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農田水利年限

農田水利年限

發布時間:2021-07-15 20:40:11

1. 誰知道唐太宗的是跡

同意上面的意見

2. 國家對農林牧漁業有什麼優惠稅收政策

一、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

1.農業產品免稅。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初級農業產品,免徵增值稅。(條例第16條);

2.基層民貿企業和供銷社免稅。從1998年1月1日起,對縣以下國有民貿企業和基層供銷社銷售貨物,免徵增值稅。(財稅字[1997]124號);

3.農村電網維護費免稅。農村電管站收取的農村電網維護費,免徵增值稅。(財稅字[1998]47號);

4.農業生產資料免稅。生產和銷售飼料、農膜、種子、種 苗、化肥、農葯、農機等農業生產資料,2000年底前免徵增值稅。(財稅字[1998]78號);

5.邊銷茶免稅。國家定點企業生產和經銷單位銷售的邊銷茶,2000年底前免徵增值稅。(財稅字11998)33號);

6.糧食和植物油免稅。對承擔收儲任務的國有糧食企業銷售糧食,以及其他糧食企業銷售軍用糧、救災糧、水庫移民用糧和政府儲備食用植物油的,免徵增值稅。(財稅字11999)198 號);

7.國產棉免稅。對經營國產棉的公司向國內加工出口企業銷售的以出頂進國產棉(包括新疆棉和內地棉),免徵其銷售環節增值稅。(計經貿[2000]161號);

8.漁用設備免稅。遠洋漁業企業進口國內不能生產製造的漁用設備,如漁船、輪機及甲板設備、冷凍設備、船用加工機械設備、船用通訊設備等,免徵進口增值稅。(財稅字[1997]64號

9.遠洋漁業產品免稅。遠洋漁業企業的漁船在公海或國外海域捕獲,並運回國內銷售的自捕水產品及其加工製品,免徵進口增值稅、關稅。(財稅字[1997]64號

10.進口化肥、農葯免稅。對國家計劃內進口的化肥、農葯,免徵進口增值稅。(財稅字[1997]194號

11.動植物種源免稅。進口用於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生產和科研的種子(苗)、種畜(禽)、魚種(苗)和非盈利性野生動植物種源,2000年底以前免徵進口增值稅。 (財稅字[1998] 66號

12.進口飼料免稅。外商投資企業專為飼養出口家禽、養殖水產品而進口合理數量的飼料,免徵進口增值稅和關稅。

13.法定低稅率貨物。納稅人銷售或進口糧食、食用植物油;飼料、化肥、農葯、農機、農膜;增值稅按13%的稅率徵收。(條例第2條

14.農業產品減稅。從1994年5月1日起,納稅人銷售或進口的初級農業產品,包括糧食、糧食復製品、蔬菜、煙葉、茶葉、園藝植物、葯用植物、油料植物、纖維植物、糖料植物、其他植物、林業產品、水產品、畜牧產品、動物皮張、動物毛絨和其他動物組織,增值稅按13%的稅率徵收。((94)財稅字第4號、財稅字[1995]52號

15.特殊出口貨物退免稅。出口企業從小規模納稅人購進並持普通發票的12種特殊出口貨物,包括抽紗、工藝品、香料油、山貨、草柳竹藤製品、漁網漁具、松香、五倍子、生漆、鬃尾、山羊板皮、紙製品,可退免增值稅、消費稅。 (國稅發[1994] 31號

16.新疆棉出口產品免稅。對經批准從事進料加工的紡織企業,使用新疆棉頂替進口棉生產的出口產品,增值稅實行「零稅率」政策。(國發[1998]2號

17.小規模納稅人銷售用於出口的貨物退稅。凡劃轉為小規模納稅人的外貿企業、農產品收購單位、基層供銷社,銷售給出口企業或外貿企業用於出口的貨物,除農產品按5%的退稅率退還增值稅外,其他出口產品均按6%的退稅率退稅。(國稅發 [1999]101號

18.森工企業綜合利用產品退稅。國有森工企業以林區採伐、造材、加工「三剩物」和次加工材、小經材、薪材為原料加工的綜合利用產品,2000年底前增值稅實行即征即退。(財稅字 [1998]33號

19.民貿企業和供銷社先征後返。從1998年1月1日起,對民族貿易縣縣級國有民貿企業和供銷社銷售貨物,2000年底前,按實際繳納增值稅稅額先征後返50%。(財稅字[1997] 124號

20.批發農產品先征後返。對國有、集體企業批發肉、禽、蛋、水產品、蔬菜,在2000年底前,增值稅實行先征後返。(財稅字[1998]31號

21.購進農業產品抵扣。納稅人購進的免稅農業產品,可按照收購金額10%的扣除率計算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條例第8條

22.農業特產稅抵扣。對農業產品收購單位在收購價格之外,按規定繳納的農業特產稅,准予並人農業產品的買價計算抵扣的進項稅額。((94)財稅字第60號

23.免稅棉花抵扣。從1998年8月1日起,購進的免稅棉花,可按收購金額13%的扣除率計算準予抵扣的進項稅額。(國稅發119991 136號

24.免稅糧食抵扣。從國有糧食企業購進的免稅糧食,按購進金額13%的扣除率計算準予抵扣的進項稅額。 (財稅字 [1999]198號

25.免稅庫存糧食抵扣。恢復徵收增值稅的糧食企業,銷售按照原糧食政策屬於免稅的庫存糧食,按收購金額10%的扣除率計算準予抵扣的進項稅額。(國稅函[1999]829號

棉紡織品出口退稅政策。自2001年7月1日起將紗、布的出口退稅率由15%提高到17%。(國稅發[2001]74號)

26.庫存商品棉抵扣。納稅人銷售庫存商品棉,可按收購金額13%的扣除率計算準予抵扣的進項稅額。 (計電[2000]33號

27.農業服務項目免稅。農業機耕、排灌、病蟲害防治、植保、農牧保險以及相關技術培訓業務,家禽、牧畜、水生動物的配種和疾病防治,免徵營業稅。(條例第6條

28.農業生產收入免稅。將土地使用權轉讓給農業生產者用於農業生產的收入,免徵營業稅。((94)財稅字第2號

29.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貸款利息收入免稅。對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貸款利息收入,應按《國際農業發展基金適用於貸款協議和擔保協議的通則》規定,免徵營業稅和其他稅收。 (財稅字 [1995]108號

30.儲備糧油收入免稅。對國有糧食企業保管政府儲備糧油取得的財政性補貼收入,免徵營業稅。(財稅字[1996]68號

31.世行貸款糧食流通項目免稅。對世行貸款糧食流通項目,免徵建築安裝工程營業稅和項目服務收入營業稅。(財稅字 [1998]87號

32.儲備棉收入免稅。對供鍆補保僻:舊家儲備棉所取得的財政性補貼收人,免徵營業稅。(財稅字[1999]38號);

33.儲備肉糖收入免稅。從1999年12月31日起,對承儲企業取得的國家儲備肉和儲備糖財政補貼收入,免徵營業稅 (財稅字[1999]304號

34.農村信用社減稅。農村信用社,2000年底前減按6%的稅率徵收營業稅。(財稅字[1999]21號

35、棉紡織品出口退稅政策。自2001年7月1日起將紗、布的出口退稅率由15%提高到17%。(國稅發[2001]74號)

36、棉花出口優惠政策。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包括良種棉加工廠和紡織企業)直接向農業生產者購進的免稅棉花,均可根據買價按13%的抵扣率計算進項稅額。(國發[2001:27號、財稅[2001]165號

37、農村信用社營業稅減免。自2001年10月1日起,對農村信用社減按5%的稅率計征營業稅,由地方稅務局負責徵收,營業稅收人全部歸屬地方。(財稅[2001]163號)

38、退耕還林還草補助糧免徵增值稅。對糧食部門經營的退耕還林還草補助糧,凡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比照「救災救濟糧」免徵增值稅。(國稅發[2001]131號)

39、農產品增值稅減免政策。從2002年1月1日起,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進農業生產者銷售的免稅農業產品的進項稅額扣除率由10%提高到13%。(財稅[2002]12號)

二、農業稅、農業特產稅、牧業稅

全免稅和取消了。

三、企業所得稅、外資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

1.農業技術服務、勞務免稅。對為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鄉村農技推廣站、植保站、水管站、林業站、畜牧獸醫站、水產站、種子站、農機站、氣象站,以及農民專業技術協會、專業合作社,提供的技術服務或勞務所取得的收入,以及域鎮其他各類事業單位開展上述技術服務或勞務所取得的收入,暫免徵所得稅。((94)財稅字第1號

2.校辦農場免稅。高等學校和中小學校辦農場從事生產經營的所得和舉辦各類進修班、培訓班的所得,暫免徵所得稅。 ((94)財稅字第1號

3.鄉鎮企業減稅。鄉鎮企業可按應納稅款減征10%的所得稅。((94)財稅字第1號

4.農業初加工收入免稅。國有農口企業、事業單位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農林產品、漁業類初級加工取得的所得,暫免徵所得稅。(財稅字[1997]49號

5.國有農場林場所得免稅。對邊境貧困列名的166個國有農場和442個國有林場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暫免徵所得稅。(財稅字[1997]49號

6.內資漁業所得免稅。內資漁業企業從事外海、遠洋捕撈業務取得的所得,暫免徵所得稅。(財稅字[1997]114號

7.農村信用社減稅。年應納稅所得額3萬元以下的,減按18%徵收所得稅;年應納稅所得額3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減按27%徵收所得稅。(財稅字[1998] 29號、財稅[2001]55號

8.貧困縣農村信用社免稅。國家確定的貧困縣的農村信用社,可定期免徵所得稅。(財稅字[1998]60號、財稅[2001]55號

9.農村義務教育捐贈減免稅。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非營利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向農村義務教育的捐贈,准予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前的所得額中全額扣除。(國發[2001]21號、財稅[2001]103號)

9.四大墾區匯總納稅。中央級四大墾區(黑龍江農場總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海南省農墾總局、廣東省農墾總局),暫以總局(兵團)為納稅人匯總繳納所得稅。 (財稅字[1997]143號

10.鄉鎮企業加速折舊。對鄉鎮企業,由於特殊原因需要縮短折舊年限的,經省級地稅局批准確定,但不得短於以下規定年限:((94)財稅字第9號

(1)房屋、建築物為20年;

(2)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3)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11.農村信用社管理費扣除。農村信用社按規定向其管理機構上交不超過農村信用社總收入2%的管理費,允許在稅前據實扣除。(國稅函[1999] 811號

12.農牧業技術特許權使用費減稅。外國企業為農牧業生產等提供專有技術所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經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批准,可以減按10%的稅率徵收所得稅。其中,技術先進或者條件優惠的,可以免徵所得稅。(稅法第19條

13.農業投資減免稅。對從事農業、林業、牧業的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10年以上的,從獲利年度起,第1?2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3?5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期滿後,經國務院主管稅務部門批准,在以後的10年內,可繼續按應納稅額減征15%~30%的企業所得稅。(稅法第8條

14.海南特區農業投資減免。在海南經濟特區從事農業開發經營的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15年以上的,報經海南省國稅局批准,從獲利年度起,第1?5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6~10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細則第75條

15.海南特區農業再投資退稅。外國投資者將從海南經濟特區的企業獲得的利潤直接再投資於特區農業開發企業,可按規定全部退還其再投資部分已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稅款。地方所得稅不在退稅之列。(細則第81條

16.農業稅繳稅項目免稅。個體工商戶或個人專營種植業、養殖業、飼養業、捕撈業,其經營項目屬於農業稅、農業特產稅、牧業稅征稅范圍,並已納稅的,不再徵收個人所得稅。 ((94)財稅字第20號

17.青苗補償費免稅。對於在徵用土地過程中,單位支付給土地承包人的青苗補償費收入,暫免徵個人所得稅。 (國稅函 [1997]87號

18、農村義務教育捐贈減免稅。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非營利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向農村義務教育的捐贈,准予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前的所得額中全額扣除。(國發[2001]21號、財稅[2001]103號)

19、林業稅收減免政策。自2001年1月1日起,對包括國有企事業單位在內的所有企事業單位種植林木、林木種子和苗木作物以及從事林木產品初加工取得的所得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財稅[2001]171號)

20、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減免稅。對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可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國有農口企事業單位徵收企業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7]49號)的規定,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中發[2000]3號、(農經發[2000]8號、農經發[2000]10號、農經發 [2001]4號。國稅發[2001]124號

(一)經過全國農業產業化聯席會議審查認定為重點龍頭企業;

(二)生產經營期間符合《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及運行監測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

(三)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農林產品初加工,並與其他業務分別核算。

21、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減免稅。重點龍頭企業所屬的控股子公司,其直接控股比例超過50%(不含50%)的,且控股子公司符合前條第(三)款的規定,可享受重點龍頭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中發[2000]3號、(農經發[2000]8號、農經發[2000]10號、農經發 [2001]4號。國稅發[2001]124號

四、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車船使用牌照稅、契稅、耕地佔用稅、城建稅、印花稅

1.農房免稅。農民居住用房產,免徵房產稅。 (國稅發 [1999]44號

2.農業生產用地免稅。直接用於農、林、牧、漁業的生產用地,免徵土地使用稅。(條例第6條

3.土地改造免稅。經批准開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廢棄用地,從使用的月份起,免徵土地使用稅5年一10年;(條例第6條

4.耕地徵用免稅。新徵用的耕地,自批准徵用之日起1年內,免徵土地使用稅。(條例第9條

5.水利設施用地免稅。對水利設施及其管護用地,免徵土地使用稅。(國稅地字[1989]14號

6.漁船免稅。載重量不超過一噸的漁船,免徵車船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牌照稅。(條例第3條、第6條

7。拖拉機減免稅。主要用於農業生產的拖拉機,免徵車船使用稅。從事運輸業務的拖拉機按所掛拖車的凈噸位,適用「載貨汽車」稅額減半徵收車船使用稅。((86)財稅地字第8號

8.專用汽車征免稅。對專用於農林牧漁業等專用汽車,由各省、區、市分別確定徵收或免徵車船使用稅。((87)財稅地字第3號

9.農業用荒地免稅。納稅人承受荒山、荒溝、荒丘、荒灘土地使用權用於農林漁生產的,免徵契稅。(細則第15條

10.農民購置房地產免稅。農民的房地產被國家徵用後,以所得的補償費另購、典人的房地產,免徵契稅。農民用國家退賠的平調房屋重置房產的,免徵契稅。

11.農發行購置房地免稅。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各級機構購買辦公用房屋,在2000年底前,免徵契稅。 (財稅字11998] 123號) ,

12.貧困農戶新建住房免稅。農村烈屬、殘疾軍人、鰥寡孤獨以及「老、少、邊、窮」地區生活困難的農房,在規定用地標准以內,新建住宅納稅確有困難的,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可減征或免徵耕地佔用稅。(條例第8條、國發11987]27號

13.農民新建住宅減稅。農民新建自用住宅佔用耕地,按規定稅額減半徵收耕地佔用稅。 (條例第5條、國發11987]27號

14.農田水利設施用地免稅。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的農田水利設施用地,免徵耕地佔用稅。水利工程佔用耕地以發電、旅遊為主的,不予免稅。((87)財農字第206號

15.災民、移民建房免稅。對水庫移民、災民、難民建房佔用耕地,免徵耕地佔用稅。((87)財農字第206號

16.農民搬遷建房用地免稅。農民搬遷,原宅地恢復耕地,並且新建宅地不超過原宅地地基的,免徵耕地佔用稅。

17.綜合性樞紐工程免稅。屬綜合性樞紐工程的農田水利設施,可按為農業服務的直接效益占工程總效益的比重,確定耕地佔用稅的免徵額。

18.糧庫用地免稅。列人計劃的中央直屬儲備糧食庫建設項目佔用耕地,免徵耕地佔用稅。(國稅發[1998]209號

19.三峽工程用地減稅。對三峽工程建設佔用耕地,在壩區和淹沒區的,減按原應納稅額的40%徵收耕地佔用稅。(國稅函 11999]845號

20.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免稅。對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在2003年底前,免徵城市維護建設稅。(財稅字11998)93號

21.農村信用社減稅。金融保險企業營業稅稅率提高後農村信用社營業稅減按6%徵收,城建稅仍按5%稅率計算的營業稅稅額作為計稅依據徵收。(財稅字[1999)21號

22.農副產品收購合同免稅。國家指定的收購部門與村委會、農民個人書立的農副產品收購合同,免徵印花稅。(國稅地字[1988] 255號);

23.保險合同免稅。農林作物,牧業畜類保險合同,免徵印花稅。(國稅地字[1988]37號

24.棉花購銷合同免稅。對在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內進行棉花交易所簽訂的棉花購銷合同,在2002年底前,暫免徵印花稅。 (國稅發120001 36號

25.農業投資項目免稅。農林牧漁業水利投資項目,免徵投資方向調節稅。(條例第3條

26.農民免稅。農民自養、自宰、自食的牲畜,免徵屠宰稅。(條例第2條

3. 什麼時候立冬啊

立冬一般在公歷每年11月7日或8日。
節氣簡介:
立冬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歷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此時,太陽位於赤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立冬期間,漢族民間以冬至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民間習俗:
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後世大體相同。《呂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高誘註:「先人有死王事以安邊社稷者,賞其子孫;有孤寡者,矜恤之。」晉崔豹《古今注》:「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溫帽。」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冬泳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是冬季人們喜愛的一種鍛煉身體的方法。
食俗:
立冬則有吃水餃的風俗。立冬時,包餃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立冬吃餃子是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

4. 求國家扶持農業的政策有那些 越多越詳細越好

2011年國家扶持農業政策及項目集錦(30項)

1.黨中央、國務院對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

2011年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牢牢把握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任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堅持做到「兩個千方百計、兩個努力確保」(即千方百計保持糧食產量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千方百計保持農民收入增長在7%以上,努力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大興水利強基礎,發展生產保供給,提高效益增收入,提升能力促轉變,防範風險保安全,改革創新增活力,全力奪取全年好收成,鞏固「十一五」好勢頭,實現「十二五」好開局,推進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邁出新步伐,為增加有效供給和穩定價格總水平提供重要支撐,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作出新貢獻。

大興水利強基礎,就是要針對水利建設滯後、設施不足的瓶頸制約,大幅度增加投入,大規模開展建設,大力推進改革,著力夯實水利這個最重要的基礎。發展生產保供給,就是要立足抗災奪豐收,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

1萬億斤以上,「菜籃子」產品生產穩定發展,促進主要農產品總量和結構平衡,保障市場有效供給,促進物價總水平穩定。提高效益增收入,就是要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使農民收入繼續有較快增長。提升能力促轉變,就是要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力爭農業科技貢獻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防範風險保安全,就是要堅持不懈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市場風險防範,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動物衛生安全、農業生產安全。改革創新增活力,就是要繼續深化農村改革,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做好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探索建立和完善調動地方和農民積極性的體制機制。

2.大幅度增加對農業農村投入政策

2011年中央決定繼續大幅度增加「三農」投入,鞏固完善強農惠農政策。要切實做到「三個重點、三個確保」,即,財政支出重點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用於農業農村的總量、增量均有提高;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重點用於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總量和比重進一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重點投向農業土地開發、農田水利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足額提取、定向使用。

2011年中央財政安排用於「三農」的支出9884.5億元,比上年增加1304.8億元,增長15.2%。其中,一是支持農業生產支出3938.7億元,主要包括強化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575.4億元,農業綜合開發資金230億元,農業扶貧開發資金306億元,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136.6億元,農業保險保費補貼94.06億元等。二是安排農業「四補貼」1406億元,具體為糧食直補151億元、農資綜合補貼860億元、良種補貼220億元、農機購置補貼175億元。三是促進農村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支出3963.6億元,其中,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160億元。

在今年冬春季節的抗旱工作中,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中央財政又分兩批安排抗旱資金

129億元。用於支持旱區大型灌區改造骨幹工程、糧食生產和農村水利工程建設,實施抗旱澆水補助、冬小麥返青拔節弱苗施肥補助、抗旱服務隊裝備補助,以及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東北大棚育秧、西南和西北地膜覆蓋等補助政策。

3.種糧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政策

2011年繼續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補貼資金原則上要求發放到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具體由各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今後將逐步加大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力度,將糧食直補與糧食播種面積、產量和交售商品糧數量掛鉤。建立和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制度,根據化肥、柴油等農資價格變動,遵循「價補統籌、動態調整、只增不減」的原則及時安排農資綜合補貼資金,合理彌補種糧農民增加的農業生產資料成本,新增部分重點支持種糧大戶。今年中央財政共安排糧食直補151億元,農資綜合補貼860億元,兩項補貼合計1011億元。1月份,中央財政已預撥地方補貼資金986億元,力爭在春耕前通過「一卡通」或「一折通」直接兌付到農民手中。

4.良種補貼政策

2011年良種補貼規模進一步擴大,部分品種標准進一步提高。今年中央財政安排良種補貼220億元,比上年增加16億元。水稻、小麥、玉米、棉花、東北和內蒙古的大豆、長江流域10個省市和河南信陽、陝西漢中和安康地區的冬油菜實行全覆蓋。小麥、玉米、大豆和油菜每畝補貼10元,其中,新疆地區的小麥良種補貼提高到15元。早稻補貼標准提高到15元,與中晚稻和棉花持平;水稻、玉米、油菜補貼採取現金直接補貼方式,小麥、大豆、棉花可採取統一招標、差價購種補貼方式,也可現金直接補貼,具體由各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繼續實行馬鈴薯原種生產補貼,在藏區實施青稞良種補貼,在部分花生產區繼續實施花生良種補貼。

5.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2011年,農機具購置補貼增加到175億元,比上年增長20億元,補貼范圍繼續覆蓋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場)。補貼機具種類涵蓋12大類46個小類180個品目,在此基礎上各地可再自行增加30個品目。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實行定額補貼,同一種類、同一檔次農業機械在省域內實行統一補貼標准。定額補貼按不超過各省市場平均價格的30%測算,汶川地震重災區縣、重點血防疫區補貼比例可提高到50%。單機補貼上限5萬元,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高性能青飼料收獲機、大型免耕播種機、擠奶機械、大型聯合收割機、水稻大型浸種催芽程式控制設備、烘乾機單機補貼限額可提高到12萬元;大型棉花採摘機、甘蔗收獲機、200馬力以上拖拉機單機補貼額可提高到20萬元。

6.完善重要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

為進一步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增加農民種糧收入,國家決定從新糧上市起適當提高主產區2011年生產的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水平。每50公斤白小麥(三等,下同)、紅小麥、混合麥最低收購價分別提高到95元、93元、93元,比2010年提高5元、7元和7元,提價幅度分別為5.6%、8.1%和8.1%;每50公斤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稻、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提高到102元、107元、128元,比2010年提高9元、10元、23元,提價幅度分別為9.7%、10.3%和21.9%。提高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將有利於補償糧食生產成本增加,促進農民種糧收益穩步增長,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7.產糧大縣獎勵政策

為改善和增強產糧大縣財力狀況,調動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2005年中央財政出台了產糧大縣獎勵政策。政策實施以來,中央財政一方面逐年加大獎勵力度,一方面不斷完善獎勵機制。2010年產糧大縣獎勵資金規模約210億元,獎勵縣數達到1000多個。為鼓勵地方多產糧、多調糧,中央財政依據糧食商品量、產量、播種面積各佔50%、25%、25%的權重,結合地區財力因素,將獎勵資金直接「測算到縣、撥付到縣」。對糧食產量或商品量分別位於全國前100位的超級大縣,中央財政予以重點獎勵;超級產糧大縣實行糧食生產「誰滑坡、誰退出,誰增產、誰進入」的動態調整制度。自2008年起,在產糧大縣獎勵政策框架內,增加了產油大縣獎勵,由省級人民政府按照「突出重點品種、獎勵重點縣(市)」的原則確定獎勵條件,全國共有900多個縣受益。為更好地發揮獎勵資金促進糧食生產和流通的作用,中央財政建立了「存量與增量結合、激勵與約束並重」的獎勵機制,要求2008年以後新增資金全部用於促進糧油安全方面開支,以前存量部分可繼續作為財力性轉移支付,由縣財政統籌使用,但在地方財力困難有較大緩解後,也要逐步調整用於支持糧食安全方面開支。同時規定,獎勵資金不得違規購買、更新小汽車,不得新建辦公樓、培訓中心,不得搞勞民傷財、不切實際的「形象工程」。2011年中央財政安排獎勵資金225億元,對糧食生產大縣除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獎勵政策外,對增產部分再給予適當獎勵。

此外,2011年中央財政新增糧食風險基金預算40億元並已下撥到省,用於繼續取消糧食主產區糧食風險基金地方配套。加上2009年和2010年已逐步取消的58億元,中央財政通過三年全部取消了糧食主產區的糧食風險基金地方配套,今後主產區糧食風險基金249億元將全部由中央財政補助,每年減輕主產區財政負擔98億元。

8.生豬大縣獎勵政策

生豬調出大縣政策從2007年開始實施,目的是調動地方發展生豬產業的積極性,促進生豬生產、流通,引導產銷有效銜接,保障豬肉市場供應安全。2010年中央財政安排獎勵資金30億元,專項用於發展生豬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獎勵資金按照「引導生產、多調多獎、直撥到縣、專項使用」的原則,依據生豬調出量、出欄量和存欄量權重分別為50%、25%、25%進行測算,2010年獎勵縣數362個。2011年中央繼續實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主要用於生豬養殖場(戶)的豬舍改造、良種引進、防疫管理、糞污處理和貸款貼息等;扶持生豬產業化骨幹企業整合產業鏈,引導產銷銜接,提高生豬的產量和質量。

9.大規模推進糧棉油糖高產創建政策

開展糧棉油糖高產創建是促進糧棉油糖生產穩定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良田、良種、良法、良制、良機的有機結合,挖掘增產潛力,集成推廣先進實用技術,促進大面積均衡增產。2010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0億元,在全國建設高產創建萬畝示範片5000個,總面積超過5600萬畝。其中糧食作物4380個、油料作物370個、新增糖料萬畝示範片50個。共惠及7048個鄉鎮(次)、37688個村(次)、1260.77萬農戶(次)。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2011年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今年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創新機制,在更大規模、更廣范圍、更高層次上深入推進糧食高產創建,將選擇基礎條件好、增產潛力大的50個縣(市)、500個鄉(鎮),開展整鄉整縣整建制推進糧食高產創建試點。《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中的800個產糧大縣(場)也要整合資源,積極推進整鄉整縣高產創建。今年,中央財政將在去年基礎上增加5億元高產創建補助資金。

10.建設高標准農田政策

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的高標准農田是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共投入2000多億元,由國家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按照各自資金渠道,積極支持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向糧食主產區傾斜。其中,2010年,國家安排用於田間工程建設資金55億元,建設1380萬畝高標准糧田。通過高標准農田建設,改善了農田排灌條件,提升了耕地質量,增強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提供了有力的資源條件保障。

2011年,國務院有關部門正按照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准農田」要求,抓緊編制高標准農田建設規劃,確定全國高標准農田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分區布局、建成標准、主要措施,指導各部門、各地方開展高標准農田建設。同時,積極籌措落實建設資金,突出重點區,抓住農田灌排、土壤質量和耕作技術突出問題,大力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

5. 水利工程設計評審完有多少天修改時間

是的,不是你擔心這個問題,現在很多大型水利設計院都在擔心這個問題。像華東院現在也在轉型,在向風能、市政交通方面在發展。現在中央一號文件對水利進行改革,這段時間來說水利還是比較紅火的。但是從長遠來說水利工程是原來越少的。我覺得現在發展比較大的還是農田水利,可以從事噴滴灌工作,這個方面發展還是有點前景的。因為現在城市園林都是要這個工程的。還有就是節水灌溉現在中央都在大力扶持中。

6. 水利工程,河道疏浚評定時間應該寫在什麼時間是寫在河道兩邊護坡施工完成之後,還是之前

你可以去查一下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驗收管理手冊
評定表一般都是和施工要求有關的,比如寬度,深度了之類的,還有邊坡==

7. 承包百畝農用地種植花卉期限十年算不算改變土地用途

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我國土地按用途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內

農用地是容指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不同類型的農用地的用途也是不一樣的。

以耕地為例,2017年11月1日發布、實施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對耕地的定義如下:

耕地是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開發、復墾、整理地,休閑地(含輪歇地、休耕地);以種植農作物(含蔬菜)為主,間有零星果樹、桑樹或其他樹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證收獲一季的已墾灘地和海塗。耕地中包括南方寬度〈1.0米,北方寬度〈2.0米固定的溝、渠、路和地坎(埂);臨時種植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臨時種植果樹、茶樹和林木且耕作層未破壞的耕地,以及其他臨時改變用途的耕地。

綜上,如果承包的農用地是指耕地的話,那隻能臨時種植花卉,如果長期佔用耕地種植花卉,那就屬改變土地用途。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報經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權。


8. 農田水利什麼時間取消的

具體的地獄。具體的降水情況是不同的

9. 王安石變法起始和終結的准確時間。(公元紀年法)

熙寧元年(1068年)到熙寧五年(1072年)

10. 土地性質是什麼性質

1、土地出讓一般分五類:商業用地、綜合用地、住宅用地、工業用地和其他用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各類用地出讓的最高年限為:居住用地70年;工業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50年;商業、旅遊、娛樂用地40年;綜合或其他用地50年。
2、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錶行使。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閱讀全文

與農田水利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