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的版圖什麼時間就確定下來了
如果從黃帝算起,開始是黃河一隅,隨後逐漸擴大,夏朝在河南,諸侯都有各自領土,是個鬆散的聯邦。商代略有擴大,在紂王征服東夷時,對商王朝殘暴統治不滿的各部,乘虛攻擊商,取得政權。隨後中國版圖迅速擴大,有燕國(北京、河北)、東夷(山東)、秦國、楚國、吳越(江、浙)、晉國,先後承認周天子,其中還夾雜著若干小國,四川當時還很少與中原有甚瓜葛。
隨後大一統的局面來臨,秦朝統一天下,先後有四川、貴州、雲南(一部分)、兩廣(尚未全部征服),黃河的河套地區、現在的朝鮮、遼寧。中國內地版圖基本全部囊括。
經過漢楚爭霸,漢朝取得天下,在漢武時,進一步不鞏固秦時領土,征服兩廣、西南地區、內蒙甘肅等地,首次開發西域,直至中亞。
近三國內亂,大量少數民族內遷,晉朝政府的無能腐朽內斗,中國陷入亘古未有的大黑暗時代,很多民族滅亡或融入漢族。此期間中國的政權處於絕對弱勢,多次被顛覆,領土很小,只有長江以南地區尚為華夏族政權,但只是偏安一方,而且內亂不斷,長江以北為少數民族占據,混戰不斷。
最後具有鮮卑血統但已完全漢化的隋朝徹底統一中國,中國版圖基本恢復漢時面積,隨後隋煬帝遠征朝鮮,就攻不下,有殘暴不仁,激起民變,隋王朝被推翻。同樣擁有先輩血統的唐朝得到政權。中國隨後進入又一版圖擴張期。東北渤海國臣服(東三省、俄羅斯遠東、庫頁島)、突厥臣服(內外蒙古、俄羅斯遠東一部分)、吐蕃和親(西藏、尼泊爾)、西域得到有力控制,中亞應有強大的阿拉伯帝國所以沒能繼續向西擴展,南方得到了進一步開發,漢化程度已很高。
唐朝衰亡,中國有一次進入黑暗時期,吐蕃、西域、北方大部都已脫離獨立。宋朝趙匡乙奪得政權,領土之包括本部,河北、甘肅易手,中國偏安一方。隨著遼國、金國,不斷入侵,中國有一次被阻隔於長江。
蒙古崛起,迅速擴張之整個亞洲,歐洲東部,中國經過數十年頑強抵抗,還是被蒙古人打敗。隨後蒙古完全占據中國版圖,有新加入緬甸一部分。
明朝打敗蒙古人奪得政權,除西藏外中國大部全部光復,但外蒙還是獨立狀態,而且時時威脅明王朝。隨後明朝逐漸封閉、衰敗,滿人脫離明王朝,反叛。隨後在內憂外患中,明王朝滅亡。清朝順勢得天下,中國版圖又一次大擴張,西藏真正屬於中國,並派兵進駐,內外蒙古也向中央政府稱臣,西域。最北有庫頁島,台灣也正是進入中國版圖。
後面就不說了,是個中國人就應該了解的。
⑵ 國土證上的使用年限是按當天算起還是提前一天算起
房屋的使用年限是以土地證的時間來計算的,土地證的時間是從開發商購買回土地的當天開始計算答的,一般開發商從拿地到交付買受人使用基本上市2年左右,所以房屋拿到後就只剩下68年的使用年限了,土地年限到期後會有有關部門來評估建築物是否能正常使用,如果不能使用的話會收回土地並賠償產權人,如果能使用的話就讓產權人繳納些土地出讓金就可以繼續使用了。
⑶ 領土問題如何規定
一個國家的領土,領土包括領土、領海、領空。
1、國際法承認國家在其領土上行使排他的管轄權。領土同時也是國家行使主權的對象,是國際法的客體。明領土包括一個國家的陸地、河流、湖泊、內海、領海以及它們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領空),是主權國管轄的國家全部疆域。 位於國家主權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領土是國家行使主權的空間。
第一,何為國際法及聯合國憲章規定的獨立。
獨立是指主權國家中的一部份分裂獨立成新的主權國家。達成獨立的條件是:
一,母國與新獨立的國家簽署同意獨立的條約; 二,雙方建立外交關系; 三,劃分邊界及交換邊境地圖,將已獨立的國家的領土從自己的地圖上取消;
四,雙方舉行主權移交儀式;
五,聯合國承認
2、領土包括一個國家的陸地、河流、湖泊、內海、領海以及它們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領空),是主權國管轄的國家全部疆域。領土是位於國家主權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領土是國家行使主權的空間。國際法承認國家在其領土上行使排他的管轄權。領土同時也是國家行使主權的對象,是國際法的客體。
領土,是位於國家主權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領土是國家存在和發展的自然物質前提,是構成國家的基本要素之一。
領土可大可小,但必須相對固定,才可能成為國家。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在國際法上不構成國家。但國家的領土並不要求絕對確定,部分邊界未劃定,或存在邊界爭端,均不妨礙其為國家。國家領上由各種不同的部分組成,它包括領陸、領水、領空以及領陸和領水的底土。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在國際法上不構成國家。但國家的領土並不要求絕對確定,部分邊界未劃定,或存在邊界爭端,均不妨礙其為國家。
領土包括一個國家的陸地、河流、湖泊、內海、領海以及它們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領空),是主權國管轄的國家全部疆域。
領土 - 主權內容
國際法認為,領土主權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領土所有權。國家對其領土范圍內的一切土地、水域、底土和空間資源擁用佔有權、使用權、開發權、支配權和保衛權。任何外來勢力,侵犯了一個國家的上述權力,就構成了侵略。一個國家有權力運用任何手段反對外來侵略,以保衛自己的領土主權不受侵犯。二是領土管轄權。國家對其領土范圍內的人、事、物,擁有排他的管轄權。國家可依照本國法律,對領土范圍內的一切人、事、物進行管轄和外理,任何外來勢力和他國無權干預。三是領土主權不容侵犯。領土主權、領土完整是國家政治獨立的重要標志,是久經確認的最基本的國際關系准則和最重要的國際法基本原則。
領土是一個國家立足的根本,是國家自下而上與發展的物質基礎。領土之爭,實質就是爭奪國家主權,爭奪國家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歷史上的大多數戰爭,都是因領土爭端而引發的。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領土爭端成為當今世界局部戰爭和沖突不斷的一個重要原因。
領土 - 包含范圍
領土包括陸地和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國家領土分為領陸、領水(包括內水和領海)和領空3個部分,上及高空,下及底土。領水附隨於領陸。領空和底土又附隨於領陸和領水。因此領陸是最重要的部分,是領土的主要成分,領陸如發生變動,附隨於領陸的領水、領空和底土亦隨同變動。
領土 - 中國領土
1958年9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領海的聲明》宣稱,中國領土除大陸外還包括沿海島嶼和同大陸及其沿海島嶼隔有公海的台灣及其周圍各島、澎湖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屬於中國的島嶼。中國領海寬度為12海里,並採用直線基線,在基線以內的水域,包括渤海灣、瓊州海峽在內都是中國的內海。在基線以內的島嶼,包括東引島、高登島、馬祖列島、白犬列島、烏岴島、大小金門島、大擔島、二擔島、東椗島在內,都是中國的內海島嶼。
領土 - 主權原則
國家領土不僅是國家行使主權的空間,同時也是國家及其人民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1974年12月12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第2條確認國家對其自然資源享有「充分的永久主權」。國家對領土的主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內容和表現。領土主權是指國家在其領土內行使的最高的、排他的權力,處在其領土內的一切人和物都受其管轄。
領土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獨立的重要標志,侵犯一國的領土主權和領土完整,在現代國際法上是最嚴重的違法行為。領土主權不可侵犯是國際法久經確認的重要原則。1945年制訂的《聯合國憲章》第2條第4項規定:「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繫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中國於1954年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萬隆會議十項原則、1974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都強調領土主權原則為現代國際法的基本原則。
領土 - 取得方式
西方國際法學家中曾有人提出所謂領土取得的五種方式,即:先佔或佔領、時效、添附、割讓和征服。這些方式除添附,即土地由於新形成而造成的增加外,在現代情況下實際意義已不甚大。割讓和征服因《聯合國憲章》禁止侵略戰爭而被禁止。現在地球上已基本上無無主的、可以由個別國家任意佔領的土地,因而先佔已不大可能。一國領土被他國長期侵佔而不反抗的情形也不大可能,因此「取得時效」也極難成立。但在處理領土爭端時,為了查明有關國家領土權利的來源,這些方式有時還被引用。至於有些領土轉讓方式,如贈與、買賣、交換等雖是合法的,但現已少見,僅在劃定邊界時有時有部分領土的交換。
在現代國際實踐中,領土的變動主要是發生在殖民地獨立的情況。民族自決是現代國際法上主要的領土取得方式,所取得的領土主要是有關民族原來居住的土地。兩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會議都曾對一些國家的領土作了變動,這種變動有的是以民族自決原則為根據,有的是以恢復被侵略前原狀為根據,有的則帶有強權政治的色彩。此外,公民投票也曾被一些學者看作領土取得的一種方式。公民投票既是由居民以投票方式決定土地的歸屬,也是民族自決原則的一種表現方式。但實際上有時被一些強國利用作為欺騙國際輿論的手段。
領土 - 主許可權制
國際法承認領土的不可侵犯性和領土主權的排他性,但這並不排除國際法或國際條約對領土主權的行使加以某些限制。國際法對國家領土主權行使設定的一般限制,包括每個國家應允許外國商船在其領海內無害通過;每個國家都有義務防止任何人在其領土上作有害他國的行為,如污染鄰國的空氣或水流、用人為的方法妨害下游鄰國對河水的利用、在邊界地區設立靶場危及鄰國人民的安全,或利用其領土作為對鄰國進行顛覆活動或其他犯罪的基地等。
領土主權也可以受到國際條約的特殊限制。如果這種條約是根據締約雙方平等和自願的原則簽訂的,不損害任何一方主權的,則為國際法所允許。例如,根據條約,一國允許另一國公民在其領水內捕魚,一國給予一個內陸國在其領土上通過的權利等。
領土 - 共管機制
即國際共管。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根據條約對同一領土享有主權。在此情形下,可以認為這些國家對該領土的主權互為限制。如1867年3月18日,日、俄《樺太島暫行章程》規定,日俄共同領有樺太島(即庫頁島);又如1914年以後英、法對南太平洋的新赫布里底群島共管,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澳、新對諾魯島共管。
應該和上述情況嚴格加以區別的是,根據不平等條約對一國領土主權所加的限制。這種限制是對有關國家領土主權的嚴重侵犯,是違反國際法的。例如,1898年帝國主義強國強迫在中國取得租借地,列強根據1901年《辛丑條約》在北京設立由外國管理的使館區,美國根據1903年《關於開鑿通洋運河的條約》從巴拿馬取得巴拿馬運河區的租借權等,這都是違反國際法的,是對國家領土主權的嚴重侵犯。
領土 - 領土爭端
領土神聖不可侵犯。領土是位於國家主權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是國家行使主權的空間,是構成國家主權的根本要素之一。具備一定面積的國際公認的固定領土,是構成國家的基本條件之一。
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與周邊某些國家之間存在的領土爭議問題尚未完全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得好可以為我們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如果處理得不好,或者因為一些不穩定因素引發戰爭或事端,就會沖出中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保持。
中印兩國邊境存在著復雜的領土爭端。中印邊界全長約2000公里,兩國涉及爭議的邊界領土面積達12.5萬平方公里,不僅是中國周邊而且是世界上國家間爭議面積最大的地區。其中東段約9萬平方公里、中段約2000平方公里為印方控制,西段約3.3萬平方公里。
⑷ 中國的國土面積是什麼時候確定的
1045萬平方公里 而不是960萬
最新一期的《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文章《追尋中國大勘界》文章中提到,中國各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面積相加並不等於960萬平方公里。而根據最近10年的土地詳細查詢和衛星遙感圖象的判斷,960萬平方公里已經被一些公開出版的書記認為不確定,實際為1045萬平方公里。文章認為,造成各種圖書書籍說法不一的主要原因是我國行政區域界限一直不清晰。
2001年6月底,歷時5年的中國國土大勘界接近尾聲,全國68條省界和2800多個縣級行政單位界限的勘定基本完成,中國終於結束了2000多年來行政區劃分界限不清的歷史。《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對這次勘界的背景和內幕進行了追蹤。
據說,中國國土總面積960萬平方公里這個數字,是1949年第一次全國政協會議召開以前,周恩來總理要求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作戰部用兩天時間速算出來的。由於中國和一些鄰邦如前蘇聯、印度的部分國界未勘定,更由於底帳不清和缺乏確切的統計數據,這一約定俗成的說法一直沿用了半個世紀。
隨著歷時5年的中國國土大勘界的結束,中國實際國土面積將見分曉。
參考資料:http://www.beelink.com/20010831/191452.shtml
⑸ 國土證與房產證上的土地使用年限為什麼不一樣
土地使用證上的使用年限是跟你的土地使用性質、出讓時間有關系。
房產是私有財產,不存在使用年限的問題。
⑹ 國土使用證期限怎麼只剩幾年了
1、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期限為70年,因此國土使用證上面有期限的規定;
2、不過不用擔心,我國物權法規定,住宅的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期限屆滿後,自動續期。
如有幫助,請採納!
⑺ 為什麼有的土地使用證上沒有使用年限
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出讓土地使用權,這個是有年限的,住宅70年,商業年,工業50年。另一種是劃撥土地使用權,這個是沒有年限的。
劃撥土地使用權是土地使用者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所取得的或者無償取得的沒有使用期限限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五條,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土地登記申請,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確認使用權。其中,中央國家機關使用的國有土地的登記發證,由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具體登記發證辦法由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等有關部門制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六十一條,以出讓或者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登記,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核實,由同級人民政府頒發土地使用權證書。土地使用證的變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六條,依法改變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因依法轉讓地上建築物、構築物等附著物導致土地使用權轉移的,必須向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土地變更登記申請,由原土地登記機關依法進行土地所有權、使用權變更登記。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變更,自變更登記之日起生效。依法改變土地用途的,必須持批准文件,向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土地變更登記申請,由原土地登記機關依法進行變更登記。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房地產轉讓或者變更時,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申請房產變更登記,並憑變更後的房屋所有權證書向同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經同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核實,由同級人民政府更換或者更改土地使用權證書。
⑻ 國家領土范圍是如何確定的
由雙邊或多邊條約予以明確,相鄰國家之間及有爭議國家之間簽訂條約,或者提交國際組織予以裁決。無關國家及組織無權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