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民事案件審理期限
黑龍江復龍廣律師事務所鄭雲鵬律制師為您解答:
具體的審限與審理的程序有很大關系,以下為您列舉一般案件的審限。
第一,一審簡易程序審限為3個月。第二,一審普通程序審限為6個月;有特殊情況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由上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3個月。第三,二審程序,對判決上訴審限為3個月,有特殊情況由本院院長批准;對裁定上訴審限為30日。
如果您有其他任何需要,黑龍江龍廣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律師將為您提供相關的法律咨詢。
㈡ 人民法院民事訴訟審理期限多長
一審二審審限期不同。
1、一審審限 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3個月內審結,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6個月內審結。
審結期限,是從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調解書送達之日止的期間,但公告期間、鑒定期間、審理當事人提出的管轄權異議以及處理人民法院之間的管轄爭議期間不應計算在內。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49條的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訴訟法》第161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
2、二審審限一般3個月
人民法院審理二審民事案件一律適用普通程序,針對判決的上訴案件,審限為3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針對裁定的上訴案件,審限為30天,不能延長。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案件的審限依據適用的程序確定,按照一審程序再審的適用一審普通程序的審限,按照二審程序再審的適用二審程序的審限。
(2)民事案件審理期限扣除擴展閱讀:
第一百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㈢ 「審限順延、延長審限、扣除審限」這3個分別是什麼意思
審限順延:指法律所規定的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到作出結案裁判的期限。普通案件審理期限一般為6個月。審限順延即由於證據等材料的不全,法院將案件退回檢察院或退回當事人再行搜集材料,若此時花費1個月,則若原來審限6個月,再順延1個月。
延長審限:就是法院收到案件到結案裁判的期限延長,延長審限需要一個流程,不同的延長期限有不同的審批級別。
扣除審限:就是指審理期限被扣除,被減少,同樣是需要走流程的,不是法官自己說扣就扣的。案件審限從庭長批准審限扣除之日起扣除。普通程序案件審限扣除不得超過30天,簡易程序案件審限扣除不得超過15天。
1、《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第四項賦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是尊重客觀司法規律的體現,對於解決法律的滯後性與社會發展的變動性、法律語言的局限性與事物的復雜性、法律的穩定性和法律適用的不確定性之間的矛盾具有重要意義。
2、但是,自由裁量權理應受到規制。規定要求除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第一、二、三項規定的情形外,決定延期開庭審理的必須報本院院長批准,即從嚴格審批和加強監管的角度出發,避免適用兜底條款的隨意性。
3、這樣規定兼顧了「約束」與「放權」的平衡,既收緊了兜底條款適用的口子,又給有特殊情況下延期開庭留了出路。
4、當事人對審限扣除、延長、重新計算以及延期開庭決定等有異議的,可以依法向受理案件的法院申請監督,人民法院審判管理部門特別是院庭長要認真處理,對違反故意違反法律、審判紀律、審判管理規定拖延辦案,或者因過失延誤辦案,造成嚴重後果的,應當依照《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第四十七條的規定對責任人予以處分。
㈣ 如何計算民事案件審理期限
民事案件的審理期期自法院正式立案開始計算,作出判決為審結。適用簡易程序的審限一般為三個月;適用普通程序的審限一般為六個月,但最長可能達到15個月,均在合法審限內。
㈤ 法院判決書未下,審理期限扣除,合理嗎
是合理的,法院雖然未下達判決書,但可以根據起訴狀情況,而做出扣押決定的,一是體驗法律公正給受害人一個交代,第二就是怕你轉移財產,而浪費國家財力物力,而失去法律尊嚴從而造成空頭支票,無法執行到位。
㈥ 扣除審限怎麼回事影響開庭時間嗎
扣除審理期限,是按照訴訟法的規定,出現相應的事由,將該事由發生版、進展至結束的期限權不記入案件審理期限,或者從案件審理期限中扣除。扣除審理期限,可能會影響原定的開庭時間,導致延期開庭。具體參照《民事訴訟法》、《蕞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規范民商事案件延長審限和延期開庭問題的規定》等。
㈦ 因鑒定期間扣除審理期限自2017年02月24日起不計入案件審理期限待法定原因消除後案件審理期限
鑒定期間應當扣除審理期限。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版若干規定》第九條權下列期間不計入審理、執行期限:
(一)刑事案件對被告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
(二)刑事案件因另行委託、指定辯護人,法院決定延期審理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審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准備辯護的時間;
(三)公訴人發現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延期審理建議後,合議庭同意延期審理的期間;
(四)刑事案件二審期間,檢察院查閱案卷超過七日後的時間;
(五)因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法院決定延期審理一個月之內的期間;
(六)民事、行政案件公告、鑒定的期間;
(七)審理當事人提出的管轄權異議和處理法院之間的管轄爭議的期間;
(八)民事、行政、執行案件由有關專業機構進行審計、評估、資產清理的期間;
(九)中止訴訟(審理)或執行至恢復訴訟(審理)或執行的期間;
(十)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或者提供執行擔保後,執行法院決定暫緩執行的期間;
(十一)上級人民法院通知暫緩執行的期間;
(十二)執行中拍賣、變賣被查封、扣押財產的期間。
㈧ 民事案件管轄權異議時間是否扣除審限
如果對管轄權有異議,可以向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申請。
在提出申請時,期限自動中止,不計入審理時限。
法院答復後,審理期限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