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水利工程檔案的保管期限分什麼

水利工程檔案的保管期限分什麼

發布時間:2021-07-29 13:46:52

㈠ 工程檔案保管期限

永久保存,就是無限期地盡可能長遠地保存下去。
長期保存,一般是指版檔案須保存十六權年至五十年左右;
短期保存,一般是指十五年以下。後兩者稱為定期保存。

定期保存的計算方法,一般是從文件產生後的第二年起計算,有些特殊文件和專門文件可以從其失效、結案後算起。所有確定為定期保存的檔案,到保管期滿後還須復查一次,如發現有繼續需要保存的,仍應保存下去,有的延長保管期限,有的轉為永久保存。

㈡ 建築工程資料的保管期限分幾種

永久、長期、短期。GB/t50328 上面附錄A有詳細說明。

㈢ 檔案保管期限是多少

企業檔案保管期限分為永久、長期和短期,長期為30年,短期為10年。

根據《企業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規定》第七條企業檔案的保管期限定為永久、定期兩種,定期一般分為30年、10年。

第十三條企業應歸檔紙質文件材料中,有重要修改意見和批示的修改稿及有發文稿紙或文件處理單的,應與文件正本、定稿一並歸檔。企業對於無相應紙質或確實無法輸出成紙質的電子文件應納入歸檔范圍並劃分保管期限。企業對歸檔的電子文件的元數據要進行相應歸檔。

檔案保存的其他規定。

《企業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規定》第九條定期保管的企業管理類檔案主要包括:

(一)本企業資本金管理、資產管理的一般性文件材料,本企業涉及職工權益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二)本企業部門工作或專項工作規劃,半年、季度、月份計劃與總結等文件材料;

(三)本企業召開會議、舉辦活動的一般性文件材料,發布的一般性公告;

(四)本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五)本企業生產技術管理工作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六)本企業行政管理工作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七)本企業黨群工作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八)本企業關於一般性問題向有關機關和上級主管單位的請示、報告、報表及有關機關和上級主管單位的復函、批復,有關機關和上級主管單位、行業協會制發的需本企業貫徹執行的一般性文件材料和對本企業出具的一般性證明文件,本企業與其他單位和個人形成的一般性合同、協議文件材料;

(九)直屬單位、所屬和控股企業一般性問題的請示、報告、來函與本企業的批復、復函等文件材料;

(十)本企業參與國家和社會活動的一般性文件材料,本企業職工參加省以上黨、團、工會、人大、政協等代表大會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本企業接待重要來賓的工作計劃、方案等一般性文件材料。

以上內容參考國家檔案局——企業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規定

㈣ 工程檔案存檔中保管期限分為三類:永久、長期,短期。請問專業人士:他們分別代表多

保管抄期限分為永久、長期襲、短期三種期限。各類文件的保管期限詳見附錄A。

永久是指工程檔案需永久保存。

長期是指工程檔案的保存期限等於該工程的使用壽命。

短期是指工程檔案保存20年以下。

同一案卷內有不同保管期限的文件,該案卷保管期限應從長。

(4)水利工程檔案的保管期限分什麼擴展閱讀:

工程檔案的重要性:

工程檔案是指從工程項目提出、立項、審批,勘察設計、生產准備、施工、監理、驗收等工程建設及工程管理過程形成並應歸檔保存的文字、表格、聲像,圖紙等各種載體材料,它是基本建設項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立與加強工程檔案管理工作,是項目建設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國家和水利部的共同要求。工程項目達不到規定要求的建設項目不能進行竣工驗收。

如果沒有建立相應的工程檔案工作,工程檔案就處於乏人管理狀態,這對工程建設與維護及工程檔案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都是十分不利的,其結果必然會影響工程的建設、整理與驗收工作、建立工程檔案工作的目的是為更好地完成現實與歷史的重任

㈤ 檔案保存年限

檔案的保管期限定為永久、定期兩種。定期一般分為30年、10年。

永久保管的文書檔案主要包括:

(一)本機關制定的法規政策性文件材料;

(二)本機關召開重要會議、舉辦重大活動等形成的主要文件材料;

(三)本機關職能活動中形成的重要業務文件材料;

(四)本機關關於重要問題的請示與上級機關的批復、批示,重要的報告、總結、綜合統計報表等;

(五)本機關機構演變、人事任免等文件材料;

(六)本機關房屋買賣、土地徵用,重要的合同協議、資產登記等憑證性文件材料;

(七)上級機關制發的屬於本機關主管業務的重要文件材料;

(八)同級機關、下級機關關於重要業務問題的來函、請示與本機關的復函、批復等文件材料。

定期保管的文書檔案主要包括:

(一)本機關職能活動中形成的一般性業務文件材料;

(二)本機關召開會議、舉辦活動等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三)本機關人事管理工作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四)本機關一般性事務管理文件材料;

(五)本機關關於一般性問題的請示與上級機關的批復、批示,一般性工作報告、總結、統計報表等;

(六)上級機關制發的屬於本機關主管業務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七)上級機關和同級機關制發的非本機關主管業務但要貫徹執行的文件材料;

(八)同級機關、下級機關關於一般性業務問題的來函、請示與本機關的復函、批復等文件材料;

(九)下級機關報送的年度或年度以上計劃、總結、統計、重要專題報告等文件材料。

編制

A准備工作;B起草工作;C徵求意義和修正草案。

檔案

列為永久保存的檔案,是對社會主義事業的各項工作以至永世久代具有查考作用的檔案;列為長期保存的檔案,是不具有廣泛社會意義和科學歷史意義的,而屬本機關在較長時間內進行機關工作需要查考的文件材料;

列為短期保存的檔案,是低於上述兩個層次的,本機關在較短時間內需要查考的文件材料。

㈥ 檔案怎麼區分保管期限

最新的國家檔案行業標準保管期限只有三種:永久,30年,10年。

具體請參考以下標准:

㈦ 水利工程檔案分類

地下水庫不同於地下水人工補給,它不是地下水資源超采後的一種補救措施,而是一種有目的、主動性的儲存、調節和利用地下水資源的一種工程措施。
1 地下水庫的發展簡史
地下水庫的發展離不開地下水人工補給的歷史,美國、荷蘭、俄羅斯等國家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開始了大規模的人工補給地下水實踐。如美國加州沿海岸線一帶的注水井,每年回灌處理後的幾十億方地下水,阻止了海水的繼續入侵。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濱海砂丘人工補給設施,利用洪水季節淡化萊茵河水,注進天然入滲井和大井,年回灌量達4000萬立米。俄羅斯編制了地下水回灌系統設計及工程運行指南。可以說國外地下水人工補給的技術是比較成熟和先進的。我國大規模的地下水人工補給始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上海為解決地面沉降問題,進行了深井回補地下水的實踐。
隨著地下水人工補給的發展,地下水庫由設想變為現實。日本於1972年在長崎縣野母崎町樺島建成了第一座地下水庫,盡管僅9000立方米的庫容,畢竟是世界上早期的地下水庫。1975年在河北省興建的具有深井回灌系統和開采系統的南宮地下水庫,卻標志著我國地下水庫的開始。近年來,我國北方地區為解決乾旱和海水入侵問題,又興起了建造地下水庫的高潮,北京進行了西郊地下水庫的試驗,山東從1990年開始,先後興建了黃水河地下水庫、王河地下水庫和大沽河地下水庫等,遼寧省也修建了龍河地下水庫、三澗地地下水庫,南方貴州省也興建了普定縣馬官地下水庫等。可以說我國的地下水庫建設技術和水平達到和超過了世界先進水平,地下水庫將是我國繼地表山區水庫、平原水庫之後興起的又一類重要的蓄水水利工程。
2 地下水庫基本概念和分類
2.1 地下水庫的基本概念
在國外上,地下水庫(groundwater reservoir)是一個水文地質學術語,除指地下水庫意思外,還含有地下含水層(aquifer)的意思,地下水庫(groundwater reservoir)與地下含水層(aquifer)具有相似的意思。而我國早期的「水文地質學」中,沒有地下水庫的概念,只有含水層、含水構造等專業術語。
我國學者提出的地下水庫定義:林學鈺1984年提出「地下水庫是一個便於開發和利用地下水的儲水地區,具有多種功能,包括水的供給、儲存、混合和輸送」[1]。趙天石2002年提出:「地下水庫是利用地殼內的天然儲水空間,儲存水資源的一種地下水開發工程。」[2]。杜漢學2002年提出: 「地下水庫就是指存在於地下的天然大型儲水空間。」[3]。水文地質術語中,將地下水庫定義為地下儲水層。而有些學者認為:將一些地區的厚大含水層或大型儲水構造應命名為「地下水庫」。
可見,國外沒有將地下水庫和地下含水層的概念區別開來,國內雖將地下水庫與地下含水層的概念區別開來,但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有時又將地下含水層與地下水庫混為一談。
地下水庫的概念是相對地表水庫而言的。地表水庫不同於地表湖泊,在於地表水庫具有人為地攔蓄和調節地表水流的功能。與此類似,地下水庫不同於地下含水層,在於人為地干預了地下水流的天然調節能力和擴大了地下含水層的蓄水能力。籠統地將厚大含水層或大型儲水構造命名為「地下水庫」是不科學的,從水利工程的角度來講,可將天然的厚大含水層或大型儲水構造命名為地下湖。
從水利工程定義地下水庫的概念:地下水庫是利用天然地下儲水空間興建的具有攔蓄、調節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種水利樞紐。這個地下水庫的定義包含三層意思:一是地下水庫位於天然地下儲水空間中,這里的天然地下儲水空間一般指地下含水構造,地下儲水空間由岩體和鬆散堆積層中的孔隙、裂隙和溶隙組成;二是強調地下水庫具有人為地攔蓄和調節地下水流的作用;三指明地下水庫是一種水利樞紐,說明地下水庫是具有多種用途的水利工程。
2.2 地下水庫的分類
我國地下水庫的分類,最初由林學鈺按工程構築形式將地下水庫分為有壩、無壩和混合類型三種。趙天石結合遼寧省的特點,根據地下水庫的介質、地貌成因、位置、人為開采情況將遼寧省的地下水庫劃分為五種類型:調蓄型、開采漏斗型、河谷型、陸地岩溶型、濱海岩溶型。下面提出另外幾種分類方法。
從地下水庫分級管理的角度,按地下水庫有效庫容的不同,可將地下水庫分為大型(大於1億m3)、中型(0.1~1億m3)、小型地下水庫(小於0.1億m3)。應該強調這里的庫容指有效地下庫容,即地下水庫中參與調節的那部分地下庫容。與地面水庫不同,地下儲水空間的深度可超過幾百米,深層地下水有可能占據大部分庫容,而從經濟、環境和生態學的角度出發,僅能讓有限深度內的地下水參與水庫的調節,用總庫容難以真實地反映地下水庫的實際規模。
根據儲水介質的不同,可將地下水庫分為鬆散介質、裂隙介質、岩溶介質和混合介質地下水庫。這是強調的是,由於儲水介質的不同,地下水的分布特徵也不同,地下水動力性質也不同,所採用的地下截滲、回灌、開采工程也會不同。如對於鬆散介質地下水庫,庫區內含水層分布相對均勻,一般採用板牆、防滲膜截滲,對回灌及開采工程布局限制較少;對於裂隙介質地下水庫,庫區內含水層隨斷裂構造分布,灌漿截滲、回灌及開采工程布置受限於斷裂構造;對於岩溶介質地下水庫,庫區內含水層分布由岩溶發育特點決定,一般採用級配灌漿、築壩(地下河)截滲,回灌及開采工程布置受限於岩溶構造。
根據地下水埋藏條件,又可將地下水庫可分為潛水、承壓水和潛水—承壓水混合地下水庫。這是考慮地下水壓力水頭的差異會影響到地下水回灌工程和地下水開采工程。此外,還可以根據地下水庫的用途進行分類等。
綜上所述,從不同的角度,地下水庫分類也不同,但按照儲水介質進行分類,最能反映地下水庫特徵,具有實用性,上面提到山東、遼寧已建成的地下水庫大部分屬於鬆散介質地下水庫,而貴州馬官地下水庫則屬於岩溶介質地下水庫。
3 建立地下水庫的基本條件
建立地下水庫最基本的條件有兩個:一是需要有足夠的天然地下儲水空間;一是需要有充足的水源。這也是建立地下水庫的兩個必要條件。此外,還應考慮可持續條件、環境條件和生態條件等,特別是環境條件有時會成為建立地下水庫的決定因素。
地下儲水空間構成地下水庫庫容,天然地下儲水空間一般指各種地下含水構造,如洪積扇、沖積扇、地下岩溶等,地下水庫的庫容由庫區內岩體和鬆散堆積層中的孔隙、裂隙和溶隙等組成。地下水庫庫區由庫區邊界所圍成的相對封閉的地下空間組成,庫區邊界包括進水邊界、泄水邊界以及由地下水分水嶺、地下壩或不透水帶組成的隔水邊界。
水源是形成地下水庫的決定性條件。水源通常指本流域或跨流域調水引來的沒有污染的地下水、地表水,以及由廢水的再利用得到的中水、礦坑排水等。地下水庫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實現了人工調節地下水流,它包括三種調節措施:一是通過建造地下截滲工程抬高地下水位,截住和多蓄地下水;二是通過人工入滲補源工程,增強了地表水轉化為地下水的能力;三是通過地下水開采,預留了地下蓄水空間,相應地增大了地下水的蓄水量。
環境因素是決定地下水庫能否興利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指庫區污染、地表水回灌等環境因素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被污染的地下水庫是沒有經濟效益的;另一方面是指建立地下水庫後地下水位變化是否帶來不利的環境問題,地下水過高、過低都會影響庫區內作物的生長,地下水位的大幅降低會產生地面沉降等。
可持續條件是指建立地下水庫不是一次性的,應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生態條件指建立地下水庫是否會對植物、生物的生存帶來不良的生態問題。
3.1 地下水庫設計理論框架
地下水庫的設計理論可稱為地下水庫工程學。它是研究如何利用地下儲水構造蓄水、興利和防止災害的一種水利工程學。水利工程學、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質學、地下水水文學等學科的發展為地下水庫工程學的建立奠定理論基礎,國內外陸續興建的地下水庫工程為地下水庫工程學的建立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基礎。
地下水庫工程學是水利工程學、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質學和地下水水文學等專門學科在地下水庫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既有別於各專門學科而自成系統,又不能代替各專門學科作用,更不能完全脫離各專門學科而單獨發展。地下水庫工程學的設計理論框架有:
(1)地下水庫的建庫理論。主要研究適宜建造地下水庫的儲水構造、水源,以及研究適宜建庫的環境、生態、可持續發展條件。
(2)地下水庫地下水水文學計算理論。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運動規律,地表水、包氣帶水和地下水的三水轉化規律,地下水的動態特徵和水均衡理論,地下水資源的計算和評價。
(3)地下水庫回灌和開采理論。回灌理論主要研究地下水回灌的機理、地下水回灌優化理論、回灌量的計算理論、回灌補給條件下地下水動態的規律等。開采理論主要研究地下水的開采機理、地下水開采優化理論、地下水開采量計算理論、開采條件下地下水動態的規律等。
(4)地下水庫建築物設計。包括①地下截滲工程,又稱地下壩,用於截斷地下潛流,形成庫區不透水邊界,可採用各種地下防滲牆、地下防滲薄膜、灌漿帷幕(岩體灌漿),築壩(對岩溶地下河而言)等方法進行截滲。②地表水回灌工程,主要指滲井、滲渠、回灌池(坑)和其它形式的入滲建築物。③地下水開采工程,主要指開采井和集水廊道等。④地表水攔截工程,主要指閘、堰、壩等擋水建築物。⑤地下水泄水工程。主要指用於排泄庫區內多餘地下水和殘留物等。⑥地表排污工程。⑦潮水攔截工程。⑧庫內殘留鹹水體的處理工程。⑨地下水監測設計等。
(5)地下水庫環境影響和生態保護設計。包括庫區環境因素評價,因建立地下水庫而引起的生態、環境問題評價,如地表水回灌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等。
(6)地下水庫經濟效益分析和評價。
3.2 地下水庫設計實例
王河地下水庫位於山東萊州市王河下游,是依王河興建的鬆散介質地下水庫,建庫的主要目的是補給持續消耗的地下含水層,防止海水入侵和三山島鎮城市供水。地下水庫組成詳見圖1。
圖1 王河地下水庫工程布置圖
建庫條件分析:庫區內分布的沖洪積形成礫質粗砂層形成地下儲水空間,穿過庫區的王河是地下水庫的主要補給水源。
地下水庫的組成:(1)、地下壩,包括地下截滲西壩、北壩和副壩,全長13.6公里。(2)、回灌工程包括三部分:由王河河道內機滲井、人工滲井滲渠組成的河道地下回灌工程,由引水渠道內機滲井、回灌坑(尹家人工湖)組成的渠道地下回灌工程,由西由閘、院上閘和過西橡膠壩組成的河道表面蓄水入滲工程。其中機滲井為穿透整個含水層的濾水管井,人工滲井滲渠為挖穿表層弱透水層的井渠組合,回灌池為一廢棄的砂石坑。(3)、地下水開采工程由兩部分組成:沿庫區分布的灌溉用機井和水源地井群。(4)、地下水監測系統由兩部分組成:用於監測地下壩防滲效果的地下水位測壓管和用於監測庫區地下水位、水質狀況的監測井。
王河地下水庫是鬆散介質地下水庫的典型代表。它包含了地下水庫最主要的四個組成部分:即地下截滲工程、地表水回灌工程、地下水開采工程和地下水監測系統。
4 結語
以上初步討論了地下水庫基本概念、分類、建庫基本條件,以及地下水庫設計理論框架,並通過實例加深了對地下水庫基本概念和設計理論的認識。隨著地下水庫工程實踐的日益豐富,人們對地下水庫的認識會不斷深化,地下水庫的設計理論也會不斷地豐富和完善。

㈧ 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檔案管理規定的第三章

第三章 歸檔與移交要求
第十四條水利工程檔案的保管期限分為永久、長期、短期三種。長期檔案的實際保存期限,不得短於工程的實際壽命。
第十五條《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附件3)是對項目法人等相關單位應保存檔案的原則規定。項目法人可結合實際,補充制定更加具體的工程檔案歸檔范圍及符合工程建設實際的工程檔案分類方案。
第十六條水利工程檔案的歸檔工作,一般是由產生文件材料的單位或部門負責。總包單位對各分包單位提交的歸檔材料負有匯總責任。各參建單位技術負責人應對其提供檔案的內容及質量負責;監理工程師對施工單位提交的歸檔材料應履行審核簽字手續,監理單位應向項目法人提交對工程檔案內容與整編質量情況的專題審核報告。
第十七條水利工程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應符合《科學技術檔案案卷構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000)。歸檔文件材料的內容與形式均應滿足檔案整理規范要求。即內容應完整、准確、系統;形式應字跡清楚、圖樣清晰、圖表整潔、竣工圖及聲像材料須標注的內容清楚、簽字(章)手續完備,歸檔圖紙應按《技術制圖 復制圖的折疊方法》(GB/T10609.3-1989)要求統一折疊。
第十八條竣工圖是水利工程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做到完整、准確、清晰、系統、修改規范、簽字手續完備。項目法人應負責編制項目總平面圖和綜合管線竣工圖。施工單位應以單位工程或專業為單位編制竣工圖。竣工圖須由編制單位在圖標上方空白處逐張加蓋"竣工圖章"(附件4-1),有關單位和責任人應嚴格履行簽字手續。每套竣工圖應附編制說明、鑒定意見及目錄。施工單位應按以下要求編制竣工圖:
(一)按施工圖施工沒有變動的,須在施工圖上加蓋並簽署竣工圖章;
(二)一般性的圖紙變更及符合杠改或劃改要求的,可在原施工圖上更改,在說明欄內註明變更依據,加蓋並簽署竣工圖章;
(三)凡涉及結構形式、工藝、平面布置等重大改變,或圖面變更超過1/3的,應重新繪制竣工圖(可不再加蓋竣工圖章)。重繪圖應按原圖編號,並在說明欄內註明變更依據,在圖標欄內註明"竣工階段"和繪制竣工圖的時間、單位、責任人。監理單位應在圖標上方加蓋並簽署"竣工圖確認章"(見附件4-2)。
第十九條水利工程建設聲像檔案是紙制載體檔案的必要補充。參建單位應指定專人,負責各自產生的照片、膠片、錄音、錄像等聲像材料的收集、整理、歸檔工作,歸檔的聲像材料均應標注事由、時間、地點、人物、作者等內容。工程建設重要階段、重大事件、事故,必須要有完整的聲像材料歸檔。
第二十條電子文件的整理、歸檔,參照《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GB/T18894-2002)執行。
第二十一條項目法人可根據實際需要,確定不同文件材料的歸檔份數,但應滿足以下要求:
(一)項目法人與運行管理單位應各保存1套較完整的工程檔案材料(當二者為一個單位時,應異地保存1套);
(二)工程涉及多家運行管理單位時,各運行管理單位則只保存與其管理范圍有關的工程檔案材料;
(三)當有關文件材料需由若干單位保存時,原件應由項目產權單位保存,其他單位保存復製件;
(四)流域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或大江、大河、大湖的重要堤防工程,項目法人應負責向流域機構檔案館移交1套完整的工程竣工圖及工程竣工驗收等相關文件材料(具體內容參見附件3)。
第二十二條工程檔案的歸檔與移交必須編制檔案目錄。檔案目錄應為案卷級,並須填寫工程檔案交接單(見附件5)。交接雙方應認真核對目錄與實物,並由經手人簽字、加蓋單位公章確認。
第二十三條工程檔案的歸檔時間,可由項目法人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可分階段在單位工程或單項工程完工後向項目法人歸檔,也可在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後向項目法人歸檔。整個項目的歸檔工作和項目法人向有關單位的檔案移交工作,應在工程竣工驗收後三個月內完成。

㈨ 檔案的保管期限是多少年

會計檔案保管期限分為永久、定期兩類。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是從會計年度終了後的第一天算起專。永久,即是指會屬計檔案須永久保存;定期,是指會計檔案保存應達到法定的時間,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為10年和30年。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規定了我國企業和其他組織等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該辦法規定的會計檔案保管期限為最低保管期限,具體可以分為:

1.永久: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以及年度財務報告;

2.25年的: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

3.5年的:固定資產卡片賬於固定資產報廢清理後保管5年、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銀行對賬單;

4.3年的:月度、季度財務報告;

5.l5年的:其他。含所有會計憑證,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和輔助賬簿(不包括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會計移交清冊。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閱讀全文

與水利工程檔案的保管期限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