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說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倒掛預兆經濟衰退風險
從歷史上來看,債券收益率曲線倒掛是經濟發生衰退的前兆之一。
2000年下半年,美國國債到期收益率發生倒掛。2000年10月30日,3個月期的美國國債到期收益率為6.39%,而10年期的國債到期收益率為5.74%。也就是說,持有一個國債3個月的投資回報率比持有國債10年能夠獲得的投資回報還要來得高。2001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
2006年下半年,美國國債到期收益率曲線再次發生倒掛,3個月期國債的到期收益率比30年期的到期收益率還要高。2年後的2008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
回顧歷史上收益率曲線倒掛和經濟衰退之間的關系,就會發現以下這個規律:10年期國債和3個月國債收益率之間的差別與經濟增長/衰退的相關性最高。一般來講,當3個月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和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發生倒掛後,在1年到1年半以後,就可能會發生經濟衰退。
目前,美國10年期的國債到期收益率比3個月期的國債收益率還高出0.46%左右,還沒有發生倒掛。假設這個趨勢持續,整個收益率曲線繼續變平甚至倒轉過來時,我們就需要提高警惕,注意可能發生的經濟衰退風險。
② 利率倒掛是指什麼
存款利率倒掛是指利率期限結構(yield curve or term structure)中出現長期存款利率水平低於中短版期存款利率水平的現象。
流動性偏好理論認為權在正常的市場中,由於人們偏好中短期流動性的資金,因此中短期利率水平會低於長期利率水平;
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出現了長期利率水平低於中短期的情況,並且這種現象持續存在,也被稱為「格林斯潘長期利率之謎」問題;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人們預期長期經濟疲軟,央行會維持低利率政策,因此長期利率更低;
而中短期危機局面中,資金緊張,流動性緊張,引發中短期利率上升,出現利率倒掛的情況。
③ 利率倒掛的介紹
利率倒掛是指利率期限結構(yield curve or term structure)中出現長期利率水平低於中短期利率水平的現象。流動性偏好理論認為在正常的市場中,由於人們偏好中短期流動性的資金,因此中短期利率水平會低於長期利率水平。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出現了長期利率水平低於中短期的情況,並且這種現象持續存在,也被稱為「格林斯潘長期利率之謎」問題。一種可能的解釋是人們預期長期經濟疲軟,央行會維持低利率政策,因此長期利率更低;而中短期危機局面中,資金緊張,流動性緊張,引發中短期利率上升,出現利率倒掛的情況。
④ 如何評價三種利率期限結構理論
利率的期限結構:是指利率與金融資產期限之間的關系,是在一個時點上因期限差異而產生的不同的利率組合。利率的一般結構:是指在一特定時點由普遍存在的各種經濟因素所決定。
1、預期假說
利率期限結構的預期假說首先由歐文·費歇爾(Irving Fisher)(1896年)提出,是最古老的期限結構理論。
預期理論認為,長期債券的現期利率是短期債券的預期利率的函數,長期利率與短期利率之間的關系取決於現期短期利率與未來預期短期利率之間的關系。
因此,如果預期的未來短期債券利率與現期短期債券利率相等,那麼長期債券的利率就與短期債券的利率相等,收益率曲線是一條水平線;如果預期的未來短期債券利率上升,那麼長期債券的利率必然高於現期短期債券的利率,收益率曲線是向上傾斜的曲線;如果預期的短期債券利率下降,則債券的期限越長,利率越低,收益率曲線就向下傾斜。
這一理論最主要的缺陷是嚴格地假定人們對未來短期債券的利率具有確定的預期;其次,該理論還假定,資金在長期資金市場和短期資金市場之間的流動是完全自由的。這兩個假定都過於理想化,與金融市場的實際差距太遠。
2、市場分割理論
預期假說對不同期限債券的利率之所以不同的原因提供了一種解釋。但預期理論有一個基本的假定是對未來債券利率的預期是確定的。如果對未來債券利率的預期是不確定的,那麼預期假說也就不再成立。只要未來債券的利率預期不確定,各種不同期限的債券就不可能完全相互替代,資金也不可能在長短期債券市場之間自由流動。
市場分割理論認為,債券市場可分為期限不同的互不相關的市場,各有自己獨立的市場均衡,長期借貸活動決定了長期債券利率,而短期交易決定了獨立於長期債券的短期利率。根據這種理論,利率的期限結構是由不同市場的均衡利率決定的。市場分割理論最大的缺陷正是在於它旗幟鮮明地宣稱,不同期限的債券市場是互不相關的。因為它無法解釋不同期限債券的利率所體現的同步波動現象,也無法解釋長期債券市場的利率隨著短期債券市場利率波動呈現的明顯有規律性的變化。
3、流動性偏好假說
希克思首先提出了不同期限債券的風險程度與利率結構的關系,較為完整地建立了流動性偏好理論。
根據流動性偏好理論,不同期限的債券之間存在一定的替代性,這意味著一種債券的預期收益確實可以影響不同期限債券的收益。但是不同期限的債券並非是完全可替代的,因為投資者對不同期限的債券具有不同的偏好。范·霍恩(Van Home)認為,遠期利率除了包括預期信息之外,還包括了風險因素,它可能是對流動性的補償。影響短期債券被扣除補償的因素包括:不同期限債券的可獲得程度及投資者對流動性的偏好程度。在債券定價中,流動性偏好導致了價格的差別。
這一理論假定,大多數投資者偏好持有短期證券。為了吸引投資者持有期限較長的債券,必須向他們支付流動性補償,而且流動性補償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因此,實際觀察到的收益率曲線總是要比預期假說所預計的高。這一理論還假定投資者是風險厭惡者,他只有在獲得補償後才會進行風險投資,即使投資者預期短期利率保持不變,收益曲線也是向上傾斜的。
⑤ 利率期限結構理論 如何解釋 利率的同向變動 和 收益曲線 向上傾斜兩種現象
利率期復限結構理論及其發制展主要有三個:
預期假說 市場分割理論 流動性偏好假說
其中預期假說只能解釋利率同向變動
市場分割理論只能解釋收益曲線向上傾斜
只有流動性偏好假說可以同時解釋利率的同向變動 和 收益曲線 向上傾斜
下面是流動性偏好假說的說明
流動性偏好假說 希克思首先提出了不同期限債券的風險程度與利率結構的關系,較為完整地建立了流動性偏好理論。
根據流動性偏好理論,不同期限的債券之間存在一定的替代性,這意味著一種債券的預期收益確實可以影響不同期限債券的收益。但是不同期限的債券並非是完全可替代的,因為投資者對不同期限的債券具有不同的偏好。范·霍恩(Van Home)認為,遠期利率除了包括預期信息之外,還包括了風險因素,它可能是對流動性的補償。影響短期債券被扣除補償的因素包括:不同期限債券的可獲得程度及投資者對流動性的偏好程度。在債券定價中,流動性偏好導致了價格的差別。
⑥ 有些商品在國內外出現倒掛現象是什麼意思或者說明什麼問題
郭敦顒回答:
中國出口的商品,有些商品的價格在國外的比國內的便宜,這叫做商品價格在國內外倒掛。
⑦ 房價倒掛現象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房價與應該呈現的趨勢相反的反常現象。
分析導致城、郊房價倒掛現象的原因,無外乎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就是土地價格暴漲因素的推動。隨著市區土地的稀缺和匱乏,北京郊區的地價突飛猛進,近期不少「地王」就產生在城郊,而一旦「地王」產生,周邊房價立馬加速上漲。
其次,開發商借城市規劃忽悠造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百姓的恐慌性購房,通州房價近期的上漲就是一個典型。
再次,不排除許多居民由於在城區買不起房而集中到郊區購買,從而導致郊區房價一時飛漲的情況。
價格倒掛是商品的購進價格高於銷售價格。商品在流通環節或產銷地區間出現的價格反常現象。其類型大致有:
(1) 產銷價格倒掛,即同種商品在同一時間內銷售價格低於生產者的出廠價格。
(2) 購銷價格倒掛,即同種商品在同一時間的銷售價格低於購進價格。
(3) 批零價格倒掛,即同種商品在同一時間的零售價格低於批發價格。
(4) 城鄉價格倒掛,即同種商品在同一時間內城市的銷售價格低於農村的購進價格。
⑧ 誰能解釋一下現在的匯率倒掛現象
是指人民幣在境內外的匯率呈相反走勢:境外,人民幣在貶值(很多機構和投資者在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大批拋售人民幣,買入美元;預期人民幣跌、美元漲);境內,人民幣是在升值的,與美元的兌換價屢創新高。受危機影響的歐美機構,減少在亞洲的資金頭寸,國際資本有撤退的跡象。由於擔心中國恢復人民幣對美元的穩定,以及市場上出現炒作唱空中國經濟的聲音,過去做多人民幣做空美元的套利投機者紛紛買進美元平倉。一些利用境內外利差、匯差進行套利的國內機構和企業,境外外匯借款也面臨再融資的壓力。有一段時間香港市場上包括中銀香港在內的所有機構都無美元頭寸可售,市場幾近關閉,只能到國內尋找美元,把壓力傳導到國內市場。
⑨ 什麼是存貸款利率倒掛
存款利率倒掛是指利率期限結構(yield curve or term structure)中出現長期存款利率水平低於中短期存款利率水平的現象。
流動性偏好理論認為在正常的市場中,由於人們偏好中短期流動性的資金,因此中短期利率水平會低於長期利率水平;
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出現了長期利率水平低於中短期的情況,並且這種現象持續存在,也被稱為「格林斯潘長期利率之謎」問題;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人們預期長期經濟疲軟,央行會維持低利率政策,因此長期利率更低;
而中短期危機局面中,資金緊張,流動性緊張,引發中短期利率上升,出現利率倒掛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