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1號飛機會暫停起飛嗎
上海等台風影響的城市已經取消航班了,預計到明早6點
② 「飛行者一號」第一次試飛是哪一年
1903年12月17日,是人類歷史上意義深遠的日子。上午11時,奧維爾·萊特作第一次試飛。他駕駛「飛行者一號」終於成功地升空飛行。第一次飛行留空時間很短,只有12秒時間,飛了約36.6米,但這是一項偉大的成就: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動力、載人、持續、穩定、可操縱的重於空氣飛行器的首次成功飛行。這次飛行具有十分深遠的歷史意義,為人類征服天空揭開了新的一頁,也標志著飛機時代的來臨。11時20分,威爾伯·萊特又駕駛「飛行者一號」作了第二次飛行,也取得了成功,留空時間約11秒,飛行距離約60米。奧維爾作了第三次飛行,留空時間15秒,飛行距離61米。第四次也是當天最後一次飛行由威爾伯駕駛,取得了成功並達到當天的最好成績:留空時間59秒,飛行距離260米。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作為最早的有動力飛機,開創了人類航空史上的新紀元,是第一座里程碑。
③ 飛行危險11分鍾是什麼意思
「發現」號平安到家 宇航員著陸兩小時後出機艙
作者: xiahan456 發表日期: 2006-07-02 17:12 復制鏈接
宇航員在著陸兩小時後走出機艙
在人們的擔心和期待中,美國「發現」號太空梭9日在晨曦中平安「回家」。美國西部時間5時11分22秒(北京時間20時11分22秒),「發現」號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第22號跑道安全著陸。7名宇航員在北京時間22時14分走出太空梭。
「歡迎回家,朋友們!」位於休斯敦的地面控制人員向宇航員們致以問候。「發現」號女指令長柯林斯回答說:「我們很高興回來,我們對出色完成任務的整個團隊表示祝賀。」美宇航局局長格里芬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宇航員表現得超級完美。」
新華社發
「我們回來了,」當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女指令長艾琳。柯林斯平靜地說出這句話時,美國宇航局航天控制中心爆發出一陣歡呼聲。美國東部時間9日上午8時12分(北京時間9日晚20時12分),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安全降落(下圖),結束了長達15天的太空之旅。這是自「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後,美國太空梭首次順利地重返太空,並且平安回家。
返回過程一波三折
9日的返回過程依然是一波三折。「發現」號原定最早於美國東部時間9日5時07分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降落。但是由於佛羅里達州著陸地點天氣仍然不理想,存在降雨的可能性,美國宇航局放棄了太空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兩次降落機會。
此時,「發現」號在9日只剩下4次著陸「時間窗」,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和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各有兩次機會。
美國宇航局最後根據天氣狀況做出決定,「發現」號改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著陸。
安全度過危險時刻
美國東部時間7時06分,「發現」號點燃了制動火箭,開始減速,並且脫離了地球軌道,開始了驚心動魄的一小時的著陸之旅。
7時40分左右,「發現」號進入大氣層,這時空氣壓力增加,太空梭的機翼開始擺動,方向舵開始啟用。在這一階段,「發現」號由計算機操縱飛行,太空梭連續4次做「S」形轉動以進一步減速。飛機此時仍以超音速飛行,因與空氣摩擦,其外表陶瓷絕熱瓦的溫度可高達1650攝氏度。
這個階段也是「發現」號著陸過程中最危險的時刻,2003年2月,「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就在這一階段在美國南部上空爆炸,控制中心鴉雀無聲,氣氛顯得格外緊張。
8時04分,控制中心宣布「發現」號已經安全度過這個最危險的階段,並且沒有出現任何問題,緊張的氣氛變得樂觀起來。
兩聲音爆順利降落
當太陽即將在加利福尼亞的沙漠中升起時,黑色的天際出現了「發現」號閃亮的身影。
當太空梭穿越加利福尼亞沙漠上空時,太空梭的速度減至音速以下,人們可以清楚地聽到兩聲音爆。航天中心的一些不知情的記者發出驚呼,但是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面露笑容,因為他們知道,慶祝勝利的時刻即將來臨。
美國東部時間8時12分,100噸重的「發現」號穩穩地降落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結束了長達15天的太空之旅。
控制中心掌聲四起
「祝賀你們,這是一次真正精彩的試飛,歡迎回家,朋友們,」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對「發現」號宇航員說。
「我們很高興回家,我們也對整個團隊的出色工作表示祝賀,」艾琳。柯林斯回答說。
馮俊揚(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歷史突破
15天創造5個第一
美國「發現」號太空梭9日成功著陸。在這次歷時15天的重返太空之旅中,「發現」號創造了航天史上多個「第一瞬間」。
第一次太空握手
北京時間7月29日20時54分,國際空間站上的美國宇航員菲力普斯像紳士那樣向「發現」號指令長柯林斯伸出手,以示歡迎。這是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自2002年底以來與太空梭宇航員的第一次太空握手。
第一次後空翻
北京時間7月29日20時許,「發現」號飛到國際空間站下方183米處,指令長柯林斯操縱太空梭作了一次翻轉,使機腹朝向空間站。這是航天史上太空梭的第一次「太空後空翻」。這個不尋常的動作是為了讓空間站宇航員為機腹拍照,檢查太空梭表面絕熱瓦是否受到損傷。
第一次太空修理
北京時間8月3日20時40分左右,「發現」號宇航員魯賓遜被空間站機械臂「舉」到太空梭腹部,只用了幾秒鍾就將那裡伸出的兩塊絕熱瓦縫隙填充材料「拉」了出來。這是太空梭24年飛行歷史上第一次接受太空維修。
首次攜帶掃描系統
此外,「發現」號還第一次攜帶了一根約15米長的遙控掃描系統來到太空。它能連接在太空梭原有的機械臂上,使其能夠伸到太空梭的腹部,讓附著在頂端的相機為太空梭拍照。
「出鏡率最高」
「發現」號此次還成為航天史上截至目前「出鏡率最高」的太空梭。新華社記者 李宓
驚心動魄
66分鍾牽動世界
「發現」號從啟動降落程序到最後在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著陸,經歷了1小時06分。這驚心動魄的66分鍾牽動著世界的目光和心情。
北京時間9日19時06分
「發現」號的制動發動機啟動,太空梭開始脫離環地球軌道,飛向地球大氣層。
北京時間19時09分
「發現」號的發動機停止工作,開始進入滑翔階段。
北京時間19時40分
「發現」號開始進入地球大氣層。
北京時間19時42分
「發現」號的機翼開始擺動,方向舵啟用。在這一階段「發現」號由計算機操縱飛行,太空梭連續4次做「S」形轉動,機身側滾最大80度以進一步減速。
北京時間20時04分
美國宇航局控制中心宣布,宇航員開始控制太空梭,「發現」號度過進入大氣層後最高溫階段。
北京時間20時08分
「發現」號穿越著陸點上空的大氣層內層。
北京時間20時11分
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上空傳出兩聲連續「音爆」。
北京時間20時12分
「發現」號太空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著陸。
專家點評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
「發現」號返航喜憂參半
昨天,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安全著陸後,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國際太空》雜志副主編龐之浩。
太空梭闖過三關
龐之浩對記者說「發現」號先後克服了三重難關才最終安全著陸,一是脫軌難關,第二關也是最難的一關是載入關,「載入關里要考察防熱系統能否禁得住大氣層的高溫,『哥倫比亞』號就是因為沒有禁得住高溫而爆炸的,這是非常危險的,」他說,在「發現」號返回前發現了隔熱氈有所隆起,但專家經過分析判斷沒有問題,這都說明這次能過載入關是完全建立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之上的。
第三關就是著陸關,推遲一天返回就是因為考慮到著陸時的風險,天氣狀況的影響是最主要的。「按照科學分析,無論是發射還是返回時,雲層均不能低於2400米,而昨天的降落地雲層只有300米,所以推遲一天正是『發現』號安全返航的有力保障。」
兩大保障平安返航
龐之浩說,「發現」號歷經波折最終安全返航是依靠著兩個有力的技術保障,一是採用了強大的監控手段,「發現」號用了大量高解析度的相機、攝像機和感測器,對太空梭進行空間全面診斷,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兩個對安全返航非常有威脅的突起物。如果這兩處不被發現,那麼危險性將大幅提高。
「二是進行了在軌修復,這是有著重要意義的一個空前的技術手段,因為太空梭的防熱瓦過去從沒有在軌修復過,太空梭的腹部屬於『無人區』,從來也沒有人下去過,而這次能夠順利解決全賴在軌修復能力的增強。」
技術問題尚未解決
「發現」號安全著陸了是不是意味著萬事大吉了呢?對此,龐之浩說,雖然安全著陸了,但是也並不是沒有問題。記者了解到,美國宇航局將要開會討論泡沫材料脫落的問題,因為它超出了先前設計的標准。
「本來『發現』號要執行兩項任務,一是給國際空間站補給,這已順利完成了,二是檢查太空梭的安全性,這個任務則並沒有達到設計要求,現在需要做的是全面評估問題所在,如果是管理環節方面的問題還比較容易解決,但如果是技術方面的問題,那改進起來時間就長了,還需要科學家進一步研究解決太空梭安全性問題的最終方案。」
晨報記者 王大鵬
美太空梭
2010年退役
太空梭老了,美國宇航局早已決定在2010年讓它退出歷史舞台。如果按照人類80歲的壽命作為參照,1981年首次升空的太空梭目前已經是66歲的老人了。無論是誰,一旦步入老年,必然會呈現出老年人的特點,太空梭也不例外。
再怎麼了不起的人物,步入老年後必然會逐漸感到力不從心。國際空間站的建設,美國其他一些航天計劃的實施,都需要太空梭高強度的出征。然而,太空梭僅剩3架,不但數量上不能滿足需要,連飛行安全都無法得到充足保障。擔驚受怕可以說是人們對這次美國太空梭重返太空的主要評價之一。太空梭是美國和前蘇聯爭霸太空、被一些專家認為是冒進的產物,具有明顯的先天不足。太空梭有3500個重要的分系統和200多萬個零部件,只要其中1個分系統或零部件失靈,就可能導致重大事故。
太空梭到2010年就要全部退役,美國宇航局局長格里芬還表示,甚至可能讓它們提前退役。新華社記者 姜岩
旅程回放
●7月26日(飛行第1天):北京時間22時39分,「發現」號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7月28日(飛行第3天):北京時間19時18分,「發現」號在飛行近45個小時後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空間站宇航員還在對接前對「發現」號進行了「拍照查體」。
●7月29日(飛行第4天):機組人員將「拉斐爾」多功能後勤艙安裝在「團結」號節點艙上,並為第二天的首次太空行走進行准備工作。
●7月30日(飛行第5天):北京時間17時46分,美國宇航員斯蒂芬。魯賓遜和日本宇航員野口聰一開始進行首次太空行走。兩名宇航員主要檢查了「發現」號絕熱瓦的受損情況,並進行了受損絕熱瓦模擬修復試驗。
●7月31日(飛行第6天):宇航員繼續從太空梭向國際空間站搬運貨物,並為第二次太空行走做准備。美國宇航局當日決定將「發現」號行程延長一天。
●8月1日(飛行第7天):野口聰一和斯蒂芬。魯賓遜成功進行第二次太空行走,更換了空間站在2002年失靈的一個陀螺儀。
●8月2日(飛行第8天):宇航員向空間站搬運貨物,為第三次太空行走做准備。美國總統布希與「發現」號全體機組人員通話,贊揚他們為太空探索事業勇冒風險的精神。
●8月3日(飛行第9天):野口聰一和斯蒂芬。魯賓遜進行第三次太空行走。魯賓遜成功對「發現」號進行了太空維修,兩人還在「尋求」號閘艙外安裝了外部堆放平台等設備。此次太空行走比原計劃提前40分鍾完成。
●8月5日(飛行第11天):「發現」號宇航員藉助國際空間站機械臂將「拉斐爾」多功能後勤艙從空間站的「團結」號節點艙取下,並將其放回「發現」號,從而做好了返航「回家」的准備。「發現」號和國際空間站上的9名宇航員共同紀念了失事的「哥倫比亞」號機組全體成員及其他為航天事業犧牲的先驅。
●8月6日(飛行第12天):北京時間15時24分,「發現」號太空梭和國際空間站脫離,踏上返回地球的航程。
●8月7日(飛行第13天):機組人員檢查太空梭飛行控制系統,熟悉太空梭脫離軌道的時間流程,安裝太空梭返航使用的KU波段天線。
●8月8日(飛行第14天):因天氣原因「發現」號推遲一天著陸。
●8月9日(飛行第15天):「發現」號安全返回地面。 新華社記者 李宓
難忘時刻
「挑戰者」號
升空爆炸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場起飛後在空中爆炸,7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亞特蘭蒂斯」號
成功對接
1995年6月29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實現和俄羅斯「和平」號軌道空間站的首次對接。這是美方機長羅伯特。吉布森(下)在通道開啟後與俄方「和平」號空間站站長握手。
「哥倫比亞」號
返航墜毀
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返回地面時在得克薩斯州上空解體並墜毀,機上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這是「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得克薩斯州上空爆炸解體時殘骸碎片在大氣中墜落的情形。
「發現」號
前赴後繼
2005年7月26日,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在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這是2003年2月「哥倫比亞」號失事以來的美國首次航天飛行。均據新華社
④ 直11直升機壽命有多久可以飛多少公里,可以用十年嗎
直11飛行作戰半徑250公里,航程560公里。直升機壽命主要看各主要部件壽命以及維修情況而定,若是有充足的地勤保障和良好的配件供應,使用十年完全不成問題。
⑤ 飛機的一般使用壽命是多少年
民用運輸機的典型設計壽命為40000h,雖然它經常升級而延長服役時間,某些情況下可達到將近100000h。軍用運輸機的相應數據大約為20000h,戰斗機壽命則可能低至3000h,雖然也有通過在服役階段修整升級而增加其壽命的趨勢。其他類型軍用飛機的壽命則介於這兩者之間。
不過,用小時計算的壽命並非一個好標准,多種造成疲勞損傷的載荷是飛行次數而非時間的函數,人們可能認為飛行次數可能是一個更好的比較標准。隨著飛機飛行速度加快,和總壽命一定時著陸次數的相應增加,採用飛行次數將更加合理。
遠程亞聲速噴氣運輸機的平均飛行時間可能為4~6h也就是說其壽命期內飛行10000~20000次。小型的支線噴氣飛機平均飛行時間約40min,在其壽命內能飛行超過60000次。值得注意的是,遠程飛機在其壽命期內將在空中飛行超過3000萬km,並可能在地面運行30萬km,相較而言,短程飛機在空中飛行距離較長。
由於腐蝕條件同時影響著飛機結構疲勞壽命和日歷壽命,因此,疲勞壽命和日歷壽命指標存在著一定的制約關系。在飛機壽命期內的使用地域、腐蝕條件和年飛行強度不發生顯著變化的情況下,有些情況其壽命體系以疲勞壽命為主,即飛機結構的首翻、大修及總壽命主要由飛行小時數控制;而另一些情況則以日歷壽命為主,即飛機結構的首翻、大修及總壽命由使用年限控制。
決定上述不同情況的主要因素就是腐蝕條件和年飛行強度。因而,必須弄清腐蝕條件與年飛行強度對飛機結構壽命體系的影響,分別給出疲勞壽命與日歷壽命的首翻期、修理間隔與總壽命,以及在給定的腐蝕條件下,在怎樣的年飛行強度范圍內,壽命體系是以疲勞壽命還是以日歷壽命作為主要控制指標,或是二者必須綜合判斷。這種完善的壽命體系將使用戶能更為主動合理地對飛機結構的大修和使用壽命進行有效的控制。
⑥ 飛機11點起飛,我要什麼時候到達機場,為什麼要早點到
提前起碼一個小時到機場,因為你要辦理登機手續和過安全檢查,還要找到相應的登機口。如果不是很熟悉的話,盡量早點去,時間充裕點好。
⑦ 飛機11點起飛到幾點到
沒太懂,幾點到也要看到達地點啊。
如果是問什麼時候到機場的話,一般來說是提前兩個小時比較保險。從家裡出發要考慮是否堵車等情況,到機場後也有可能托運行李,還要過安檢需要排隊。最小提前一個小時比較保險。
⑧ 蜜蜂11飛機最長能飛多少時間
23小時
⑨ 一架民航飛機壽命是多久
壽命指標有三抄類:一是飛行襲小時壽命,就是按照飛機的實際飛行時間來計算飛機的壽命。如今大部分飛機的飛行小時壽命都在6萬小時左右,有些機型的飛機已經逼近8萬小時。二是飛行起落壽命,以飛行一起一落為一個單位來計算飛機的壽命,干線機的飛行起落壽命一般在4萬個左右,而支線機的飛行起落壽命,可以達到大約6萬個。之所以有不同的標准,是因為干線客機一般是執行長距離的飛行任務,飛行時間長,起落次數少;而支線客機一般飛國內,飛行時間短,起落次數多。三是飛行年限壽命,目前各種機型的使用年限一般在25~30年之間。對於一架飛機的三個壽命指標,哪一個先達到,就以哪一個為准,將飛機淘汰。
⑩ 飛機6點30起飛飛行了丨11時40分請問飛機落地的時間是多少
飛機6點30起飛,飛行了11時40分,則飛機落地時間是18點10分。因為6點加11點是17點,再加上30分+40分=70分=1小時10分。所以17小時+1小10分=18點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