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9年保外就醫期限細則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病情已好轉或者到達期限而未通過再次申請的。
保外就醫的期限一般為一年。對於保外就醫期限將到的罪犯,監獄應當提前二個月通知罪犯到監獄進行檢查,因疾病等原因不能到監獄接受檢查的,監獄可以派警察和醫生到罪犯居住地調查了解罪犯情況,並收集有關證明材料。對疾病未愈,需要繼續保外就醫,並經當地公安機關考察同意的,監獄根據其病情和表現情況決定是否繼續保外就醫。對續保罪犯應重新按程序審批,經省監獄管理局批准後再繼續執行。具保人應積極配合監獄做好監督管理罪犯的工作,對保外就醫期限屆滿沒有辦理相關手續的罪犯,監獄應當收監執行。
『貳』 保外就醫有時間限制嗎
根據罪犯病情決定保外就醫的時間為半年或一年。
根據我國刑法、監獄法及有關監管法規規定,對被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因患嚴重疾病,經批准可以保外就醫。其保外就醫的時間計入刑期的執行時間。然而,在司法實踐中,由於種種原因,對於保外就醫期滿後未及時收監的情況較為常見。同時,未及時收監執行的時間,是否計入刑期執行時間,無明文規定,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引起較多的爭議。筆者就此談點自已的看法,以供大家探討。
根據《罪犯保外就醫執行辦法》和《罪犯保外就醫疾病傷殘范圍》規定,對身患疾病的罪犯實行定期保外就醫制度。根據罪犯病情決定保外就醫的時間為半年或一年。期滿前,原監獄、看守所應派員進行考察或調查,如果病情基本痊癒的,應及時收監執行。如果病情尚未好轉,需要繼續治療的,要依法辦理延長保外就醫手續,每次可以延長半年至一年。在實際的工作中,對於執行保外就醫的罪犯及時收監的規定存在較大的漏洞。一些地方由於監獄、看守所未認真考察,而地方司法機關中又存在監督不力和互相推諉的情況,以致於保外就醫罪犯期滿沒有及時收監執行,長期滯留於社會的情況突出。有的或出現因未及時收監執行而重新犯罪的情況,給社會帶來諸多負面影響。我院在進行暫予監外執行的監督制度調查中,就發現罪犯保外就醫長達1——2年時間沒有及時收監。
對於超過保外就醫未及時收監的期限時間是否計入刑期執行時間問題,有的同志認為,不應計入刑期執行時間。其理由是:批準保外就醫時間,是法定時間,超過的時間是違法保外就醫時間,既然是違法的時間不能計入執行刑期。
筆者認為,對於超過保外醫時間的期限,要計入罪犯執行刑期,而對於未及時收監而造成的超過批準的保外就醫時間又重新執行是不妥當的。其理由是:
一是罪犯之所以未及時收監,超過保外就醫時間,沒有及時收監執行是監獄和執行機關沒有按規定及時考察而造成,責任不在罪犯本身。現行規定:保外就醫人員,由居住地的公安機關負責執行日常性的監督考察,期滿前,監獄和執行機關應派員進行實地考察或發出信函調查,了解其罪犯病情治療情況。對於監外執行條件消失,刑期未滿的,負責執行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通知監獄收監。由此可見,造成保外就醫罪犯到期後,既不收監,又沒有辦理續保手續而長期滯留社會的情況,一般是監獄等執行機關沒有嚴格執行考察制度,沒有履行應當履行的職責所致。由於監獄等執行機關的過錯造成的失誤,不應由罪犯來承擔責任;
二是保外就醫罪犯滿後滯留社會,作為罪犯本人其行為不觸犯有關規定,認真遵守了監管法規和紀律,沒有違規和重新犯罪,應當視為暫與監外執行,也就不應重新執行其刑期。按監獄法的規定,罪犯被執行刑罰,其義務主要是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監管紀律,服從管理、接受教育和參加勞動,罪犯處於被監管機關及其人民警察管理的地位。被批準保外就醫的罪犯,必須遵守有關暫予監外執行(含保外就醫)的規定和紀律。法律及有關監管法規並沒有規定保外就醫罪犯期滿須自行回到監獄或向有關部門報告。所以,根據法無明文規定不禁止的原則,保外就醫期滿後,監獄不對其進行收監,公安機關不對其送交監獄執行,導致罪犯滯留社會的,對罪犯而言,是不違反規定的;
三是根據有關規定,由於監獄和執行機關的失職未及時收監超過保外就醫期限的情況,不屬《保外就醫執行辦法》第十六條規定採取非法手段騙取保外就醫的,其已執行保外就醫時間不應計入執行,應將這部分罪犯收監執行,應將其違法保外就醫的時間從執行刑期中扣除的情況,如前所述,由於監獄,公安機關不按時進行考察,保外就醫罪犯到期後,既沒有收監,又沒有辦理續保手續,可視為保外就醫的繼續狀態,就應計入執行期。
『叄』 服刑多久可以辦保外就醫
服刑期間只要符合法律規定條件隨時都可以辦理保外就醫。
如果人民法院判決時發現罪犯患有嚴重疾病,不適宜在監獄或其他勞動改造場所內執行刑罰,直接決定保外就醫。罪犯在勞動改造場所服刑期間,患有嚴重疾病、短期內有生命危險,或者患嚴重慢性疾病、在勞動改造場所長期治療無效,經勞動改造機關批准,可以保外就醫。
保外就醫的罪犯應由罪犯所在地的公安機關監督考察,保外就醫期間應計算在刑期之內。如果罪犯病已痊癒刑期未滿,應收監繼續執行剩餘刑期;如果刑期已滿,則按期釋放。
根據《保外就醫工作管理條例》第十八條規定,以下情況准予保外就醫的情況:
1、有嚴重疾病需要獄外治療的;
2、身體殘疾,生活難以自理的;
3、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會可能的。
罪犯保外就醫的病殘情況,應符合《罪犯保外就醫疾病傷殘范圍》的規定。
根據《保外就醫工作管理條例》第十九條規定,以下情況不準保外就醫的情況:
1、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刑、無期徒刑的罪犯未減為有期徒刑的;
2、罪行嚴重,民憤很大的;
3、服刑期間自傷自殘的。
(3)保外就醫期限規定擴展閱讀:保外就醫擔保人應當履行的義務
1、領回保外就醫罪犯後,應當於15日內到當地公安機關登記,簽訂責任書;
2、監督保外就醫罪犯遵紀守法;
3、管束保外就醫罪犯在限定區域內醫治疾病;
4、配合公安、監獄管理機關對罪犯的考察工作,定期向公安、監獄管理機關匯報罪犯的疾病治療情況和現實表現;
5、發現保外就醫罪犯可能發生或者已經發生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參考資料:保外就醫工作管理條例—網路
『肆』 保外就醫最新規定出台有期限嗎
實行定期保外就醫制度。依據罪犯的病情。可以一次批准決定保外就醫時間半年至一年。期滿前,監獄、勞改隊、少管所應當派幹警實地考察或者發函調查。保外就醫罪犯病情基本好轉的,由監獄、勞改隊、少管所收監執行;經縣級以上醫院證明尚未好轉的,由監獄、勞改隊、少管所提出意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勞改局批准,辦理延長保外就醫期限手續,每次可以延長半年至一年。
『伍』 法院判決後多長時間可以申請保外就醫
法院判決後可以馬上申請保外就醫,關鍵是要符合申請保外就醫的條件:
1、《罪犯保外就醫執行辦法》第二條規定:對於被判處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改造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准予保外就醫:
(1)、身患嚴重疾病,短期內有死亡危險的。
(2)、原判無期徒刑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後減為無期徒刑的罪犯,從執行無期徒刑起服刑七年以上,或者原判有期徒刑的罪犯執行原判刑期(已減刑的,按減刑後的刑期計算)三分之一以上(含減刑時間),患嚴重慢性疾病,長期醫治無效的。
但如果病情惡化有死亡危險、改造表現較好的,可以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
(3)、身體殘疾、生活難以自理的。
(4)、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會可能的。
2、《罪犯保外就醫執行辦法》第三條規定下列罪犯不準保外就醫:
(1)、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罪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的。
(2)、罪行嚴重,民憤很大的。
(3)、為逃避懲罰在獄內自傷自殘的。
(5)保外就醫期限規定擴展閱讀:
保外就醫期間的規定:
1、保外就醫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收監執行:
(1)、治療,疾病痊癒或者病情基本好轉而刑期未滿期的。
(2)、取保外就醫的。
(3)、自傷、自殘、欺騙手段故意拖延保外就醫時間的。
(4)、理保外就醫後並不就醫的。
(5)、反監督管理規定經教育不改的。
(6)、正當理由,在規定時間不向公安機關報到的。
(7)、違法犯罪的。
四、保外就醫罪犯在保外就醫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計入執行刑期:
(1)、種不正當手段騙取保外就醫的。
(2)、傷、自殘、欺騙等手段故意拖延保外就醫時間的。
(3)、經公安機關批准擅自外出或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