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民事土地糾紛案己終審判決,並過了申訴期,可以申訴抗訴嗎,檢查院不予受理,怎麼辦
是可以的,關鍵是看抗辯事由、事實證據是否充分。檢察院不受理向上一級檢察院舉報、會受理的。
⑵ 請問土地規定的20年申訴期,但20年因為某種原因不在家不知情,20年後還有權要回
一般來說,申訴期也好,訴訟時效也好,都是從知道,或者應該知道權利被侵害,開始計算。
但是很多情況下,無論是否知道,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還有一點,就是是否屬於永久基本農田,國土資源部出台的相關規定《關於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的通知》,基本農田閑置撂荒兩年以上,國家和集體可以無償收回。所以你這塊土地什麼情況,是不是被收回了,現在集體承包給誰了。
要有具體情況才能分析
⑶ 土地確權申訴期過了怎麼辦
繼續用訴
⑷ 申訴狀土地糾紛案件幾天能立案
去立案庭質詢.
⑸ 農村土地權屬糾紛的行政處理時限是多少
根據:《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 第 17 號 )規定內收到申請書容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見。認為應當受理的,在決定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被申請人。
認為應當受理的,在決定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被申請人
第十三條 對申請人提出的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的申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本辦法第十條的規定進行審查,並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見。
認為應當受理的,在決定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在接到申請書副本之日起30日內提交答辯書和有關證據材料。逾期不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案件的處理。
認為不應當受理的,應當及時擬定不予受理建議書,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決定。
當事人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同級人民政府、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辦的爭議案件,按照本條有關規定審查處理。
⑹ 我們村因土地糾紛敗訴,後錯過上訴時間,我們提起申訴,原審接受申訴,如果申訴成功後案件還需怎麼審理
如果當事人所在的村因土地糾紛敗訴,錯過了上訴時間,如果有新證據,足以推翻原來的判決,可以申請法院再審。
法院再審,應按法定的程序先進行審查,符合法定條件的,才可以准許再審。
法律鏈接:《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⑺ 土地維權如何申訴
根據你介紹的情況看,如果違法人員在當地較有勢力,建議在舉報、申訴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必須確保自身安全。應選擇安全的方式向執法部門舉報。
二是對於土地違法行為,應選擇有權處理的部門進行舉報。你們的糾紛涉及到土地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的規定,土地權屬爭議在提起訴訟前,應當首先由當地鄉鎮政府或縣政府解決。因此,你們可提供相應的材料,向鄉鎮政府或縣政府反映、要求政府解決。其次,可向當地縣級國土資源局反映,要求主管行政部門對違法行為予以查處。
三是對於對方打人事件,可以敦促派出所盡快解決。如派出所不作為,可向上一級公安機關投訴。
四是如果政府主管部門、公安機關查處不力,可向當地人大、紀委、監察部門投訴相關部門執法不公、執法不嚴,請求領導予以關注。
五是注意舉報的及時性。如果有對方違法的確鑿證據,應盡早撥投訴或舉報,以便執法部門及時打擊,避免對方藏匿、損毀違法證據。
六是充分發揮媒體的監督力量,向當地廣播、報紙、電視等媒體提供線索,請媒體對違法行為進行曝光,以促使相關部門公正、公開執法。
七、如有必要,也可委託當地律師提供法律幫助,或申請當地法律援助中心提供免費法律援助。
以上意見,供參考。
補充:可以找焦點訪談,但類似問題很多,焦點訪談不一定會報道。找地方媒體被報道的可能性要大些。
⑻ 土地違法舉報多久可以處理
一樓的不懂不要亂說。
反映土地違法,受理的話會在60日內給出書面回復。如果不受理,也會給書面不受理告知書,告知不受理理由及其他救濟渠道。是否受理,法律規定必須在七日內做出決定。
如果受理的話,因案件復雜,60日內無法給出回復,受理機關必須書面或用其他可靠方式通知信訪人,要求延長期限,最長不超過30日,且最多隻能延長1次。如果再次超期,信訪人可以到紀檢、監察部門投訴。
最後,舉報類,法律規定無需答復舉報人。即:舉報如屬實,按相關法律法規處理,如不屬實,不處理。同時,全部不用回復舉報人。
所以,結論是:只有反映、投訴、復議類信訪,受理機關才會回復。舉報不在此范圍內。
⑼ 土地的訴訟時效時間是幾年
依法律規定其申訴權便歸於消滅的制度。不同的案子訴訟時效期間是不一樣的。一般是2-3年,有的是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就強制義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而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後,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護。
《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
第一條為依法、公正、及時地做好土地權屬爭議的調查處理工作,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爭議。
第三條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以法律、法規和土地管理規章為依據。從實際出發,尊重歷史,面對現實。
第四條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土地權屬爭議案件(以下簡稱爭議案件)的調查和調解工作;對需要依法作出處理決定的,擬定處理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指定專門機構或者人員負責辦理爭議案件有關事宜。
第五條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