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慈善組織應當多長時間向社會公開
三個月。
慈善組織、紅十字會要按照逐級撥付逐級公布的要求,將接收單位的名稱、接收款物的金額數量及時向社會公開。
對於公開募捐和實施周期超過六個月的慈善項目,慈善組織、紅十字會應根據相關規定,按照至少每三個月公開一次的要求,在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台「慈善中國」上盡快完成對公開募捐和項目實施情況的第一次全面公布。
(1)社會募捐期限擴展閱讀
由於公益慈善組織運營資金來自於社會公眾的捐募或者是政府補貼資助,而組織的實際運營人也是從組織的運營資金中獲取自身的日常勞務費用,為此,非常有必要把組織運營資金的開支細節加以透明公示,以便於實際運營人獲取組織之外的公眾的信賴,使組織能夠獲得更多的認可和更多的捐募款項。
在日本,公益慈善組織募捐來的善款嚴格限定為只能用於公益慈善項目,不能作為實際經營者提取管理費的來源,並嚴格規范善款用途、員工酬勞、社會監督等方面的款項使用問題。這保證了日本紅十字會從成立以來,一直得到民眾的信任,也使日本紅十字會的管理經驗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2. 慈善組織應當什麼時候向社會
慈善組織應當每年向社會公開其年度工作報告和財務會計報告。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的財務會計報告須經審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七十二條慈善組織應當向社會公開組織章程和決策、執行、監督機構成員信息以及國務院民政部門要求公開的其他信息。上述信息有重大變更的,慈善組織應當及時向社會公開。
慈善組織應當每年向社會公開其年度工作報告和財務會計報告。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的財務會計報告須經審計。
(2)社會募捐期限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七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向社會公開下列慈善信息:
(一)慈善組織登記事項;
(二)慈善信託備案事項;
(三)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名單;
(四)具有出具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票據資格的慈善組織名單;
(五)對慈善活動的稅收優惠、資助補貼等促進措施;
(六)向慈善組織購買服務的信息;
(七)對慈善組織、慈善信託開展檢查、評估的結果;
(八)對慈善組織和其他組織以及個人的表彰、處罰結果;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公開的其他信息。
3. 社會募捐
到門戶網站去聯系博客站長,讓他將你的募捐做下廣告,然後就會有很多人去你的博客看。
你也可以拍段小視頻,傳給優酷。
你還可以聯系電視台或者報紙
4. 2020年以後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有效期為幾年
《財政部 稅務總局 民政部關於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事項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 民政部2020年第27號)第六條規定,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在全國范圍內有效,有效期為三年。
5. 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是否全國范圍內有效有效期幾年
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 民政部關於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事項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 民政部2020年第27號)的規定:「六、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在全國范圍內有效,有效期為三年。
本公告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第一種情形,其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自發布名單公告的次年1月1日起算。本公告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第二種和第三種情形,其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自發布公告的當年1月1日起算。
……
十五、本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起執行。《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民政部關於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60 號)、《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民政部關於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財稅〔2010〕45 號)、《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民政部關於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確認審批有關調整事項的通知》(財稅〔2015〕141號)同時廢止。
尚未完成2019年度及以前年度社會組織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確認工作的,各級財政、稅務、民政部門按照原政策規定執行。2020年度及以後年度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確認及管理按本公告規定執行。」
6. 慈善組織應當多長時間向社會公開財務報告
慈善組織應當每年向社會公開其年度工作報告和財務會計報告。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的財務會計報告須經審計。
慈善組織應當對信息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不得以新聞發布、廣告推廣等形式代替應當履行的信息公開義務。
(6)社會募捐期限擴展閱讀:
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活動,應當在募捐活動現場或者募捐活動載體的顯著位置,公布組織名稱、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備案的募捐方案、聯系方式、募捐信息查詢方法等,並在統一信息平台向社會公開。慈善組織與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合作開展公開募捐的,還應當公開合作方的有關信息。
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發布募捐信息。
7. 慈善機構應該多久向社會公布
慈善機構應該在公開募捐活動結束後三個月內公開相關的慈善信息信息。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應當在慈善項目終止後三個月內,在統一信息平台向社會公開慈善項目實施情況。
根據《慈善組織信息公開辦法》第八條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活動,應當在公開募捐活動結束後三個月內在統一信息平台公開下列信息:
(一)募得款物情況;
(二)已經使用的募得款物的用途,包括用於慈善項目和其他用途的支出情況;
(三)尚未使用的募得款物的使用計劃。
公開募捐周期超過六個月的,至少每三個月公開一次前款第(一)、第(二)項所規定的信息。
(7)社會募捐期限擴展閱讀:
《慈善組織信息公開辦法》第十條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應當在慈善項目終止後三個月內,在統一信息平台向社會公開慈善項目實施情況,包括:項目名稱、項目內容、實施地域、受益人群、來自公開募捐和其他來源的收入、項目的支出情況,項目終止後有剩餘財產的還應當公開剩餘財產的處理情況。項目實施周期超過六個月的,至少每三個月公開一次項目實施情況。
第十一條慈善組織擔任慈善信託受託人的,應當每年至少一次將信託事務處理情況及財務狀況在統一信息平台向社會公開。
8. 民政部對網路募捐平台有什麼規定
《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
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應當在民政部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發布公開募捐信息,並可以同時在以本慈善組織名義開通的門戶網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移動客戶端等網路平台發布公開募捐信息。
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成立後,對慈善中國全國慈善信息平台進行了迭代升級,開發了移動端頁面,優化辦事服務流程,推動實現慈善信息全國一網可查。
(8)社會募捐期限擴展閱讀:
個人求助不屬於《慈善法》規制的范圍,但對於個人求助在公開募捐平台上發布也沒有禁止性的規定。主要是平台要做好風險提示。
個人救助是《慈善法》立法中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按照法律規定,個人求助不屬於《慈善法》規制的范圍,個人求助信息也就不屬於慈善募捐的公開信息。
但是對於個人求助,《慈善法》也做了開放式的規定,可以在媒體上發布這種信息,但是媒體應該履行相應責任,要向社會公眾進行風險提示,告訴公眾這不屬於慈善募捐的信息,信息的真實性要由發布的個人承擔。
9. 大家知道怎樣進行社會募捐嗎愛心傳遞!
募捐流程安排(提醒:一般最好不要募捐現金,只捐物) 一、前期宣傳(通過網路與社會媒體發出募捐信) 二、錢物收集 三、錢物整理、運輸 當然之前要做的是 活動招募參 與人員:一般一下人數就夠了, 活動後勤人員:10名 (不限制人群) 2、活動運輸人員:4名 (限愛心之旅正式成員) 3、物品登記員:3 名 (限愛心之旅正式成員) 4、物品分類人員:4 名 (限愛心之旅正式成員) 5、咨詢人員:3名 (限愛心之旅正式成員) 6、後備人員:5名 (限愛心之旅正式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