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古幣排行年限

古幣排行年限

發布時間:2021-07-18 16:36:57

『壹』 什麼時候的古錢幣值錢

歷代古錢幣具有歷史、文物價值,錢幣存世量很少、版別少的錢幣。如:古錢診稀50品。金的開元通寶,金的淳化元寶,九疊篆皇宋通寶、靖康通寶、元寶,三孔布、齊留字刀、圜錢、楚貝幣(金質)等。近幾年歷代中檔古錢幣也升值也很快。http://xiangce..com/picture/album/list/#pic

『貳』 清朝哪些古幣值錢排行

清朝古幣,值錢的當屬,光緒元寶,銀元。
光緒元寶戶部一兩銀幣的特徵
一、戶部庫平一兩為中國最大的機制龍銀。
二、
戶部一兩可由"兩"字筆法從"人"、或"入"分為兩版。
三、
該幣市場價值高,市場價值應當在百萬以上。
四、
該幣規格尺寸:本幣直徑是43.4毫米,邊緣高起處尺寸在3.1毫米,比例值為14:1,標准庫平一兩的重量應當在37.3克。尺寸規格來歷:戶部造幣廠委託日本正金銀行代辦模具,洽詢日本大阪造幣局,該局認為若以邊緣凸起處為准,硬幣的直徑應為其14倍或15倍,如以錢幣本身地章處的厚度為准,則直徑應在17至18倍。
五、
該幣實際生產數量:本幣在袁世凱批准後總共試制了六七千枚。
六、
該幣是中國所有龍洋圖案銀元(包括國外發行的所有銀幣)中,工藝最精湛,雕工最完美,浮雕感最強烈的品種,鏡面平整光滑,紋飾的相慣線(相慣線--現代機械制圖學術語,即平面與平面、平面與曲面及曲面與曲面之間的交線。)顯得非常清晰,特別是戶部一兩系列銀幣鑄造精美,字口、紋路和邊齒深峻,完全是國外鑄造的樣幣風格。作為准備流通的貨幣(盡管沒有流通),其暗記防偽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可匹敵,錢幣表面的包漿醇厚,即便是對銀元沒有研究的外行也是愛不釋手,極具觀賞性。
戶部一兩銀幣,楷書文字書法極為精湛、大氣,間架結構平衡舒展,在龍洋里首屈一指。而贗品幾乎是千篇一律的具有文字不流暢、圖像模糊的特徵,其文字走失風神,一般含銀量低,也沒有什麼銹色包漿,防偽暗記更是無從談起!贗品偽幣純屬東施效顰。
事實上,迄今鑄造的銀、銅幣的文字也沒有哪一種可以與戶部一兩的文字相比。最重要的兩點:一是該幣幾乎每一筆筆畫中以及紋飾中均添加了迄今難以模仿的圓點暗記,令人嘆為觀止。二是背面盤龍龍眼內有兩顆清晰的內視龍睛,直指龍珠,簡直就是最優秀的盤龍浮雕作品。至今為止的諸多的臆造幣、仿造幣文字和鑄造上無一可望其項背。
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貨幣之一。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引進英國鑄幣機器鑄造銀元和銅元,之後各省紛紛仿效。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
銀幣光緒元寶1898年發行,成色為91%。正面鑄有銘文,頂部鑄楷體"XX省造"或"造幣總廠",底部鑄"庫平七錢二分",中心直讀"光緒元寶"四字,幣中心為滿文"光緒元寶"。銀幣背面外圈頂部用小號英文標准字體銘"XX省造"或"造幣總廠"字樣,下面為英文"庫平七錢二分",內圈鑄有中心為蟠龍圖,品相精緻,其審美風格獨持,錢幣正面鮮然可見滿漢文化的融合,而錢背卻明確標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錢幣雖小,也可管窺社會文化一斑。

『叄』 古幣一般都值錢嗎

古幣的價值主要和以下幾方面有關:存世量,也就是稀有程度;歷史價值;藝術價值;製造工藝等有關。如果存世量大就是時間較久遠價格也不會有很高的價格。例如五銖錢,最近的使用年限距今也有1300多年了,但是因為它共使用了700多年所以品相好的也就5元左右。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肆』 中國最值錢的50大古幣

錢幣是人類社會流通的衡量價值的主要工具,古錢幣因其貨幣價值和歷史價值一直受到廣大收藏者的青睞:清代鎮庫祺祥重寶、遼代年號平錢、十七兩三孔布、一兩三孔布、咸豐重寶寶福局背印"大清壹百"、寶源局背鎮庫錢。

1、清代鎮庫祺祥重寶

古錢"祺‌‌祥重寶"背大清鎮庫大錢,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豐皇帝病逝熱河,載垣等八大臣受遺詔輔政,改元"祺祥"鑄祺祥通寶、祺祥重寶。

通寶為小平,重寶為當十。 不久發生政變載垣、肅順、端華三大臣被殺,慈禧太後垂簾聽政,改年號為"同治"。

2012年10月23日,在北京誠軒拍賣,起拍價80萬元人民幣,最終以以368萬人民幣成交。

4、一兩三孔布

重15.5克,此布也屬於大型三孔布,上世紀出於河北石家莊地區。其文字清晰,面、背周沿邊廓完整,澆口在首部,合范准確,鑄造精美;僅有極小微修,極美品。

2010年5月12日,中國嘉德2010春拍古錢專場中,以352.8萬元人民幣落錘,刷新了當時中國古錢拍賣新紀錄。

5、咸豐重寶寶福局背印"大清壹百"

咸豐重寶是清代咸豐年間鑄造的一種錢幣,由於政治腐敗以及經濟原因,流通不久就遭遇嚴重貶值,不得不停止!流通極少,所以珍貴!尤其寶福局製造的背面印有"大清壹百"的最為珍貴!其估價在270多萬一枚!

6、寶源局背鎮庫錢

鎮庫錢嚴格意義上不是一種流通貨幣!是一種為了賑災驅邪,供奉神靈用的!中國歷朝歷代都有記載的鎮庫錢,屬於花錢中的珍品!在2013年一枚寶源局背鎮庫錢以253萬的價格拍出,也從而刷新了鎮庫錢交易記錄!

小結

清代貨幣最為珍貴,備受收藏著喜愛!其原因可能是保存的好,造詣比較成熟,錢幣的欣賞性要比其他朝代更加美觀!

『伍』 古幣,大洋,銀元價格排行

中國歷史上。有古錢幣五千多種,,還有沒有發現的,每種每枚市場價格不都一樣,你想了解那些錢幣。

『陸』 關於古幣年份怎麼看

-- 古幣的鑒定方法
1.看銅質
我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錢幣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各時代的錢幣銅質是不同的,又由於古代冶煉技術不同,各地區鑄造的古錢也各不相同,每個朝代各有特點。總的來講,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黃色,銅錫合金鑄造的錢幣是青色。清代、民國時期,新疆、西藏等地鑄錢,用銅加少許鋅鉛,鑄成後錢體呈紅色。
漢代至唐宋時期有絕大部分錢幣均為青銅鑄造,其特點是銅色青白中微帶淡紅。明嘉靖以後,開始向黃銅過渡,到天啟年間,用黃銅鑄幣成為定製,錢幣色澤較之以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例如先秦時期的鑄幣主要是銅錫合金鑄成的,銅質呈青紅色,質地較硬挺;隋代的五銖錢因為錫的成份大,銅質泛白,稱之為白錢;乾隆五年以後,鑄錢加錫,叫做青錢。可見,我國古錢鑄造均有規律可循。
2.觀銹色
今所見錢幣,無外乎兩種:一為發掘品,一為傳世品。發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許多年,其表面都長滿了銅銹色。傳世品也因空氣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層包漿。呈黑色或銅色。
銅是一種比較穩定的金屬,在常溫下不易生銹。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生成氧化銅、鹼式碳酸銅等。氧化銅因形成的顆粒大小不同,呈現出黃、橙紅、鮮紅、深棕等不同的顏色,俗稱「棗皮紅」、「栗子殼」等。
出土的發掘品錢幣表面銹色深深漬人錢幣裡面,因為其分子結構穩定、緊密,所以真銹很不容易擦掉。而偽造銹色則不然,偽多在錢幣表面,稱作「浮銹」或「粉狀銹」,比較輕浮,容易稅落,往往經鹼水一煮,做上的假銹便不堪一擊。發掘品偽銹作法有兩種:(1)將偽造錢幣放人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銹色;(2)偽品放人鹽鹵(氯化氨)、錫綠(硫酸銅)、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銅腐蝕成舊色,然後用膠水往錢幣上面粘銹。傳世品偽銹的作法是把偽品用火熏黑、擦油、打蠟。傳世真品黑得沉著、光滑,而偽品則漂浮、發亮。
綠銹的形成又有南北方的差別,地質帶酸性的地區氧化程度也相應嚴重些。北方乾燥,雨水少,不易干,則銹色堅硬。南方多雨水且潮濕,氧化層較松且多呈藍綠相間二色。例如南宋錢幣發行於南方,故出土於南方較多,受地理環境的影響,錢幣一般呈藍綠色。如發現淺綠銹者,則此錢有問題。如果入土區域燥熱,銅銹會呈紅紫色,但這種銹色不會單獨存在於錢體上,必伴有綠銹混雜在一起,稱之為「紅斑綠銹」。如發現錢體通為紅銹,應屬假錢,它是造假者將偽品放人爐中燒紅。這種仿銹膚淺,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
3.看鑄幣銘文
我國金屬鑄幣的一大特點就是有銘文書寫,可以說,每一種錢幣文字的字體各有特徵,不同時代的鑄幣銘文,有不同的書寫風格。根據這些特徵可檢驗是否為同時代的錢幣。另外,在注重各種錢文特點的同時,還可找出錢文的演變過程和變化的規律。這些規律和特徵可以作為鑒定 古錢真偽的依據。
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等金屬鑄幣上的文字是用大篆來書寫的。秦漢時期,錢文書體屬小篆范疇,如半兩、五銖,但已有漢隸風格,其中莽錢為懸針篆。魏晉南北朝書體復雜。唐錢錢幣為八分隸書,唐代以後隸書盛行,五代十國主要為真、篆、隸三種。北宋錢幣則有篆、隸、真、行、草。自南宋光宗紹熙以後至元、明、清,錢文均以楷書(真書)為主,間或篆、隸書體。因為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鑄幣錢文又有蒙、滿、回、黨項(西夏)等少數民族文字。
鑒定一枚錢幣書體對不對,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當時的特點;第二步才看它是否符合本品種的特點。如「益化」圜錢雖為先秦大篆,但它又同時有齊文字的特徵,不同於同時期其它各國之圜錢文字;發現有東周、西周的圜錢,若其錢文是小篆書寫,顯然是偽品無疑;秦半兩在古錢中頗負盛名,其錢體厚重,銅質精良,錢文隆起而雄偉,半兩的「兩」字中。「人」字高聳,如發現錢文扁平者,一看便知是偽品;如見到清代寶源或寶泉局錢幣中的滿文書寫有錯誤,則應考慮到寶泉、寶源二局是清代國家級的 、最正規的鑄錢局,滿文的書寫絕不會出現錯誤,則所見之錢幣必屬偽品。
4.聽聲音
現在許多錢幣學家和收藏者喜歡用聽聲音的辦法鑒定古錢。古錢幣由於質地的原因,年代越久遠,火氣盡脫,氧化越嚴重,擲於水泥地面其聲音也越暗啞。大概來說,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均都是啞音。而明代以後的錢幣,距今時間較近,還未受到深層的氧化,聲音則是清脆、響亮。如果我們把先秦時期的錢幣擲在地上,傳來清脆聲,則此錢不太可靠;反之,如果明、清錢幣擲地為啞音,則也必將懷疑。
5.觀版別
從版別上辨別古錢最主要的辦法是除了多看錢譜之外,必須要多接觸實物,以熟悉各個朝代的錢幣真品。不但要注意珍稀品,更要注意大量的普通品種。因為這些普通品很少偽品,能真實地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錢幣特徵。如戰國時期刀布形制特殊,造偽者只好用真品翻砂製造贗品,其破綻在於翻砂鑄造後的錢幣偏小,較為厚重,文字膚淺,銅質粗糙,銹色不對且易脫落。而且刀幣在鑄造時其澆口在刀環上,布幣的澆口在首端,出范後基本不作修整,保持自然狀態,而造假者往往為了品相美觀,將刀幣、布幣邊緣磨光滑,實際上是畫蛇添足,露出了破綻。再如會昌開元,因揚州已以昌字紀年,故不在再紀地,如發現背「揚」字者,無論傳世品還是出土品均應將其視為偽品。因北宋各代和清咸豐錢幣版別最為復雜,也是造假者競相仿掣的對象,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應對它們的形制多加分析,掌握特徵,以防上當受騙。
6.了解鑄造方法
我國古代鑄幣的鑄造,大概經過了子范(土、石、銅)、母範(磚、銅),翻砂等幾個發展階段。無論是真錢還是偽品的各種鑄造方法,都會在錢幣上留下相應的痕跡。這些痕跡就是我們今天鑒定錢幣真偽的一個有力依據。
7.聞氣味
此種方法是古錢鑒定中最簡單的一種。因為偽品錢幣多是用化學物質來偽造裝飾,往往會散發出一種難聞的、刺鼻的化學性怪味,而真品錢幣則沒有這種怪味。

『柒』 我想知道中國各個時期的錢幣的名稱,有人能告訴我嗎有加分

貨幣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出現的。在商朝已有了貝殼的使用,雖然這並不能證明它已發展成為十足的貨幣,但至少已接近貨幣了。而由農器進化到刀幣和布幣,的確需要很長時間的。

把銅用來作為貨幣,也許是從仿鑄貝開始的。銅貝也有幾種: 有些凸起的更象真貝,鋸齒紋成曲線;有些則比較扁平,鋸齒紋成直線。

隨著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生產工具日益顯得重要,於是大家在交換時將刀、產、紋輪等作為貨幣一樣使用。一個地方對一種生產工具用得最多的話,這種生產工具就變成了這一地區的貨幣。

從農業工具演化而來的貨幣,到了戰國時就形成了三大體系:布幣、刀幣、環錢。

布幣:古代有一種農具叫做鏄,布幣的形狀就很象鏄,由於"鏄"、"布"同音,所以人們就把這種很象鏄的錢幣叫做布幣了。布幣的發展,經過了兩個重要的階段 ,首先可以納柄,所以稱為空首布。第二個階段,布首已不空,而變成平實,所以又叫平首布。

空首布也有很多種類,最早的空首布特別粗大,簡直就象農具鏟。這大概是由正式農具演變成貨幣的過渡形態,可以說這是最早的布幣。還有一種空首尖足布也是大型的,而布的兩面大都沒有文字。普通的空首布就要小型些,布上也有文字了。這種又可以分為平肩和斜肩,它的底部成一種弧形。布上的文字有一字的,也有多字的。

空首布中有些比較小型的,上面有兩個字,如:濟釿、郉釿、東安、同是、武安等等,大概是地名,另外也有四個字的。

到了戰國時期,布幣的形制發生很大的變化,由空首變為平首、由大變小;這時的布大致可分為四類:尖足布、方足布、圓足布和雜形布。這些布的流通地區不同。

尖足布上都有文字,以兩個字為最多,常常都是地名,如:甘丹、武安、晉陽等,尖足布一般在北方的趙國與魏國流通。

方足布是最通行的一種布,形狀比尖足布小,銅質比尖足布堅韌,普通的方足布布首有一道紋。

圓足幣的種類和數量都少。它的特點是圓肩圓足圓褲襠。鑄造的地方有晉陽、大陰等。一般圓足布首是沒有豎紋的,而晉陽、離石、大陰鑄的圓足布有兩道豎紋。圓足布以焛字布為最多。圓足布有在布首和兩足上各開一個圓孔,所以又叫三孔布。它的背面也有特點。普通圓足布背面多有數目字,而三孔布的背面卻有紀重或紀值的文字。

雜形布中最要注意的是爰字布和釿字布。爰字布是布幣中文字最多的。

釿字布一般分為三個等級,即半釿、一釿、二釿,都冠以地名,如安邑半釿、安邑一釿、晉陽一釿、晉陽二釿等等。這些古幣珍稀價高,晉陽半釿在四川價值10000元,晉陽二釿在上海價值2700元,在四川價達8000元。

刀幣: 刀幣是由日常或軍事用途的刀演化而來的。刀幣根據形狀主要分為兩類:即齊國的大刀和燕國的小刀貨幣。

齊刀製作都比較精整,一般分為六種,這六種是按照刀面的文字劃定的。

一種是六字刀,譯作「齊造邦長法化」,簡稱建邦刀或造邦刀。這種刀有光背的,也有背文的,背文多為一個字,如化、日、上、工、六等字。因為這種刀在齊刀中是稀少的,所以價格也昂貴,在四川一枚六字刀價值7000元左右。

二種是四字刀,面文有四個字,它的製作有點象六字刀,文字較秀麗。四字刀的價值也是1800元以上。

三種是三字刀,這種刀製作較粗,它在形制方面有一點和六字刀相象的,這就是刀緣不中斷,其他齊刀的刀緣都在刀柄處中斷。因而有人將價低的三字刀改刻為珍貴的六字刀,這是值得注意的。

另外還有墨刀、安陽刀、郯邦刀這幾種。因為六字刀是最先鑄的,所以它是齊刀中最重要的。

小刀類又可分為針首刀、尖首刀、明刀、圓首刀等。

針首刀的特點是刀首特別尖,象針尖一樣。這種刀多數沒有文字,少數有文字,筆劃簡單,多象形字。

尖首刀都較長大,製作精整,多數有文字,如:行、化、吉、工、大、等。

明刀是刀幣中數量最多的。明刀的特點是刀面上的一個字千變萬化,背文有一個或多個字。明刀的表制可分為刀身方折和刀身圓折。

環錢: 環錢在戰國時期的幣制中屬於一個小體系。它的特點就是呈圓形,中間還有一個孔。環錢是從紡輪演化而來的,紡輪和刀鏟一樣是古代人不可或缺的生產工具。早期的環錢在形制上與紡輪無二,如共字錢和垣字錢。後期的環錢中孔較大,它的直徑大約與一邊的寬度相等。如長垣一釿、半環、西周、東周等。

1 骨貝

貝幣是夏、商和西周三代重要的物品交換幣制。原貝是最原始的交易媒體,

其後為求方便,海貝採取不易,乃雕骨仿製,而有骨貝。本品原是香港一位年越古稀的收藏者所有,輾轉進入本室,其真確性應是無疑的, 據稱從河南殷墟出土。

錢幣長: 26mm, 闊: 17mm

zhshx 2006-04-29 10:36
2 玉貝

夏,商至西周時期形狀類似貨貝的原始交易媒體,今所見的除了玉制貝形外,還有天然海貝殼,石質,骨質,木質,螃,銅,鉛,銀或金等質地,玉貝的腹部中間磨有縱溝,端部有小孔,幣面無文,通常長:1.3--3.5cm。

注: 本藏品真偽未明, 仍待進一步鑒定。

錢幣長: 20mm, 闊: 13mm

zhshx 2006-04-29 10:37
3 銅貝

人類歷史上最原始的錢幣, 可稱為中國銅鑄幣之鼻祖。出現於約公元前14-11世紀, 雖然商代時已有記得,

但仍尚未廣泛使用,相信到了西周及春秋時期,仍普遍流通, 按一般考究認為: 它應隸屬商代之物。

錢幣長: 22mm, 闊: 14mm

zhshx 2006-04-29 10:37
4 西周 (前11世紀~B.C.771)

春秋 (B.C.770~B.C.476)

斜肩弧足空首布

春秋至戰國初年周代的貨幣, 幣身有"武"字, 鑄於周王室畿地區(即洛陽一帶), 青銅制, 為一種大型鏟形斜肩的有銎古幣, 空首布的設計意念源鏟形農具,

銎為農具上作為木柄的承接孔, 而把農具的模型用作於貨幣, 此乃中國貨幣之始, 由於幣的頭銎孔中空,故名空首布。到了戰國中期的布幣已沒有"空首"的特徵,

稱為平首布,秦及西漢廢用, 自後新莽復古, 平首布再次出現(見NGC-68; NGC-72及NGC-49), 此外布幣已基本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錢幣長: 85mm, 闊: 45 mm

zhshx 2006-04-29 10:39
6 戰國 (B.C.475~B.C.221)

齊 平首平肩方足布 (平足布)

布幣上有"郎"字,

鑄造地點為《左傳》所載魯國春秋隱公九年時的夏城。青銅制, 為戰國中至未期貨幣。

錢幣長: 55mm, 闊:

37mm

zhshx 2006-04-29 10:39
7 趙安陽小方足布

戰國中~末期,青銅制

錢幣長: 47mm, 闊(最大): 31mm

zhshx 2006-04-29 10:40
8 燕 磬折明刀

一般認為是先秦(公元前220年或以前)的戰國末期燕國貨幣。刀幣是青銅製品;

因幣上有」明」的古字體,故名明刀。明刀的形制有兩種:一種柄部和身部曲折如磬,因此也稱"磬折刀"。

錢幣長度: 133mm

zhshx 2006-04-29 10:41
9 戰國 蟻鼻錢(鬼面錢)

楚國貨幣,由貝幣形狀演化而來的銅幣,其背面扁平,正面突起,上面鑄有陰文,觀之鬼頭,

看來很像螞蟻的鼻尖而稱之;又因其上刻有似「貝」非貝的怪異字形,故又稱鬼臉錢。它們大小不一,重量亦不等,鑄造工藝己脫離就範刻文的原有方法。因為比刀布交易方便,而且使用時間較長,所以廣大的地區都有它的跡,可見楚國的貨幣經濟文化在當時於較高的水平。

錢幣長: (左)21mm (右) 18mm, 闊: (左) 12mm (右)9mm

zhshx 2006-04-29 10:41
10 垣圜錢

戰國中至末期, 為中國最原始的圓形貨幣之一, 幣身的右側有一個大型的"垣"字篆書, 青銅制, 重約8克。

錢幣直徑: 40mm

zhshx 2006-04-29 10:42
11 燕 明化圓錢

戰國中~末期, 青銅制, 直徑: 35mm

zhshx 2006-04-29 10:42
12 戰國秦半兩: 出現於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的秦國, 藏品仍待鑒定。

秦半兩

年代:

出現於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代, ,經本室成員研究認定本品為秦代末年的版本(又稱秦漢半兩), 由於當時社會己瀕臨破產, 故鑄幣金屬(低熔點銅合金

)重量被偷工減料, 幣身異常單薄.

zhshx 2006-04-29 10:43
13 西漢 (B.C.206~A.D.8)

漢半兩 (上) 無郭半兩 (下)

年代:

漢代半兩種類較多,最早出現的錢形薄小而且質量粗劣,漢文帝鑄 "四銖半兩"小篆書法已有隸化傾向。

錢幣直徑: 23mm

zhshx 2006-04-29 10:44
無郭半兩

zhshx 2006-04-29 10:45
15 漢五銖

年代: 西漢武帝時鑄造,五銖重3.33克,故以為名。五銖,流通達七百多年之久(至隋代仍仿此制)。

錢幣直徑: 26mm

zhshx 2006-04-29 10:45
17 新莽 (A.D.9~24)

王莽貨泉

年代:天鳳元年(公元14年),鑄貨布與貨泉。據《漢書》卷二十四下 食貨志第四下 載:貨泉徑一寸,重五銖,文右曰貨」,左曰「泉」,枚直一,與貸布二品並行。

錢幣直徑: 23~24mm

zhshx 2006-04-29 10:46
18 王莽貨布

天鳳元年(公元14年)鑄造的一種貨幣, 青銅製品。為王莽實行最後一次(第四次)改革的產物。貨布重25銖,

質貨泉並行,對換率為1:25。保存至今的貨布仍可見其精美的製作,錢文的懸針篆極為清晰,但從歷史而觀, 貨布的出現,亦為新朝壽終正寢之前夕。

錢幣長:

58mm, 闊: 21mm

zhshx 2006-04-29 10:46
20 四齣五銖

東漢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時鑄造,青銅製品。錢背面有四道斜文,由穿孔的四角直達外郭。由於政府腐敗無能,民憤日深, 當時民間有傳言道:

當此錢鑄成時,人民便會四道而逃離東漢。

錢幣直徑: 25mm

zhshx 2006-04-29 10:47
21 無文小錢 (董卓五銖)

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鑄造的一種劣質無文無郭錢幣。東漢末期,社會架構陷於破產,幣值低貶,鑄造的幣錢既偷工減料,而且工藝極為苟且。從形制而觀,

該錢脫離五銖的規范,這是東漢瀕臨滅亡的徵兆。

錢幣直徑: 16mm

黃哥 2006-04-29 10:47
錢的發展 就是生產力的發展

zhshx 2006-04-29 10:47
22 三國 (A.D.220~265)

直百五銖

蜀國劉備政權於公元214年(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在益州所鑄,銅質, 幣上的錢文「直百"兩字是隸書,這是中國錢幣上最早的隸書。

錢幣直徑:

27mm

zhshx 2006-04-29 10:47
23 定平一百

一般認為此幣於晉惠帝光熙元年(公元290年)時鑄, 其錢文薄小,字文欠精。按現今文籍所載:

三國中期時代蜀國所造。

錢幣直徑: 13mm

zhshx 2006-04-29 10:48
24 東晉 、十六國 (A.D.317~420)

左: 沈充五銖(沈郎錢)

右: 無文五銖

(為劣版的晉代五銖, 未見於泉譜, 而且, 古錢專家對於晉代是否有鑄錢仍有爭議)

東晉孝元帝太興元年(公元317~322年),吳興沈充鑄小錢。青銅制,本品為無文字錢。據《晉書》志第十六 食貨載:

晉自中原喪亂,元帝過江,用孫氏舊錢,輕重雜行,大者謂之比輪,中者謂之四文。吳興沈充又鑄小錢,謂之沈郎錢。錢既不多,由是稍貴。孝武太元三年,詔曰:「錢,國之重寶,小人貪利,銷壞無已,監司當以為意。廣州夷人寶貴銅鼓,而州境素不出銅,聞官私賈人皆於此下貪比輪錢斤兩差重,以入廣州,貨與夷人,鑄敗作鼓。其重為禁制,得者科罪。」

錢幣直徑: 21mm

zhshx 2006-04-29 10:49
25 南北朝 (A.D.420~589)

永安五銖

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始鑄,

其後東、西魏繼鑄。青銅制, 闊緣。據《魏書》卷一百一十 志第十五 食貨六 載:

至永安二年秋,詔更改鑄,文曰「永安五銖」,官自立爐,起自九月至三年正月而止。本品為古幣收藏者稱為天柱(面星)錢。

錢幣直徑:

24mm

zhshx 2006-04-29 10:49
26 公式女錢

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鑄造, 青銅質無外郭的五銖。據《通典》卷第九 食貨九 錢幣下載:

公式女錢,徑一寸,文曰「五銖」,重如新鑄五銖,二品並行。百姓或私以古錢交易者,其五銖徑一寸一分,重八銖,文曰「五銖」,三吳屬縣行之。女錢徑一寸,重五銖,無輪郭,郡縣皆通用。

錢幣直徑: 23mm

zhshx 2006-04-29 10:50
27 常平五銖

北朝北齊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鑄,青銅制。據《北齊書》帝紀第四 文宣載:

……四年春正月……己丑,改鑄新錢,文曰「常平五銖」。又查《隋書》志第十九 食貨載:

文宣受禪,除永安之錢,改鑄常平五銖,重如其文。其錢甚貴,且製造甚精。至乾明、皇建之間,往往私鑄。鄴中用錢,有赤熟、青熟、細眉、赤生之異。河南所用,有青薄鉛錫之別。青、齊、徐、兗、梁、豫州,輩類各殊。武平已後,私鑄轉甚,或以生鐵和銅。至於齊亡,卒不能禁。

錢幣直徑: 25mm

zhshx 2006-04-29 10:50
28 鵝眼五銖

一種輕質劣等的小五銖錢,為各朝各地官私鑄的錢幣, 正確的年代己不可考,

祗知它出現於六朝(A.D.222~589)時期(中國歷史上跨越三國、兩晉、五胡、十六國,以及南北朝時期,是個社會不穩、 局勢動盪的時代)。

zhshx 2006-04-29 10:51
29 隋 (A.D.581~618)

五銖

隋文帝於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鑄行標准五銖錢,叫開皇五銖(又稱置樣五銖),隋五銖有些銅質色白,故又稱"白錢五銖"。《隋書》卷二十四 志第十九 食貨

載:高祖既受周禪,以天下錢貨輕重不等,乃更鑄新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銖」,而重如其文。

錢幣直徑: 23mm

zhshx 2006-04-29 10:51
30 唐 (A.D.618~907)

開元通寶

年代: 公元621年 唐高祖武德三年

錢幣直徑: 25 mm

zhshx 2006-04-29 10:52
31 乾元重寶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

銅制, 錢幣直徑: 25 mm

zhshx 2006-04-29 10:52
32 五代十國 (A.D.907~960)

乾亨重寶

南漢高漢祖劉龑乾亨元年(公元917年)

鉛制, 錢幣直徑: 26mm
開元通寶

年代: 公元621年 唐高祖武德三年

『捌』 朝代通寶按時間順序的排列

中國古錢按時間順序為:
夏 貝殼
商 銅貝
西周 銅貝
春秋 周景王首次鑄大錢『圓形方孔』
戰國 圓形方孔錢、刀幣、布幣、郢璦『金幣』
秦朝 半兩錢
西漢 半兩五銖錢
新朝 刀幣、五銖錢
東漢 五銖錢
三國 五銖錢、魏五銖錢
西晉 晉五銖錢
東進 晉五銖錢
南北朝 布匹、南北五銖錢
隋朝 隋文帝五銖錢
唐朝 開元通寶
五代十國 唐國通寶
北宋 開寶通寶、太平興國通寶、雍熙通寶、咸平通寶、皇佑通寶、熙寧通寶、崇寧通寶
南宋 紹興通報、隆興通寶、嘉定通寶、寶慶通報、臨安交子行在會所寶鈔;金 大定通寶、貞佑通寶
元 至正寶鈔、中統寶鈔、至正通寶
明 洪武通寶、大明寶鈔、永樂通寶、弘治通寶、嘉慶通寶、崇禎通寶
清【南明】天命通寶、崇德通寶、順治通寶、弘光通寶、永曆通寶、興朝通寶
康熙通寶、昭武通寶、興化通寶、乾隆通寶、嘉慶通寶、咸豐通寶、太平天國大花錢、光緒通寶、光緒元寶大清湖北省造、宣統銀元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 袁大頭銀元、銅板
【國民政府】『廢兩改元』中華民國法幣鈔票、法幣銀元
大滿洲帝國鈔票、銅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銀元、鈔票
日本軍票、汪偽政府法幣、中華民國邊區人民幣
中華民國金圓券、中華民國改版發行『法幣』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人民幣舊版
人民幣、港幣、澳元、【台灣】中華民國法幣『台幣』。

『玖』 十大「古錢幣」價格排行榜 光緒元寶錢幣收藏價格多少

去這個 古都收藏錢幣拍賣群 你可以問 也許有人買

『拾』 最貴的古錢幣排行前十名的是什麼

這股的古錢幣排目前排名有刀幣大清銅幣抗原袁大頭,康熙 乾隆乾隆通寶。

閱讀全文

與古幣排行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