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刑事訴訟重新鑒定有幾次
刑事訴訟重新鑒定法律沒有規定鑒定的次數。
所謂鑒定結論,是指鑒回定人運用科學技答術或者專門知識對案件中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而作出的結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二條確定了鑒定結論系刑事訴訟中一種獨立的證據形式。鑒定結論在刑事訴訟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是法官藉以查明事實、依法裁判的重要依據。從科學的角度來講,正確的鑒定結論只有一個,「同一案件出現了不同的鑒定結論只能說明鑒定的主、客觀方面發生了偏差,重新鑒定無疑是檢驗和糾正錯誤的鑒定結論,得出正確結論的唯一途徑,因此各國鑒定製度無一例外地規定了重新鑒定」。
所謂重新鑒定,是指司法機關在處理案件過程中,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案件有關鑒定結論有異議時,申請司法機關另行委託鑒定人就同一鑒定事項進行鑒定,或者司法機關對有爭議的鑒定結論依職權逕行委託鑒定人進行鑒定。
我國現行刑訴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對重新鑒定的數限制問題並不明確。反復鑒定是當前司法實踐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可以說是現行司法鑒定體制諸多弊端的集中體現。
B. 刑事案件中,嫌疑人申請重新鑒定後,怎麼處理重新鑒定的決定權在誰手裡是在法定期限內申請的
刑事案件一審分為三個階段: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審判階段,每個階段對應的主導主體分別為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
在三個階段被告人的稱呼也不同,分別是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你提到犯罪嫌疑人,應該是指偵查階段或是審查起訴階段。那麼這兩個階段起主導作用的是公安機關或者檢察院。公安機關啟動重新鑒定程序的條件是: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對鑒定結論有異議提出申請,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即可啟動重新鑒定程序;檢察機關啟動重新鑒定程序的條件是: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對鑒定結論有異議提出申請,經檢察長批准即可啟動重新鑒定程序,兩者並不強調審查有異議的理由是否成立。
到了審判階段,犯罪嫌疑人的稱呼改成了被告人,已過了你問題中提到的被稱為嫌疑人的階段。再為你普法一下。法院啟動重新鑒定程序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法院在審判過程中,對於當事人和辯護人等申請重新鑒定的,經審查認為可能影響案件事實認定的,而同意該申請啟動重新鑒定程序。要注意的是,法院經審查認為原鑒定結論 「可能影響案件事實認定」,這就是個較抽象、靈活的概念,審判人員在司法實踐中不便掌握;第二種是審判人員對鑒定結論有疑問的,可以逕行啟動重新鑒定程序。
C. 對公安機關的鑒定不服,提出重新鑒定,公安局在收到申請後,多長時間內給予從新鑒定,有沒有時間限
有時間限制。可以在收到鑒定意見復印件之日起三日內提出重新鑒定的申請,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批准後,進行重新鑒定。同一行政案件的同一事項重新鑒定以一次為限。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八十一條辦案人民警察應當對鑒定意見進行審查。對經審查作為證據使用的鑒定意見,公安機關應當在收到鑒定意見之日起五日內將鑒定意見復印件送達鑒證人和被鑒證人。醫療機構出具的診斷證明作為公安機關認定人身傷害程度的依據的,應當將診斷證明結論書面告知鑒定人和被鑒定人。
鑒定人或者被鑒定人侵害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的,可以在收到鑒定意見復印件之日起三日內提出重新鑒定的申請,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
(3)刑事案件申請重新鑒定的期限擴展閱讀:
為了查明案情,需要對專門性技術問題進行鑒定的,應當指派或者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進行。需要聘請本公安以外的人進行鑒定的,應當經公安辦案部門負責人批准後,製作鑒定聘請書。
公安應當為鑒定提供必要的條件,及時送交有關檢材和比對樣本等原始材料,介紹與鑒定有關的情況,並且明確提出要求鑒定解決的問題。辦案人民警察應當做好檢材的保管和送檢工作,並註明檢材送檢環節的責任人,確保檢材在流轉環節中的同一性和不被污染。禁止強迫或者暗示鑒定人作出某種鑒定意見。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網路
D. 刑訴法重新鑒定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根據以下法律條例,案件需要重新鑒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五十九條規定:「對鑒定結論有疑問的,人民法院可以指派或者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或者鑒定機構,對案件中的某些專門性問題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人民檢察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則》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了「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經檢察長批准,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 偵查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第一百五十九條 法庭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檢查。法庭對於上述申請,應當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關於犯案人員,懲罰處理相關規定。
第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願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第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十七條對於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適用本法的規定。
對於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E. 申請重新鑒定 期限,就是說我需要在多長時間內提出重新鑒定
法律對重新鑒定的時間沒有作出規定,但對申請鑒定的時間是有規定的。
1、法律對重新鑒定的時間沒有作出規定,但對申請鑒定的時間是有規定的,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五條,當事人申請鑒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七條規定「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委託的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有異議申請重新鑒定,提出證據證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一)鑒定機構或者鑒定人員不具備相關的鑒定資格的;(二)鑒定程序嚴重違法的;(三)鑒定結論明顯依據不足的;(四)經過質證認定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其他情形。對有缺陷的鑒定結論,可以通過補充鑒定、重新質證或者補充質證等方法解決的,不予重新鑒定。
3、上述規定的含義是,如果一方有充分證據證明存在上面四種情形,則可以申請重新鑒定,但這種情形比較少見,即便有,法院一般不允許你重新鑒定,大多採用「補充鑒定、重新質證或者補充質證」等方法解決。
拓展資料:
申辦流程
申辦材料:
1、申請表;
2、身份證、專業技術職稱、行業執業資格、學歷、符合特殊行業要求的相關資格、從事相關專業工作經歷、專業技術水平評價及業務成果等證明材料;
3、應當提交的其他材料。
辦理程序:個人申請從事司法鑒定業務,應當由擬執業的司法鑒定機構向司法行政機關提交相關材料:個人兼職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並提供所在單位同意其兼職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書面意見。經審核符合條件的,省級司法行政機關作出准予執業的決定,頒發《司法鑒定人執業證》;不符合條件的,作出不予登記的決定,書面通知其所在司法鑒定機構並說明理由。
辦理時限:法定時限
F. 刑事案件中,被告要求重新做傷情鑒定。公安局應在多長時間內要求原告去做鑒定
如果是傷害案件,被害人不願意重新做傷情鑒定的,應在法院開庭審理後,被告方向法庭提出質疑,由法庭決定是否重新做鑒定。公安機關沒有這個權力要求原告去重做鑒定。
G. 刑事附民事案件被告人申請重新鑒定有沒有期限
對經審查作為證據使用的鑒定意見,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受害人或嫌疑人都可以申請重新鑒定,但申請應當有法定的理由,即存在《刑事訴訟法》第246條規定的情形,是否重新鑒定,由司法機關決定。
法條鏈接:《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
1、第二百四十三條 對鑒定意見,偵查人員應當進行審查。
對經審查作為證據使用的鑒定意見,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
2、第二百四十四條 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提出申請,以及辦案部門或者偵查人員對鑒定意見有疑義的,可以將鑒定意見送交其他有專門知識的人員提出意見。必要時,詢問鑒定人並製作筆錄附卷。
3、第二百四十五條 經審查,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應當補充鑒定:
(一)鑒定內容有明顯遺漏的;
(二)發現新的有鑒定意義的證物的;
(三)對鑒定證物有新的鑒定要求的;
(四)鑒定意見不完整,委託事項無法確定的;
(五)其他需要補充鑒定的情形。
經審查,不符合上述情形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作出不準予補充鑒定的決定,並在作出決定後三日以內書面通知申請人。
4、第二百四十六條 經審查,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應當重新鑒定:
(一)鑒定程序違法或者違反相關專業技術要求的;
(二)鑒定機構、鑒定人不具備鑒定資質和條件的;
(三)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或者違反迴避規定的;
(四)鑒定意見依據明顯不足的;
(五)檢材虛假或者被損壞的;
(六)其他應當重新鑒定的情形。
重新鑒定,應當另行指派或者聘請鑒定人。
經審查,不符合上述情形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作出不準予重新鑒定的決定,並在作出決定後三日以內書面通知申請人。
H. 申請重新鑒定有時間的期限嗎
法律對重新鑒定的時間沒有作出規定,但對申請鑒定的時間是有規定的專。
I. 刑事案件訴訟過程中,精神病重新鑒定的期限是多久
精神病司法鑒定的程序 1.中心在一般受理後的15個工作日內完成鑒定工作,並出專具完整、規范的屬鑒定報告。 2.中心在實施鑒定前,鑒定人應預先閱卷,了解案情,作必要的核實。對疾病的診斷要明確,有科學依據,對各種法定能力的評定和因果關系的評定要准確。 3.精神病司法鑒定工作由辦公室主任或中心指定的人員主持,參加司法鑒定的人員不少於三人(其中鑒定人不少於二人)。 4.在作出精神病司法鑒定結論後,參加鑒定的精神病司法鑒定人應當簽署鑒定意見,如有不同意見時應記錄在案。 5.精神病司法鑒定結論以《鑒定書證審查意見書》的形式作出;經鑒定人簽字並加蓋本中心公章後生效。 6.精神病司法鑒定工作應當在法定期限內完成,並將《鑒定書證審查意見書》送達委託機關或鑒定申請單位。 對該鑒定有異議的,可以由當事人在被告知的時候直接提出重新鑒定的要求。或者在開庭前要求重新鑒定。但為了提高司法效率,最好提前提申請。
J. 刑事案件中原告申請重新鑒定,應該什麼時候做,現在已經被逮捕了,如果原告一直以行動不便為理由一直拖著
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26條規定,申請鑒定的單位應在收到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上級部門提請重新鑒定。
不是一定要等他的鑒定結果案件才能往上報的,公安、刑事部分證據確實充分的公安、檢察院就可以向法院提起公訴的。
至於取保候審的問題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這是司法機關辦理取保候審的最主要法律依據。
上述第一種情形中所謂的「可能判處」某種刑罰,就是指根據司法機關初步查明的涉嫌犯罪事實,承辦案件的司法人員所認定的對其可能判處的刑罰,絕不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為所觸犯的刑法條文某一條款的法定最高刑,更不是指該條文規定的某種罪名的法定最高刑。
第二種情形中所謂的「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是指根據司法機關已經查明的涉嫌犯罪事實,盡管可以認定其所犯罪行比較嚴重,且根據其對應的刑法條款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但是,如果對其適用取保候審也不會發生社會危險性。
像你這種情況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