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企業停產整頓有沒有法律期限
停產整頓並沒有嚴格的法定期限,首先是主觀單位發現了問題責令停產整頓,企業應該立即停止生產,針對所發生問題制定整改方案,報主管部門審批後,方能繼續生產,並將整改的時時信息反饋給主管部門。所以,是沒有嚴格法定期限的
⑵ 責令停產停業有沒有具體的時限規定 好像沒找到。
責令停產停業的時限是根據具體情況而由行政執法機關確定的,沒有統一的具體規定。
⑶ 法律上有沒有企業永久性停產的規定期限
關於法律上有沒有企業永久性停產的規定期限的相關規定,可以上一些網路平台進行查詢
⑷ 勞動法規定停工幾天可以告單位
我國並沒有相關的規定條款,在單位停工的時候,用人單位仍要向工人支付工資。
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工資支付條例》規定
第三十五 條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用人單位停工、停產,未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最長三十日)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正常工作時間支付工資。
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據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按照雙方新約定的標准支付工資;用人單位沒有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應當按照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支付勞動者生活費,生活費發放至企業復工、復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
(4)關停期限擴展閱讀:
相關案例:
在上海一家化工企業工作的小張,最近突然在家清閑,無班可上。原因是企業年底檢修機器,需停產三個月,小張所在車間的多名職工只能停工。企業表示,在停產期間統一給員工每月290元的「生活費」,而這遠遠低於上海每月750元的最低工資標准。
小張感到不公,訴諸勞動仲裁部門,要求企業補足他在停工期間的工資。上海市勞動仲裁部門裁定,這家化工企業未與員工協商約定,單方面規定停工停產期間的工資標准,是錯誤的做法,因此,對小張的申訴請求予以支持。
上海市勞動保障部門近日掌握的情況表明,有的用人單位宣布在春節前後「停產」「停工」,並在這段時間里大幅降低甚至全部取消勞動者的工資。這一做法在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外來務工者較集中的建築工地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有關專家指出,根據勞動法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
結合具體情況,《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二條進一步明確,非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
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則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若勞動者沒有提供正常勞動,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專家解釋說,「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的具體操作,是以各地的工資支付辦法為依據。例如,北京、山東、安徽等地規定,用人單位沒有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應當按照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70%支付勞動者基本生活費;
而上海、天津、重慶等地規定,用人單位沒有安排勞動者工作的,停工停產期間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⑸ 公司關停員工經濟賠償最遲期限
1、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單位因勞動合同的解除或終止需要向勞動者給予經濟補償時,其標准為: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
⑹ 責令停業整頓,合理的期限是多長
責令停業整頓,合理的期限是3至6個月。
停產停業是重大安全生產行政處罰,必須經過集體討論內才能實施。一般來容說停產停業整頓不能超過3個月,如果企業隱患沒有整改完畢可以提前提出申請延期,但是延期最長不超過6個月。
如果超過6個月隱患還沒有整改完成,相關部門則應該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該企業進行關閉。
⑺ 國家規定安全生產停業整頓最長期限是多少天
您好!停產停業是重大安全生產行政處罰,必須經過集體討論才能實施。一般來說專停產停業整頓不能超屬過3個月,如果企業隱患沒有整改完畢可以提前提出申請延期,但是延期最長不超過6個月。如果超過6個月隱患還沒有整改完成,相關部門則應該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該企業進行關閉。謝謝閱讀!
⑻ 責令停業整頓,合理的期限是多長
責令停業整頓,來合理的期限自是3至6個月。
停產停業是重大安全生產行政處罰,必須經過集體討論才能實施。一般來說停產停業整頓不能超過3個月,如果企業隱患沒有整改完畢可以提前提出申請延期,但是延期最長不超過6個月。
如果超過6個月隱患還沒有整改完成,相關部門則應該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該企業進行關閉。
⑼ 請問停產、停業的規定
停產停業一定期限是會被注銷營業執照的,具體情況建議你咨詢工商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