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男生邊控是什麼意思
邊控即邊境控制,它是為防止涉案的外國人或者中國公民因其借出境之機逃避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給境內的國家、集體或個人財產等帶來重大損失,而通過法定程序在國邊境口岸對之採取限制出境的一種保全措施。
目前國內關於邊控的相關法律規定,主要是外國人出入境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入境管理法》 (以下簡稱「兩法」)和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印發的《關於依法限制外國人和中國公民出境問題的若干規定》 (以下簡稱《若干規定》)以及公安部發布的一些部門規章等。總體上講,這些規定比較原則,在適用中還需要不斷地加以完善。
(1)法律對邊控期限的規定擴展閱讀:
在限制出境期間,一般情況下,並不限制被控對象在國內活動的自由。對持有外國護照的當事人實施扣留護照、限制出境等措施後,必須在48小時內逐級報告上級人民法院,同時向同級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通報。決定限制出境時,扣照後,必要時可以通知外國使、領館該外方當事人護照已被法院扣留,防止被扣照人到使、領館以護照遺失為由申請補辦護照出境,造成強制措施落空。
㈡ 公安局與法院進行邊控的區別
公安機關進行邊控的對象主要是刑事案件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而人民法院通知進行邊控的對象主要是有未了結民事案件不能離境的民事案件被告人。
㈢ 邊控的處理方法
外國人出入境管理法第二十三條和中國公民出入境管理法第八條分別規定回了對於法院通答知有未了結民事案件不能離境的外國人和中國公民,不準出境。《若干規定》在參照"兩法"的基礎上,規定了對某些外國人和中國公民(與案件審理有利害關系的人員)依法予以辦理邊控手續,不準其出境。與案件審理有利害關系的人員一般指當事人本人或當事人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和業務經辦人,這些人對案件事實的調查和裁判的執行有直接關系,他們是否在我國境內直接影響到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和執行。
㈣ 請問民事案件判決要賠償對方25萬,因沒錢賠,對方有權利申請邊控嗎邊控有期限嗎
對方可以申請邊控
執行階段邊控期限一般會以被告執行判決為終結點
㈤ 被執行人限制出境有什麼規定
限制你乘坐飛機,就出不去,難道你走過去啊,不執行判決,沒誠信,有履行能力,還掉錢就可以出去啦。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
(2010年5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87次會議通過,根據2015年7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57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修正,該修正自2015年7月22日起施行)
為進一步加大執行力度,推動社會信用機制建設,最大限度保護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結合人民法院民事執行工作的實踐經驗,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
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限制消費措施,限制其高消費及非生活或者經營必需的有關消費。
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被執行人,人民法院應當對其採取限制消費措施。
第二條 人民法院決定採取限制消費措施時,應當考慮被執行人是否有消極履行、規避執行或者抗拒執行的行為以及被執行人的履行能力等因素。
第三條 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後,不得有以下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一)乘坐交通工具時,選擇飛機、列車軟卧、輪船二等以上艙位;
(二)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
(三)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
(四)租賃高檔寫字樓、賓館、公寓等場所辦公;
(五)購買非經營必需車輛;
(六)旅遊、度假;
(七)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
(八)支付高額保費購買保險理財產品;
(九)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被執行人為單位的,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後,被執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實際控制人不得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因私消費以個人財產實施前款規定行為的,可以向執行法院提出申請。執行法院審查屬實的,應予准許。
第四條 限制消費措施一般由申請執行人提出書面申請,經人民法院審查決定;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決定。
第五條 人民法院決定採取限制消費措施的,應當向被執行人發出限制消費令。限制消費令由人民法院院長簽發。限制消費令應當載明限制消費的期間、項目、法律後果等內容。
㈥ 一個進入法院黑名單的人會不會被限制出境(只是欠錢沒還)
一般只有失信被執行人才會被法院拉入黑名單,根據《民事訴訟法》和《公民出入境管理法》被法院拉入黑名單會被限制出境。
一、根據《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五條 執威懾制度
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其採取或者通知有關單位協助採取限制出境,在徵信系統記錄、通過媒體公布不履行義務信息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措施。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
第十二條 中國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準出境:
(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證件或者拒絕、逃避接受邊防檢查的;
(二)被判處刑罰尚未執行完畢或者屬於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三)有未了結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決定不準出境的;
(四)因妨害國(邊)境管理受到刑事處罰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被其他國家或者地區遣返,未滿不準出境規定年限的;
(五)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決定不準出境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準出境的其他情形。
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
第三條
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後,不得有以下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一)乘坐交通工具時,選擇飛機、列車軟卧、輪船二等以上艙位;
(二)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
(三)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
(四)租賃高檔寫字樓、賓館、公寓等場所辦公;
(五)購買非經營必需車輛;
(六)旅遊、度假;
(七)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
(八)支付高額保費購買保險理財產品;
(九)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被執行人為單位的,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後,被執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實際控制人不得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因私消費以個人財產實施前款規定行為的,可以向執行法院提出申請。執行法院審查屬實的,應予准許。
四、對失信被執行人採取:
(一)禁止部分高消費行為,包括禁止乘坐飛機、列車軟卧;
(二)實施其他信用懲戒,包括限制在金融機構貸款或辦理信用卡;
(三)失信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不得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
㈦ 什麼是「邊控」
是不是邊境控制的意思?就是不讓出國了,怕跑了不回來。
㈧ 邊控有期限嗎
會根據你的不同問題來處理。如果是法院的邊控就是要你履行完義務後才能恢復,一般邊控不超過三個月。
㈨ 被執行人逃至國外,可申請出境追嗎
被法院納入失信被執行人,一般還將會被限制高消費和限制出境,所以,在沒有履行法院裁判的法定義務前,失信人只能做澳門夢了。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一條對限制被執行人出境措施作了原則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又進一步作了詳細的規定,上述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程序的啟動。一般情況下,限制出境措施主要在申請執行人提出書面申請時採取,情況緊急等必要情況下,法院可依職權採取。二、限制出境的對象。不僅包括被執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法定代理人,而且還包括對債務履行有一定影響的直接責任人員。三、限制出境的解除。在限制出境期間,被執行人履行完全部義務的,執行法院應及時解除限制出境措施;被執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擔保或者申請執行人同意的,也可以解除限制出境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二十三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法》第八條規定,對外國人和中國公民在大陸境內有未了結的民商事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其限制出境措施。修訂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一條對限制出境措施作出了具體的規定:「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其採取或者通知有關單位協助採取限制出境。」限制出境的目的主要是促使被執行人履行債務,防止其通過出境逃避執行,故司法解釋規定,限制出境人員的具體范圍,在被執行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情況下,不僅包括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還包括財會人員等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就我國而言,對法定不批准出境人員實行通報備案制度。通報備案的機關分別是: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等單位。對法定不批准出境人員通報備案的期限一般為一年,特殊情況下不得超過五年。除有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外,一年以上五年以下不批准出境的決定,由市級通報備案機關作出;一年以下(含一年)不準出境的決定,由區、縣級通報備案機關作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關於依法限制外國人和中國公民出境問題的若干規定》的規定,人民法院對中國公民可根據通報備案對象的不同情況,採取相應的禁止、限制、控制出境的措施。一是當事人有未執行民事案件的,向當事人口頭通知或書面通知,在其案件(或問題)執結之前,不得離境;二是人民法院可作出限制出境協助執行通知,責令當事人不準出境,並扣留其身份證或者護照,註明不準出境的原因;三是人民法院未能扣留其身份證或者護照的,可要求公安機關協助收繳、吊銷其證件,或請公安機關宣布作廢;四是對未持有護照或者其他出入境證件的,可要求公安機關在限制出境期限內不予批准通報備案對象的出國(境)申請;五是如未能扣押被限制出境人員的證照,需在邊防檢查站阻止出境的,可要求公安、邊防機關協助邊控。控制措施主要有:掌握出入境動態、阻止出境、阻止出境且扣留證件、阻止入境、阻止入境且扣留證件、扣留人員。對需要掌握出入境動態的邊控對象,控制期最長不得超過1年。對需要採取其他控制措施的邊控對象,控制期限一般為1個月,最長不得超過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