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鐵道部關於專用線裝卸貨物的規定
第一條 凡在鐵路車站內進行貨物裝卸火車、汽車(或其它車輛,以下同)和船舶的作業以及貨場內的搬運作業,無論是以機械還是以人力或者人機混合方式進行,均按本辦法執行。
第二條 鐵路貨物裝卸搬運作業費用以鐵道部規定的「裝卸費專用收據」(表五)、「裝卸作業定額收據」或「運費雜費收據」,由鐵路專職人員統一核收,按規定清算。在站內從事裝卸搬運作業的人員或組織,均不得使用其它票據自行收費和結算。
第三條 鐵路貨物裝卸搬運作業的收費項目分為整車、零擔、集裝箱貨物裝卸搬運費和雜項作業費四種。
鐵路貨物的裝卸搬運作業收費實行地區差別費率,每一地區適用的費率由鐵道部規定。
第四條 「裝卸作業計費項目單」是實際發生作業項目的憑證,各鐵路局應制定管內適用的統一格式,並加強其使用管理。各車站按實際發生的項目和鐵道部規定的費率核收其作業費,未發生的項目不得核收。
第五條 計算裝卸搬運作業的貨物重量,整車貨物以噸為單位,噸以下四捨五入;零擔貨物以10千克為單位,不足10千克進為10千克;集裝箱貨物以箱為單位,按箱計費。
第六條 鐵路整車貨物裝卸火車、汽車、船舶的計費重量,均按鐵路貨車標記載重量(以下簡稱標重)計費;貨物重量超過貨車標重時,按貨物重量計費。但下列情況除外:
1.使用礦石車或側板高度不足1.3米的敞車(包括平車、砂石車)裝運煤、焦炭以及使用平車、砂石車、尖底礦石車裝運碎石、片石、泥土、沙、石膏,均按貨物重量計費;
2.使用冷藏車裝運的貨物,按《鐵路貨物運價規則》規定的計費重量計算,貨物重量超過規定的計費重量時,按貨物重量計費;
3.容積72立方米以下的40噸棚車按30噸計費,但貨物重量超過30噸時,按貨物重量計費;
4.未裝容器的活動物,裝一層按貨車標重50%,裝二層按標重70%計費,裝三層按貨車標重計費;
5.全車貨物的單件重量均超過200千克時,按貨物的重量計費;
6.特定調溫電器、洗衣機、紙製品、海綿、泡沫塑料、草秸、蘆葦、芒稈、傢具、搬家貨物、特定集裝化運輸用具等貨物,貨物重量不足貨車標重的60%時,按貨車標重的60%計費;貨物重量超過貨車標重的60%時,按貨車標重計費。
第七條 零擔貨物除《鐵路貨物運價規則》中有規定計費重量者外,均按貨物重量計費。
按一批辦理的零擔貨物,其起碼計費重量為100千克。
第八條 鐵路貨物裝卸作業的范圍是:整車、零擔貨物和集裝箱裝車(船)系由車站規定的貨物堆放地點裝到貨車(船舶)上,卸車(船)系由貨車(船舶)上卸至車站指定的貨物堆放地點,作業以一次完成為限。
貨物裝卸車、船的距離規定為:
1.裝卸火車時,貨物堆放地點與貨車的距離,除本條另有規定者外,整車、零擔貨物為30米,集裝箱貨物為50米;
2.軌行式裝卸機械和作業中固定位置的機械,其裝卸火車、汽車和船舶作業的距離為該機械的有效范圍內;
3.堆放於倉庫和雨棚之外的整車貨物以人力裝卸火車時,成件包裝貨物和木材、草秸、竹材類貨物的裝卸距離為20米,其它散堆裝貨物的裝卸距離均為6米;
4.堆放於倉庫和雨棚之外的整車貨物以人力或本條2項外的其它機械裝卸汽車作業時,不分貨物品類其裝卸距離均為6米。
凡作業距離超過上述規定范圍的,對超距離作業的部分均另按搬運作業計費。
計算裝卸作業的距離,由所裝卸、搬運貨物的貨堆中心(集裝箱為其本身)算起,以實際走行至車輛中心止。
第九條 受託運人或收貨人的委託,在站內將貨物由一堆放地點搬至另一地點時,整車、零擔貨物的搬運基本距離(以下簡稱搬運基距)為30米,集裝箱的搬運基距為50米。凡超過上述規定基距的,另按超基距搬運計費。
第十條 貨物由汽車卸下搬入倉庫、雨棚內,或由倉庫、雨棚搬出裝上汽車,均按裝卸汽車作業和進出庫搬運作業分別計費。
除鐵道部另有特別規定的貨場外,進出庫搬運作業均按基距內搬運計費。
第十一條 集裝箱的掏、裝箱作業范圍是:在貨場內的掏、裝箱專用地點,將貨物由集裝箱內掏出碼放或將貨物裝入箱內。
掏、裝箱作業時須取送重(空)集裝箱和將貨物裝或卸汽車的,另按實際發生的作業分別計費。
第十二條 冷藏車加冰、鹽的作業范圍是:由站內的冰、鹽庫或指定的堆放地點取出冰、鹽,經碎冰後加入冷藏車冰箱內。
由汽車卸下冰、鹽,經搬運直接裝入冷藏車冰箱內時,其卸汽車和加冰、鹽作業應分別計費。卸汽車作業費按加冰、鹽作業費率核收。
第十三條 煤、沙、卵石等散裝貨物以橋、門式起重機裝火車,搬入時卸在運貨通道上的貨物,需予以平堆、清道等作業的,另按搬運計費。
Ⅱ 易燃液體鐵路運輸、裝卸有何要求
1.易燃液體鐵路裝卸鶴管的要求
鶴管是鐵路罐車上部裝卸液體的主要設備,它的主體由直徑108mm的鋼管或鋁管製成。鶴管的結構尺寸及安裝位置必須符合《標准軌距鐵路接近限界》的相關規定。
(1)當易燃液體的裝卸作業線與丙B類液體的裝卸作業線合為一條且同時作業時,兩種鶴管之間的距離不應小於24m;當不同時作業時,兩種鶴管之間的距離可不受限制。
(2)布置在兩股專用線兩側且行走距離為±2m的大鶴管的中心線距鐵路專用線中心的距離宜為2.6m,相鄰鶴管的間距為12m。裝卸油鶴管距圍牆、鐵路大門的距離不應小於20m。
(3)在可燃液體的鐵路裝卸區內,內燃機車至另一棧台的鶴管的距離:甲、乙類液體不應小於12m,對丙類液體鶴管不應小於8m。兩相鄰棧台鶴管之間的距離不應小於10m,但裝卸丙類液體的兩相鄰棧台鶴管之間的距離不應小於7m。當可燃液體採用密閉裝卸時,其防火距離可減少25%。
2.易燃液體鐵路裝卸棧橋的要求
易燃液體鐵路裝卸棧橋是為裝卸作業所設置的操作台,它一般與鶴管建在一起,由棧橋到罐車之間設有吊梯(其傾斜角不大於60°),操作人員可以由此上到罐車進行操作。易燃液體鐵路裝卸棧橋的構造形式如圖5-7所示。
(1)在布置易燃液體鐵路收發棧橋時,應當盡可能設在易燃液體倉庫的邊緣地區,避免與庫內道路交叉,並應當布置在輔助作業區的上風方向,而且只能設置在裝卸線的一側,與其他建、構築物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應當在一條作業線的兩側都設置棧橋,以避免同時裝卸作業的影響。
(2)裝卸易燃液體的棧橋應當為不燃材料建造,橋面宜高出軌面3.5m,寬度宜為1.5~2m。橋面上應當設安全欄桿,棧橋的立柱間距應當盡量與鶴管間距一致,通常為6m或12m,棧橋的兩端和沿棧橋應每隔60~80m設上、下棧橋用的45°斜梯。
(3)新建和擴建的易燃液體裝卸棧橋邊緣與液體裝卸線中心線的距離,自軌面算起3m及以下不應小於2m,自軌面算起3m以上不應小於1.85m。
圖5-12鐵路油罐車下部卸油示意圖
Ⅲ 整裝危險品鐵路運輸、裝卸有何要求
1.危險品鐵路裝卸作業線的安全要求
(1)鐵路裝卸線是在鐵路叉道上建造的專門用來裝卸專用貨物的鐵路線段,一般分為廠外線和廠內線兩部分。廠內部分裝卸作業線如圖5-6所示。由於散裝危險品裝卸操作復雜,屬於易燃易爆危險場所,因此要求危險品鐵路裝卸線應為盡頭式,其總長度L=L1+L2+L3,並應當按照危險品運輸量計算確定其車位數。
(2)為了保證機車安全地退出,對於有一條以上裝卸線的裝卸區,機車在送取、摘掛車後,其前端至前方警沖標應當留有供機車司機向前方及鄰線嘹望的不小於31m的距離。終端車位的車鉤中心線至裝卸線車擋的安全距離應當為20m。以規避在裝卸過程中發生火災時的車廂或罐車,留足其後部車輛後移所必需的安全距離;同時,有此段緩沖距離,也利於列車的調車對位,避免發生車廂或罐車沖出車擋的事故。
圖5-6廠內雙股鐵路裝卸作業線示意圖
L—裝卸作業線的總長度;L1—裝卸作業線起端的長度,一般取10m;
L2—裝卸作業線末端的長度,一般取20m;L3—輛鐵路油罐車的長度
(3)為了便於實現自流裝卸,散裝鐵路鐵路專用線的裝卸作業線,應當敷設在卸液倉庫的最低處或最高處。裝卸作業線應當為零坡直線段,並保持嚴格水平,以防止列車裝卸時滑動造成事故。
(4)股道直線段的始端至裝卸棧橋第一鶴管的距離,不應小於進庫罐車長度的1/2,以利於此罐車的對位和插取鶴管操作。
(5)由於車輛距棧橋的空隙較大,會導致裝卸作業既不方便,又不很安全;同時,罐車外相鄰的車鉤中心線相互錯開,車輛的摘掛作業困難,而且也不便於裝卸棧橋的修建和輸液管道的敷設與維修。所以,如果受地形限制裝卸線不得不採用彎道時,可以設在半徑不小於600m曲段上。
2.危險品鐵路裝卸站台的安全要求
(1)承運危險品的車站應當設置危險品專運裝卸線、貨物貨場和保證安全的裝卸設施危險品貨場要與其他物品貨場分開設置,並且在總體布局上,將危險品貨場設在城市的郊區。在危險品貨場內,對爆炸品、易燃氣體和易燃液體貨物,應當設置專門的貨位和堆棧棧台。
(2)危險品貨場應當設置專門存放危險品的中轉倉庫倉庫的佔地面積及防火牆隔間的面積可比其他倉庫的面積增加一倍,但耐火極限不應低於二級。庫房四周50m以內嚴禁任何明火。
(3)危險品鐵路運輸貨場內要有不受鐵路列車阻攔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車通道。消防車通道力求短捷,應當盡量避免與鐵路交叉,如果必須交叉時,應當設置備用車道,且兩車道之間的間距不應小於一列火車的長度。
(4)危險品貨場及較大的棧台,應當設置消防給水,配置應急滅火器材。大型貨場的消防供水量應當不小於50L/s。消防水池、消火栓距最遠的庫房或堆場的距離不應大於150m。另外,每個危險品中轉庫房或堆場還應當設詈朴滅初期火災的滅火器材。
3.整裝危險品鐵路運輸的確認
危險品在裝車前,應當根據所運危險品的危險特性,確認是可以配載、禁止配載還是隔離配載。
(1)確認能否運輸主要是通過檢查包裝,看其是否符合所運輸危險品的要求;包裝的標志及編號與所運危險品是否相符等。對於需在一定穩定劑的保護條件下才能運輸的危險品,應當檢查其穩定劑的含量是否符合要求。如過氧化氫的含量不應超過40%;硝化纖維素的含氧量不得大於12.5%,濕潤劑不小於32%;二硫化碳、黃磷必須浸在水中,且液面應當高於物品4cm;鹼金屬(金屬納、鉀、鈣等)必須浸於煤油中等,確認這批危險品貨物能否運輸和配載。對於包裝不符合要求和穩定劑不足的,均不可裝運和配載。
(2)確認季節性限制和禁配的危險品有些危險品由於其沸點較低,當氣溫較高時運輸,容易將容器脹破引起危險,所以氣溫較高時禁止一般包裝運輸。如鐵桶盛裝的乙醚在每年的4~9月間,不能敞車和棚車配載;對於兩種以上物品相互接觸可引起著火、爆炸或其他危險反應的物品禁止配載。例如水合肼、無水肼與氧化劑、有機過氧化物,液氫、液氨、液化石油氣與液氯、液氟、氧氣、壓縮空氣,硫黃、赤磷與氧化劑、有機過氧化物等均不可以同車配載。
(3)確認外包裝當兩種或兩種以上物品同裝在一個外包裝內運輸時,應當檢查確認同一包裝內是否裝有性質相互抵觸和滅火方法不同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物品。例如硫黃和鋁粉不能裝在同一外包裝內等。
(4)確認能否同批托運例如硝酸和氫氟酸,不能做同一批托運等。
(5)確認到站為了保障安全,對不具備條件的車站是不允許接收危險品貨物的,所以對於整裝零擔車運輸危險品時,其第一、第二到站應當有限制,不能把危險品運至不能接受危險品的車站。例如到達上海、天津或北京地區的危險品,當與普通貨物同裝一車時,應當將危險品的到站「桃甫」「張貴庄」「大鴻門」作為第一站。對於同一車內裝載的危險品,應當嚴格遵守《危險貨物配載表》的有關規定,並按照表的規定檢查確認可否運輸。
4.整裝危險品鐵路運輸的配載
危險品在運輸時,能否同裝一車或如何配裝積載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列因素應當充分考慮。
(1)危險品性質的相互抵觸程度危險品能否同車配載,首先取決於相互之間的抵觸程度。對於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危險品相互接觸特別容易起化學反應,甚至可以引起著火或爆炸的嚴禁配載;對於某些危險品性質雖有抵觸,但是抵觸程度不太大的可以採取隔離一定的距離配載。如氰化物與酸類;氧化性物質與可燃物質;弱氧化劑與強氧化劑等均不可同車配載。而其他酸性腐蝕品與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可以採取隔離2m以上配載。
(2)滅火方法是否相同有些危險品,雖然性質不那麼很抵觸,但由於著火時滅火方法不同,也是不能同車配載的。例如硫黃和鋁粉、黃磷與烷基鋁等就不便同車配載,更不能裝於同一外包裝內。
(3)包裝條件的好壞包裝的好壞也是影響配載條件的重要因素,如果包裝條件較好,並且達到了一定的質量標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不同性質物品的隔離保護作用。例如鋁粉、鎂粉與鹽酸,雖然性質相互抵觸,但只要包裝合格也允許同載一車。再如,鐵桶包裝的乙醚在夏季不可裝車運輸,但如果盛裝在具有一定耐壓強度(大於當地極端最高氣溫下的蒸氣壓)的容器內運輸時,四季均可運輸。
(4)運輸條件的好壞運輸條件、工具的不同,其外界狀況的影響也不同,因此其配載條件也不同。比如鐵路運輸受到震動、摩擦、沖撞和各地外界氣溫以及多次裝卸作業的影響較大,與生產單位的倉庫儲存、靜置存放的條件不同,因此在積載時要考慮到隨時出現包裝破損、貨物撒漏的可能;再如公路運輸受震動、沖撞的可能更大,但由於路途短,事故時的危害、影響面要比鐵路小;而水路運輸,船舶航行時間長,氣候影響大,且一旦出現事故難以施救,損失和傷亡比鐵路和公路運輸都大,因此配裝積載的條件比鐵路、公路應當更加嚴格。
(5)一次最大運輸量危險品在運輸過程中的危險性與危害性,除了與其本身的性質有關外,還與其運輸量的大小有關。如果本身的危險性較大,一次的運輸量也較大時,那麼其危險性和危害性就更大。反之,如果一次運輸的量較小,那麼其危險性和危害性也就相應減小。當一次運輸的量(從一個容器到一個包件)特別少時,在較好的內儲器和外容器的保護下,其危險性就得到了有效的限制,其危害性也就相應地消除,因此就可以按照普通貨物的條件進行運輸。
對於不同種類的限量內運輸的危險品,假使在泄漏的情況下不會發生危險反應,那麼這些物品可以放入同一外包裝(外容器)內運輸;對於符合限量運輸條件的危險品,其包件可以不加標簽,在同一車輛或同一集裝箱中也沒有任何分隔的要求;對於包裝和分發零售給個人或家庭使用的限量內危險品,無須在容器上標注確切的運輸名稱和聯合國編號,也不要求有危險品運輸的票據。因此,當危險品若要按照普通貨物運輸,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一次的最大運輸量必須符合表5-5規定的限量標准。
2)應當有合適的內容器和外包裝,且外包裝應符合Ⅲ類包裝標准。
3)每個包件的總重量不超過30kg,道路運輸時每個包件的總重量不大於20kg,一批運量不大於100kg。
4)在發運說明中必須寫入「限量」一詞。
表5-5危險品限量內運輸的一次最大運輸量
註:①在含有帶某種氣體的無毒液體的溶液的空氣溶膠體時,這一限量可增至800ml。
②這項例外,不適用於試驗工具、修理工具或類似的混合小件,它們可能含有極少量的這類物質。
③玻璃、瓷器或石製品的內容器應封閉在適當的剛性中間容器之內。
Ⅳ 物流貨物裝卸作業標準是什麼
1.運輸車船標准
對象是物流系統中從事物品空間位置轉移的各種運輸設備,如火車、貨船、拖拉車、卡車、配送車輛等。從各種設備的有效銜接等角度制定的車箱、船艙尺寸標准,載重能力標准,運輸環境條件標准等。此外,從物流系統與社會關系角度出發,制定的噪音等級標准,廢氣排放標准等。
2.作業車輛標准
對象是物流設施內部使用的各種作業的車輛,如叉車、台車、手推車等,包括尺寸、運行方式、作業范圍、作業重量、作業速度等方面的技術標准。
3.傳輸機具標准
包括水平、垂直輸送的各種機械式、氣動式起重機、提升機的尺寸、傳輸能力等技術標准。
4.倉庫技術標准
包括倉庫尺寸、建築面積、有效面積、通道比例、單位儲存能力、總吞吐能力、濕度等技術標准。
5.站台技術標准
包括站台高度、作業能力等技術標准。
6.包裝、托盤、集裝箱標准
指包裝、托盤、集裝系列尺寸標准、包裝物強度標准、包裝托盤、集裝箱重量標准以及各種集裝、包裝材料、材質標准等。
7.貨架、儲罐標准
包括貨架凈空間、載重能力、儲罐容積尺寸標准等。
三、工作標准與作業規范
工作標准與作業規范是對各項工作制定的統一要求及規范化規定。工作標准及作業規范可提供劃定各種崗位職責范圍、權力與義務、工作方法、檢查監督方法、獎罰方法等。可使全系統統一工作方式,大幅度提高辦事效率,方便用戶的工作聯系,防止在工作及作業中出現遺漏、差錯,並有利於監督評比。主要工作標准及作業規范有:
1.崗位責任及許可權范圍。
2.崗位交換程序及工作執行程序。例如配運車輛每次出車規定應由司機進行的車檢程序,車輛定期車檢時間及程序等。
3.物流設施、建築的檢查驗收規范。
4. 貨車、配送車輛運行時間表、運行速度限制等。
5.司機頂崗時間,配送車輛的日配送次數或日配送數量。
6.吊鉤、索具使用,放置規定。
7.情報資料收集、處理、使用、更新規定。
8.異常情況的處置辦法等。
Ⅳ 裝卸作業停歇時間包括什麼
車輛裝卸作業停歇時間包括:
1、車輛到達作業地點後,等待貨物裝卸的作業時間;
2、車輛在裝卸搬運貨物前後,完成調車、摘掛的作業時間;
3、直接裝卸貨物的作業時間;
4、與運輸有關的商務活動等的作業時間。
車輛裝卸作業的時間構成車輛因完成貨物裝卸作業所佔用的時間,是車輛停歇時間的組成部分,稱為車輛裝卸作業停歇時間。
(5)鐵路裝卸作業標准有效期擴展閱讀
車輛等待裝卸的作業時間屬於非生產性作業時間,它的時間長短取決於作業點的裝卸能力、需要進行裝卸作業的車輛數量及組織管理水平。
如果裝卸能力大於或等於裝卸作業車輛的工作量,則車輛等待裝卸時間一般不應當發生,只有當車輛到達很不均衡、某段時間內車輛過度集中時,才會使某段時間內裝卸能力小於所需要進行裝卸車輛數的工作量,從而出現車輛等待現象。
裝卸能力若小於需要進行裝卸車輛數的工作量並達到一定程度時,不僅會產生嚴重的車輛等待現象,甚至造成裝卸作業現場混亂和阻塞現象,致使裝卸作業無法進行。
車輛進行調車、摘掛的作業時間,取決於裝卸場地及設施設計、布局的合理性,裝卸作業線的排列與長度,車輛運行組織方式、進出口通道的完善程度等因素。
對於裝卸車輛數很多,涉及裝卸設施、設備配備的裝卸現場,可以用系統工程方法進行有關的規劃與布局工作。裝卸作業時間取決於貨物的特性、形態,裝卸機械化程度,裝卸組織工作水平等因素。
高效率的現代化裝卸手段和裝卸組織工作,能保證貨物裝卸質量、裝卸效率以及減少裝卸成本。縮短裝卸作業時間,通常也縮短了車輛裝卸貨物的停歇時間。
現代化裝卸手段的配備與運用,必須注意與貨物特性、形態以及運輸車輛、承載器具等相匹配與協調。辦理商務時間的長短,取決於承托雙方業務上的協作、聯系以及作業的繁簡程度,與整個裝卸組織中的工作程序設計也有很大關系。
必須辦理的商務手續,可採用平行作業法,即在車輛進行裝卸作業的同時進行。此外,還應盡可能採用計算機或在線綜合信息系統進行處理。
參考資料來源:鵬程物流有限公司-裝卸搬運特點
Ⅵ 鐵路中級職稱評審通過後有效期
鐵路系統工程師資格評審標准
具有較系統、堅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知識,了解本專業以及與本專業相關領域的國內外新理論、新技術及發展趨勢。掌握本專業的先進管理技術,掌握本專業的規程、規范、規則、細則、標准和技術條件,有一定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工作、設計或工程技術研究的實踐經驗,能獨立解決比較復雜的技術問題,取得有實用價值的技術、研究和設計成果及相應的經濟效益,並發表有一定水平或價值的論文著作。具備指導助理工程師技術工作的能力,掌握外語和計算機在本專業的應用。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奉獻和協作精神。
一、學歷、資歷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獲得博士學位(經考核合格,可認定工程師資格);
2.獲得碩士學位後,從事本專業工作3年以上(含3年),經考核合格,可認定工程師資格;
3.研究生班畢業生或取得雙學士學位,從事本專業工作3年以上;
4.大學本科畢業,取得助理級資格後實際從事助理級職務工作滿4年;
5.大學專科畢業,取得助理工程師資格後實際受聘擔任助理級職務工作累計滿5年。
二、外語條件:
掌握一門外語,必須具備在兩小時內正確翻譯本專業外文資料3000個以上印刷字元的能力,參加全國或全省統一外語考試成績達到規定要求。
三、在任助理工程師職務期間,公開發表論文、出版著作等,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正式出版過專著或譯著一部;
2.在市(廳局)及以上出版的專業刊物上發表一篇有一定學術水平的論文(應附刊物的封面、目錄、統一刊號或准印證號、正文,下同);
3.在市(廳局)級及以上學術團體、業務主管部門組織的學術會議上交流並獲獎一篇本專業有一定水平或有實用價值的論文(發表的應附封面、目錄、統一刊號或准印證號、正文,交流的應附交流與獲獎證書及正文;是否有「一定學術水平或有實用價值」由各級評審組織確認);
4.有獨特見解水平的與本專業工作相結合的技術報告二篇以上;
5.撰寫的技術作業標准、技術管理標准、工程工法、專業部件工藝標准獲市(廳局)級及以上單位審批通過;
6.獲得國家專利局授予的本專業專利(為第一、第二設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