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福報有限怎麼辦
現在大多數人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賺錢、享樂而展開的。要知道:吃苦就是了苦,享福就是消福。一個人的福報好比銀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會有透支的時候。如果不培福報,只知道享樂,當福報享盡,一切的不順就會顯現。
前些年某地來了一個術士,有人請他測一個人,他問這個人有沒有當官?人家問當官怎麼講?沒當官怎麼講?他說:如果沒當官,則他還活著,如果當了官,則他已經死了。果然,此人是一個小電站的站長,剛剛死。因為他的福報小,當一個小官就把福報折損完了。
有人千方百計地想出名,其實如果沒有實際的功德和福報,出了名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功德和福報太薄而出了大名的,不但容易招惹災禍,而且如果災禍還抵不了名聲的話,還要到惡道中去消業。
西藏有一位老婆婆念了1億觀音心咒,她到處跟人講,後來請一位仁波切給她作迴向。仁波切說:你的功德已經沒有了。為什麼?因為這么多人的稱贊,再加上自詡功德,功德里夾著傲慢,已經消耗掉了。
世間很多人都想當官,然後貪污受賄,不知道這是愚蠢至極的做法。即使是自己本該有的福報,如果享用太過,都容易招災,何況是不義之財?
他失去的福報、得到的災禍比得到的不義之財不知要多多少倍!簡直不可想像!所以,真正的聰明人是絕對不會去干貪污這種愚蠢的事情的。
俗話說"吃虧是福"。吃了虧之後,比如說被人冤枉,被人誹謗,要是心裡很坦然,不起怨恨,則是消了業,就是福報。要是怨恨不平,則又造了業。
我們的民族有惜福、積福的傳統,比如吃飯要吃干凈,不要浪費,不然會折損福報;上物不要下用,下物不要上用。比如水桶用舊了不要用作糞桶,襪子用破了不要用來抹桌子,帽子不要用來墊坐;要孝順父母,恭敬長輩;佛像佛經要放在較高的、干凈的地方。而相反,如果長輩溺愛孩子,會很快地消耗掉孩子的福報。
很多地方的人喜歡給小孩或老人做壽,大辦酒席,殊不知這樣也非常折損福報。很可能老人可以活十年,給人這一拜,只能活五年。 況且做壽時一般都要殺生,這些命債除了殺生的人和指使的人之外,自然也要他本人來承擔。如果親人死的時候這樣做,則是直接把亡人往惡道火坑裡推。
《百業經》里有個例子:佛在世時,有位羅漢弟子到一個地方去教化。有一次,國王打獵經過,帶著隨從來見他,他沒有起身,國王當時就很不高興。國王打獵返回時,發了惡願:"我再去,如果他還是那樣,我就砍掉他的頭。" 尊者知道國王發了惡願,就向前走了六步去迎接國王。這時,大地一瞬間裂開,國王的身光也立即消失。國王非常害怕,馬上向尊者頂禮並求懺悔。當時地縫閉合,國王的身光也復原了。尊者說,您的生命沒有危害,但因為我走了六步迎接您的緣故,您將在六個月中失去王位,但因為您懺悔的緣故,王位會失而復得。後來都應驗了。國王是有大福德的人,尚且受不起尊者的迎接,要是沒有福德的人,可能命都保不住。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福德因緣深厚,因為有時候增加財富,財富不一定是我們的,增加物質、財產有時反而是個累贅。唯有福報是真的,到哪裡都享用不完。如何增加福報呢?
一、少貪多舍:舍就是一種布施、結緣,緣結得越多,就像播了種,必有收成。所以少貪多舍,必能增廣福報。
二、少聚多散:不要積聚財富,因為財富是五家所共有。遇到水災、火災、貪官污吏、盜賊及不肖子孫,財富轉眼成空。錢要用了才是自己的,因此要多布施、多結緣。
三、少執多放:人不要太執著,執著於一點往往失去全部。要把眼光放大、放遠、放開,要能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四、少傲多謙:做人要謙虛,所謂「滿招損,謙受益」,太自滿、太傲慢,讓人看不起,謙虛的人才會受尊敬。
五、少私多公:人不能只為自己而活,因此不要處處只為自己著想。要常常想到別人,想到大眾,能夠少私多公,才能融入大眾,才能擴大小我。
六、少憂多喜:人生苦短,不要讓生命充塞太多的憂郁、傷感。要把歡樂、喜悅常駐心頭,並且影響他人。
七、少愛多慈:愛是有染污性的,是自私的,是不究竟的,唯有把愛升華為慈悲,才能平等對待一切眾生,才能對人有所助益,所以我們要少愛多慈。
八、少色多德:不要把生命浪費在愛情、美色的追求上,因為愛情、美色會隨著時間遷流而產生變化。我們應該在道德、修養上用功,這才是永恆不滅的。
九、少自多他:不要凡事只想到自己,要想到自己以外還有他人,包括父母、兄弟、姊妹、同學、朋友、同胞及一切眾生。
十、少拒多容:泰山不辭土壤才能成其大,所以,能夠少拒多容,才會增加福報。
如何增廣福報:
一、少貪多舍。
二、少聚多散。
三、少執多放。
四、少傲多謙。
五、少私多公。
六、少憂多喜。
七、少愛多慈。
八、少色多德。
九、少自多他。
十、少拒多容。
參考內容:http://wh.zgfj.cn/ChangShi/2011-11-28/21729.html
『貳』 一個人的福報是有限的
很好,要節約和珍惜。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叄』 能看到佛像就是有福報的嗎是不是幾千年後就看不到佛像了
能看到佛像只能說你與佛有緣,如果你一看到佛像立刻心生歡喜,並且從此開始信佛、學佛修行,這才算是你的福報;至於幾千年後能否再有佛像?回答是肯定的,不過比現在稀有得多,絕對不會有現在這么容易就能見到的。阿彌陀佛
『肆』 無量心 生福報 無極限
我喜歡這歌詞,感覺非常深意
個人理解悟的含義,看透、明了
放下 顛倒夢想 放下雲煙
放下 空欲色 放下懸念
多一物 卻添了 太多危險
少一物 貪嗔痴 會少一點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物不會讓你的生活更奢侈,只會讓你的麻煩更多,少一物可以讓你生活更豐富,何必要追求那麼多,你所看的的眼前只是雲煙而已,你的權利,你的利益,你金錢,也包括你的車、房,再哪活著也是活著,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本不是該屬於你的東西,只是租借給你的,它的期限再長也不過是一輩子。朋友之間放開點,不要忌諱他(她)說錯過什麼話,俞洪敏曾經說過很多人失去了快樂,是因為他太敏感了。別人一句話、一個評論就使自己生氣一個月。這時非常無聊的。嚴重了就成了馬家爵,因為別人不請自己吃飯就郁悶地要殺人。
若是緣 再苦味也是甜
若無緣 藏愛 在心田
塵世 藕斷還絲連 回首一瞬間
種顆善因 陪你走好每一天
每個人都有一生的所愛,或多或少,也許你會心滿意足,也許你會遺憾今生,終歸求個緣字,若是有緣,你們(我們)走到了一起,天天的,也不會是每時每刻開心的,開心是短暫的一瞬間,就像流星,因為有了苦的祭奠,才有覺得開心是中幸福,即使走到一起也不要感覺太好,也許你會看透很多,情愛不過如此。若是你們(我們)沒有緣分請互相把對方放到心裡,因為他(她)曾經對你好過,對你用過心,自己(互相)種一顆善緣,再以後的生活中會陪伴你走好每一天,不管你們走沒走到一起,永遠是藕斷絲連,因為這就是愛,再回首,那永遠是你的傷口也是你的幸福瞬間。
唯有 心無掛礙 成就大願
唯有 心無故 妙不可言
算天算地 算盡了 從前
算不出 生死 會在哪一天
俞洪敏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公平只是在一個點上,心中平,世界才會平。」請記住這句話它會陪伴你一生,只要你心中沒有障礙,不要把一個點當做一個面去想,你會改變的。
勿生恨 點化虛空的眼
勿生怨 歡喜 不遙遠
纏繞 慾望的思念 善惡一瞬間
心懷懺悔 陪你走好每一天
怨恨,真的有用嗎?比爾蓋茨曾說過:「人生是不公平,習慣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不要在抱怨」也許你是位有錢人,也許你是位窮人,但是要接受事實,這份事實不是人能改變的,有因必有果,當你埋怨衣食住行價格上漲,而勞動力卻那麼低廉,可誰有能去改變這一切?怨久了就會生恨,怨恨、恨怨如此纏繞,在腦海中反復思索,就會產生人的慾望的想法,善惡就站在你身邊,一瞬間而已,一瞬間就可以操控它,或對或錯,心還是心平氣和的去接受這一切,也許你會憤怒抱怨,但不要站在善惡的旁邊徘徊。這樣你才會走好每一天不要再抱怨。
再牢的謊言 卻逃不過天眼
明日之前 心流離更遠
浮雲霎那間 障眼 人心漸離間
集苦連連 不斷的出現
人一定會說謊話,一生不止說一句,但是不管你是善意的謊言還是惡毒的謊言,必定會真相大白,不管你是誰,即使是皇帝至今也有許多事都流傳出來,若是善意的謊言大家會感謝你,要是惡毒的謊言必定會失散人心,自己也會處處碰壁,無地自容。
無量心 生福報 無極限
無極限 生息息 愛相連
凡人卻視而不見 規矩定方圓
悟性 悟覺 悟空 心甘情願
簡簡單單 陪你走好每一天
這是句中心話,大家心裡都明白但是卻都做不到,因為我們都是凡人,若是你能做到悟性 悟覺 悟空自然會心情愉快,人的一生簡簡單單是最好的。但是我個人送四個字難得糊塗。
『伍』 ,福報因果有輪回這詞可用嗎
輪回這個詞是有的,因果報應這個詞也是有的,所以說都可以用的。
『陸』 什麼叫做福報呢
所謂福報,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秧」;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福就是福氣,報就是果報,也可以理解為是業報。也就是說今生今世,一個人在他(她)的生命旅途中所遇到的所有好事與不好的事,好人與不好的人,好工作與不好的工作,好生活環境與不好的生活環境。
總之是由前世所做業因,所產生出來的一種果報,在現實中的體現。福報大的人在今世可以體現為,做大官,發大財,有幸福的家庭,親密的家人,孝敬的子女,舒適的生活環境,愛護自己的領導,喜愛自己的同事,凡事只要心想就能事成,只要努力就能馬到成功。
所以啊,福報實際上是一種自身前世的業報與今世修行與否的能量體現。能量高的人具足智慧與聰明,健康與美麗,樂觀與豁達,總之順緣多於逆緣。而能量低的人則要麼智商較低、面貌醜陋,要麼易生精神痛苦與各種疾病,總之是多災多難,逆緣多於順緣。
福報到了時,即使是廢鐵也能變成黃金,所謂「運來鐵成金,運去金成鐵」。福報未到或沒有福報時,即使怎麼努力也不能如願獲成功!世間的福報最具體、最集中的體現就是財與官
『柒』 佛教裡面什麼叫有漏的福報
如果帶著清凈心做了好事,那就能得到真正的福報、功德,如果帶著妄想分別執著,摻雜著種種欲求做了好事,那就只能得到「有漏的福報」。
有漏的福報不能在人間享受,只能在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享受了,這個道理在凈空法師講的《十善業道經》裡面有所闡述,可以看一看。
『捌』 請問高人人死後投胎有期限嗎
一般是49天內投胎,自X的要很久,他們要找替身。
死後的靈魂,佛教叫中陰身,是真有,六道輪回投胎,因果報應,鬼神和西方極樂世界都是真有。
1,六道輪回,鬼神和因果報應是真實存在的,鬼神就是六道中的餓鬼道和天道眾生。最早說六道輪回的不是佛教,是比佛教早8000多年的印度教。
2,假設六道是不同維度的空間,印度教修世間禪定,就可以突破空間的維度,看到六道輪回,你修禪定有所成就後一樣可以看到。在祖師大德看,基督教的祈禱也是在修禪定,初淺的禪定而已,只是他們稱之為祈禱。
3,科學不是證明了沒有六道輪回和鬼神,而是科學根本就沒有能力去證實,如600多年前,科學沒能力去證明有沒有地球引力,地球引力就不存在了嗎了?400多年前科學沒能力證明有細菌,細菌就不存在了嗎?而佛教和其他很多宗教都告訴你修禪定成就後可以看到,而很多人又不願意去辛苦修行,就說不相信。
4,能超越六道輪回的只有佛教的修行方法,但如果修行不能成就,一樣會繼續搞六道輪回,六道輪回不會停止,更不會因為你不相信或不想要而停止。
5,其他宗教的修行方法最多死後輪回生到六道中的天道,天有28天,天人福報大,壽命長而已,壽命完,一樣繼續六道輪回,投胎。所以要吃素,放生,行善積德,念阿彌陀佛,求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一生成佛,別讓自己來世投胎搞六道輪回了。
眾生跟佛菩薩差別在哪裡呢?佛菩薩知道,知道生從哪裡來,死到哪裡去;凡夫不知道,不曉得生從哪裡來,死到哪裡去,所以對於死亡恐懼。佛菩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地方死了,哪裡是死!身舍掉了。身不是我,身就像一件衣服一樣,衣服穿破、穿臟了、穿壞了,把它脫掉,這個衣服就死掉了,不要了,再換一件新的,所以沒有死!
那麼諸位都曉得,六道輪回,你這身舍掉了,那麼在一般講法,四十九天你又得一個新的身體了,絕大多數,四十九天他就投胎了。那麼這四十九天是中陰身,也有心地善良的,大善、大惡,他不要經過四十九天,大善、大惡的人沒有中陰。佛經上講得很清楚,他這里一斷氣,馬上大善的人生天了,沒有中陰;大惡的人墮地獄,無間地獄,立刻就去了;小善、小惡,那還要跟閻羅王、跟這些判官見見面。投胎,佛家講往生,時間長短不一定,但是一般最長四十九天,七個七大概都是去投胎了,又換一個身體。心行善的人,身體愈換愈好;心行不善的人、造惡的人,那他換的身體就愈換愈差,換畜生身、換餓鬼身,比人身還要差。絕大多數,四十九天之內都轉世了,又不曉得到哪一道去輪回了,大多數。也有少數,七七日內沒投胎的,有少數,甚至於好幾年、好幾十年都還不投胎的,都在中陰的狀況,有。這是哪一類人呢?是特別執著的人,他沒有去投胎。特別執著身體的人,我們常講守屍鬼,他沒去投胎,他捨不得離開他的身體,那麼這一類鬼多半怎樣?就住在墳墓里頭。還有的,比如對他的房子捨不得,往往他也不去投胎,那個房子就變成鬼屋。
『玖』 關於佛法的矛盾之處,就是說沒有大福報的話學不了佛,可是福報大了的話就沒有必要學佛吧
阿彌陀佛
會學佛修行的人,才是真正有福報的人。
假的福報,是你以為的那些名聞利養的享受,推自己墮三惡道,繼續六道輪回的假福報
凈空法師---在一切眾生當中,特別是人道,你看,菩薩示現成佛都在人道,沒有在天道,這個表法有很深刻的意義。佛門常說「富貴學道難」,你看這個世間富貴人,你請他來學佛,你叫他去燒頭香他行,他很願意干這個,你叫他到這里來聽兩個鍾點經是要他的命,他坐不住,為什麼?享樂享慣了。他這一生樂多苦少,你叫他要出離、求生極樂世界,「我這里比極樂世界還快樂」,他生不起這個念頭,所以富貴學道難。
在一切眾生當中,特別是人道,你看,菩薩示現成佛都在人道,沒有在天道,這個表法有很深刻的意義。佛門常說「富貴學道難」,你看這個世間富貴人,你請他來學佛,你叫他去燒頭香他行,他很願意干這個,你叫他到這里來聽兩個鍾點經是要他的命,他坐不住,為什麼?享樂享慣了。他這一生樂多苦少,你叫他要出離、求生極樂世界,「我這里比極樂世界還快樂」,他生不起這個念頭,所以富貴學道難。八難里頭,富貴是一條,對他困難。「貧窮學道難」,貧窮人三餐飯都吃不飽,你叫他來聽經,他哪有這個心?他要去找他的生活去。所以學佛最適合的人是小康之家,不很富貴,也能吃得飽,這種人很適合。他什麼?他知道苦,苦樂他很清楚、很了解,佛講離苦得樂,很能中他的胸懷,他就來了。
六道情形亦復如是,天上福報大,所以天人學道就難。真的,不容易,特別是講凈土,很難接受。三惡道苦,佛度三惡道不容易。佛講得很清楚,三惡道裡面度的眾生,是哪些眾生?在人間都學佛學得還很有基礎,沒有依教奉行,墮到三惡道去了,所以他阿賴耶識里頭有佛法的種子;換句話說,有善根,有這個根基,佛才好度他。如果沒有很深厚的基礎,三惡道的人沒法子度脫,那怎麼樣?只有他受報。實際上三惡道就像監獄一樣,你犯過失判了刑,要關多少年,到刑期滿了你就出來。三惡道也是如此,你造作的罪業,你得到這受報,受完,它有限期的,有期限的,受報完了之後你又到人道來。有些善根深厚的到人道來又聞到佛法,慢慢一步一步向上提升。但是有善根很深厚的,很深厚為什麼會墮惡道?也就是內敵不過煩惱習氣,外面受不了誘惑,特別是現在這個社會,很容易破戒、很容易犯罪。展開《戒經》,你看統統都是墮三惡道的,這就去了。可是,他在世間真正修行聞法的時間很長,這個基礎很厚,佛菩薩在餓鬼道、在地獄道、畜生道都能度他。所以說惡道里頭得度的眾生,都是在人道里修得有很好的基礎。人間學佛不是白學,偶爾做錯事情墮三惡道,菩薩還是照顧他,「佛氏門中不舍一人」,真正慈悲!所以佛稱為天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