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求!!!!!關於茶莊的對聯 茶莊名「山水間」
水上游龍,擊花鼓人生豪邁茶做酒
山中隱鳳,聞禪鍾紅塵忘卻品香茗
橫批:情境自怡
水上之龍指龍舟,是競賽,壯懷激烈。是動。
山中之鳳映山名,喻遊人,風高雲淡,主靜。
『貳』 什麼叫茶
花茶是再加工茶類中的一種,又名窨花茶﹑香片茶等,用鮮花與茶葉窨制而成。花茶集茶味與花香於一體,茶引花香,花增茶味,兩者相得益彰,既保持了濃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鮮靈芬芳的花香,沖泡品飲,花香襲人,甘芳滿口,令人心曠神怡。最常見的花茶是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
『叄』 茶道誰懂,救急一下,先謝謝了
從古代開始,不同身份的人飲茶就有境界:市井中,百姓喝茶只為解渴去乏,往往幾個人坐在茶館里,一邊聊著感興趣的話題,一邊喝著茶自得其樂,喝完茶便又去為生計忙碌,他們對於喝茶沒有講究,只有解渴就行;山水間,文人雅士約三五知己小聚,在野外找一空地圍坐,伴著香茗,或吟詩,或作對;佛門中,僧人獨自沏茶,閉目參禪,偶爾品一口香茗,身心定靜,反觀內心。被世俗牽絆的布衣百姓,每天為了名利奔波,沒有品茗的閑情雅緻,茶對於他們來說只是用來解渴,因此他們對喝茶不講究。文人雅士將名利看淡,內心更多的是一種灑脫、閑適。品茶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享受,因此對品茗格外講究。僧人的眼中名利是過眼雲煙,生死乃輪回之道,這又是一種超脫。
很多人誤認為「茶藝」就是「茶道」。老師告訴我們,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這一系列的內容。制茶、烹茶、品茶這些外在表現形式以及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都屬於茶藝。這其中,茶藝的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朴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另外,不同的風格的茶藝也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選對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領會茶的滋味。而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茶道」;靜心、靜神,陶冶情操、去除雜念也是「茶道」。外「藝」內「道」或許是最明了的解釋。
品茶有時也是品人生。一個人一生要經歷不同的階段,年輕之時為了生計勞碌奔波,不斷追求自己想要的名與利;到了中年,一切都穩定了,這時才有時間與閑情享受,約三兩知己品茗暢談;最後,到年老之時,才有機會靜下心來反思自己這一生,真正進入自己內心深處。就像品茶。第一種境界最低,年輕人內心浮躁,為名利而活,容易迷失自我;第二種境界中等,超然於名利之外,更多的是一種恬靜、閑適,年輕時的浮躁慢慢消磨直至沉靜。第三種境界最高,超脫名與利、生與死,更多的是讓自己沉靜下來,反觀自己的內心深處,從而悟出人生智慧。
禪宗將茶的味道喻為人生三味,乃「苦」、「甜」、「淡」。與三種境界相對,年輕之時為了名利不斷拼搏,面對無數次失敗,無數個挫折,品嘗幾多苦;中年之時,一切穩定,該得到的都已得到,可謂苦盡甘來;年老之時,將一切都已看淡。才有機會靜下心來反思自己這一生,真正進入自己內心深處。儒鴻書院的老師告訴我們:「這就是禪茶的內蘊。」
『肆』 茶寄山水間歌曲的古箏曲譜。拜託,急用!
應該是你要的吧
『伍』 什麼是茶文化
茶文化是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有關茶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茶文化以物質為載體,反映出明確的精神內容,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高度和諧統一的產物。茶文化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如茶的歷史發展、茶區人文環境、茶業科技、茶類、茶具、飲茶習俗、茶道茶藝、茶書茶畫茶詩詞等文化藝術形式,以及茶道精神與茶德、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等諸多方面。
茶文化體系包含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次:
①茶文化的物質形態表現為茶的歷史文物、遺跡、茶書、茶畫、各種名優茶、茶館、茶具、茶歌舞、飲茶技藝和茶藝表演等。
②茶文化的精神形態表現為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養廉、以茶養性、茶禪一味等。
③茶文化的制度文化層麵包括茶政、茶法、禮規、習俗等內容。
茶文化對個體的完善乃至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陸』 為什麼茶葉設計會和山水聯系一起
茶葉本身就是生長在山水之間。
『柒』 詳細介紹各種茶
鐵觀音屬於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烏龍茶類的代表。它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是我國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花茶七大茶類之一。其創制年代,據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統編教材《制茶學》載:「青茶(即烏龍茶)起源:福建安溪勞動人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創制發明了青茶,首先傳入閩北後傳入台灣省。」鐵觀音因品質優異,香味獨特,各地相互仿製,先後傳遍閩南、閩北、廣東、台灣等烏龍茶區。20世紀70年代,日本颳起「烏龍茶熱」,烏龍茶風靡全球。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廣西等部分綠茶區紛紛引進烏龍茶製作技術,進行「綠改烏」(即綠茶改制烏龍茶)。目前我國烏龍茶有閩南、閩北、廣東、台灣等四大產區,以福建產制歷史最長,產量最多,品質最好,尤以安溪鐵觀音和武夷岩茶聞名於海內外。近年來,與安溪茶山一山之隔、全國第二大鐵觀音生產基地的華安鐵觀音,也開始嶄露頭角。
鐵觀音不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飲,而且養生保健功能在茶葉中也屬佼佼者。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鐵觀音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鐵觀音於民國八年自福建安溪引進木柵區試種,分「紅心鐵觀音」及「青心鐵觀音」兩種,主要產區在文山期樹屬橫張型,枝幹粗硬,葉較稀鬆,芽少葉厚,產量不高,但制包種茶品質高,產期較青心烏龍晚。其樹性稍,葉呈橢圓形,葉厚肉多。葉片平坦展開,適宜制種鐵觀音茶。
綠茶是未經發酵的,中國產量最多,飲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茶.它的特點是湯清葉綠。
綠茶是中國的主要茶類,在初制茶六大茶類里產量最高,年產40萬噸左右,綠茶產區最廣,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西、江蘇、四川、湖南、湖北、廣西、福建、貴州等各個茶區。
超市裡買的杭州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廬山雲霧,信陽毛尖,娥眉竹葉青,六安瓜片,顧渚紫筍,江山綠牡丹,太平猴魁,金獎慧明,老竹大方,恩施玉露,蒙頂甘露,劍春茶,休寧松夢等等,等等,都屬於綠茶類。
綠茶是將採摘來的鮮葉先經高溫殺青,殺滅了各種氧化酶,保持了茶葉綠色,然後經揉捻、乾燥而製成,清湯綠葉是綠茶品質的共同特點。
紅茶屬於發酵茶類,是以茶樹的一芽二三葉為原料,經過萎凋、揉捻(切)、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因其干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故名紅茶。我國紅茶種類較多,產地較廣,有我國特有的工夫紅茶和小種紅茶,也有與印度、斯里蘭卡相類似的紅碎茶。
紅茶創制時稱為「烏茶」。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為中心的化學反應,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茶多酚減少90%以上,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香氣物質比鮮葉明顯增加。所以紅茶具有紅茶、紅湯、紅葉和香甜味醇的特徵。我國紅茶品種以祁門紅茶最為著名紅茶為我國第二大茶類,出口量占我國茶葉總產量的50%左右,客戶遍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銷量最多的是埃及、蘇丹、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巴基斯坦、英國及愛爾蘭、加拿大、智利、德國、荷蘭及東歐各國
紅茶的作用:紅茶可以幫助胃腸消化、促進食慾,可利尿、消除水腫,並強壯心臟功能。
預防疾病方面:紅茶的抗菌力強,用紅茶漱口可防濾過性病毒引起的感冒,並預防蛀牙與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與高血壓。
美國心臟學會曾經得出紅茶是「富含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的黃酮類化合物的飲料之一,能夠使心肌梗塞的發病率降低」的結論。
『捌』 關於茶的翻譯,謝謝
無公害茶葉的衛生指標
項 目 譜尼指標mg/kg
鉛(Pb計) ≤5
銅(以Cu計) ≤60
六六六(BHC) ≤0.2
滴滴涕(DDT) ≤0.2
三氯殺蟎醇(dicofol) ≤0.1
氰戊菊酯(fenvalerate) ≤0.1
聯苯菊酯(biphenthrin) ≤5
氯氰菊酯(cypermethrin) ≤0.5
溴氰菊酯(deltamethrin) ≤5
甲胺磷(methamidophos) ≤0.1
乙醯甲胺磷(acephate) ≤0.1
樂果(dimethoate) ≤1
敵敵畏(dichlorovos) ≤0.1
殺螟硫磷(fenltrothion) ≤0.5
喹硫磷(quintozene) ≤0.2
茶葉的定義
從植物學的角度來講
茶拉丁學名: 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在植物分類系統中
屬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亞綱(Archichlamydeae)
山茶目(Theales)
山茶科(Theaceae)
山茶屬(Camellia)
茶亞屬(Thea)
茶組(Camellia sect thea.L)
下又分兩個種:茶種(中國種)、普洱種。
茶屬雙子葉植物,約30屬,50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14屬,397種,主產長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屬Camellia和何樹屬Schima等均極富經濟價值。喬木或灌木;葉互生,單葉,革質,無托葉;花常兩性,稀單性,單生或數朵聚生,腋生或頂生;萼片5-7,覆瓦狀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數,覆瓦狀排列;雄蕊極多數,稀少數,分離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顆;果為一蒴果,或不開裂而核果狀
我們一般所說的茶葉就是指用茶樹的葉子加工而成,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的一種飲品。
科學家發現>>茶葉在壺中煮沸抗癌效果更顯著
科學家發現,用壺煮制的茶水更有利於健康。與簡單的在盛有沸水的杯子里泡茶相比,煮茶水的方法可以釋放出更多的抗癌化學物質。
阿伯丁郡洛維特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茶葉在壺中煮沸5分鍾,抗氧化劑的濃度達到最高峰。抗氧化劑能吸收與癌症和心臟病有關的有害自由基。科學家讓一些參與者飲用在壺中泡製長達10分鍾的茶,然後對他們血液中的多酚(植物自然產生的抗氧化劑)水平進行檢測。他們發現那些飲用泡製5分鍾的茶水的人比飲用泡製10分鍾的茶水的人血液中的抗氧化劑水平高60%。泡製3分鍾和5分鍾的茶水中的抗氧化劑水平的差異是30%。參加試驗者飲用一小時在壺中泡製5分鍾的茶水後,血流中的抗氧化劑水平上升了45%。茶葉在壺中泡製更長時間並沒產生更多的有益成分。他們還發現向茶水中添加牛奶不會影響茶的抗氧化劑成分。健康保健方面:紅茶可以幫助胃腸消化、促近食慾,可利尿、消除水腫,並強壯心肌功能。
預防疾病方面:紅茶的抗菌力強,用紅茶漱口可防濾過性病毒引起的感冒,並預防蛀牙與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與高血壓。
研究表明:紅茶功效不遜於綠茶 且更有益於心臟
中國現代名茶有數百種之多,根據其歷史分析,有下列三種情況:
有一部分屬傳統名茶,如西湖龍井、廬山雲霧、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桂平西山茶、君山銀針、雲南普洱茶、蒼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銀針、白牡丹、安溪鐵觀音、鳳凰水仙、閩北水仙、武夷岩茶、祁門紅茶等。
另一部分是恢復歷史名茶,也就是說歷史上曾有過這類名茶,後來未能持續生產或已失傳的,經過研究創新,恢復原有的茶名。如休寧松羅、涌溪火青、敬亭綠雪、九華毛峰、漢家劉氏茶、龜山岩綠、蒙頂甘露、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貴定雲霧、青城雪芽、蒙頂黃芽、陽羨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黃芽、顧渚紫筍、徑山茶、雁盪毛峰、日鑄雪芽、金獎惠明、金華舉岩、東陽東白等等。
還有大部分是屬於新創名茶,如婺源茗眉、南京 雨花茶、無錫毫茶、茅山青峰、天柱劍毫、岳西翠蘭、齊山翠眉、望府銀毫、臨海蟠毫、千島玉葉、遂昌銀猴、都勻毛尖、高橋銀峰、金水翠峰、永川秀芽、上饒白眉、湄江翠片、安化松針、遵義毛峰、文君綠茶、娥眉毛峰、雪芽、雪青、仙台大白、早白尖紅茶、黃金桂、 秦巴霧毫、漢水銀梭、八仙雲霧、南糯白毫、午子仙毫等等。
茶葉是有保質期的,但與茶的品種有關,不同的茶保質期也不一樣。像雲南的普洱茶,少數民族的磚茶,陳化的反而好一些,保質期可達10到20年。又如武夷岩茶,隔年陳茶反而香氣馥郁、滋味醇厚;湖南的黑茶,湖北的茯磚茶,廣西的六堡茶等,只要存放得當,不僅不會變質,甚至能提高茶葉品質。
一般的茶,還是新鮮的比較好。如綠茶,保質期在常溫下一般為一年左右。不過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主要有溫度、光線、濕度。如果存放方法得當,降低或消除這些因素,則茶葉可長時間保質。
判斷茶葉是否過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看它是不是發霉,或出現陳味;綠茶是不是變紅,湯色變褐、暗;滋味的濃度、收斂性和鮮爽度下降,此外看它包裝上的保質期,另外如果是散裝茶葉,最好不要超過18個月再沖飲。
烏龍茶是中國茶的代表,是一種半發酵的茶,透明的琥珀色茶湯是其特色。
最能體現中國茶文化特色的當數烏龍茶,因為烏龍茶的品嘗比較講究,沖泡也頗費工夫,因而人們稱它為「功夫茶」。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茶樹最早出現於我國西南部的雲貴高原、西雙版納地區。但是有部分學者認為茶樹的原產地在印度,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樹,而中國沒有。但他們不知中國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而且還有「茶樹王」。
[編輯本段]茶葉的起源及傳播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為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局部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著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中國茶葉發展歷史
縱觀中國茶葉史,中國茶葉經歷了葯用,食用,作酒及飲料幾個階段: 以下讓我們來切身體驗一下茶葉歷史的變遷。
茶葉的傳說: 傳說是在公元前2737年,神農上山采葯,那天我們的醫葯祖先邊采邊嘗,不知不覺中已嘗了近72種中草葯。草葯中的毒性令他覺得口乾舌燥,渾身非常的不舒服,於是便坐在樹下休息,正在這時,幾片樹葉飄落在他面前,憑著往常的習慣,他又撿起樹葉放入口中嘗試,可是令他驚奇的是,過了一會兒神農開始覺得身體舒暢起來,口也不渴了,渾身好像一下子輕鬆了下來,而口中的樹葉還留給他了一口的清香。... ...根據記載,茶葉在中國最早是作為葯物使用的。在我國,傳說茶是「發乎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而盛於宋」茶最初是作為葯用,後來發展成為飲料。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中記述了以上故事「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支」。
茶 -中草葯和蔬菜-茶葉的發現? 茶樹原產於我國西南地區。早在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我國就有關於在西南地區發現野生大茶樹的記載。1961年在雲南省的大黑山密林中(海拔1500米)發現一棵高32.12米,樹圍2.9米的野生大茶樹,這棵樹單株存在,樹齡約1700年。
起初人們將大的茶葉放在水中煮,茶湯用作葯用,嫩葉則作為蔬菜食用,隨著時間的推移,茶慢慢得成為一種珍貴的食品,只為皇家御用。
茶-酒的替代品_-茶文化的萌芽 茶的珍貴,自然而然,茶成為一種奢侈的飲品,有錢人士僅用它來宴請上賓。逐漸的,茶慢慢發展成為了酒的替代品。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了一些以茶養廉示儉的事例。
茶-飲料_-茶文化的形成/興盛 ? 唐朝是封建文化的頂峰,也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時期。茶的引用從皇宮顯貴,王公爵士直至僧侶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全國上下幾乎所有人都飲茶。 茶的飲用越來越普遍,文人雅士嗜茶眾多,開始將茶與詩詞歌賦結合起來。如大詩人白居易,一生嗜茶,每天吃早茶(「起嘗一甌茗「 《官舍》),午睡起一碗茶(「起來兩甌茗「《食後》),晚茶(「晚送一甌茶」《管閑事》)。許多著名的詩詞歌賦出現於那個時代。 世界著名的第一本完整的茶書《茶經》也出於同期。同時,作茶的技術也隨之而日益進步,人們飲茶的方式從原先的熬煮茶湯變成了只將沸水沖入干制的茶葉以得茶湯。 茶成為了人們間交流的紐帶,友誼的橋梁。人們喜歡聚在一起,泡壺好茶,吟詩作樂,享受好時光。
今天,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了茶葉的健康價值。茶,成為了和諧與溫馨的象徵。
第三屆蕭山茶藝節昨天開幕 (0) 2009.3.23
全國緯度最高茶葉種植基地落戶濟南 (0) 2009.3.23
茶博物館將落戶馬連道 (0) 2009.3.23
北方不產茶能產茶文化 (0) 2009.3.23
頭茬西湖龍井進京集中上市 (0) 2009.3.23
奧運冠軍陳艷青助家鄉茶農推出「冠軍村碧螺春」 (0) 2009.3.23
湖南石門召開茶葉產業建設會 (0) 2009.3.23
「磐安雲峰」精品茶即將問世 (0) 2009.3.23
茶葉分6色喝時有講究 (88) 2009.3.14
綠茶之道非常道 (40) 2009.3.14