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野人參葉子圖片是什麼樣子的
野山參的生態環境,使其形成了明顯區別於栽培人參的植物外觀特徵。生態環境包括森林小氣候,土壤特性,坡向和坡度,森林郁閉度和伴生植物,以及毫不移動的原地性。在這種生態環境中生存年限越長,野山參的野性越足,外觀特徵越是鮮明可辨。
野山參長在大自然中,沒有人工控制干擾,長得千姿百態,形狀各異,它的形狀特徵,有些是廣泛的個體差異無從把握,有些差異卻很有規律。野山參非常罕見了,但是山參的鑒別方法大多適用於山參及趴貨。在鑒別時都有借鑒意義。
(1)人參葉判斷年限擴展閱讀;
野山參 的生長對環境要求十分嚴格,自然條件、植被條件、林象條件、林地條件以及空氣、土壤、溫度、光照、水分等等都必須具備其生長要求,否則,野山參很難存活。野山參生長的自然條件生長范圍:東經117°~134°,北緯40°~48°海拔高度:
300米以上高山年降水量:500~1000mm生長期平均濕度:70%左右氣候條件:生長期林下透光率10~15%,分布地區年平均氣溫1~6.5℃。無霜期:不少於90天年有效氣溫≥10℃,積溫2000~3300℃。
❷ 野人參葉子的圖片是什麼樣子的
❸ 人工種植人參葉和籽能吃嗎
人工種植人參葉能吃,沒有吃籽的習慣。
人參葉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肥大,肉質,圓柱或紡錘形,末端多分歧,外皮淡黃色。葉為掌狀復葉,具長柄;輪生葉的數目依生長年限而不同,一般1年生者1片三出復葉,2年復葉,最多可達6片復葉;小葉5,偶有7片。人參葉主要治於暑熱口渴;熱病傷津;胃陰不足;消渴;肺燥乾咳;虛火牙痛。
《綱目拾遺》:百草本性,大率補者多在根,葉則枝節之餘氣,不可以言補也。參葉雖稟參之餘氣,究其力,止能行皮毛四肢,性帶表散,與參力遠甚,惟可施於生津潤燥,益肺和肝之用。今一概用作培補元氣,起廢救危,何不察之甚。
人參葉茶
製法:人參(人參食品)葉3g,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每日1次。
功能:益氣生津,養心補元。適用於冠心病等心臟病所致的心悸氣短、乏力口渴等症。
土人參葉雞蛋湯
主料:土人參葉150g,雞蛋1個,油、姜、鹽適量。
製法:食材准備,土人參葉泡水,洗凈控水備用。雞蛋打散後,加少許鹽,鍋燒熱,加入適量油,將姜絲爆香,放入土人參葉片,快炒二下,加入適量的水,水燒開後,放入雞蛋液,起了蛋花後,加入少量鹽,就可以起鍋了。
功效:增強免疫力。
現代研究表明,人參葉的葯理作用與人參極為相似。對腫瘤、肝炎、冠心病、阿狄森氏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能加強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加快神經沖動的傳導,縮短神經反射的潛伏期,增強條件反射,提高分析能力。
❹ 人參葉的介紹
人參葉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肥大,肉質,圓柱或紡錘形,末端多分歧,外皮淡黃色。葉為掌狀復葉,具長柄;輪生葉的數目依生長年限而不同,一般1年生者1片三出復葉,2年復葉,最多可達6片復葉;小葉5,偶有7片,
❺ 人參苗什麼時間種
人參苗4月種。
人參苗多生長在具有1月平均溫度-23-5℃,7月平均溫度20-26℃的氣候條件下,耐寒性強,可耐-40℃低溫,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一般生長在氣候條件為年積溫2000-3000℃,無霜期125-150天,積雪20-44厘米,年降水500-1000毫米的地方,人參喜冷涼濕潤氣候。喜斜射及漫射光,忌強光和高溫。土壤要求為排水良好、疏鬆、肥沃、腐殖質層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土的pH值5.5-6.2為宜。
種子播種是生產上採用的主要方法,育苗移栽或直播均可。保護地栽培全年都可播種。北京地區利用日光溫室栽培,可於初秋收獲種子後即行播種,播後約10天左右出苗。露地栽培以春栽較適宜,早春於3-4月間在溫室育苗,經霜後移植露地,或於4月下旬至5月露地直播。土人參的種子很小,以育苗移栽較好,同時播種的地畦必須精耕細耙,畦土要細碎,畦面要平整。
嫩枝扦插、露地扦插宜於春季進行,在溫室中以氣溫在20-30℃時進行較為適宜。扦插材料要選擇健壯的枝稍,長約6-8厘米,帶2對葉片,於葉節下約0.5厘米處剪下,保濕備插。苗床土要用素沙土,或珍珠岩,不加肥料,按行距5-10厘米,株距5厘米,先用竹枝插小孔後再把插穗插入,入土深約為插穗的1/3,或斜向入土2/3。扦插完後澆水,適當覆蓋遮光,保溫保濕,但水分也不宜過多。清水扦插。插穗長以7厘米左右最合適,插穗截取後,放在陰涼處1-2天,使切口癒合,然後插於清水中,浸水深度2-3厘米,在28℃左右的溫度下,2天即長出長1厘米左右的白根10條以上,即把長根的插穗移植在素砂土中,生長繁殖較直接扦插於土中快,成活率高。
出苗前,應搭前檐高100-133厘米、後檐高66-100厘米棚遮蔭。隨起,隨栽,一般按行株距(15-30)×(6-12)厘米,平栽或斜栽,覆土5-9厘米。搭棚分全蔭棚、又透棚、單透棚或雙透大棚等蔭棚種類,可根據氣候、土質及地勢條件選擇。
出苗後,鬆土除草消除雜草病株,培土追肥,疏花摘蕾向葉面上噴施葯材根大靈使根莖快速膨大,葯用含量大大提高。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並噴施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生長期間有斑點病、疫病和炭疽病為害,可用波爾多液噴射防治。
❻ 人參的葉子是什麼樣圖片
人參的葉子是如下圖所示:
人參葉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肥大,肉質,圓柱或紡錘形,末端多分歧,外皮淡黃色。葉為掌狀復葉,具長柄;輪生葉的數目依生長年限而不同,一般1年生者1片三出復葉,2年復葉,最多可達6片復葉;小葉5,偶有7片。
(6)人參葉判斷年限擴展閱讀:
另外,以下人群不適合吃人參葉或人參:
1、患有動脈硬化症
很多葯物都有奇妙的功效,談不上好與壞,只能說適合與否。人參中的蛋白質因子能抑制脂肪分解,加重血管壁脂質沉積,故有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硬化、糖尿病、脈管炎者應慎服人參。
2、血液黏稠
血液是傳導人體養分和垃圾的介質。血液黏度升高,血流不暢,中醫稱之為「血瘀」,是氣血阻滯的表現。人參有促進紅細胞生長的作用,紅細胞增多,血液黏度會更高。
3、失眠症患者
失眠症有許多原因,其中有一種最難治癒的是受到中樞神經影響的類型。人參有中樞神經興奮作用,失眠者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平衡失調,服人參只能加重失眠。
4、胃部疾病
中醫認為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西醫也十分重視消化器官的作用。現已查明,很多胃病的罪魁禍首是幽門螺旋桿菌,而人參對該病菌有保護作用,不利於葯物對其殺滅。
5、膽囊炎、膽結石患者
人體內肝臟分泌的物質貯存在膽囊里,等到消化食物的時候會經膽總管流入胃部。人參有類雌激素樣作用,能抑制膽道排泄膽汁使膽汁變稠。調查證明,長期服人參者膽石症發病率明顯增高。
因此,在服用人參前要先了解自己是否適合才行。
❼ 制首烏、黑大豆、女貞子、墨旱蓮、人參葉、喝多長時間少白發才變黑!
喝到變黑就行了
❽ 人參看葉子能看出年齡嗎
人參看葉子能看出年齡。
1年生人參僅生1枚3小葉構成的不完整的掌狀復葉,俗稱「三花」。
2年生人參生1枚5小葉的完整的掌狀葉片,俗稱「巴掌」。
3年生人參在地上莖頂端對生著2枚5小葉構成的掌狀復葉,俗稱「二甲子」。
4年生人參在地上莖頂端輪生著3枚5小葉構成的掌狀復葉,俗稱「燈檯子」。
5年生人參在地上莖頂端輪生著4枚5小葉構成的掌狀復葉,俗稱「四匹葉」。
6年生人參分別在地上莖的頂端輪生著4枚或5枚掌狀復葉,俗稱「五匹葉」。
6年以上人參多為5枚掌狀復葉,也有6枚掌狀復葉的,「六匹葉」的人參很少見。
這只適用於園參,野山參的年齡一般是不依靠葉子數目來確定的。
(8)人參葉判斷年限擴展閱讀:
野生人參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生長幾十年乃至上百年,參體上的皮越老,色澤越暗,人參越老。
參體上的鐵線紋是野山參的特怔之一,它形狀似鐵線匝扎,又細又密又深,圈圈相對,互不相連,這種鐵線紋越密越多,人參也就越老。
參須是人參用來吸收養分的,人參越老,參須越稀少,因此,老參的須簡潔、清爽。
人參在地下生長幾十年,會有許多參須腐爛又生長出來,腐爛的參須會留下一個個傷疤,也就是珍珠點了,因此,珍珠點越多,人參也越老。
❾ 人參葉。 圖片。 好吃嗎
人參葉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肥大,肉質,圓柱或紡錘形,末端多分歧,外皮淡黃色。葉為掌狀復葉,具長柄;輪生葉的數目依生長年限而不同,一般1年生者1片三出復葉,2年復葉,最多可達6片復葉;小葉5,偶有7片。人參葉主要治於暑熱口渴;熱病傷津;胃陰不足;消渴;肺燥乾咳;虛火牙痛。
❿ 人參苗長到什麼時間移栽
栽培要點:
人參屬半陰性植物,喜暖畏寒,在15~28℃溫度條件下生長良好。
低於8℃即休眠;喜燥畏濕,盆土濕度以30%左右為宜。
過濕易爛根。適宜生長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
盆栽一般可選用高約30cm的圓形泥盆,也可用長40cm,高25cm,寬20cm的方形盆,每盆栽2~4株。
一般需養植3~6年,其根才能長到胡蘿卜大小。盆土最好選用山坡上的腐殖土,也可用腐葉土6份、園土2份、河沙2份混合調劑。這樣的培養土質地疏鬆、通透性強、排水良好、有利根部發育,否則人參生長緩慢。人參種子一般8月份成熟。
採收後可立即盆播,也可進行砂藏,翌年春季再播種。
一般播後第三年或第四年開花結果。播種苗長到2~3年於早春芽未萌葉前進行移栽。
移栽時要選株形美、芽苞豐滿、須子全的苗。栽時應注意將芽苞朝上,斜栽入盆內。
播種和移栽用土,都要經過陽光曝曬或葯物處理的培養土,以利消滅土中的病菌和蟲卵。
養護人參的要訣是:
初春和晚秋放在向陽處,夏季必須遮蔭,給以散射光照,冬季休眠避光。澆水合適與否,是盆養人參成敗的關鍵。出土後如盆土過干可澆少量水。
生育期間一般也不能用大水澆苗,因為長期盆土濕潤或積水,容易引起爛根,以保持土層微見干,土中含水量相對穩定為好。
天氣乾旱和夏季常向枝葉上噴水給人參洗澡,對其生育有益。
因為葉面上的毛孔如蒙上大量灰塵,就會影響吸收紫外線,因而不利其生長。人參在移栽時要在培養土內施入經過發酵腐熟的豆餅和草木灰以及少量過磷酸鈣作基肥。
開花至坐果期可噴施0.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2~3次。9~10月葉片自然脫落,開始進入冬眠。
此時剪去莖,移入室內陰涼處(室溫保持在0~5℃之間),蓋上一層樹葉,整個冬季一般不要澆水。
待早春最低氣溫穩定在1℃以上進行換盆換土(宜每2~3年換一次)並逐漸出室,放置在向陽通風處,恢復正常管理。
3~6年生的植株,青果形成初期進行疏果,一般留20~30個大果,其餘的摘除,以利果實豐滿、粒大、美觀。若以增加根重為目的,應將整個花序剪除,不予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