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述授予專利權的形式條件是什麼
一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獲得專利權的實質條件為新穎性、創造性專和實用性。專利權,簡稱「專利」,是屬發明創造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特定的發明創造在一定期限內依法享有的獨占實施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專利權的性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排他性、時間性和地域性。
⑵ 簡述專利權的內容
(1)獨占性。又稱為專有性或壟斷性,是指專利權人在法定期限內對其發明創造
享有的排他性的獨占權利。回(2)地域性。是指依照一國的專利法所取得專利,只能在該國地域范圍內有效
,超出該國地域范圍則不發生法律效力。(3)時間性。是指專利的法定有效期限。專利權人只能在該期限
內對其發明創造享答有獨占權,該期限屆滿,專利權及喪失效力,該項技術即成為人類社會的共有財富,任
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的無償使用。
⑶ 試述專利權,著作權和商標權共有及其共有權行使之間有何異同(論述)
試述專利權,著作權和商標權共有及其共有權行使之間有何異同?(論述)
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論述:
第一方面是共有權利的歸屬方面:
1,著作權共有的歸屬是:兩人以上合作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沒有參加創作的人,不能成為合作作者。
2,.共有專利的歸屬是: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
3,共有商標的歸屬是: 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共同向商標局申請注冊同一商標,共同享有該商標專用權。
由此,可見在歸屬方面的共同點是三者都可以共有,但不同在於著作權共有明確排除了沒有實際參加創作的人,而專利權和商標權則是可以共有,比如單位給作者提供意見,由幾位員工合作創作出作品,此時著作權屬於實際參加創作的幾位員工,而同種情形下,專利權和商標權則可以是員工和單位共有。
第二方面是共有權利的行使方面:
1,.著作權的共有的行使規則是: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對各自創作的部分單獨享有著作權,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妨礙合作作品的正常使用。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權由各合作作者共同享有,通過協商一致行使;不能協商一致,又無正當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使用或者許可他人使用,但是所得收益應當合理分配給所有合作作者。
2,共有專利的行使規則是: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共有人對權利的行使有約定的,從其約定。沒有約定的,共有人可以單獨實施或者以普通許可方式許可他人實施該專利;許可他人實施該專利的,收取的使用費應當在共有人之間分配。
除前款規定的情形外,行使共有的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應當取得全體共有人的同意。
3,.共有商標的行使規則是: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共同向商標局申請注冊同一商標,共同行使該商標專用權。
由此,可見在行使方面的共同點是都可以由共有權利人協商一致行使,但不同在於對於著作權的共有行使須區分作品是否可以分割使用,對於專利權和商標權則沒有這個區分。
⑷ 試述發明專利權的取得
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文件應按下列順序排列:請求書、說明書摘要、摘要附圖、權利要求書、說明書、說明書附圖。
相關表格可以知識產權官網下載。
⑸ 簡述專利權的特點。
(1)獨占性。是指專利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具有排他性質,任何人要實施專專利,除法律屬另有規定的以外,必須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並按雙方協議支付使用費,否則構成侵權。(2)時間性。是指專利權只在授權有效期限內有效,期限屆滿或終止失效後該發明創造就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財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專利權的期限是由專利法規定的。(3)地域性。是指一個國家授予的專利權只在授予國或地區的區域范圍內有效,對其它國家或地區沒有法律約束力,每個國家或地區所授予的專利權,其效力是互相獨立的。
⑹ 論述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的取得方式上有什麼不同
一、相同點
著作權與專利權、商標權同屬知識產權,它們之間有許多相同之處。舉其犖犖大者,有如下幾個方面:
①它們的客體都是無形的財產;
②這些對知識產品的專有權利都是法律所賦予的;
③它們都具有專有性、地域性和時間性特徵。
二、不同點
1.著作權與專利權的不同
(1)取得權利的方式不同
專利權只有當專利申請人向國家專利主管機關提出申請,並經該機關審批核准後,方能產生。對於兩個以上各自獨立完成的內容相同或近似的發明申請,我國《專利法》規定,專利權授予在先申請人,有些國家專利法規定授予最先發明人。而著作權則不然,世界上多數國寶,包括我國在內,則採取自動產生的原則,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要求履行登記注冊手續。著作權只強調作品表現形式的獨創性。因此,兩個以上各自獨立完成創作的作品,只要其思想內容的客觀表達形式不同,即便思想內容雷同,也可以自動產生著作權。
(2)客體不同
專利權的客體是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的解決某一實際問題的新的技術方案,而著作權的客體是文學、藝術和科學著述創作的客觀表達形式。
(3)權利的保護期限不同
我國《專利法》規定發明專利的保護期為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期均為10年,自申請之日起算。而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公民作品的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死後50年。
2.著作權與商標權的不同
(1)取得權利的條件不同
著作權依「自動保護」原則自動產生,不需辦理任何法律手續,即可受到法律保護。但商標權的取得必須由申請人申請,並獲商標局核准注冊方能產生。
(2)客體不同
商標權的客體是區別同一商品或服務的不同生產者或經營者並表明商品或服務質量的商標標識本身,申請注冊的商標依法必須具有顯著的特徵。換言之,商標權的客體主要是一種外觀形式。如對同一美術作品在徵得其權利人同意後,用它作為識別不同商品和表明不同商品的質量的標志時,即為商標;用於人們觀賞時,即可作為著作權客體中的美術作品。
(3)保護期限不同
著作權的客體作品,專利權的客體技術方案,一旦超過法定有效期限,進入公有領域,人們即可不經過權利的許可,不支付任何報酬而使用它們。商標權則不同,我國《商標法》規定的商標權有效期為10年,但有連續續展的規定,實際上我國對商標權提供了無限期保護。
⑺ 試述《專利法》對專利權的限制
《專利法》對專利權的限制
專利的合理使用是法律中明確規定的不用經過專利權人的許可,也不用經過任何機構批准,任何人都可以製造、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專利產品以及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用專利方法銷售的情況。
一、專利權用盡後的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
當專利權人自己製造、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後,即認為其專利權已經"用盡",他人再使用通過分銷、轉賣或零售渠道獲得的該產品,都無須徵得專利權人的許可。這一原則又稱為"權利用盡原則" ,它只適用於合法投入市場的專利產品。
二、在先使用
對於在專利申請日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條件的"先使用人",可以在原生產規模範圍內繼續使用這一技術。先用權可以轉讓,但不能脫離原來的生產實體單獨轉讓。
三、臨時過境的外國運輸工具的使用
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為其自身需要在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我國有關專利技術的,可以不經專利權人的許可,但這種使用僅限與我國簽有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公約,或者有互惠條約的國家的運輸工具,並不面向所有國家。需說明的是,在臨時過境運輸工具上載有仿製專利的產品,不在此合理使用范圍之內,應視為侵權。
四、非生產經營目的利用
為科學研究和實驗目的,為教育、個人及其他非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專利技術的,可以不經專利權人的許可,不視為侵權行為。但這種使用,只能是小范圍的沒有營利性質的使用,不能對專利權人的潛在的市場利益構成威脅,否則不屬於合理使用的范圍。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於原專利法,現行專利法不再確認善意使用或銷售專利產品或依專利方法製得的產品的行為為不侵犯專利權的行為。依照現行專利法的規定,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如果當事人能夠證明其產品的來源為合法,那麼不承擔賠償責任,但需承擔其他法律責任,如停止侵害等;不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則要承擔完全的侵犯專利權的責任。
⑻ 簡述授予專利權的條件。
一項發明抄或者實用新襲型獲得專利權的實質條件為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專利權,簡稱「專利」,是發明創造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特定的發明創造在一定期限內依法享有的獨占實施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專利權的性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排他性、時間性和地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