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球上的礦產資源還能維持發展多少年,網上說石油就剩40年了
石油沒了,就用油沙,頁岩氣。以後說不定還能用海水。別擔心。。。
『貳』 閱讀"世界部分礦產資源年限表",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幾種主要資源再過幾十年就要耗竭.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有( )
D吧、、、、
『叄』 礦產資源還能開采多久聽說金礦銀礦就剩最多二十年了。
理論上可以說永遠也開采不玩,只能說個別礦床出現開采枯竭,要閉坑。實際上地回下資源還是很豐富答的,甚至是越往下資源越好,像南非那邊都開採到-4000米,國內大多在-1000米以內;因此說:金銀僅夠開采20年的說法不準確。只能說某一個礦床根據現有開采規模,如不再發現新的資源,僅能開采多少年,也就是所說的開采年限。
『肆』 常見金屬元素開采年限
計算的結果非常驚人,從2000年算起,最常用礦物資源的大致情況如下:
20年以內「靜態指標」耗竭的礦種,有14類:鉑族金屬(0年,因我國沒有獨立的鉑族金屬礦,該資源完全依賴進口);金礦,(岩金7年,但砂金可采35年);銻礦(8年);飾面石材(8年);螢石礦(9年);鉻鐵礦(14年);原油(15年);鉛礦(16年);錳礦(16年,這是按國外數據,我國數據為79年);銀礦(17年,若不考慮「伴生礦」,那麼靜態指標為12年);滑石(18年,為年開采390萬噸;若174萬噸年產,則為42年);鋅礦(19年);石墨(19年);錫礦(20年)。
20-50年間「靜態指標」耗竭的礦種,有8類:硼礦(21年);石膏礦(21年,這是按照國際上的數據,按國內數據為224年);銅礦(29年);鎳礦(30年);重晶石(35年);天然氣(40年);水泥石灰岩(46年)鉬礦(48年)。
50-100年間「靜態指標」耗竭的礦種,有10類:鎢礦(51年);高嶺土(53年);玻璃硅質原料(57年);鍶礦(66年);硫礦(67年);金剛石(67年,這其實沒有意義,中國金剛石在世界上微不足道);鈦鐵砂(70年);鐵礦(81年);鈷礦(84年);石棉(93年)。
100-200年間「靜態指標」耗竭的礦種,有4類:硅灰石(127年);鋁土礦(141年);菱鎂礦(148年);煤(200年)。
200-300年間「靜態指標」耗竭的礦種,有3類:磷礦(216年);膨潤土(243年);硅藻土(295年)。
300年以上「靜態指標」耗竭的礦種,有5類:耐火粘土(321年);鉀鹽(345年);稀土礦(380年);芒硝(2205年);鈉鹽礦(3749年)。
可以看出,今天,對於中華民族來說,多種礦物資源的耗竭,已經只有數十年和百餘年光景,而不是遙不可及的數百年乃至千年之遠。目前的常用礦物,只有2種的使用年限超過了「千秋」,還沒有一種能夠達到「萬代」。為了改革以來的20幾年「經濟高速發展」,中華民族已經喪失了千秋萬代。
在「地球村」的時代,中國或許還可以獲得世界其他地方的礦產資源?
但在我看來,這仍然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夢幻。世界的礦物資源情況,也絕不可樂。就世界范圍的礦藏的「靜態指標」情況,我的計算如下:
50年內將開采殆盡的礦種有:金剛石(6年);鉛(10年);銀(16年);金(18年);石膏(21年);鋅(22年);石墨(22年);銻(24年);硫(24年);銅(26年);重晶石(26年);硼(38年);石油(40年);鉬(42年);錫(44年);鎳(46年)。50-100年間將開采殆盡的礦種有:天然氣(64年);鎢(64年);磷(79年);鈦(95年);錳(97年)。100-200年間將開采殆盡的礦種有:鈾(110年);石棉(126年);鐵(150年)鈷(166年);鋁(192年)。200-300年間將開采殆盡的礦種有:鉑族金屬(206年);滑石(208年,在中國還可開采19年);膨潤土(216年);煤炭(226年);釩(233年);鋰(242年);鉻(257年)。還可以開采300年以上有:鉀鹽(316年);硅藻土(396年);硅灰石(495年);高嶺土(519年);稀土金屬(1265年);天然鹼(2189年)。
這樣一來,我們便真的可以「大吃一驚」了。從20世紀末算起,上述全球39種重要的礦產資源靜態儲量的耗竭,竟也是這樣「近在眼前」!從上面可以看出:
50年內走向耗竭的就有16種。
100年內走向耗竭的有16+5=21種。
200年內走向耗竭的有21+5=26種。
『伍』 我想了解一下江西都昌鎢礦的一些情況,儲量,開采年限等問題,還有那得經濟交通情況,謝謝
這還是很遙遠的事情。
『陸』 世界鐵礦石產量還能夠用多久
未來20年世界礦物原料的保證程度看,大多數礦產不存在問題。從主要金屬礦產的靜態保證年限看,鐵礦石儲量可保證生產128年,銅礦儲量可保證生產32 年,鎳礦儲量可保證生產49年,鎢礦儲量可保證生產47年,鉀鹽儲量可保證生產276年。保證年限偏緊的有鋅(24年)、錫(21年)、鉛(21年)、金(19年)、銀(15年)和錳(14年)。
在儲量、儲量基礎和資源量三級分類中,最具現實意義的是儲量。但應看到,儲量是個動態概念,市場價格的提高會使本來開采無利可圖的礦石變得有利可圖,這部分儲量基礎會自動升級為儲量,價格的提高還會使勘探投人不斷增加,從而發現新的礦山,增加儲量基礎乃至儲量。此外,依靠科技進步可以發現新的成礦帶,提高低品位、難處理礦石的處理能力,從而增加礦石儲量。
長期以來,世界主要礦產無論是儲量、儲量基礎還是資源量都呈上升趨勢。如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世界銅儲量為3.4億噸,按當時年開采量840.5萬噸計算可供開采40年。同期世界黃金的儲量為39808噸,按當時年開采量1582.9噸計算可供開采25年。如今20多年過去了,銅儲量反而增加到4.7 億噸,開采年限還有30多年。金儲量還有4.2萬噸,開采年限有19年。
與1984年至1994年期間相比,世界多數礦產勘探儲量的保證程度未出現大的變化,只有鐵礦石的勘探儲量保證程度出現大幅度下降。
由於世界礦產資源分布極不均勻,開發已知礦產需大量投資等原因,許多國家難以擺脫能源和礦物原料短缺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西歐、日本和美國(三者礦物原料消費量約佔世界礦物原料消費量的2/3)的礦產資源保證程度都有所下降,他們大部分礦產的需求量大大超過國內的開采量,對進口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大。以美國為例,目前鋼消費量是產量的2倍,鉛為3.7倍,鋅為1.3倍,錫、鋁土礦和鎳全部依靠進口。
隨著礦產勘查、開采和冶煉進一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主要工業國的礦產保證程度將進一步降低,對進口的依賴程度可能會持續增大。
原蘇聯和東歐國家的許多重要礦產,在礦石質量和開發條件方面,在國際市場上並無競爭力,但原蘇聯在油氣、金、鉑族元素、鉀鹽和金剛石等礦產方面增產潛力巨大。需要指出的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原蘇聯和東歐各國許多礦產儲量保證程度正在不斷下降,但目前他們的礦產產量下降速度低於礦產需求的下降速度。
發展中國家許多礦產的地質潛力優於原蘇聯和東歐國家,而且開發程度低。這是近幾年礦產勘查和開發向這些國家轉移的重要原因。
很多業內專家認為,未來絕大多數礦產儲量的增長速度仍將高於這些礦產的開采速度,因為從世界范圍看,發現新礦床的潛力還是很大的,許多地區的地質研究和地球物理研究程度還不夠。目前,勘探儲量與開采量相比的靜態保證年限,今後10年至20年仍將保持較高水平。
近幾年世界經濟逐步復甦,礦產品需求強勁增長,礦產品價格普遍上漲。
2004年世界經濟全面增長。與上年相比,幾個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美國4.3%、日本4.4%、英國4.4%、德國1.4%、法國 2.5%、歐元區2.2%。幾個主要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中國9%,印度6.7%、俄羅斯7.3%、中南美4.6%、中東歐5.5%、非洲 4.5%。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2004年大多數國家的經濟都實現了同步增長,世界經濟呈現出共同繁榮的發展勢頭,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經濟增長最快的一年。
世界經濟復甦,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加上受政治因素和投機資金炒作的影響,能源和原材料需求強勁增長,礦產品供不應求,主要礦產品價格普遍攀升,礦產品價格創多年來最高記錄是2004年世界礦業的一個明顯特徵。中國經濟飛速增長致使需求量猛增被認為是造成這種局面的首要原因。2004年價格提高的礦產品包括:鋼鐵、銅、鎳、鋁、鎂、錫、鉛、鉑和金等。
據英國商品研究機構統計,2004年全球粗鋼產量10.36億噸,首次突破10億噸,其中中國粗鋼產量占亞洲一半,佔世界的四分之一。2004年初,控制全球80%鐵礦石貿易量的淡水河谷公司、里奧廷托公司和BHP比利頓公司宣布,把他們2004年至2005年生產的主要鐵礦石產品價格提高 18.62%。這3家公司還相繼把產量提高了9%左右。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國鐵礦需求量猛增是上述3家公司提高產量和價格的主要因素。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據初步測算,2004年全球鐵礦石海運貿易總額達5.45億噸,高於2003年的5.15億噸,其中80%的增長是中國購買力增加所致。
2003年世界精煉銅產量為1524.49萬噸,2004年為1574.35萬噸,而同期的消費量分別為1536.55萬噸和1635.54萬噸。銅供應短缺日趨嚴重的主要原因是世界各地銅庫存量大幅減少。世界有色金屬價格經過2002年的小幅回升後,2003年和2004年價格出現大幅走高。 2004年國際銅價格在振盪中攀升,年平均價格約為3200美元/噸,較2003年同期上漲40%,較2002年同期上漲110%。
此外,鉑和金等貴金屬價格的上漲也與中國的經濟發展有直接關系。鉑價在今年5月17日曾達1336美元/盎司,達到1980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今年5月13日金價最高達到730美元/盎司,創下25年來歷史新高(此數據為編者所加)。受需求強勁增長、美元疲軟、國際局勢動盪、恐怖襲擊事件不斷和礦工罷工等因素的影響,自2002年下半年以來,國際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
來源:世界建材
世界鐵礦石儲量可保證生產128年
『柒』 世界鎢資源概況
世界各大洲都有鎢礦產出,但大部分鎢礦分布在環太平洋兩岸,部分鎢礦床分布在地中海地區,極少部分鎢礦床分布在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腹地,且很分散。主要產鎢國家亞洲有中國、朝鮮、韓國、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緬甸;北美有加拿大、美國;中南美洲有墨西哥、玻利維亞、巴西、秘魯、阿根廷、智利;大洋洲有澳大利亞;歐洲有原蘇聯、瑞典、英國、法國、奧地利、葡萄牙、西班牙、土耳其;非洲有奈及利亞、扎伊爾、烏干達、南非等國。
圖5-1 鎢產品應用分布簡圖
圖5-2 世界鎢礦儲量
據《英國礦物手冊》(1990~1991)統計,全世界有256.4萬噸鎢金屬量,中國為120萬噸,佔世界鎢總金屬量的46.8%;其次為原蘇聯,具28萬噸;加拿大為26萬噸,佔10.1%。世界十大產鎢國的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91%以上。世界主要產鎢國鎢的儲量見表5-1,圖5-2。顯然上述手冊的統計不夠精確,但各國鎢資源所佔的比例和排序仍具參考價值。
表5-1 世界鎢儲量❶
世界上最主要的鎢礦類型是夕卡岩型鎢礦床,在市場經濟國家夕卡岩型鎢礦占鎢儲量的65%,占鎢產量的60%,其次是網脈浸染狀的斑岩型鎢礦床。礦石工業類型以白鎢礦石為主,約占國外鎢礦總儲量的2/3以上。加拿大的坎通(Cantung)鎢礦、馬克通(Mactung)鎢礦、美國的斯特勞伯里(Strauberry)鎢礦、奧地利的米特西爾(Mittersill)鎢礦、澳大利亞的金島(King Island)鎢礦、韓國的山洞鎢礦都是大而富的白鎢礦礦床,它們的平均品位都在0.6%以上。
國際鎢市場一方面受到了世界經濟增長緩慢的影響,1998年世界原鎢消費量為39750t(含鎢量),比1990年下降11.8%(王順昌,1999),另一方面也受到了供大於需的影響,特別是我國盲目生產,多頭出口,競相壓價,致使鎢生產量遠遠大於世界上鎢的需求量。從而導致鎢精礦價格從1977年的172美元/噸度下跌至1990年的36美元/噸度,1990年至今仍徘徊在40~50美元/噸度間(圖5-3),從而使鎢礦生產者蒙受巨大經濟損失,受此打擊最大的要算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日本等勞動力昂貴的發達國家,甚至影響到韓國、澳大利亞等發展國家的鎢礦山。這些國家鎢礦山紛紛停產,甚至關閉。我國長期以來是鎢的最大生產國,也是世界鎢市場最大的供應國,同樣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可以說中國的鎢礦山已陷入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困境。
圖5-3 倫敦金屬導報鎢精礦的報價(1970~1996年8月)
『捌』 礦產資源還能開采多久
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目前還離不開礦物燃料和金屬礦藏,它們在地殼中的含量都是有限的,開采多少儲量就減少多少,開採的速度越快減少的速度也越快。某些使用過的廢舊金屬可以回收並重復利用,但能重復利用的程度有限,根本不能取代新開採的需要;礦物燃料則用一點就少一點,完全無法重復利用。 自從內燃機出現以來,人類對石油的勘探和開采就開始了一場前途未卜的「賽跑」。人們當然知道石油儲量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新探明儲量的增長速度超過開采量,同時己探明儲量又足夠開采許多年,人們就可能對石油的利用採取樂觀的態度,將新能源的開發推遲,讓子孫後代去解決這一問題。這當然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在過去的歲月里,勘探經常領先於開采,例如,1970年時己探明的石油商業儲量僅夠開采37年,到了1988年,由於新的勘探發現,採用節能技術和利用其他能源,已知石油商業儲量可以開採的年限增加到了45年。石油的地質儲量遠遠大於探明儲量,而可開採的商業儲量又只佔探明儲量的一小部分,同時開采技術還在不斷提高,探明儲量的開采率也在提高。但是,地殼中石油的總儲量畢竟是有限的,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的勘探技術最終會探明可開採的總量。石油生成需要億萬年的時間,在可以預見的人類歷史中人類不能幻想其儲量會增加。當石油不加快開發替代能源以減少礦物燃料的比重,這場「賽跑」很快就會到達終點。石油是這樣,煤和天然氣也是這樣。 統計資料表明,人均能源的消耗量與收入有密切的關系。現在美國紐約平均每人每年消耗1891升汽油,而印度的加爾各答這一數字減少到182升,兩者之間相差近10倍,全部能源消耗量的比較也一樣。可以說,如果人類無節制地消耗自然資源,全球已探明的石油資源將在數年之內枯竭。 另一方面,容易開採的油田和其他礦井總是首先枯竭。為開采同樣數量的石油和其他礦物,後代將付出越來越大的代價,生產成本將越來越高。不僅如此,石油、天然氣和煤等礦物燃料還是珍貴的化工原料,其利用價值遠遠高於用作普通的燃料。
『玖』 礦山開采權一般有效期是多少年最少多少年
按礦山建設規模確定,大型礦山是年,中型的20年,小型的10年。
國務院《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第七條
大型以上的,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30年;中型的,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20年;小型的,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10年。
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滿,需要繼續采礦的,采礦權人應當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30日前,到登記管理機關辦理延續登記手續。
(9)世界鎢礦開采年限擴展閱讀
關於進一步規范采礦許可證有效期的通知
為進一步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解決一些地方存在的頒發采礦許可證期限過短問題,保障采礦權人合法權益,根據《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國務院第241號令),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應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中確定的礦山服務年限相適應。當礦山服務年限長於《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國務院第241號令)第七條規定的上限時,應按法定有效期的上限辦理采礦登記;當礦山服務年限不足法規規定的上限時,應按礦山實際可生產年限辦理采礦登記。
二、因特殊原因不能按上述規定的有效期限辦理采礦登記的,礦山企業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可根據工作需要酌情確定,但原則上不應低於一年,並且應在采礦許可證副本上註明原因。
三、地方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依法加強對采礦權人監督管理,切實做好采礦權年檢工作,嚴格對采礦權人履行法定義務的情況進行檢查,年檢不合格的要責令限期整改,並予以處罰,整改後仍不合格的,登記發證管理機關應按《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第十八條的規定吊銷其采礦許可證。
四、各地規定與本通知不一致的,一律以本通知規定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