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二年義務教育什麼時候開始實施
規劃綱要指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在邁向人力資源強國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實現哪些目標?《教育規劃綱要》首先提出\\「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目標,具體包括:基本普及學前教育;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毛入學率達到40%;掃除青壯年文盲。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率達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數比2009年翻一番。
⑵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怎麼計算,數據怎麼獲得
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計算方法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1號)》:我國於2000年11月1日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登記工作。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其中: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接受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4571萬人;接受高中(含中專)教育的14109萬人;接受初中教育的42989萬人;接受小學教育的45191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8507萬人,文盲率為6.72%。每10萬人中擁有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數:具有大學程度的為361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為1114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為33961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為35701人。
根據以上數據,粗略計算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
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4571萬人,考慮到專科三年制,大專以上按人均受教育16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16年×4571萬人=73136萬年
高中(含中專)教育的14109萬人,按人均受教育12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12年×14109萬人=169308萬年
初中教育的42989萬人,按人均受教育9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9年×42989萬人=386901萬年
小學教育的45191萬人。按人均受教育6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6年×45191萬人=271146萬年
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8507萬人,按人均受教育1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1年×8507萬人=8507萬年
全國人口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73136萬年+169308萬年+386901萬年+271146萬年+8507萬年=908998萬年
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
2000年全國人均受教育年限為:
908998萬年÷126583萬人=7.18年
以上,可以看出,滿打滿算,全國200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接近8年。
人均受教育年限低的原因是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低。要使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有要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高中以上教育。
⑶ 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屬於哪個部門統計
一般這種平均抄值都是通過抽樣調查,然後根據這個調查的結果算出來的
抽樣調查是由五個步驟組成的工作過程。
1、確定調查總體:即明確調查的全部對象及其范圍。這是抽樣調查的前提和基礎。
2、抽樣框架的確定和個體編號:抽樣框架這是提供抽樣所用被調查對象的詳細名單。在沒有現成名單的情況下,可由調查人員自己編制。個體編號:即對調查總體中的個體進行編號。
3、選擇調查樣本:需首先確定抽樣的技術(隨機抽樣還是非隨機抽樣),要確定具體的抽樣方法(如分層抽樣還是分群抽樣)還要確定樣本的數量。在上述問題確定後,按預定的要求選擇調查的樣本。
4、實施調查:對選定的樣本運用不同的調查方法逐個進行調查,從而取得第一手資料。
5、測算結果:這是抽樣調查的最後一個步驟,也是抽樣調查的目的的所在。指用樣本指標推斷總體指標的結果。具體方法包括百分比推演算法和平均推演算法等。
⑷ 如何測算一個地區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計算方法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1號)》:我國於年11月1日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登記工作。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其中: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接受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4571萬人;接受高中(含中專)教育的14109萬人;接受初中教育的42989萬人;接受小學教育的45191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8507萬人,文盲率為6.72%。每10萬人中擁有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數:具有大學程度的為361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為1114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為33961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為35701人。
根據以上數據,粗略計算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
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4571萬人,考慮到專科三年制,大專以上按人均受教育16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16年×4571萬人=73136萬年
高中(含中專)教育的14109萬人,按人均受教育12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12年×14109萬人=169308萬年
初中教育的42989萬人,按人均受教育9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9年×42989萬人=386901萬年
小學教育的45191萬人。按人均受教育6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6年×45191萬人=271146萬年
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8507萬人,按人均受教育1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1年×8507萬人=8507萬年
全國人口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73136萬年+169308萬年+386901萬年+271146萬年+8507萬年=908998萬年
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
2000年全國人均受教育年限為:
908998萬年÷126583萬人=7.18年
以上,可以看出,滿打滿算,全國200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接近8年。
人均受教育年限低的原因是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低。要使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有要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高中以上教育。
⑸ 什麼是人均受教育年限
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的平均數版,這是一項反映權勞動力文化教育程度的綜合指標,表現勞動力文化教育程度的現狀和發展變化.按照現行各級教育年數的一般規定,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為16年、高中12年,初中為9年、小學為6年、文盲為0。
⑹ 教育發展是如何受社會影響的
介紹了我國「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其中提到,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深化教育改革,實施教育提質擴容工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11.3年,按照我國現在的教育體系,這大概相當於高中三年級上學期的水平,接近高中畢業。而教育部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7年。到2025年,我國預計將實現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再增加0.6年。
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意味著什麼?未來幾年再提高0.6年能否實現?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了多位代表委員及專家。
「這個數字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它體現了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特別是最近10年來中國教育突飛猛進的發展。」全國人大代表、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介紹,國際上一般把15-64歲列為勞動年齡人口,我國的規定則是16歲-60歲的男子和16歲-55歲的女子,為勞動年齡人口。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珏表示,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體現了一個國家的人力資源發展水平,這是衡量核心競爭力及創新發展能力的國際通用基礎性指標。
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給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張珏介紹到,美國國家經濟研究署對146個國家1950年-2010年的相關數據分析發現,人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由此轉化而來的經濟總量至少增加2%;世界銀行相關研究也表明,勞動力人均受教育時間每增加1年,國內生產總值就會增加9%。
根據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及其團隊的研究,對製造業企業的計量模型分析表明,如果企業職工全部由初中以下學歷改變為高中學歷,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將提高24%;如果全部改變為大專學歷,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可以再提高75%;由大專到本科,勞動生產率可以再提高66% 。
周洪宇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很低,大概只有小學三年級的水平。到了2011年,我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了7.5年。
目前,國際上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7.4年。「2011年,我們就超過了國際平均線。」周洪宇說。
「2011年,應該是一個重要節點,」周洪宇算了一筆賬:勞動年齡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從3年到7.5年,中國大概用了30年的時間,而西方國家則用了大約100年的時間。
這與改革開放之後,我國走上了一條高速發展的道路是分不開的。在這期間,我國完成了「兩基」攻堅計劃,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先實現了全面免除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進而又從2008年起全面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
這些舉措都快速提升著我國義務教育的普及水平。據教育部官方數據,截至2010年底,全國2856個縣(市、區)全部實現「兩基」,全國「兩基」人口覆蓋率達到100%。而我國也就是在這時實現了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了7.5年,趕上了國際平均水平。
周洪宇說,到了2015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了10.23年,而到2019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7年。
「十四五」期間,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將提高到11.3年,難嗎?
在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看來,這並不是一件難事。「『十四五』期間,差不多每年需要增長0.1年。」朱永新指出,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仍存在一些差距,但是目前我國新增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較高。「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經超過了13年,從這個情況來看,我們每年增長0.1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甚至可以超過這一目標。」
教育部的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增勞動力接受過高等教育比例達到50.9%,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了13.7年。
「這一目標是完全可以如期實現的。」張珏表示,如今,我國的義務教育已經高度普及了,為促進這一目標如期實現,關鍵在於高中及以上教育。從人力資源的統計方式來看,近年來,我國新增勞動年齡人口受到高等教育的比例很高,而退出的人口以低學歷為主。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朱永新說:「今後不僅需要加強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普及率,還應該加強成人教育、在職培訓等。」
不過,朱永新認為,目前的勞動年齡人口中,有不少是僅接受過初中教育,甚至初中都沒畢業的農民工,應該給他們接受學歷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
去年,朱永新就曾專門為農民工等群體接受教育寫過提案。「農民工到了城裡以後,基本上沒人管他們的教育問題了。我認為應當鼓勵在他們打工的地方設立成人夜校,再通過國家設立獎勵辦法,鼓勵他們學習,提高他們的受教育程度,從而提升我國整體勞動年齡人口的受教育年限。」
朱永新建議,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社會公益機構、職業學校等開辦成人教育學校。
張珏建議,應當通過學制、人才培養體系和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擴大現有高等教育機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規模和增量。在保持高等教育正常增長的基礎上,通過彈性學制和新業態、新學習
⑺ 2020年全面實施12年制義務教育嗎
是的。2020年全國實施12年免學費義務教育。
學雜費更高,擇校費更貴
⑻ 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屬於哪個部門統計
《勞動統計年鑒》里有勞動力受教育程度
《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2017年報告》里有回平均受教育年限答
值得注意的是 受教育年限 可調整的空間太大
因為受教育年限基本都是賦值來算 如文盲對應(1) 小學對應(6) 然後乘以對應人數佔比
因此操作空間十分大(比如研究生算幾年,學碩專碩也都不一樣)
如果你需要做實證 最好自己賦值 別拿現成的 用勞動統計年鑒里的自己算
⑼ 什麼是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勞動力受教育年限: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專,在一定時期內,勞動力受屬教育年限的平均數,這是一項反映勞動力文化教育程度的綜合指標,表現勞動力文化教育程度的現狀和發展變化。按照現行各級教育年數的一般規定,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為16年、高中12年,初中為9年、小學為6年、文盲為0。
*
平均受教育年限:指一定區域內的某個人口群體在某個時期平均接受學歷教育(包括成人學歷教育,不包括各種學歷培訓)的時間和程度。計算上一般先統計出該人口群體接受學歷教育年數的總和,然後再作總人口的平均,通常統計總受教育年數時計算方法可自行選擇。
大陸一般按現行學制來計算受教育時間
,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按16年計算,高中12年,初中9年,小學6年,文盲為0年。—無錫市統計局核算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