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期限風險名詞解釋
期限風險
期限風險,因債務期限長短不同而形成的風險。負債到期日越長,債專權人承受的不確定因屬素越多,承受的風險也越大。
期限風險報酬是指投資者由於承擔期限風險而要求得到的超額回報。期限風險是因投資的到期日不同而承擔的風險,投資的到期日越長,所承擔的不肯定因素就多,風險也就越大,因而需要額外補償。例如,銀行提供的住房貸款,5年期以上的利率就比5年以下的利率高。
⑵ 訴訟時效的名詞解釋
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債務人獲得訴訟時效抗辯權。
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就強制義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而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後,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護。
值得注意的是,訴訟時效屆滿後,義務人雖可拒絕履行其義務,權利人請求權的行使權發生障礙,權利本身及請求權並不消滅。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後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理後,如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且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如果另一方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則視為其自動放棄該權利,法院不得依照職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應當受理支持其訴訟請求。
(2)拆期限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案件時效
勞動爭議案件的時效是指勞動爭議的仲裁時效和勞動爭議的訴訟時效。超過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時效提起勞動爭議訴訟的勝訴權喪失。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時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的六十天,是指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勞動合同權利被侵犯之日算至以後的六十日(不含因不可抗力而中斷的期間)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爭議仲裁。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⑶ 什麼是貸款的期限結構名詞解釋,商業銀行的一道考試題
商業貸款申請條件:
有合法的居留身份;
有穩定的職業和收入;
有按期償還貸款本息內的能力;
有貸款行認可的容資產進行抵押或質押,或(和)有符合規定條件的保證人為其擔保;
有購買住房的合同或協議;
提出借款申請時,在建行有不低於購買住房所需資金的30%的存款,若已作購房預付款支付給售房單位的,則需提供付款收據的原件和復印件;
貸款行規定的其他條件。
⑷ 名詞解釋,二元體規則
在體繫上用兩個不共線鏈桿或鋼片鉸結可生成一個新的結點,這種產生新結點裝置稱為二元體。
⑸ 保質期的名詞解釋
保質期(bǎo zhì qī)[Expiration date]產品的保質期是指產品在正常條件下的質量保證期限。產品的保質期由生產者提供,標注在限時使用的產品上。在保質期內,產品的生產企業對該產品質量符合有關標准或明示擔保的質量條件負責,銷售者可以放心銷售這些產品,消費者可以安全使用。
⑹ 名詞解釋名詞解釋名詞解釋名詞解釋
36. 關稅自主是一個國家獨立自主制定本國關稅,管理本國的海關和處理海關收支的權力。關稅自主也是一個國家主權獨立的標志。1912年帝國主義國家以中國不能如期償還外債為借口,將中國所有關稅完全移交外國銀行,這樣就使中國的海關行政權、海關稅率、關稅收支與保管等業務完全被列強所掌握。北洋政府曾數次努力試圖實行關稅自主,但均以失敗而告終。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才真正獲得關稅自主權。
37. 富農經濟首先要讓農民有比較高的消費水平或者叫做小康生活水平,按目前的狀況,人均要達到3600元的消費水平.其次要有發展和保障能力,一個農民從20多歲開始到65歲40多年,需要辦的事情有建設住房,子女教育,和自己養老後備.建設住房需要40000萬元,子女教育(大學教育)6萬元(平均1.5個子女),65歲以後生存15年需要養老費用45000元(每年3000元),合計14.5萬元,每年需要積累3000元,就是說年人均收入達到6600元可以叫做富農.
38. 門戶開放政策是是由美國首先提出來的。它的主要內容是:在整個中國范圍,列強都有進行貿易的權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機會平等。不論是在哪個列強的勢力范圍內,不論是否在中國內地或沿海地區都實行這個原則。影響:它標志著美國已經形成自己獨立的侵華政策。是美國侵華行動的「里程碑」。同時,它受到列強的普遍歡迎,由此而使得列強在侵華步驟上取得暫時的一致。避免了列強因在華利益的相互抵觸而使得列強間本以十分尖銳的矛盾進一步激化。也由此而使得列強由爭奪在華利益而轉化為在這個問題上相互合作。
⑺ 名詞解釋:佔有時效
所謂取得時效,是指和平、公然地佔有他人財產,經過法律規定的期回間,即依法產生取得該項財產答所有權的法律後果。這種時效又稱為佔有時效。
所謂訴訟時效,是指由於時效完成而喪失某種請求權。我國民法通則只規定了訴訟時效,未規定取得時效。在理論上要不要規定取得時效,一直有爭議。對目前正在進行的物權立法中是否有必要確認取得時效,學術界仍存在著不同的看法。
在市場經濟觀念日漸深入人心和修撰統一民法典的呼聲漸高的今天,對我國民法中應不應當規定取得時效這一問題,應從多方面對它加以綜合評價,才能得出合理結論。故本文擬就取得時效制度的立法體制,確認的必要性及其成立要件等方面進行一些粗淺的探討。
(7)拆期限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佔有時效成立條件:
(1)無權佔有人對他人財產取得佔有;
(2)其佔有須為自主、和平、公然的佔有;
(3)該佔有須為持續不間斷佔有並使法定期間屆滿。依多數國家的法律規定,取得時效期間屆滿將使無權佔有人對佔有的財產取得所有權;但依據德國和日本、瑞士等國的民法,該時效期間屆滿後無權佔有人依佔有意思可能取得該項財產的所有權或其他佔有物權。
⑻ 名詞解釋
印花稅
以經來濟活動中簽立的自各種合同、產權轉移書據、營業帳簿、權利許可證照等應稅憑證文件為對象所課征的稅。印花稅由納稅人按規定應稅的比例和定額自行購買並粘貼印花稅票,即完成納稅義務。
常年產量
常年產量是根據各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當地的一般情況以及種植習慣而專門核定的在正常年景下單位面積所收獲的農作物產量.
居民納稅人
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
混合銷售
一項銷售行為如果既涉及貨物又涉及非應稅勞務,為混合銷售行為(如:銷售塑鋼門窗並負責安裝)。
直接稅
直接稅是指直接向個人或企業開征的稅,包括對所得、勞動報酬和利潤的征稅。直接稅與間接稅相對應:間接稅是對商品和服務徵收的,從而只是間接地以公眾為征稅對象。間接稅包括銷售稅,還有對財產、酒類、進口品和汽油等所征的稅。
⑼ 同業拆借市場名詞解釋
同業拆借是銀行與銀行,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採取有償信用方式借貸資金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