專多不穩定因素,導致貸款機構屬會認為專利權質押貸款他們需要承擔的貸款風險較大,因此無形中導致了專利權質押貸款難申請。
2、專利權人的信用意識偏低
很多申請過專利權質押貸款的借款人,不如實書寫專利的技術信息,導致在專利說明書形同虛設,後面申請專業全質押貸款的借款人沒有履行還款義務後,貸款機構並不能挽回損失。
3、專利權的價值難以評估
專利權價值的評估一般較為困難,很多評估機構評估專利權是用評估有形資產的方式評估,很多貸款機構都不能接受專利權的評估結果。
以上三點就是專利權質押貸款難申請的主要原因,如果企業無法獲得專利權質押貸款,不妨試試其他貸款方式。
Ⅱ 專利質押了企業還可以利用專利嗎
企業可以使用。
Ⅲ 什麼是專利權質押貸款,對企業有什麼好處
這個很麻煩,也會對你的發展有影響。之前我咨詢了很多,政策也不好。最後做了一個包裝貸款。拿到錢了,專利也保下了。需要可以介紹給你
Ⅳ 專利權質押貸款的產生原因
(一)專利權自身的特性增加了專利權質押貸款的風險
專利權所固有的無形性、時間性、地域性及法定授權性等特點,增加了影響專利權質押貸款的不穩定的因素,使得專利權作為質押標的具有某些「先天不足」。
專利權作為知識產權中價值最不穩定的標的,法律上對專利權有很多規定,比如撤銷程序、無效程序、異議程序;專利權人如未按時交納專利權年費,也存在被撤銷的風險;同時,專利權還很容易被牽扯到專利權侵權訴訟、專利權屬訴訟及專利權行政訴訟等專利權糾紛當中,這些都無形中增加了專利權價值的不穩定性。另外,因為專利權是典型的無形財產,是一種信息,所以專利權質押無法適用一般有體物的轉移佔有的規定,專利權質押的設定不需以轉移質物佔有為要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專利權質押貸款的風險。
(二)專利權人的信用意識偏低
首先,誠實信用原則作為民法的基本原則,被各國民法奉為「帝王條款」。但我國專利權法並未將誠實信用原則規定在總則部分,這樣專利權人在專利的申請審批階段,部分專利申請人只想獲得專利權,但卻不將關鍵技術信息公布於眾,在專利說明書中不如實書寫專利的技術信息,這樣的專利權日後在進行專利權質押貸款時,無論是專利權的價值評估階段,或是專利權質權的實現階段,都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增加了專利權人的風險。
其次,由於專利權質權的設立不需要轉移佔有,專利權還是由專利權人佔有和使用,這就更要求專利權人具有較高的誠信意識,積極地維護專利權質權人的利益,對專利權進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以保障專利權質權人的權利能得以實現。但是目前,我國整體上信用意識偏低,企業之間專利權侵權的情形時有發生,加上專利權人的權利意識不強,在這種情況下專利權人信用意識的缺乏會使專利權質押權人要承擔更大的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消減了金融機構開展專利權質押貸款業務的積極性。
(三)專利權的價值難以確定
因為專利權質押的標的是專利權,具體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及外觀設計。其中專利權質押多以發明專利為質押標的,而發明專利其客體本質上是深奧的技術方案,並且專利權不像一般產品那樣,存在一個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因此不能通過簡單計算獲得某一專利權的物質消耗和時間消耗成本來得出專利權的價值。目前我國沒有專門的關於專利權價值評估的准則和法規,實踐中,專利權價值評估機構在進行專利權價值評估時大多都是套用有形資產評估的方法進行,有時甚至還因為所採用的評估方法不同,所得出的評估價值相差很大,這樣一個缺乏權威性的價值評估結果顯然是很難令銀行接受的。因此,專利權價值評估難是制約專利權質押貸款的第一道瓶頸。
(四)專利權難以變現
專利權質權是一種優先受償權,專利權質押人屆期不能清償銀行貸款的,銀行可以將專利權變現,並就所得價款優先受償。雖然我國近年已逐步建立了一批國家專利技術展示交易中心,但是,專利權對技術、設備要求較高,質權的實現還是比較困難,有時甚至可能發生質押的專利權因為缺乏專利交易的市場而一文不值的情況,這嚴重危及貸款銀行的貸款利益甚至可能導致銀行貸款不能收回。所以專利權質權實現難是制約專利權質押貸款的第二道瓶頸。
(五)缺少風險共擔運作機制
科技中小企業作為典型的「三高」企業,集高風險、高收益、高成長於一身,高風險是其特徵之一。並且,科技中小企業由於受自身規模小、可供抵押的有形資產少,銀行不願將資金貸給科技型企業。筆者認為,專利權質押貸款除了因為市場經濟的需求之外,政府在政策上的協助與支持,也是專利權質押貸款是否能夠順利推行的一項重要因素。2005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早已明確提出,要「實施促進創新創業的金融政策,建立健全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知識產權信用擔保制度」。在專利權領域,知識產權信用擔保制度又可稱為專利權質押制度。隨後,各級人民政府相繼採取了包括給予專利權質押貸款貼息在內的若干制度,但是總體成效不大。歸結其原因,雖然地方政府盡力推進專利權質押貸款業務的開展,但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鑒於專利權質押貸款風險較大,對該業務並不熱衷。專利權質押貸款風險大,又沒有建立起風險共擔的運作機制,所以專利權質押貸款出現眼下此種困境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由此可知,缺少風險分擔機制是制約專利權質押貸款的第三道瓶頸。
Ⅳ 企業怎樣實現專利價值最大化
一是通過專利技術產業化實施直接獲得利潤。專利技術產業化實內施是指將專利技術容引入實用階段,應用於產品或工藝上生產出樣品,並進行批量生產投放市場銷售。專利技術產業化實施是專利價值最直接的體現,也是最終體現。
二是通過專利授權許可獲得更多利潤。為了避免別人仿冒其專利產品,企業還可以通過專利授權許可,既可以擴大該專利的宣傳力度,又可以額外獲得相應的專利利潤。
三是利用專利權質押融資讓企業資產得到有效增長。專利權質押融資是指債務人或第三人享有的專利權向債權人出質,取得債權人一定金額貸款,並按約定償還貸款本息的一種融資模式,是知識產權和金融資本有機結合以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的有效途徑。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解決資金緊張、加速知識產權資本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在促進自主創新和改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此外,通過維權訴訟獲得賠償佔有市場、將專利作為資本直接進行投資、以專利為基礎構建專利聯盟、將專利技術與標准融合等也是專利價值實現的體現。
Ⅵ 小企業如何以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為質押品貸款
與2005年頒布的《銀行開展小企業貸款業務指導意見》相比,新《指導意見》明顯放寬了小企業授信的條件,其中比較明顯的變化是允許小企業以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作為質押物。
銀監會有關人士介紹說,新《指導意見》突出變化可以概括為三個擴展、三個調整和三個放寬。三個擴展包括,一是擴展業務范圍,從貸款擴大到所有授信業務;二是擴展授信小企業范圍,增加了各類從事經營活動的法人組織;三是擴展授信銀行范圍,包括了全部的商業性銀行和政策性銀行。
三個調整主要為:一是調整資產質量考核要求,根據小企業貸款特點,提出考核小企業授信的整體質量,摒棄傳統的對單筆、單戶貸款考核的做法;二是調整授信審核條件,強調注重實地考察,注重收集非財務信息,不單純依賴財務報表和擔保;三是調整信用評估標准,在指標及其權重設置上區別於大中型企業,制定小企業信用評分體系,突出對小企業業主或主要股東個人信用評價。
三個放寬主要為:一是放寬貸款種類,鼓勵銀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發放信用貸款;除各類貸款外,還引入信用證、票據承兌等各類授信業務;二是放寬抵質押品范圍,銀行可開展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質押,小企業業主或主要股東個人財產抵押、質押等;三是放寬擔保條件,如小企業業主或主要股東個人財產及保證擔保,經營業主聯戶擔保、經濟聯合體擔保、藉助出口信用保險代替擔保等新型貸款擔保形式
在新的《指導意見》當中,銀監會在借鑒國際銀行監管機構經驗和國內外銀行實踐的基礎上,從鼓勵小企業授信活動和加強風險監管的角度,制定了小企業授信劃分標准,作為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小企業授信時使用。新《指導意見》將小企業授信界定為泛指銀行對單戶授信總額500萬元(含)以下和企業資產總額1000萬元(含)以下,或授信總額500萬元(含)以下和企業年銷售額3000萬元(含)以下的企業,各類從事經營活動的法人組織和個體經營戶的授信。
新《指導意見》不再要求對小企業授信進行風險分類時採取五級分類方法,代之以按照貸款逾期天數與保證方式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分類。對於這種變化的原因,銀監會人士解釋稱,主要是考慮到傳統貸款分類方法擴大了小企業授信的風險,不利於支持小企業授信的健康發展,而且這種做法也充分考慮到目前各商業銀行工作中的實際情況。
Ⅶ 用專利權質押貸款要注意哪些問題
你這個屬於風險投資,一般是拿不到貸款的.
銀行是沒有辦法評估你的專利回權的價值的.
創業基金可答能會給你一定的貸款,他們一般都要評估後才會給出特別低的價格.
專利權證書被質押,投資者一般都會要求贖回.質押後的資產在贖回前不屬於你.
把你的專利作股權投資,主要是看的專利有多大的價值.
有些專利沒有市場價值,就不可能會有投資者.
如果您的專利市場價值非常大,你給予別人30%-100%的資金回報就夠了.
其他的都是你的.
找個專業的人幫你做可行性計劃.
不管再好的項目,你都要有個可行性報告,要能說服投資人.
要承擔最小的風險和最大的回報.
Ⅷ 如何用專利權進行質押,拿到銀行扶持款
簡單抄說,專利權質押貸款即以專權利襲作質押而獲得的銀行貸款。
專利權質押貸款是指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依據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依法授予專利證書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的財產權作質押,從銀行取得一定金額的人民幣貸款,並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一種新型貸款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