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辦理社保視同繳費年限應需要哪些手續
辦理退休手續時,認定視同繳費年限時只需要帶你個人檔案就可以了,只要你個人檔案里記錄的資料符合認定視同繳費條件,就可以被認定為視同繳費。
『貳』 視同繳費年限如何從省級轉移到地方
原參保地出具《基本養老繳費憑證》,你帶到現工作地社保申請辦理轉移,因為視同繳費年限涉及到必須有檔案,那麼應該連檔案一起轉移。 最後由接受地勞動部門進行工齡的認定。
『叄』 安徽省職工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到那一年
從開始工作時間到1992年10月份期間的工作時間都是視同繳費工齡
『肆』 安徽省職工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到那一年截止
一般從參加工作開始,至當地正式實行社會保障那個月(企業開始繳納養老保險)。
各地各單位具體參保時間不一樣,主要看原單位參保時間。
『伍』 安徽退休視同繳費年限補助
許多即將退休的老同志都十分關心自己退休後能得到多少養老金。其實,根據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養老金計算辦法,再到當地的社保網站上查閱自己的參保數據,可以大致計算出本人退休時的養老金。
養老金由以下公式計算
1996年1月1日及其以後的參保人員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1996年1月1日以前參加工作的參保人員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例如:根據上述公式,假定男職工在60歲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000元。
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時,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0.6)÷2×15×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1.0)÷2×15×1%=75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3.0)÷2×15×1%=1500元
累計繳費年限為40年時,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0.6)÷2×40×1%=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1.0)÷2×40×1%=20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3.0)÷2×40×1%=4000元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39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12。
計發月數為:50歲為195月、55歲為170月、60歲為139月
例如,某人55歲退休,個人賬戶中存款余額為51000元,那麼,個人賬戶養老金為
51000元÷170月=300元/月
對於1996年之前的視同繳費年限,體現在過渡性養老金中。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同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基本相同,公式如下:
過渡性養老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視同繳費年限×1.4%
『陸』 視同繳費的年限怎麼辦理
視同繳費年限不是辦理的。只要是在社保制度建立之前的員工,有檔案,檔案中有計版劃指標招工登記權表、計劃招工合同制工人登記表,有入廠登記表。退休時提供檔案以此為依據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後才會有「視同繳費年限」。
『柒』 合肥如何查詢視同繳費年限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當地未實施社保繳費制度之前的工齡視同繳費年限
所以在看你朋友所在地區是哪年開始實施社保繳費制度的,另外可以本人拿身份證去社保中心查詢一下繳費明細,裡面會列出視同繳費年限、中斷的年限
如果要補繳,可以在辦理退休時一次性補足,在辦退休的社保中心進行補繳
『捌』 如何辦視同繳費年限
2011.7.1實施《社會保險法》後,一些地方社保局辦理養老保險時,還執行「凡是自動離職的視同繳費年限,都一律取消資格,不計算。不管你是20年,還是40年工齡;都等於零。」 查《社會保險法》,沒有「取消視同繳費年限資格,不計算」的條文。 查網上,各省市執行的標准不一。 按理說:視同繳費年限就等於實際繳費年限。是不能取消資格的。 如:一個人從2000年至2011年實際繳費12年,之後被開除了。就沒收他12年的繳費。不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