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牛的生長期是多少年
生長期為4年
Ⅱ 母牛的繁殖能力是多少年
約繁殖3-4年。母牛的繁殖時間具體以其品種以及生長情況而定。母牛基因的好壞、奶水是否充足、配種公牛的健康情況都會影響到其繁殖年限。
Ⅲ 一頭母牛可以繁殖幾年
一、一頭母牛可以繁殖幾年
約繁殖3-4年。母牛的繁殖時間具體以其品種以及生長情況而定。母牛基因的好壞、奶水是否充足、配種公牛的健康情況都會影響到其繁殖年限。
二、母牛相關介紹
1、母牛出現第一次發情的時期叫初情期。荷斯坦奶牛出現初情期的時間與環境氣候和營養情況有關,一般會在6~12月齡出現。大多數後備母牛,首次發情表現往往不明顯,即只排卵而無發情徵兆,因此不易被觀察到。初情期是母牛有繁殖可能的時期,但此時的發情表現不明顯,發情周期也不太正常,而且牛的生殖器官、身體正在生長發育中。
2、所以,母牛的第一次配種(初配)是以牛的生理情況來確定。我國大多數地區奶牛的初配時間為15~17月齡,母牛體重應達到360千克(約占成年體重的70%)
Ⅳ 母牛一般生幾年牛犢
一般母牛一生能下幾胎牛犢?
1、小母牛一般在6~12月齡初次發情,此時發情持續期短,周期也不正常,生殖系統及其機能仍處在生長發育階段,還不適於繁殖犢牛。公、母牛在8~12月齡的性成熟期,已具備了生育能力,但此時身體正處於生長發育的旺盛階段,如果配種受孕,會影響它們的生長發育及今後的配種繁殖,還會縮短利用年限,後代的牛活力和生產性能也低。所以此時不宜配種。
2、母牛一般在2~3歲生長基本完成,達到可以配種的體成熟期。據經驗,初配年齡一般母黃牛1.5~2歲,公黃牛2~2.5歲,國外引進的公、母牛1.5~2歲為宜。具體應看個體的生長發育狀況,以成年牛為標准,當個體的體重達到成年的65%~70%、體高達90%、胸圍達80%時為初配適齡,此時開始配種經濟效益最好。一般的母牛正常情況下三年生兩胎。偶爾有那麼一隻一年一胎的。
影響母牛年產犢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初情期的年齡和體重
2歲齡產犢的青年母牛應該在14月齡以前達到初情期,配種前應該經過1至2個發情周期。初產母牛需要足夠的營養,以便達到配種時需要的標准體重。體況評分為5分時,配種階段母牛的標准體重應為其成年體重的60%至65%。配種時後備母牛的體況評分應該不低於5分,最後是6分。與純種青年母牛相比,雜種青年母牛達到初情期的時間會提前,體重也略輕。
2、初產母牛配種
如果條件允許,種牛場對後備母牛採用同期發情技術,並且比經產母牛提前2周進行配種。
3、初產母牛的飼養
初產母牛在妊娠期間的飼養要科學合理,在產犢時體況評分達到5至6分。如果對初產母牛進行限飼,其體況評分降低,延長產後不發情的間隔期,還有可能導致犢牛死亡率的增高。
4、產犢容易程度
難產是引起出生犢牛死亡的主要原因,犢牛初生重過大容易造成難產。調控犢牛初生重的最有效的措施是選擇合適的父本。與經產母牛相比,2歲齡初產母牛發生難產的頻率較高。因此,對公牛的選擇和管理措施則顯得尤為重要。
5、分娩後再發情間隔期
分娩時舒適的體況評分主要受營養、產奶水平以及成年體重的影響。這一體況評分結果對產後間隔期的飼養管理具有指導作用。實施犢牛早期斷奶可以幫助母牛在冬季到來之前提高體況評分,並且確保早期斷奶的犢牛能夠得到充足的粗飼料供應。以每年產一胎的水平計算,母牛斷奶後的間隔期最多隻有70至90天。實踐表明,約70天的產犢階段是最有利的。
Ⅳ 養牛的生長周期
肉牛的養殖生長周期較長,對於很多准備養殖肉牛的人們來說,還不清楚肉牛養殖周期。正常情況下,一個母牛犢從出生到具備生育能力,至少需要18個月,受孕期還有十個月。產出的牛犢還要飼養兩年才能成長為可以宰殺的育肥牛。 下面,給大家介紹下我國一般各品種肉牛的養殖周期。
黃牛是中國固有的普通黃牛種,在中國的飼養頭數居大家畜或牛類的首位,黃牛飼養地區普遍全國,在農區主要作役用,半農半牧區役乳兼用,牧區則乳肉兼用,都具有很好的養殖前景和養殖價值,
繁殖肉牛:
西門塔爾牛、利木贊牛等國外良種肉牛:母牛一般15-18月齡發情配種,公牛18-24月齡方可使用。
魯西黃牛、秦川牛等國內良種肉牛:母牛一般13-15月齡發情配種,公牛15月齡以上方可使用。
四川牛、廣西牛等國內小型牛:母牛一般8-12月齡發情配種,公牛12月齡以上方可使用。
育肥肉牛:
育肥肉牛一般選擇國外良種肉牛或國內良種肉牛進行育肥。
國外良種肉牛犢平均一天生長3斤以上,如若購買300斤左右的肉牛犢,到1500斤出欄則需要12個月左右;
國內良種肉牛犢平均一天生長1-2斤,如若購買300左右的肉牛犢, 到800斤出欄則需要10-15個月左右;
國內小型牛平均一天生長0.5-1斤左右,如果購買150斤的肉牛犢,到500斤出欄則需要12-18個月。
一般若購買3-4個月齡的牛犢,養殖7-8個月就能長到1300斤左右出售。如果買回去的牛犢比較小,是2個月的就需要更長時間。如果是5個月的肉牛犢一般就需要6個月就可以出售了,但是一般情況下不會購買5個月的牛犢,因為購買的成本會比較高。
由於不同地區以及不同條件下,肉牛養殖周期是不同的,所以,大家還要根據自己當地的養殖環境來計算具體的肉牛養殖時間。
Ⅵ 母牛最長時間是多少天下崽
小母牛一般在6~12月齡初次發情, 公、母牛在8~12月齡的性成熟期,已具備了生育能力,但此時身體正處於生長發育的旺盛階段,如果配種受孕,會影響它們的生長發育及今後的配種繁殖,還會縮短利用年限,後代的牛活力和生產性能也低。所以此時不宜配種 . 公、母牛一般在2~3歲生長基本完成,達到可以配種的體成熟期。據經驗,初配年齡一般母黃牛1.5~2歲,公黃牛2~2.5歲,國外引進的公、母牛1.5~2歲為宜。具體應看個體的生長發育狀況,以成年牛為標准,當個體的體重達到成年的65%~70%、體高達90%、胸圍達80%時為初配適齡,此時開始配種經濟效益最好
從母牛配種受胎至成熟胎兒產出的這段時間稱為妊娠期。母牛妊娠期一般為275天至285天,平均為283天。妊娠期的長短,依品種、年齡、季節、飼養管理和胎兒性別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差異。早熟品種的妊娠期短,乳牛比肉牛短,懷母犢約比公犢短1天,青年母牛比成年母牛約短1天,懷雙胎比懷單胎短3至6天,冬春分娩母牛比夏秋季分娩長2至3天,飼養管理條件差的母牛妊娠期長。
Ⅶ 黃牛養多少年下崽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於牛肉的需求量也越來越高,同時也促進了養牛產業的發展,如果想要多獲得一些效益便要養殖母牛自繁自育。那麼,一頭母牛可以繁殖幾年?養殖管理要點有哪些?
5、妊娠後期管理
母牛妊娠後期,即懷孕的第6-9個月,胎兒生長發育快,從母體需要較多的營養物質,同時母牛在體內也需蓄積一定的養分,以保證產犢後的泌乳。此時,應按照飼養標准配合日糧,應當是以青飼料為主,適當搭配精料。精料選擇當地資源豐富的農副產品,如小麥麩、棉籽餅、糟粕類等,再搭配少量的玉米等穀物飼料。要特別注意礦物質、維生素的補充。
6、圍產期飼養管理
按照預產期調整飼養,做好接產的准備工作。妊娠母牛給精料較多時,在預產期的前2-3天應適當控制精料量,且精料可提高一些麥麩的含量,減餵食鹽,不喂甜菜渣、酒糟等,喂給優質的乾草。
7、哺乳期飼養管理
母牛產後飼養全面,特別是飼料中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充足,加之運動合理,母牛子宮恢復就快。一般產後4周子宮頸外口閉鎖,40天左右便可完全恢復,在此發情配種。肉牛在產後60-90天受配率較高,因此在產前一個月和產後兩個月要加強飼養,補充飼料,使母牛在產後80天之內再次妊娠,保證母牛一年一犢,從而提高母牛繁殖成活率,降低飼養成本,提高養牛經濟效益。
Ⅷ 牛一般從多大開始交配,以及繁殖周期是多久
牛配種最佳交配年齡:
肉牛生後10-12個月齡,雜交肉牛12-15個月齡,公牛可以產生具有受精能力,母牛可以排出成熟的卵子,這時口叫成熟。
成熟決不意味著就可以用來繁殖,因為這時肉牛體尚未充分發育成熟,若進行繁殖,不但對肉牛本身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而所生的後代品質也是低劣的,間接影響將來生產性能的發揮,當然過分延遲配種也常常會造成不孕現象。
肉牛機體具備成年肉牛固有的外形,叫體成熟。體成熟就可以參加配種繁殖,一般肉牛體成熟是1.5-2歲,雜交肉牛為2.5歲;乳牛約在15-22個月齡。
牛的繁殖周期:
1、發情周期
母牛發情周期通常為18~24天,如果母牛發情未配種或配種後未受胎,約在21天後再次發情。若發現發情周期不正常,應及時對症治療。
2、第一次產犢的年齡
育成牛應於22~25月齡開始產犢,第一次配種年齡最好在16~19月齡。具體情況可看犢牛體況而定。體況較好的可以早配種,若體形、體況達不到標準的,可適當推遲配種時間。
3、輸精次數
一次受胎的輸精次數應為1.5次。若屢配不孕,要及時查找原因,對症治療。
4、產後第一次配種時間
80%~90%的奶牛產犢後,60天便開始持續性發情。具有正常產犢間隔、無繁殖疫病的奶牛,在產後的50~55天便可配種,以提高其繁殖率。
5、產犢間隔
產犢間隔是一項重要的繁殖指標,產犢間隔越短,奶牛一生所產的牛奶和產的犢牛也就越多,而治療、育種和繁殖的投入則越低,理想的產犢間隔應為12~13個月齡。
6、空懷天數
為獲得最適宜的產犢間隔,奶牛應在產犢後90~120天內受孕。理想的目標是牛群中空懷超過120天的母牛低於10%,空懷天數過多,意味著繁殖有問題,也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牛_網路
Ⅸ 後備母牛長到幾個月可以繁殖
小母牛一般在6~12月齡初次發情,此時發情持續期短,周期也不正常,生殖系統及其機能仍處在生長發育階段,還不適於繁殖犢牛。公、母牛在8~12月齡的性成熟期,已具備了生育能力,但此時身體正處於生長發育的旺盛階段,如果配種受孕,會影響它們的生長發育及今後的配種繁殖,還會縮短利用年限,後代的牛活力和生產性能也低。所以此時不宜配種,生產中應注意避免野交亂配。那麼母牛多大年齡開始配種好呢?這要看它的體成熟年齡。公、母牛一般在2~3歲生長基本完成,達到可以配種的體成熟期。據經驗,初配年齡一般母黃牛1.5~2歲,公黃牛2~2.5歲,國外引進的公、母牛1.5~2歲為宜。具體應看個體的生長發育狀況,以成年牛為標准,當個體的體重達到成年的65%~70%、體高達90%、胸圍達80%時為初配適齡,此時開始配種經濟效益最好。
Ⅹ 黃牛的生長周期是多少天從滿月到成熟期。
正常情況下黃牛的生長周期是11個月到1年左右,黃牛屬於中國固有的普通牛種。黃牛以其體體質粗壯、結構緊湊、肌肉發達、四肢強健、蹄質堅實,耐粗飼、宜管理而被廣大養殖戶所選擇,經養殖後的良種黃牛具有耐粗飼、抗病力強、性情溫順、適應性好、遺傳性穩定、肉質好等優良特點。
黃牛適應能力強,耐粗飼,放牧性能好,在炎熱季節不懼日光照射,不怕酷熱,正常採食,放牧和反芻。在寒冷季節,不畏嚴寒,不懼大風,一如既往地採食牧草殘根枯枝。溫長的冬春季掉膘少,春乏少,死亡少。在植被稀疏的荒漠,草場上只靠放牧即能復膘體壯。
養殖技術:
黃牛養殖場應該遠離水源保護區域、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遠離人口聚居區、工業區、教育局、屠宰區域。牛舍在建設過程中,應該選擇地勢較高、通風良好、光照充足、背風向陽、乾燥整潔的地方。
在牛舍選址建設過程中,還應該確保飲用水供給充足,水質要符合畜禽飲用水標准,並且在養殖場內部還應該配置相應的儲水設施和配套引水設備 。
養殖場在建設過程中,應該科學劃分各功能區域,並確保各功能區域之間完全分開,有效隔離,分布合理。牛舍養殖區主要分為了生活區、生產區、隔離區、糞污處理區。其中生活區主要建設在養殖場上風向和地勢較高的地段,該區配置了飼養人員宿舍、停車場、活動場等。
生產區域主要包含了辦公室、飼料庫、牛舍、青貯池、水電設施。隔離區主要用於隔離患病的動物,隔離區域和生產區域間隔50m以上。糞污處理區域主要位於下風向,在該區域共設置了沼氣池、儲糞池、儲液池、陽光曬糞棚等。
能夠開展牧草種植的養殖場,應該確保種植區域靠近飼養場的生產區域,這樣方便於牧草收割之後進行加工和直接飼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