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超過保質期的食品貨值金額超過一萬元如何處罰
第一百二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並可以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
(五)生產經營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B. 經營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會怎樣
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
第一百二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並可以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
(一)生產經營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二)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食品添加劑,或者經營上述食品、食品添加劑;
(三)生產經營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
(四)生產經營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五)生產經營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六)生產經營未按規定注冊的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或者未按注冊的產品配方、生產工藝等技術要求組織生產;
(七)以分裝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或者同一企業以同一配方生產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
(八)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產食品,或者生產食品添加劑新品種,未通過安全性評估;
(九)食品生產經營者在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經營後,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經營。
除前款和本法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外,生產經營不符合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食品添加劑的,依照前款規定給予處罰。
生產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未通過安全性評估,或者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相關產品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質量監督部門依照第一款規定給予處罰。
C. 經營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銷售過期食品的,消費者可以向經營者要求損害賠償。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D. 關於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原問題是:
A、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不可以食用,A錯誤;
B、冷藏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B錯誤;
C、防腐劑是用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質和營養價值為目的食品添加劑,可以添加適量的防腐劑來保存肉類,C正確。
過期食品主要危害
過期食品改頭換面再上市,危害很大,原本控制在安全范圍內的細菌群,通過繁殖可能出現「幾何級」放大。而原本不應存在的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色葡萄球菌等「健康殺手」,也會乘虛而入。
消費者可以通過查看生產日期是否「模糊不清」,印刷日期周圍是否「留有墨跡且色澤發烏發暗」等方法來維權。一些業內人士坦言,這些辨識技巧,如今已隨著塗改手段「升級換代」而基本失靈。
E. 經營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經營超過保質期的食品的,應當承擔以下法律責任:
1、 民事責任:經營者應當賠償消費者因食用過期食品而遭受的損失;除賠償損失外,消費者還可以要求支付十倍食品價款的賠償金。
2、行政責任:由食品葯品監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及過期食品,並給予罰款處罰,並可吊銷營業執照。
3、刑事責任:故意銷售過期食品,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四十八條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於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經營者追償。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並可以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
(一)生產經營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二)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食品添加劑,或者經營上述食品、食品添加劑;
(三)生產經營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
(四)生產經營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五)生產經營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六)生產經營未按規定注冊的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或者未按注冊的產品配方、生產工藝等技術要求組織生產;
(七)以分裝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或者同一企業以同一配方生產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
(八)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產食品,或者生產食品添加劑新品種,未通過安全性評估;
(九)食品生產經營者在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經營後,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經營。
除前款和本法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外,生產經營不符合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食品添加劑的,依照前款規定給予處罰。
生產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未通過安全性評估,或者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相關產品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質量監督部門依照第一款規定給予處罰。
F. 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和超過保存日期的食品都是不能食用的。是對的嘛
是對的
保質期又稱最佳食用期,國外稱之為貨架期,指食品的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適宜的貯存條件下,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如果色、香、味沒有改變,在一定時間內可能仍然可以食用。而另一種叫保存期,即產品可食用的最終日期。在保存期之後,食品會發生品質變化,產生大量致病細菌,如果食用,則有可能導致食物中毒和急性傳染病。所以,過了保存期的食物,必須做丟棄處理。
G.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對變質、超過保質期食品如何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八)項規定,禁止生產經營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作為食品的經營者,餐飲企業應該依法從事經營活動。在現實生活中,食品超過了規定的保質期限,食品可能還沒有腐敗變質,消費者食用了該食品,可能也不會產生食源性疾病,但是作為餐飲經營者應當對所經營的食品承擔社會責任,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負責,是決不能經營超過了保質期的食品的。因為超過了保質期,就意味著該食品的品質可能有所改變,安全性難以保證。因此,應當對這樣的食品立即作下櫃處理,不得再加工出售給消費者。否則,即使沒有給消費者造成危害,也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條規定,此案的處罰范圍是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該當事人涉案貨值金額不大,無主觀故意,且沒有給消費者帶來任何損害,具有從輕處罰的情節,市葯監局作出的行政處罰是適當的。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有些餐飲經營者認為變質或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放在操作間或者倉庫都不算違法,只有加工經營給餐飲消費者後才能實施處罰,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餐飲業的特點是即時加工銷售,非工廠化、規模化、批量化,環節和影響因素多,是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高發行業,因此國家對餐飲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非常嚴格,食品無論是存放在操作間還是倉庫,都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
在操作間發現超過保質期的食品,為待使用食品,應按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條處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條的規定予以處罰;而在倉庫發現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則是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四十條,應當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條「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之規定進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