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磁碟陣列的壽命是多少年 我的是四個固態硬碟。
正常使用,估計10年沒什問題。
❷ 關於做Raid 0後硬碟壽命的問題
做raid0,只要1個硬碟出問題就全部數據玩完,如果是玩玩的就RAID0,要穩定就RAID0+1
❸ SUN磁碟陣列電池有壽命之說嗎
你打客服問一下
sun的東西在國內用的不多
電池應該是沒多大問題
至於壽命1-2年沒問題
我個人建議 先把電池拆下來
去電子市場找一家專業點做UPS的 問他能不能做一個
電池類最難做的就是UPS
實在不行給陣列櫃帶弄套UPS不就結了
❹ RAID0能延長硬碟壽命嗎
不會的,你寫的是磁碟陣列0,速度的象徵,僅僅是把一個文件分幾個硬碟一塊讀取和存儲,不安全,一塊硬碟掛了,數據全報廢。無法恢復。正常想要速度和安全的話用RAID1+0(4塊硬碟),如果想少一塊硬碟的話,那就上RAID5.
❺ 磁碟陣列和普通硬碟有區別嗎
有區別,區別如下:
1、結構不同。電腦硬碟是計算機最主要的存儲設備。硬碟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磁碟陣列是由很多塊獨立的磁碟,組合成一個容量巨大的磁碟組,利用個別磁碟提供數據所產生加成效果提升整個磁碟系統效能。
2、分類不同。磁碟陣列分為外接式磁碟陣列櫃(外接式磁碟陣列櫃最常被使用大型伺服器上,具可熱交換(Hot Swap)的特性);內接式磁碟陣列卡(內接式磁碟陣列卡,因為價格便宜,但需要較高的安裝技術,適合技術人員使用操作);利用軟體來模擬。硬碟分有內存通訊和磁頭驅動。
3、用途不同。硬碟(hard disk)是計算機中最重要的存儲器之一。計算機需要正常運行所需的大部分軟體都存儲在硬碟上。因為硬碟存儲的容量較大,區別於內存、光碟。硬碟是電腦上使用使用堅硬的旋轉碟片為基礎的存儲設備。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儲和檢索數字數據。
磁碟陣列主要用於存儲量大的工作環境,如醫院大型PACS等。
❻ IBM存儲設備的壽命一般是多少,磁碟陣列櫃
具體看是什麼型號的存儲了,相對而言,越是高端的,對數據的保護越是全面。單純從電子器件壽命而言,硬碟的損壞率最高,哪怕是最高端的存儲,也難免硬碟損壞,只是對日常數據幾乎無影響,其次就是磁碟陣列的控制器,一般都是雙冗餘,同時損壞的可能性也很小,所以磁碟陣列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安全的。
磁碟陣列無論是IBM還是其他廠商,一般都是5年的使用周期,從器件的壽命和一般業務發展需要,5年都是設備更換的一個周期。
當然,對重要數據最為安全穩妥的是可靠的備份。
❼ RAID 0方式組列陣,是不是會減少硬碟的壽命
RAID 0又稱為Stripe或Striping,它代表了所有RAID級別中最高的存儲性能。RAID 0提高存儲性能的原理是把連續的數據分散到多個磁碟上存取,這樣,系統有數據請求就可以被多個磁碟並行的執行,每個磁碟執行屬於它自己的那部分數據請求。這種數據上的並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匯流排的帶寬,顯著提高磁碟整體存取性能。
並不會減少硬碟的壽命,一般機械硬碟的平均無故障時間為5~10萬小時。
❽ 兩個固態硬碟組raid0使用壽命有多長
固態硬碟的壽命跟寫入次數有關,與是否組磁碟陣列無關,所以按照常理來說2塊固態硬碟組RAID0的話,是單塊使用壽命的2倍,理論上應該是使用壽命延長了。
❾ 以希捷硬碟為例,為什麼監控級和企業級的硬碟使用壽命那麼長,無故障使用時間達到100萬小時
監控級和企業級需要的就是連結讀寫,壽命當然要求長點。不但壽命長,性能也要比家用的好,當然價錢也貴點。這么好的硬碟用來當倉庫盤當然可以了。
❿ 磁碟陣列的規范
RAID技術主要包含RAID 0~RAID 50等數個規范,它們的側重點各不相同,常見的規范有如下幾種:
RAID 0:RAID 0連續以位或位元組為單位分割數據,並行讀/寫於多個磁碟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數據傳輸率,但它沒有數據冗餘,因此並不能算是真正的RAID結構。RAID 0隻是單純地提高性能,並沒有為數據的可靠性提供保證,而且其中的一個磁碟失效將影響到所有數據。因此,RAID 0不能應用於數據安全性要求高的場合。
RAID 1:它是通過磁碟數據鏡像實現數據冗餘,在成對的獨立磁碟上產生互為備份的數據。當原始數據繁忙時,可直接從鏡像拷貝中讀取數據,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讀取性能。RAID 1是磁碟陣列中單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數據安全性和可用性。當一個磁碟失效時,系統可以自動切換到鏡像磁碟上讀寫,而不需要重組失效的數據。
RAID 01/10:根據組合分為RAID 10和RAID 01,實際是將RAID 0和RAID 1標准結合的產物,在連續地以位或位元組為單位分割數據並且並行讀/寫多個磁碟的同時,為每一塊磁碟作磁碟鏡像進行冗餘。它的優點是同時擁有RAID 0的超凡速度和RAID 1的數據高可靠性,但是CPU佔用率同樣也更高,而且磁碟的利用率比較低。RAID 1+0是先鏡射再分區數據,再將所有硬碟分為兩組,視為是RAID 0的最低組合,然後將這兩組各自視為RAID 1運作。RAID 0+1則是跟RAID 1+0的程序相反,是先分區再將數據鏡射到兩組硬碟。它將所有的硬碟分為兩組,變成RAID 1的最低組合,而將兩組硬碟各自視為RAID 0運作。性能上,RAID 0+1比RAID 1+0有著更快的讀寫速度。可靠性上,當RAID 1+0有一個硬碟受損,其餘三個硬碟會繼續運作。RAID 0+1 只要有一個硬碟受損,同組RAID 0的另一隻硬碟亦會停止運作,只剩下兩個硬碟運作,可靠性較低。因此,RAID 10遠較RAID 01常用,零售主板絕大部份支持RAID 0/1/5/10,但不支持RAID 01。
RAID 2:將數據條塊化地分布於不同的硬碟上,條塊單位為位或位元組,並使用稱為「加重平均糾錯碼(漢明碼)」的編碼技術來提供錯誤檢查及恢復。
RAID 3:它同RAID 2非常類似,都是將數據條塊化分布於不同的硬碟上,區別在於RAID 3使用簡單的奇偶校驗,並用單塊磁碟存放奇偶校驗信息。如果一塊磁碟失效,奇偶盤及其他數據盤可以重新產生數據;如果奇偶盤失效則不影響數據使用。RAID 3對於大量的連續數據可提供很好的傳輸率,但對於隨機數據來說,奇偶盤會成為寫操作的瓶頸。
RAID 4:RAID 4同樣也將數據條塊化並分布於不同的磁碟上,但條塊單位為塊或記錄。RAID 4使用一塊磁碟作為奇偶校驗盤,每次寫操作都需要訪問奇偶盤,這時奇偶校驗盤會成為寫操作的瓶頸,因此RAID 4在商業環境中也很少使用。
RAID 5:RAID 5不單獨指定的奇偶盤,而是在所有磁碟上交叉地存取數據及奇偶校驗信息。在RAID 5上,讀/寫指針可同時對陣列設備進行操作,提供了更高的數據流量。RAID 5更適合於小數據塊和隨機讀寫的數據。RAID 3與RAID 5相比,最主要的區別在於RAID 3每進行一次數據傳輸就需涉及到所有的陣列盤;而對於RAID 5來說,大部分數據傳輸只對一塊磁碟操作,並可進行並行操作。在RAID 5中有「寫損失」,即每一次寫操作將產生四個實際的讀/寫操作,其中兩次讀舊的數據及奇偶信息,兩次寫新的數據及奇偶信息。
RAID 6:與RAID 5相比,RAID 6增加了第二個獨立的奇偶校驗信息塊。兩個獨立的奇偶系統使用不同的演算法,數據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兩塊磁碟同時失效也不會影響數據的使用。但RAID 6需要分配給奇偶校驗信息更大的磁碟空間,相對於RAID 5有更大的「寫損失」,因此「寫性能」非常差。較差的性能和復雜的實施方式使得RAID 6很少得到實際應用。
RAID 7:這是一種新的RAID標准,其自身帶有智能化實時操作系統和用於存儲管理的軟體工具,可完全獨立於主機運行,不佔用主機CPU資源。RAID 7可以看作是一種存儲計算機(Storage Computer),它與其他RAID標准有明顯區別。除了以上的各種標准(如表1),我們可以如RAID 0+1那樣結合多種RAID規范來構築所需的RAID陣列,例如RAID 5+3(RAID 53)就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陣列形式。用戶一般可以通過靈活配置磁碟陣列來獲得更加符合其要求的磁碟存儲系統。
RAID 5E(RAID 5 Enhancement): RAID 5E是在RAID 5級別基礎上的改進,與RAID 5類似,數據的校驗信息均勻分布在各硬碟上,但是,在每個硬碟上都保留了一部分未使用的空間,這部分空間沒有進行條帶化,最多允許兩塊物理硬碟出現故障。看起來,RAID 5E和RAID 5加一塊熱備盤好像差不多,其實由於RAID 5E是把數據分布在所有的硬碟上,性能會比RAID5 加一塊熱備盤要好。當一塊硬碟出現故障時,有故障硬碟上的數據會被壓縮到其它硬碟上未使用的空間,邏輯盤保持RAID 5級別。
RAID 5EE: 與RAID 5E相比,RAID 5EE的數據分布更有效率,每個硬碟的一部分空間被用作分布的熱備盤,它們是陣列的一部分,當陣列中一個物理硬碟出現故障時,數據重建的速度會更快。
RAID 50:RAID50是RAID5與RAID0的結合。此配置在RAID5的子磁碟組的每個磁碟上進行包括奇偶信息在內的數據的剝離。每個RAID5子磁碟組要求三個硬碟。RAID50具備更高的容錯能力,因為它允許某個組內有一個磁碟出現故障,而不會造成數據丟失。而且因為奇偶位分部於RAID5子磁碟組上,故重建速度有很大提高。優勢:更高的容錯能力,具備更快數據讀取速率的潛力。需要注意的是:磁碟故障會影響吞吐量。故障後重建信息的時間比鏡像配置情況下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