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抗滲要求混凝土的自然養護時間不得小於多長時間
按照《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92》的要求,應該是不少於14天。
相關章節如下:
第五節混凝土自然養護
第4.5.1條對已澆築完畢的混凝土,應加以覆蓋和澆水,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應在澆築完畢後的12h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澆水;
二、混凝土的澆水養護的時間,對採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於7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於14d;
三、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處於潤濕狀態;
四、混凝土的養護用水應與拌制用水相同。
註:①當日平均氣溫低於5℃時,不得澆水;
②當採用其他品種水泥時,混凝土的養護應根據所採用水泥的技術性能確定。
第4.5.2條採用塑料布覆蓋養護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應用塑料布覆蓋嚴密,並應保持塑料布內有凝結水。
註:混凝土的表面不便澆水或使用塑料布養護時,宜塗刷保護層(如薄膜養生液等),防止混凝土內部水分蒸發。
2. 混凝土抗滲試件:養護期不得少於多少天不超過多少天
抗滲混凝土試塊應在標准養護室養護28天-60天之間進行抗滲試驗,試驗結束後不需再留置試塊。一般500方混凝土做一組試塊就夠了。
3. 抗滲抗凍砼齡期是28天還是90天急
標養28天後送試試驗,一般應在90天內試驗完畢。
4. 混凝土抗滲齡期最長90天對嗎
沒有吧 不是大於等於28天期齡的就可以了么? 難道抗滲不是長期的項目?? 大於90它就不抗滲了?? 還是大於90天他就一定抗滲??沒這種事情吧!
5. 混凝土抗滲等級是怎樣劃分的
C30是抗壓強度是30MPa,F200是凍融循環次數,W6是抗滲標號0.6MPa。
砼的抗凍性一般分為、F50、F100、F150、F200、F250等5級。試驗時,將6或12塊15cm立方體試塊標准養護28天後,經受凍融作用,當試塊強度損失值和重量損失值分別不大於25%及5%時的凍融循環次數即為該組試塊的抗凍標號。
對抗滲性,一般分為W4、W6、W8三級,有的書上也寫成P4、P6、P8。
抗壓強度是在施工現場成型150*150*150的抗壓強度標准試塊,標養28天後用壓力機做試驗抗壓,直至試塊破壞為止時抗力機顯示的強度值;凍融循環用抗凍冰櫃凍4個小時,然後放在20攝氏度的水中融化4個小時,共凍融200次,然後稱其重量,重量損失比在一定的范圍內就算合格,再用壓力機抗壓,此時的抗壓強度值與標准抗壓強度值做對比,強度損失值也在一定的范圍內就算合格;抗滲標號是用滲透儀給成型好的6塊圓試模打水壓,直至第4塊試模表面透水,此時的壓力表數值乘以10後減去1的數值為該試塊的抗滲標號。
6. 對於有抗滲要求的砼養護時間不應少於多少天
C、14天 。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 506666-2011
8.5.2 混凝土的養護時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採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配製的混凝土,不應少於 7d;採用其他品種水泥時,養護時間應根據水泥性能確定;
2 採用緩凝型外加劑、大摻量礦物摻合料配製的混凝土,不應少於 14d;
3 抗滲混凝土、強度等級 C60 及以上的混凝土,不應少於 14d;
4 後澆帶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不應少於 14d;
5 地下室底層牆、柱和上部結構首層牆、柱宜適當增加養護時間;
6 基礎大體積混凝土養護時間應根據施工方案確定。
7. 抗滲砼的規范要求
1、水泥:
普通硅酸鹽水泥,強度不低於32.5Mpa;採用低水化熱水泥,水泥的7天水化熱指標不高於275kJ/kg,不得使用帶有R字樣的早強水泥;水泥的鹼含量須滿足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總鹼量不大於2.25kg。
2、粉煤灰
粉煤灰的級別不低於II級,不得使用高鈣粉煤灰。
3、粗骨料
宜採用5~31.5mm級配均勻的機碎石,含泥量不得大於1%。
4、細骨料
為減小混凝土的後期收縮,宜採用中粗砂,細度模數2.5~3.0。砂的含泥量不得大於3%。
(7)抗滲砼年限擴展閱讀:
抗滲砼(即抗滲混凝土)的提高方法:
選取合適的混凝土原材料和水灰比
。使用有加固,防滲效果的混凝土的添加劑,例如甲酸鈣,聚丙烯網狀纖維,防滲纖維等。工程用聚丙烯纖維:廣泛應用於水利樞紐,水電站,河道,熟睡渠道的面板壩,導流洞等混凝土中。
聚丙烯纖維的網狀結構會在攪拌中得到破壞,形成單纖維,這些單纖維錯綜交雜,提高了混凝土的防滲漏性。甲酸鈣的使用。 縮短混凝土初凝時間 ,並且增強混凝土的穩固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滲混凝土
8. 抗滲混領土試塊齡期多少
砼抗滲試塊養護方式均為標准養護,養護齡期不少於28d,最長不得超過90d。
對有抗滲要求的砼結構,其砼試件應在澆注地點隨機取樣,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砼取樣不應少於一次,留置組數可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對地下防水砼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砼當連續澆注的砼每500m3應留置不少於一組抗滲試件,且每項工程不得少於2組。
對地下防水預拌砼當連續澆注砼每500m3應留置不少於2組試件,且每部位(底板、側牆)試塊不少於兩組;當每增加250~500m3砼時,應增加兩組試樣,當砼增加量在250m3以內時不再增加試件組數每組6塊備注。
(8)抗滲砼年限擴展閱讀
抗滲混領土特點
抗滲混凝土和防水卷材或其它防水材料的差別:用防水混凝土與採用卷材防水等相比較,防水混凝土具有以下特點:
1、兼有防水和承重兩種功能,能節約材料,加快施工速度。
2、材料來源廣泛,成本低廉。
3、在結構物造型復雜的情況下,施工簡便、防水性能可靠,適用性強。
4、滲漏水時易於檢查,便於修補。
5、耐久性好。
6、可改善勞動條件。
9. 混凝土使用年限多少
通常混凝土的使用年限為年。
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在不出現天災人禍的前提下,可以保存的非常久,非常耐用,但是為了令混凝土始終維持在一個安全的狀態,通常60年會做一次換新。
只要混凝土或砂漿處於良好環境,即沒有腐蝕、沒有凍融、沒有高溫(100°C以上)等等對混凝土/砂漿的破壞因素存在,混凝土/砂漿的強度就不會降低,可以一直使用下去。這是混凝土/砂漿優於有機材料和金屬材料的地方。
由水泥凝結的混凝土/砂漿屬於無機礦物材料,本身的穩定性很好。但實際工程應用的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結構是處於自然環境中,必然會遭遇許多破壞因素,例如北方的橋梁、碼頭必然冬季會受凍,跨海大橋、沿海碼頭必然會受海水侵蝕(海水中氯能滲透進入混凝土導致鋼筋銹蝕),有些地區土壤中含硫酸鹽或有酸雨會腐蝕混凝土,等等。
此外,混凝土還可能發生內部自身膨脹破壞,例如鹼-骨料反應、延遲鈣礬石生成,等等。如果對這些破壞因素沒有採取措施防範,混凝土結構的壽命最短可能只有十幾年,甚至幾年。所幸的是,目前混凝土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抵抗外部因素的破壞和防止發生內部破壞。
最新頒布的標准GB/T50476-2008「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就是針對混凝土結構所處環境和可能存在的破壞因素,進行結構和混凝土設計,保證混凝土結構使用壽命。根據工程的重要性,設計使用壽命不低於50年和100年。
(9)抗滲砼年限擴展閱讀:
混凝土材料是一種耐久性材料,但是本質上是一種非均勻的多孔材料,在二氧化碳、水、氯離子、硫酸鹽等的介質的侵蝕作用下,不可避免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而腐蝕,混凝土會加速破壞,使用壽命大大縮短。
鹽類結晶
當混凝土與含有大量可溶性鹽類化合物的水接觸時,這些鹽類化合物會滲入混凝土中,經過水分的蒸發,鹽類在混凝土中不斷濃縮,最後形成結晶,而結晶過程還往往伴隨體積的增大。因此,造成混凝土材料的開裂破壞。典型當屬硫酸鹽腐蝕。
混凝土材料的使用中,化學腐蝕中最廣泛和最普通的形式是硫酸鹽的腐蝕。硫酸鹽與水泥中的鈣釩石發生反應生成硫鋁酸鹽,並伴有體積的增大,而導致混凝土材料的開裂。這種開裂進一步加速了硫酸鹽對混凝土基體的腐蝕。
滲濾鹽霜
當水分能從混凝土表面滲出時,混凝土表面總會出現鹽霜。這些鹽類由混凝土滲析出,經蒸發水分後結晶而成,或是與大氣中二氧化碳相互作用的結晶。表明混凝土內部發生了明顯的滲濾,嚴重的滲濾導致孔隙率增加,從而降低了混凝土層的強度和增加了受侵蝕性化合物的作用。
酸鹼腐蝕
混凝土材料是一種鹼性材料,一般不會遭受鹼性物質的腐蝕。但在化工企業中,長時間接觸高濃度鹼性物質也會使混凝土材料破壞。混凝土材料對酸的抵抗能力較弱。比如,碳酸與氫氧化鈣反應形成可溶性的碳酸氫鈣。因此,碳酸對混凝土有較大的腐蝕性,即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對混凝土材料產生腐蝕的原因。
資料來源:網路:混泥土腐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