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6年新農村土地承包法
人大專職委員詳解土地承包法修訂爭議
2002年《農村土地承包法》出台,「大包干」始得到法律確認。然而,農地產權改革仍行至中途,隨著城市化、農業現代化需求,矛盾愈加復雜。《農村土地承包法》修訂已於今年4月正式啟動。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振偉透露,目前有關部門和專家在許多關鍵問題上仍有爭議。不過,有一個問題基本達成一致:在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要不要設期限問題上,現在基本傾向於設一個期限。
7月30日,劉振偉在由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的「2015中國農村發展高層論壇」上,詳細了《農村土地承包法》修訂中的爭議問題,涉及公眾關心的是否設置承包期限、是否允許調地、如何界定各項權利和權能、進城農民土地如何處置等。劉振偉是2003年全國人大首次設立的10名專職常委之一,曾任《農民日報》副總編輯,農業部政策法規司司長等職。
對於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中央定下的農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法律屆定,劉振偉表示,所有權、承包權的法律界定問題不大。「需要界定的是土地經營權,怎麼對它定義。」他表示,有人認為土地經營權就是一個耕作權,一個收益權,但有人認為這樣設置不夠太簡單了。到底怎麼定義,需要進一步研究。此外,土地經營權怎麼定性?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是債權,有些人認為是物權。還有一些很權威的專家說要看承包期限,流轉的期限短就是債權,期限長了就是物權。劉振偉表示,如何定性法律必須要明確。不過,即便是債權,現在國際上對債權的物權化管理也是一個趨勢。
第二個就是賦予土地經營權的抵押擔保融資功能,「中央精神搬上去就是了」。不過,劉振偉表示,現在的問題是,如果土地經營權界定為債權,它是不能抵押的,只能質押或者擔保。
第三即落實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的具體形式。他介紹,要不要設置承包期限「這個問題通過這一段的調研,基本明確了」。開始調研的時候是兩種意見,一種認為要有期限,一種應該不設期限。他稱,座談的時候搞民法的同志不同意不設期限,認為既然是用益物權,就有期限,「期限多長可以商量,不設期限可能說不過去」。但起點怎麼算、期限搞多長,還要研究。
還有一個問題是,承包期內土地小調整要不要在法里開個口子。劉振偉表示,現行《土地承包法》中對此有個小口子,允許在遭遇自然災害時,按照民主程序並報上級政府同意後搞一些小調整。「第一次調研的過程中,有人提出,國家徵用土地這部分是不是也放進去,還有一些農民把地退出來之後,要不要開這個口子。我們正在研究。」他表示,已經和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中農辦主任陳錫文主任匯報過這個問題,「不管開與不開這個口子,土地絕不能打斷重分,這條意見是明確的,也是一致的。」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關於進城農民是否交回承包地。這方面目前中央政策和現行《土地承包法》不一致。現行法律規定,農戶進到小城鎮以後地可以不交,但是進入設區的市,原來的承包地是要交回。中央政策則明確,現階段不把農民退出承包地作為進城落戶條件。法律和政策需要銜接起來。不過,他透露,研討中出現一種意見,認為「完全不收也有問題,人在變,地怎麼能永遠不變呢?」
提出這種意見的來自「各個層面」的人都有。這些人士主張有條件地收回。比如,對於已經在城裡落戶,有了住房和穩定收入來源,納入城鎮職工或居民社保體系,喪失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資格,鼓勵在承包期內無償收回承包地。但劉振偉稱,這是自願的。如果你不想無償交回可以有償退出。
對於這些問題,劉振偉建議與會的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等地方代表在調研的時候做一些實證分析的,「既聽幹部的,主要聽農民的」。
『貳』 原告與被告簽訂借款合同.合同約定被告向銀行借款60000元的貸款用於裝修,借款期限2007年5月29日起至2012年5
按你的說法,原告依據合同已經有了解約權。
現在被告想和解能否成功,不是法律說了算了,完全由原告自行決定。
『叄』 國家下達退耕還林的政策要到哪一年結束
截止2019年4月10日退耕還林政策未公布過結束時間。《退耕還林條例》第六十五條 本條例自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沒有明文規定,且「退耕還林」已經作為我國的一個重大國策落實。
退耕還林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世界上投資最大、政策性最強、涉及面最廣、農民參與程度最高的重大生態工程,更是一項惠及25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3200萬農戶、1.24億農民的重大民生工程。
2014年,我國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到2020年將退耕還林還草近8000萬畝,補償形式也從第一輪退耕的種苗、生活費和糧食補助改為每畝補償1600元、5年分3次發放。
(3)包干到戶年限擴展閱讀:
退耕還林工程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投資最大、政策性最強、涉及面最廣、群眾參與程度最高的一項重大生態工程,為我國在世界生態建設史上寫下絢爛的一筆。
退耕還林工程就是從保護生態環境出發,將水土流失嚴重的耕地,沙化、鹽鹼化、石漠化嚴重的耕地以及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的耕地,有計劃,有步驟地停止耕種,因地制宜地造林種草,恢復植被。
1999年,四川、陝西、甘肅3省率先開展了退耕還林試點,由此揭開了我國退耕還林的序幕。
2002年1月10日,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公室召開退耕還林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確定全面啟動退耕還林工程。
在2012年10月13日召開的「全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部際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上,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也表示:「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繼續推進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正處在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標志著重啟退耕還林工程。
『肆』 2019年兩年義務兵退伍自己能拿多少現金
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發放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地方經濟補助的通知》(川府函[2012]218號)之規定
「自2011年11月1日起,對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義務兵和士官,下同),在部隊發給一次性退役金的基礎上,由安置地的縣級人民政府發給一次性地方經濟補助,按照服役年限計算,退役義務兵每人每年6000元,退役士官每人每年7000元」。
(4)包干到戶年限擴展閱讀
《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規定
原是城鎮戶口的退伍義務兵,服役前沒有參加工作的,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實行按系統分配任務、包干安置辦法,各接收單位必須妥善安排。
具體安置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每年退伍義務兵回到原徵集地前, 省、 自治區、直轄市應當下達預分勞動指標,退伍義務兵回到原徵集地後先安置,待國家計劃下達後統一結算;
(二)在部隊獲得大軍區(含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的榮譽稱號和立二等功以上的,安排工作時,應優先照顧本人志願。
(三)在部隊榮立三等功和超期服役的,安排工作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當照顧本人特長和志願;
(四)在部隊被培養成為有一定專業和特長的, 安排工作時,應當盡量做到專業對口。
『伍』 舊中國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國取得成就的事件
屈辱
帝國主義者在因次侵略戰爭中,大規模地屠殺中國人民。1900年八國聯軍燒殺搶掠,將5萬多人的塘沽鎮變成空無一人的廢墟,使擁有100萬人的天津在燒殺之後僅存10萬人,進入北京後,殺人不計其數,僅庄王府一處就殺死1700多人。在1937年開始的日本帝國主義的全面侵華戰爭中,2100餘萬人被打死打傷,1000餘萬人被殘害致死。其中,在1937年12月13日後的6個星期內,日本侵略軍在南京就殺害了30萬人。
帝國主義在中國實行殖民統治,使中國人民備受凌辱,毫無人格尊嚴可言。那時,外國侵略者享有不受中國法律官轄的「治外法權」。1946年12月24日,北平發生美國士兵皮爾遜強奸北京大學女生沈崇的暴行,激起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慨,但是,罪犯卻由美國單方面處理,被宣布無罪釋放。列強在中國設立的「租界」,擁有行政、立法、司法、警察和財政大權,成為完全獨立於中國的行政和法律制度之外的「國中之國」。1885年,外國侵略者甚至在上海法租界公園門口公然豎起「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肆無忌憚地侮辱中國人的人格。
帝國主義強迫中國簽訂了1100多個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的財富進行了大規模的瘋狂掠奪。據統計,近百年來,外國侵略者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掠去戰爭賠款和其他款項達白銀1000億兩。其中《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8個不平等條約就勒索賠款19.53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政府1901年收入的16倍。而日本僅通過《馬關條約》勒索的賠款2.3億兩白銀,就相當於當時日本國家財政四年半的收入。侵略者在戰爭中的破壞和搶劫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估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期間(1937—1945年),中國有930餘座城市被佔領,直接經濟損失達62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過5000億美元。國家主權喪失,社會財富遭洗劫,使中國人民失去了最起碼的生存條件。
吃飽穿暖,這是長期陷於飢寒交迫困境的中國人民的最低要求。舊中國的歷代政府不僅沒有能解決這一問題,反而加重了人民的災難。在舊中國,只佔農村人口10%的地主和富農佔有70%的土地,而占農村人口70%的貧雇農卻只佔有10%的土地;占人口極少數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壟斷著80%的工業資本,操縱著全國的經濟命脈。中國人民遭受著地租、賦稅、高利貸和工商資本的層層盤剝,其所受的剝削和貧困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見的。據統計,1932年,僅苛捐雜稅的名目就多達1656種,捐額約占農民收獲量的60%至90%。加上反動政府在政治上腐敗無能,喪權辱國,充當帝國主義的統治工具,大小軍閥割據,長期戰亂不已,使人民災駿深重,生存維艱。據估算,舊中國有80%的人長期處於飢餓、半飢餓狀態,幾乎每年都有幾萬到幾十萬人因飢餓而死。一遇自然災害,更是餓殍遍野。1931年,華東地區水災,造成370多萬人死亡。1943年,僅河南省餓死者就達300萬人,另有1500萬人靠啃草根、吃樹皮度日,瀕臨死亡邊緣。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政府發動內戰,榨取民脂民膏,造成經濟全面崩潰。1946年,各地餓死1000萬人。1947年,全國飢民竟達1億多人,占當時全國人口的22%。
成就
現在,中國有了原子彈,美國的反應是這樣的:
對中國態度有較大變化,以前是以施壓為主,之後開始"套近乎".在中國第一次核試驗之前,美國把中國看作蘇聯的」附屬國」,直到中蘇關系斷裂,美國才開始考慮和中國建交,但又遲遲不作決定.核試驗成功後,美國開始意識到中國的重要性.中國的發展必須依賴於外界力量支撐維持,或者華約,或者北約,中國必須選一個.中共傾向於前者,但蘇聯態度冷淡.美國則抓住了機會,率先向中國伸出友好之手,這樣,中國的核力量將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
蘇聯的反應是這樣的:
對中國依然冷漠,克里姆林宮認為中國離開蘇聯對中國的發展是一大障礙,中國將不得不歸附蘇聯,支持其在中東的擴張.事實當然並非如此!
其他國家:
第三世界國家開始大規模向中國靠攏.北約則毫不擔心,因為中共的核軍備遠不如超級大國
回答者: 402689463 - 試用期 一級 11-29 18:50
修改答復: 關閉 402689463,您要修改的答復如下: 積分規則
屈辱
帝國主義者在因次侵略戰爭中,大規模地屠殺中國人民。1900年八國聯軍燒殺搶掠,將5萬多人的塘沽鎮變成空無一人的廢墟,使擁有100萬人的天津在燒殺之後僅存10萬人,進入北京後,殺人不計其數,僅庄王府一處就殺死1700多人。在1937年開始的日本帝國主義的全面侵華戰爭中,2100餘萬人被打死打傷,1000餘萬人被殘害致死。其中,在1937年12月13日後的6個星期內,日本侵略軍在南京就殺害了30萬人。
帝國主義在中國實行殖民統治,使中國人民備受凌辱,毫無人格尊嚴可言。那時,外國侵略者享有不受中國法律官轄的「治外法權」。1946年12月24日,北平發生美國士兵皮爾遜強奸北京大學女生沈崇的暴行,激起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慨,但是,罪犯卻由美國單方面處理,被宣布無罪釋放。列強在中國設立的「租界」,擁有行政、立法、司法、警察和財政大權,成為完全獨立於中國的行政和法律制度之外的「國中之國」。1885年,外國侵略者甚至在上海法租界公園門口公然豎起「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肆無忌憚地侮辱中國人的人格。
帝國主義強迫中國簽訂了1100多個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的財富進行了大規模的瘋狂掠奪。據統計,近百年來,外國侵略者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掠去戰爭賠款和其他款項達白銀1000億兩。其中《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8個不平等條約就勒索賠款19.53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政府1901年收入的16倍。而日本僅通過《馬關條約》勒索的賠款2.3億兩白銀,就相當於當時日本國家財政四年半的收入。侵略者在戰爭中的破壞和搶劫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估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期間(1937—1945年),中國有930餘座城市被佔領,直接經濟損失達62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過5000億美元。國家主權喪失,社會財富遭洗劫,使中國人民失去了最起碼的生存條件。
吃飽穿暖,這是長期陷於飢寒交迫困境的中國人民的最低要求。舊中國的歷代政府不僅沒有能解決這一問題,反而加重了人民的災難。在舊中國,只佔農村人口10%的地主和富農佔有70%的土地,而占農村人口70%的貧雇農卻只佔有10%的土地;占人口極少數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壟斷著80%的工業資本,操縱著全國的經濟命脈。中國人民遭受著地租、賦稅、高利貸和工商資本的層層盤剝,其所受的剝削和貧困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見的。據統計,1932年,僅苛捐雜稅的名目就多達1656種,捐額約占農民收獲量的60%至90%。加上反動政府在政治上腐敗無能,喪權辱國,充當帝國主義的統治工具,大小軍閥割據,長期戰亂不已,使人民災駿深重,生存維艱。據估算,舊中國有80%的人長期處於飢餓、半飢餓狀態,幾乎每年都有幾萬到幾十萬人因飢餓而死。一遇自然災害,更是餓殍遍野。1931年,華東地區水災,造成370多萬人死亡。1943年,僅河南省餓死者就達300萬人,另有1500萬人靠啃草根、吃樹皮度日,瀕臨死亡邊緣。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政府發動內戰,榨取民脂民膏,造成經濟全面崩潰。1946年,各地餓死1000萬人。1947年,全國飢民竟達1億多人,占當時全國人口的22%。
成就
現在,中國有了原子彈,美國的反應是這樣的:
對中國態度有較大變化,以前是以施壓為主,之後開始"套近乎".在中國第一次核試驗之前,美國把中國看作蘇聯的」附屬國」,直到中蘇關系斷裂,美國才開始考慮和中國建交,但又遲遲不作決定.核試驗成功後,美國開始意識到中國的重要性.中國的發展必須依賴於外界力量支撐維持,或者華約,或者北約,中國必須選一個.中共傾向於前者,但蘇聯態度冷淡.美國則抓住了機會,率先向中國伸出友好之手,這樣,中國的核力量將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
蘇聯的反應是這樣的:
對中國依然冷漠,克里姆林宮認為中國離開蘇聯對中國的發展是一大障礙,中國將不得不歸附蘇聯,支持其在中東的擴張.事實當然並非如此!
其他國家:
第三世界國家開始大規模向中國靠攏.北約則毫不擔心,因為中共的核軍備遠不如超級大國
1958年,中國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建成,標志著中國開始跨入原子能的時代;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
1970年,中國用自製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預定軌道
在醫學和農業科技領域,
1965年,中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接近牛胰島素
1973年,農業科學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的秈型雜交水稻。
政治方面,1954年,召開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的建立
人民代表大會期間,也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還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經濟方面,1956年底,完成了三大改造,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以上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到十年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成就。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成就很少,只有修建了鐵路
然後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也就是改革開放後
中國在空間技術領域,1984年,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
1980年,中國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發射遠程運載火箭。
1999年以來,中國成功地運用長征2號系列運載火箭進行了7次「神舟」號的發射與回收實驗。
在經濟方面,1980年,實行了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的責任制
1984年,實行政企職責分開,建立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
然後與1980年開始,開放經濟特區
大概就這些了,夠你寫的了,都是我自己按照歷史書上打出來的,
蠻辛苦的,一定要給我分數哦!
『陸』 我是2008年8月份直招士官,2016年上士幹完了,可以作轉業安置對象嗎謝
可以,我和你一樣,目前已經是轉業待安置狀態。
『柒』 新中國的成就有哪些
新中國的成就有:
1、兩彈一星: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2、中國第一台半導體大型體計算機誕生:
我國第一台半導體大型體計算機103機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誕生,並於1958年交付使用。參與研發的骨幹有董占球、王行剛等年輕人。
3、珠港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於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於2018年2月6日完成主體工程驗收。
同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極大縮短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間的時空距離。
作為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的里程碑之作,該橋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被英媒《衛報》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4、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具有中國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FAST,是世界上目前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其設計綜合體現了我國高技術創新能力。
它將在基礎研究眾多領域,例如宇宙大尺度物理學、物質深層次結構和規律等方向提供發現和突破的機遇,也將在日地環境研究、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5、神舟五號:
神舟五號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於2003年10月15日9時整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
神舟五號在軌運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順利完成各項預定操做任務後,於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安全返回主著陸場。
軌道艙留軌運行半年時間,獲得了大量的科學實驗成果。這標志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